园林规划中如何体现植物多样性

园林规划中如何体现植物多样性 , 公园景观设计的趋势是什么?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 其规划设计水平不仅体现了城市文明的发展水平 , 更体现出了“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价值取向 。在今后的发展建设中 , 设计工作者要秉承继承与发展的原则,创造出既属于民族的又属于时代的城市园林景观作品,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设计趋势主要有下面几方面:
1、继承发展
在今后的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要继承古典园林自然和谐、讲究含蓄以及意境深远的精华 , 合理利用“小中见大”、“园中有园”的创作手法,力求做到古今结合 , 借古鉴今 。需要注意的是,继承古典园林的设计精华并不是照搬与套用,而是要改良与再造 , 设计出既符合传统审美,又与现代城市风貌相融合的公园景观 。
2、景观多样性
为满足各类人群观赏、游玩的需要,城市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要体现出多样性 。从微观方面看 , 各个景点的布局要主题突出,层次分明;从宏观上看,整个公园的风格设计要做到主次分明 , 定位突出 , 明显划分出休闲区、观赏区、游乐区、健身区等功能区域,并保持各个区域的自然过度 , 风格统一 。例如某一城市公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定了一处理想位置作为公园的中心广场,再围绕着这个广场进行整个公园的整体规划,通过园路、回廊、景墙、水景、花坛等元素连接各功能区域,形成内外呼应、协调平衡的园林空间序列 。
3、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园整体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首先,在选择植物品种时,要确定其是否符合当地的水土、气候、光照等条件 , 做到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阔叶树种与针叶树种的合理选择与科学搭配,通过各个植物之间的相互净化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种植时,可采用群植、片植、孤植、对植、悬植等手法,呈现出错落有致,疏密相间,连贯美观的视觉效果 。
4、遵从自然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讲究的是因地制宜,遵从自然 。在设计的过程中 , 要充分考虑到设计区域的地形走势、土壤特点、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将势就势 , 因势掇山 , 力求轮廓线和自然连贯与顺畅有致,与周边环境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在这种前提下,建造出适合植物生长的小环境、小气候,呈现出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 。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您好!
我是一名景观设计师 , 目前担任JRVS吉尔维森创意总监,很高兴看到您的问题,我愿结合自身经验,与您分享我的看法 。
我认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 丰富的设计是指“三位一体”的设计表现方式,即:合理化的空间多样性;合理化的功能调配性;合理化的资源劣势问题解决性,并且不断满足于环境现状的长远性可持续开发 。
一、合理化的空间多样性
空间环境的多样性 , 是以环境现状资源为依托 , 以场地规划分区为保障,以丰富的主题性联想做出设计,从而不断满足多种人员的生活需要 。然而空间环境的多样性,设计表现要做到追求合理 , 不能任意堆砌 。
在总平面图阶段 , 我认为应该这样来具体体现:
1、空间分析,分析找准不同空间、不同地段的最特殊的环境资源样貌,结合景观资源的人文需求,形成重点化提炼 , 亮点化开发 。根据开发效率,匹配景观空间层级,突显重点区域 。
2、图面表达,a在空间分区分析图的基础上,通过1级园路或车行道的引导,让人明显感受到总平面图当中的总体空间分划 。b在每一规划分区的内部 , 剔除掉不符合环境理念的景观项目,重点围绕景观优势项目深化表现,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阴影,亮度,对比性,植物的生态性氛围等 。c弱化环境铺装的样式,重点体现2、3级园路对空间组织的引导 。d增强主题轮廓的视觉形象,形成概念冲击力 。
二、合理化的功能调配性
空间功能的调配性,是以人对环境功能的实际需要为依托 , 根据项目景观资源的特殊性 , 来有效的结合设置 。换句话说就是,既不是环境有什么就做什么,也不是人想要什么就设计来什么 。
在总平面图阶段,我认为应该这样来具体体现:
1、具体分析,首先要与客户沟通,了解其最基本诉求和愿望,再者要调研现场 , 明确景观资源的价值 , 现状优势资源的保护,通过设计整合可以塑造出的实用性功能,最后结合环境策划与规划,明确最终的功能性需要 。
2、图面表达,a现状保留的景观资源要突显,可以在平面图上添加绿线范围结合文字说明,或者在总平图的具体位置的上方,导入ps当中新建一个白色图层给80%的透明度或填充 。b协调性的功能要突显 , 总平位置要放在核心区域 , 空间尺度要符合规范需求 , 设计风格样式要在此重点体现 , 环境次要部位与此来协调 。
三、合理化的资源劣势问题解决性
在景观环境当中,水文地貌以及风土人情都是设计的调研重点,依据环境现状提炼景观资源的优劣势也是设计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和创意理念的依据 。然而环境资源的劣势问题能否得到有效的解决,通常会成为设计时的难点,然而,最佳的创意性解决,就像自然风景那样 , 将会是总体设计过程当中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
在总平面图阶段,我认为应该这样来具体体现:
1、具体分析,全面、细致、深入的调研现状环境,启动SWOT分析,从不同的学科角度,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项目研讨会,针对空间问题,尤其是最大的劣势问题,做出系统的规划和策略 。
2、图面表达,a竖向高差较大的区域,要细化体现出景观安全防护策略,例如用绿篱做围挡,或者设置台阶增设防护栏杆,并结合种植池的侧壁做安全方防护 。这样,种植池就不能被乔灌木所实实盖住 , 乔灌木要给好透明度将种植池显露 。防护栏杆可以做亮色处理,并强化阴影对比 , 使其在总平图中清晰可见 。b增设安全管控的区域 , 要展现出环境配套以及和简要的构筑 。c环境凌乱基础设配复杂不堪的区域,要体现出景观的遮蔽策略,例如用文化墙或者背景林带对车行区域、环境噪音区域的优化遮挡,以及景观主题化、装饰性的设计提升环境细部劣势部位等 。
我认为,通过以上“三位一体”的设计表现 , 即:合理化的空间多样性,合理化的功能调配性,合理化的资源劣势问题解决性,并且不断满足现状资源的长远性可持续发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 就可以很好的体现出丰富的设计 。
最后,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期待您的关注 , 与进一步交流讨论!
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园林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球体系对还是错?为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 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家园林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球体系 。这个做法是完全正确的 。也是对未来的贡献 。
地球是个大的生态系统 , 物种的多样性是这个系统的基础 。也是生态平衡最直接的保证 。
食物链生态链紧密相连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完全正确的 。
体现园林规划布局方式最直接的因素?体现园林规划布局方式最为直接的因素的是园路
?
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绿地建设施工的前提和指导,是施工和定点放线最可靠和准确的依据 。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是运用植物、水体、建筑、山石、地形等园林物质要素,以一定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艺术规律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绿地设计 。
园林规划设计必须首先考虑规划设计的意图和构思,设计的内容和形式,要求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体现不同绿地的不同特点 。
在细部设计上,要考虑到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地形园路设置的合理性,要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和投资,要研究园林建筑设施的形式、数量和设置布局的合理,远期与近期景观效果的协调等问题 。
在进行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时 , 必须协调好上述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 。园林施工人员也必须在了解园林规划设计意图的前提下 , 才能进行园林工程施工 。
(一)园林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理
1.园林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1)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心理和情趣 。
(2)园林规划设计必须重视科学性、艺术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
(3)要继承我国传统的造园手法,借鉴国外园林的有益成分,使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相结合,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要有鲜明的时代感和艺术创新,不断发展中国新园林 。
(4)园林规划设计要与施工和养护管理紧密联系 。要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
2.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
(1)要根据设计绿地的功能、性质确定主题思想和造景形式,即意在笔先 。例如,医院绿化就要以卫生隔离、病人疗养、创造景观为主题进行园林绿化设计 。
(2)要根据工程技术要求、经济水平、种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来进行园林设计 。以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为例,耐荫植物应选择种植在背阴面、水生植物应择水而居,喜光植物要给予足够的阳光地带供其生长等 。
(3)园林绿地要按照绿地功能的不同来分隔景区 。
(4)园林设计要根据绿地原地形地貌特点,结合周围环境景色,巧于因借 。设计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最高艺术境界 。
(5)园林规划设计要赋有诗情画意,讲求意境,这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特色 。
(二)园林艺术造景手法
1.主景与配景手法
突出主景的方法有:
(1)主景升高法 。
(2)中轴对称法 。
(3)风景视线的焦点或终点法 。
(4)动势集中 , 众星捧月法,即把主景置于周围景观的动势集中部位,烘托主景 。
(5)中心、重心法,即把主景设置在园林中的几何中心或相对重心部位 。
(6)渐次法,即把主景安排在动态景观序列的终点 。
2.对景与障景手法
(1)对景:多用于园林局部空间的焦点部位 。例如,广场焦点、入口对面、湖池对面等 。
(2)障景:在园林绿地中遮挡视线、引导空间的屏障景物 。
3.夹景与框景手法
(1)夹景:在游人视野中,两侧夹峙而中间观景 。
(2)框景:四周围框而中间观景 。
4.层次与景深手法
景观分为前景、中景、背景或近景、远景,从而体现出景观的层次感 , 有景深效果 。
5.借景手法
借景是将园外景物“借”到园内,融为整体景观范围的方法 。可分为借物、借声、借色、借香等方法 。
6.点景手法
点景是园林中对景物的命名、题咏和导游介绍 。点景方式有楹联、匾额、石碑、石刻、宣传装饰等 。
在我国园林,尤其是苏州园林中,各种的楹联、诗词和景点命名 , 都是点景应用的范例 。例如,苏州园林中的“与谁同坐轩”(对:清风明月我)、爱晚亭等,以及黄山的迎客松、颐和园的万寿山等,都是应用命名的方式来点明主题的 。
(三)园林规划设计的形式
1.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又称为整形式、建筑式或图案式园林,是以建筑和建筑式空间布局作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要题材 。例如,北京的天坛公园、天安门广场绿地,南京的中山陵,大连的斯大林广场 , 杭州的岳庙等 , 都属于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地形、地貌平整,或呈阶梯状平面,地形纵剖面均由直线组成 。
(2)水体外形轮廓为几何形,驳岸整齐 。在园林中常见的水景类型以整形式水池、壁泉、喷泉、运河等为主,其中常以喷泉作为水景主体 。
(3)建筑常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设计,建筑群的布局也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方法,并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式的主轴和副轴来控制全园 。
(4)园林中的道路广场的外形轮廓也为几何形或规则式,并以对称或规整式的建筑群、林带、树墙等来围成封闭的草坪和广场空间 , 道路多由直线、折线或几何曲线组成 。
(5)花卉布置多为图案式毛毡花坛、花境为主,或组成大规模的花坛群 。树木种植为行列对称,以绿篱、绿墙来划分空间 。有时树木也进行整形式修剪 。
2.自然式园林
自然式园林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等 。这一类园林 , 以自然山水作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要题材 。例如 , 我国留存至今并发扬光大的古代园林——颐和园、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等,现代园林——北京的陶然亭公园、紫竹院公园,广州的草暖公园,天津的水上公园 , 上海的长风公园等,都属于自然式园林的范畴 。自然式园林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地形地势多利用自然地貌,或自然的地形与人工的山丘水面相结合 。地形断面起伏 , 成缓和曲线 。
(2)水体形式多以溪流、池塘、瀑布、叠水、湖泊等作为同林水景主题 。驳岸线自然,多采用自然山石堆砌或做成缓坡状 。
(3)建筑群不要求左右对称,个体外形也不要求对称,全园不用建筑对称轴线来控制 。
(4)道路广场采用自然形状,以不对称的建筑群、山石、自然形式的树丛、林带等来组织空间 。道路采用自然式的平、竖曲线 。
(5)花卉栽植多用花丛、自然式花带等 。一般不用绿篱和毛毡花坛 。
(6)树木以孤植、丛植、群植、林植为主,不讲求行列对称 。多采用自然式种植形式,充分展现园林植物的自然美 。
3.混合式园林
混合式园林是规则式园林与自然式园林相结合的园林形式 。在园林绿地中,绝对规则式或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一般并不多见,常常是两种形式的结合 。我们所说的规则式园林或自然式园林 , 也不过是看全园整体布局上是以规则式占主体,还是以自然式占主体了 。
(四)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类型
园林规划设计一般包括有公共绿地绿化设计、城市社区道路绿化设计、居住区(社区)绿化设计、单位附属绿地绿化设计以及宾馆庭院、公共建筑、各类公园、风景区的园林规划设计等主要类型 。
1.公共绿地绿化设计
(1)公共绿地绿化设计:公共绿地绿化是城市社区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市政投资,经过艺术布局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园林设施 , 对市民公共开放,供市民游览、观赏、休憩及开展文体活动,以美好城市社区、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功能的园林绿化 。
(2)公共绿地的设计类型:公共绿地的设计类型有公园,儿童公园 , 植物园,动物园,体育公园 , 街心广场,纪念性园林等 。
(3)公共绿地的设计原则:
1)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主,强调植物造景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
【园林规划中如何体现植物多样性】2)要体现实用性、艺术性、科学性、经济性 。巧于组景,创造特色 。
3)要体现地方园林特色和风格,不同绿地有不同景观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
4)总体设计要注重利用现状自然条件,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使园景与街景融为一体 。要避免景观的简单堆砌和重复 。
5)依据城市社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设计要满足不同层次和年龄段游人的活动内容需要 。应根据需要设置儿童活动区、老人活动区、文化交流区、安静休息区等 。
2.道路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化是以“线”的形式,广泛分布于城市社区各个角落的城市社区绿化形式 。联系着城市社区绿地中分散的“点”和“面”,组成完整的城市社区绿地系统 。
(1)城市道路绿地:城市道路绿地主要是指城市街道绿地、花园林荫道、滨河道,以及穿过市区的公路、铁路、高速干道、立交桥等交通设施的防护绿地 。
(2)道路绿化的设计主要类型:包括行道树绿化,道路林荫带,交叉路口中心岛绿化,立交桥绿化,高速干道绿化 , 滨河路绿地 。
3.居住区(社区)绿化设计
居住区绿化最接近居民,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是使用率最高的绿地类型之一 。居住区绿地在改善居住区生态环境、创造景观环境、通过户外活动场所、积极卫生防护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 。
(1)居住区绿地的设计类型:居住区绿地分为集中绿地(组团绿地),宅旁绿地(楼间绿地) , 居住区道路和停车场绿地,公共建筑及配套设施绿地 。
(2)居住区绿地的设计原则:
1)科学原则:要与居住区总体规划同步 , 以保证居住区绿地面积的科学合理;要充分利用居住区原自然条件 , 因地制宜;要以绿化为主,注重改善环境;要以乡土树种和养护简便的植物为主要植物素材,适地适树,合理设计植物群落;要与居住区的建筑风格和布局相协调一致 。
2)生态效益原则:改善小区整体生态环境 。
3)美观原则:运用中国传统园林理论,借鉴现代城市社区景观和环境艺术设计手法提高设计水平和审美情趣 。
4)实用原则:力求绿地设计方便实用,提高绿地和各类环境设施的使用率 。
5)经济原则:考虑降低建设工程投资和后期养护费用 。
4.单位附属绿地绿化设计
(1)单位附属绿地的设计类型:单位附属绿地设计主要包括机关、厂矿、学校、医院等具有专属性质,为特殊人群服务的绿地设计 。
(2)单位附属绿地的设计原则:
1)根据不同单位附属绿地的性质、地段和服务对象进行设计 。
2)以植物造景为主,尽可能利用和满足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
3)合理进行植物配置,达到减弱或消除一切外在的 , 不利于健康和环境美化的因素 。
4)创造优美的园林环境 。
(3)单位附属绿地植物选择:
1)杀菌植物:例如,油松、白皮松、雪松、侧柏、樟树、桉树等 。
2)抗污染植物:例如,臭椿、柳树等 。
3)抗逆性强的植物 。
4)无污染植物 。
以国家园林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 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 。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同时,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