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哪里有制作古建施工效果图( 四 )


说起这件秘色瓷莲花碗的发现 , 还要回溯到61年前 。
1957年3月30日,苏州虎丘塔迎来又一次的维修,这次修缮采用的方案叫“加箍喷浆” 。简而言之就是用水泥凝固 , 外加钢筋箍套 。不过“如此往复三道”,一个叫王菊的工人,丝毫未偷工减料地往塔的第二层裂缝处灌水泥浆 , 然而大量的水泥浆下去之后 , 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裂缝像饕餮一样,怎么也填不满 。王菊觉得这事儿不对劲,但是好奇心仍然驱使他扒开周围的砖石,一条“通往江南”秘密的通道,赫然出现在他眼前 。
其后 , 他壮着胆下去,发现一条十字形空巷,中间放有长方形石函和多件文物:原来这是一处传承江南千年文化的藏宝阁 。这次意外发现,揭开了虎丘塔背后千年江南的秘密,之后又发现了暗阁 。其后在第三层一个昏暗的洞窟中 , 一件“青色莲花碗”泛着莹润的水光 , 出现在世人面前 。
当时谁也没想到,这只看上去很普通的青瓷碗就是传说中的秘色瓷 。直到1987年,陕西法门寺封闭千年的地宫现世 , 出土了一批越窑青瓷,同时还出土了相关碑文 。文中所述的秘色瓷呈青绿色,釉色晶莹,能达到碗中无水 , 却仿佛有一汪清水的效果 。而苏州虎丘塔暗阁中发现的“青色莲花碗”,恰好就呈现出这种水光盈盈的样子 。人们这才认定,这就是失传已久的秘色瓷 。
秘色瓷,越窑瓷器中的精品 ,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定烧的入贡中原朝廷的专属瓷器 , 庶民不得使用 。
苏博馆藏的这件越窑秘色青瓷莲花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莲花碗,一部分是盏托 。碗呈直口深腹,盏托的形状如豆,上部为翻口盘 , 正中镂空有一个小圆孔直通器底,下部为向外撇的圈足 。胎体呈灰白色 , 胎质细腻致密,颗粒均匀纯净 。器型敦厚端庄,比例适度,线条流畅,丰腴华美,恰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构思巧妙,浑然天成 。
整体造型精巧端庄,胎壁薄而均匀 , 湖水般淡黄绿色的釉色,玲珑似冰、剔透如玉、匀净幽雅,令人陶醉,将高深的佛法与精美的瓷艺完美地统一 。颇有唐代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 , 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艺术效果,是秘色瓷中的稀有之物 。
《七君子图》
《七君子图》可以说是元代绘画史上的一幅杰作,这幅画卷宽约36.5厘米,但是长度达到了惊人的十米左右 。
为啥这么长呢?因为这幅画卷中收录了元代六位名家的七幅名作,而且这七幅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墨竹 。竹子一直被比喻为君子之德,以竹子作为绘画的专门题材,是随着文人画的兴起而逐渐兴盛的 。画竹的历史,从现存物证考据,可以追溯至东晋时期 。在北宋宣和年间,墨竹已经被正式列入十门画科 。在元代绘画中,墨竹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
这幅《七君子图》收录了当时赵天裕、柯九思、赵原、顾定之、张绅、吴镇六位名家的七幅墨竹图(柯九思有两件作品),可以说是非常罕见了 。它们或丛竹烟笼,或老干斜出;或为龙角,或为纡竹;或作推蓬 , 或如凤尾;形态万千而逸笔横出,堪称一部具体而微的元代墨竹简史 。
卷首是画家赵天裕的画作,是一幅典型的带有南宋画风的以竹为主题的作品 。
第二幅和第三幅是柯九思的画作,用墨浓淡深浅,很有层次,笔触爽利,表现出画家开阔的胸襟 。
第四幅是赵原的画作,这是赵原唯一的一幅传世的墨竹图,画中的墨竹像龙角一样 , 带有高贵桀骜的气度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