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花苗如何养

工厂化鲈鱼水花苗怎么养?一、材料与方法
1. 养殖设施
河鲈高密度工厂化养成试验在济南市淡水养殖科学研究所工厂化养殖车间内进行,选取养殖池4个,每个养殖池面积为48米2,池深1.5米,池塘底部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污清池 。车间内安静,保温性能良好 , 水源为地下深井水,水质透明清澈、无污染,呈弱碱性,水温常年保持在19℃左右,每个池塘配备微孔增氧设备和独立的进、排水管道 。地下水通过曝气池后由于地势差自动进入试验池塘 , 通过提降闸板可控制水体流量和池塘深度;池塘另一端设置上下两个排水口 , 分别排放漂浮污物和沉积污物 。养殖期间池塘水体交换量达到每小时3~4次 。
2. 试验鱼种
试验用济南市淡水养殖科学研究所培育的大规格苗种,体质健壮,规格整齐 , 无病无伤,平均规格35克/尾 。
3. 药物清塘
2020年6月10日,各试验池用含氯30%的漂白粉20毫克/升彻底杀菌消毒 , 4天后冲洗干净并加注新水 。
4. 鱼种放养
【水花苗如何养】2020年6月15日,进行河鲈鱼种放养,鱼种入池前用4%食盐溶液浸洗消毒10分钟 。鱼种入池后,每池用50克三宝高稳维生素C全池泼洒,以提高河鲈的抗应激能力 。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 。
5. 饲养管理
放养后第三天开始投喂冰鲜鱼,冰鲜鱼规格控制在河鲈体长的1/3左右,用塑料瓶等敲击池壁发出声音进行驯食 。原则是每次投喂面积要大、投喂量要少、投喂时间要长,日投饵量不超过鱼体重的5%,每天投喂两次,每次用时应不少于2小时,驯化持续7~15天 。驯化结束进入正常投喂阶段,每天投喂2次 , 投喂时间为上午8时和下午6时,投喂时要有耐心,开始时少投,当抛出的饵料鱼吃完、鱼上浮抢食时再加大投喂量,等池中鱼下沉不再抢食时停止投喂 。河鲈宜暴食 , 饵料鱼投喂并不是越多越好,每次投喂量为河鲈体重的2%~8%,以1小时内吃完为宜,具体投喂量根据鱼的大小、摄食情况、活动状况等灵活掌握 。
6. 水质管理
水质调控是河鲈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的一项关键技术 。养成期间每天检测水质,通过调节水的交换量来控制水质 。根据水温、天气、鱼的摄食情况适时调整进水量,尤其河鲈饱食后注意加大进水量 。随着河鲈的生长,试验塘的水位从80厘米逐渐增至1.2米,同时水体交换量由2次/小时增加到4次/小时 。整个养成过程中池水溶氧量要始终保持在6毫克/升以上 , 使河鲈处于最佳的生长环境中 。养成池的水化学指标检测情况见表2 。
7. 日常管理
养殖试验期间,每7~10天清理残饵、粪便等污物1次,注意对池壁和池底进行刷洗,使池内污物彻底排出 。每天坚持巡塘,观察水位、水质和鱼的活动情况等 。投饵后观察鱼种的摄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每个月随机抽取30尾鱼测量体长、体重,以便及时了解其生长情况,并对饵料鱼规格和投喂量进行调整 。河鲈鱼种体长、体重测量情况见表3 。
8. 鱼病防治
在河鲈工厂化养殖试验期间始终贯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鱼病防治方针 , 放养前对池塘严格消毒,河鲈入池后全池泼洒三宝高稳维生素C以提高河鲈的抗应激能力,养殖过程中每10~15天交替使用0.3毫克/升二氧化氯和0.3毫克/升溴氯海全池泼洒消毒1次;每月投喂一疗程的大蒜素药饵,用量为2克/千克饲料 , 每次连续5天 。由于预防得力,试验期间未发生河鲈大量死亡的情况 。
鸭嘴鱼水花苗可以用水桶养殖吗?可以的
鸭嘴鱼一般可以采用鱼塘养殖或者用水箱养殖,两种方法各有优劣,水箱养殖简单易管理,但是成本相对较高,所以采用最多的还是池塘养殖 。水箱养殖相对简单 , 我们只需要选择水质比较好的湖泊区域,对网箱消毒处理后 , 就可以放入适量鱼苗进行养殖 。我们今天主要是讲一下池塘养殖的问题 。
水花苗可以直接放在池塘吗?水花鱼苗直接放塘里要成活率高的话 。必须要清塘 。
清塘彻底是提高鱼苗培育成活率的前提,但清塘时间安排更重要 。清塘离放苗时间太短,药性未除,鱼苗耐受能力差 , 或因缺乏适口饵料被饿死;清塘距放苗时间太长,水会老化,池塘就会出现大量的枝角类、桡足类等大型浮游动物 。
在底栖的枝角类水生昆虫中如红娘华(水蝎子)、水蜈蚣等是鱼苗的天敌 。
水花苗需要打氧吗?不需要 因为有天然氧气
锦鲤水花养殖密度?合理的饲养密度 , 是为了维持水里面的生态系统平衡,水质良好等等 。
1.2米*0.6米*0.8米的鱼缸大概能放1万尾锦鲤水花苗 , 投喂的话一天大概需要半个蛋黄,但是,这样的饲养密度持续半个月之后就要酌减,要么淘汰一部分减小密度,要么将小水花苗放大点的塘子里边,总之锦鲤小鱼苗饲养在锦鲤养殖中算是比较难的,因为小鱼苗通常都比较脆弱,要养活锦鲤鱼苗,除了在小鱼苗吃食上有所注意外 , 其他的还应该注意: 1)饲养小鱼苗要将容器(鱼缸/鱼池)彻底清理干净; 2)和大锦鲤饲养一样,合理的饲养密度; 3)因为小鱼苗比较脆弱所以还要注意细心管理; 4)等鱼苗长到一定的阶段后,要分开养(其实也是为了合理的饲养密度和赛选出好的鱼苗)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