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虾如何肥藻( 二 )


三、肥水方法:
许多虾农反映,虾塘施肥后,水肥不起来 。一旦肥起来 , 很快又变清,反反复复,很难培养藻类 。
经了解 , 许多虾农防止虾病发生,采用了全水体消毒方法,养殖水体有多深,就用多深水体消毒 。
用进满水的方法毒塘和水体消毒,敌害生物及各种病原体当然会被杀死,但池中各种有益生物,包括各种浮游动、植物也被杀死,这些生物被杀死后,水体变透明,可见到池底 。
在这样水环境中,已没有藻种 。没有藻种 , 这就是施肥后水难肥的原因 。这种水体由于藻的种类少,即使培养一定水色和透明度,也不能持久,所以水色反反复复,很难肥水 。
正确的毒塘方法是进水10厘米左右,以刚淹没池底面为准 。这种水体既能把池底细菌、病毒杀死,也能把敌害生物杀死,又节约成本 。
毒完塘后2—3天,即用80目网纱过滤进水,防止鱼类、虾幼体或卵以及大型浮游动物进入塘内 。这时进的水带进大量浮游生物,即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 。
这些浮游植物在施肥时,吸收营养盐,24—48小时内即可培养出良好水色和透明度 。浮游植物迅速繁殖又为浮游动物提供饲料,浮游动物又迅速繁殖,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这时刚放下的虾苗,在良好环境中便迅速生长 。
四、肥水管理
有些虾农认为,放虾苗前进行肥水,是为了培养浮游动物给幼虾吃 。开始投人工配合饲料,对虾不再吃浮游动物,改吃配合饲料,水色和透明度并不重要,这样的想法是大错特错 。
肥水最重要作用之一是增加溶氧 。池塘通过肥水,改变了水色和透明度 。而水色和透明度主要是由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浮游植物的作用是能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浮游植物越多,则放出的氧气就越多 。
在日常管理中 , 当水色和肥力减弱时,一定要及时补充相应的活菌制剂和肥分,当天气或其它因素使得水色发生较大变化时,要用底质改良剂或其它一些方法及时调转过来 。
总之,肥水主要应考虑以下方面:
①避免饵料生物单—性 。应根据对虾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饵料的需求及饵料的繁殖周期采取综合培养措施,这样可以相对延长饵料生物在虾塘内的繁殖时间,使对虾能得到多品种的饵料生物 。
②在培养饵料生物时,应考虑到水体的负载能力和生态平衡 。
③纳水引种应事先了解本海区或水域有哪些饵料生物和敌害生物以及它们出现的高峰时间,以便进水肥水时避开敌害生物 。
④施肥少而勤,根据情况“三不施”,即水色浓不施 , 阴雨天不施,早、晚不施(中午前施) 。
对虾后期浓绿水怎么样处理?您好,都说养鱼先养水,养虾也一样 。一塘水的好坏,是养虾是否能成功的关键 。你的虾塘水色好不好?
优良水色
1、黄绿色:为硅藻和绿藻共生的水色 , 人们常说“硅藻水不稳定,绿藻水不丰富”,而黄绿色水则兼备了硅藻水与绿藻水的优势 , 水色稳定,营养丰富 , 此种水色养殖的水产动物活力强,体色光亮,生长速度快 。
2、浓绿色水(浓而不浊):这种水色的水质看上去较浓,多见于养殖后期,透明度在10厘米左右 , 水中的藻类以绿藻为主,水质较肥 , 但活、爽,水中悬浮颗粒少,有利于减缓动物对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应激反应 。
3、茶色、茶褐色:这种水色的水质较“肥、活” , 施肥适量中,水中的藻类是硅藻,如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角毛藻、小球藻等,这些藻类都是水产养殖动物的优质饵料,此外还有圆筛藻 , 舟形等 。生活在此水色中的养殖对象活力强,体色光洁,摄食消化吸收好,生长速度快,是养殖的最佳水色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