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水岸的常用的处理手法有哪些

园林水岸的常用的处理手法有哪些,乌桕的分枝方式?乌桕树分枝点一般在2米左右 。
乌桕树,作为一种较为古老的树种,在我国的栽培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以前,而古时候的人们也早早地认识到了乌桕树的观赏性,它的红叶烂漫是其最大的观赏价值,甚至可以远远超过红枫所带来的美观性 。而乌桕树的观赏性由来已久,在如今的现代化城市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 特别是在园林造景中很受重用 , 而且表现形式十分多变,和常绿树种一起搭配种植的方式最是常见,而乌桕树也可以和花卉、假山、池塘、水岸等相互配合 。
乌桕树更是一种对于环境质量的提升有较大积极作用的优良树种,对于环境质量的改善能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而乌桕树能够在城市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强的重视作用,也是因为乌桕树具备了以上种种优势 。
绿化龟背地形要求?1、结合地形 , 充分体现自然风貌 。
大自然是最美的景观,结合景点的自然地貌进行地形处理,使人备感亲切 。
2、以小见大,适当造景 。
地形在高度、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可形成丰富的地表特征 。在较大的区域中,需要宽阔的绿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来展现场景的宏伟壮观;在较小的区域内,可以从水平和垂直两位空间打破整齐划一的感觉,通过适当的地形处理,创造更多的层次 。
3、地形与建筑和谐统一 。
地形处理必须与景园建筑景观相协调,以淡化人工建筑与环境的界限,使建筑、地形与绿化景观融为一体 。
二、不同绿地的地形处理技巧
1、广场绿地
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故有“城市客厅”的美誉 。在广场的设计中,往往对地形进行抬升和下降处理 。对纪念性园林(如纪念碑、塔、雕塑或主题标志性建筑)的地形常作抬升处理,以体现崇高、雄伟的意境,使观者油然而生肃穆感 。对无主景的公共休闲广场常做下降地形处理,如建造下沉式广场,以交汇视线景观来营造群众性文化表演和娱乐休闲的场地 。
2、街道绿地
街道绿地是街道景观的要素 , 要使相对狭长、单调、封闭的道路上具有上乘的景观效果,立面空间至关重要 。除了植物的高矮搭配,适当的地形处理也非常重要 。整地时把地形做成“龟背”状或楔形,不仅能增强道路的连续性和方向感,丰富地面的景观层次,还有利于阻止尾气、粉尘、噪音的扩散,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
3、园路绿地
在居住区、公园、风景区的道路设计中 , 对园路进行地形处理以形成适当的起伏,或用步道台阶缓冲平坦的路面,可达到调节游人步伐、缓解疲劳的作用 。园路两边的地势呈起伏状,既满足了排水需要 , 又使道路具有流动性和方向性 。采用不同材料点缀路面 , 如用鹅卵石或碎石拼成图案 , 可以从色彩、造型上丰富园林景观,且有助于健身 。
【园林水岸的常用的处理手法有哪些】4、滨水绿地
路堤是联系水与绿地的媒介,是现代城市中滨水绿地景观常见的园林要素 。把路堤处理成微倾斜状,采用沙滩或草地模式使路堤缓缓延伸到水面,可打破绿地与水的界面 。把路堤做成台阶,并将其延伸到水中,以提供人们戏水的可能 。自然式水体则讲究“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需要设计者多观察自然水体并加以提炼,求得神似而非形似,将人工水面创造出近似自然水系的效果 。为了避免水出无源,通常将水面轮廓处理得自然曲折、时隐时现 , 水岸为自然曲折的倾斜坡地 。如果是宽阔的水体,还可创造岛、洲、滩等景观 。
园林微地形施工方法?园林微地形”是指一定园林绿地范围内植物种植地的起伏现状 。本文就园林微地形的施工办法进行了简单阐述 。
园林地形指一定范围内承载树木、花草、水体和园林建筑等物体的地面 。“园林微地形”是专指一定园林绿地范围内植物种植地的起伏现状 。在造园工程中,适宜的微地形处理有利于丰富造园要素、形成景观层次、达到加强园林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
1.园林绿地微地形处理原则
园林绿地可分自然式、平板式、台阶式、混合式等几种微地形模式 。根据作者多年探究,根据其功效对不同微地形模式提出以下处理原则 。
1.1结合自然地形、充分体现自然风貌自然是最好的景观,结合景点的自然地形、地势地貌 , 体现乡土风貌和地表特征,切实做到顺应自然、返朴归真、就地取材、追求天趣 。
1.2以小见大,适当造景地形的高低、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地表特征,为景观变化提供了依托的基质 。在较大的场景中需要宽广平坦的绿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来展现宏伟壮观的场景;但在较小范围,可从水平和垂直两维空间打破整洁划一的感觉 。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以创造更多的层次和空间,以精、巧形成景观精华 。
1.3因景制宜 , 融建筑于自然景色和地形之中地形景观必须和景园建筑景观相协调,以消除建筑和环境的界限,协调建筑和周边环境 , 使建筑、地形和绿化景观融为一体,体现返朴归真、崇尚自然、向往自然的心理 。
2.微地形运用处理的技巧
不同的绿地有不同的微地形处理技巧 。就笔者多年的探究,特以公共绿地和居住区绿地为例探索园林绿地微地形处理技巧 。
2.1公共绿地
2.1.1路堤路堤是联系水和绿地的媒介,是现代城市中滨水绿地景观的常见园林地形要素 。把路堤处理成微倾斜状、采用沙滩或草地模式使路堤缓缓延伸到水面 , 打破绿地和水的界面;或把路堤做成台阶式 , 并把台阶直接延伸到水中以提供人们戏水的可能,可以使人亲临水体,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
2.1.2人工水系园林绿地的人工水系一般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
规则式水体如喷泉等,其轮廓可处理成几何式,水岸整洁;驳岸常采用条石或瓷砖砌成规则式,垂直于池底 , 此形式多见于喷泉水景中 。
自然式水体讲究“疏水之去由,察源之来历”,需要设计者对天然水体查看提炼,求得“神似”而非“形似”,以人工水面创造出近似于自然水系的效果 。为避免水出无源,通常将水的轮廓处理成自然曲折、时隐时露、水岸为自然曲折的倾斜坡地 。如设计成人工沙滩或草地缓缓倾斜延伸入水体中,驳岸主要用鹅卵石或石矶等天然材料修砌 。宽广的水体还可创造洲、渚、滩等景观;狭窄的水体可形成瀑布、跌水 , 地泉等水体景观,使水具自然河流之秀色,潺潺山溪之灵性 。
混合式水系的处理要因地制宜或根据造景需要,如在建筑四周,可用条石砌成直线或折线驳岸,而稍偏远的地方可处理成自然式以增加野趣 , 提高水体的欣赏性和艺术性 。
2.1.2广场绿地广场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故有城市“起居室”和“客厅”的美誉 。
在广场绿地设计中,往往对地形进行抬升和下降处理,以体现或表现不同景观 。对纪念性园林,如纪念碑、塔、雕塑或主题标志性建筑的地形常作抬升处理,以体现崇高、宏伟和肃穆感,使观者油然而生一种崇拜之情 。水景可高可低,喷泉池宜高或平,旱地喷泉则宜下沉 , 以仰视体现高大和壮观 , 以平视体现其平和而亲近,以俯视体现其生动活泼 。对无主景的公共休闲广场常做成下降地形,如建造下沉式广场以交汇视线景观来营造群众文化表演和休闲乘坐的景点设施 。
2.1.4街道绿地街道绿化是街道景观的要素,要使相对狭长、单调、封闭的道路上具有上乘的景观效果,立面空间至关重要 。除了植物的高矮搭配,适当的地形处理也非常重要 。整地时把地表做成“龟背状”或楔状,不仅可以增强道路的连续性、方向性,满足排水、地下管线、管沟的布置需要,丰富立面上的景观层次;又有利于阻止尾气、粉尘、噪音等污染物的扩散,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
2.2居住区绿化的微地形处理由于居住区地域有限,且各种暴露的地面建筑设施较多 , 常使绿地显得小而零碎 。一幢长42m、宽12m,总占地面积为1527.5m2的楼房 , 其建筑占地504m2,它的建筑散水为88.96m2,水电气检查井为9.04m2,化粪池18m2,后三项地面附属建筑合计占地7.52%.合理绿化这7.52%的面积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工作 。解决这7.52%的面积绿化新问题既可解决国家园林城市30%绿地标准中的25%.由此可见居住区环境的微地形处理是挖潜力 , 找绿源的一项有效办法,对居住区的环境治理也极有意义 。
2.2.1窨井、化粪池、建筑散水的处理生硬的窨井、化类池盖板和建筑散水常被认为是园中的一大败景,因为无论从色彩上还是造型上都和四周景观格格不入 。通过微地形处理可能有效改善景观效果 。
园林绿化中常采用花卉或绿篱、藤蔓植物、花坛的植物景观进行遮盖处理窨井、化粪池盖板和建筑散水 。假如通过在窨井、化粪池盖板和建筑散水上置石或架空成微地形处理手法 , 则可使其和四周景致更加协调 。
2.2.2园路在居住区、动态交通、游路设计中常见 。园路的微地形处理上 , 可造成适当的地形起伏,或形成步道台阶以缓冲平坦路面,调节游人的步伐、缓解疲惫 。园路两侧的地势呈起伏状,既满足了排水 , 又使道路具有流动性和方向性 。采用不同材料点化路面,如用卵石或用卵石拼成不同图案铺地,可从色彩、造型上丰富园林景观,且有利于健身;如用碎瓷砖铺地,既可充分利用材料又可增加园林景观色彩 。
2.2.3楼梯下部楼梯下部空间一般比较狭小、阴暗潮湿,经常形成卫生死角,常被称为被遗忘的角落 。经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则可使这个角落形成一定的视觉景观 。可采用日本枯山水园林的手法,在楼梯下用石英砂、鹅卵石、块石等营造类似溪水的形象景观,配以彩色灯光照明,颇具写意韵味 。也可使楼梯下的地形呈自然起伏,配置耐荫植物、园林设施,形成精巧的微型园林景观 。
2.2.4中庭、天井中庭、天井一般是视线比较集中的地方 。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要使景观丰富而又不显得拥挤,可依不同的景观设计作微地形处理 。结合建筑户型,在中庭、天井开挖规则式或自然式水池,营建喷泉、跌水、地泉、小溪流、水石等水体景观 , 引水入户,使人更加贴近自然 。如将地面处理成自然起伏,配上植物,可呈现自然风貌,布满野趣 。
2.2.5楼宇之间楼宇之间空间有限 , 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形成小土包,可代表自然界的山峰;也可形成主峰和副峰遥相呼应,两峰之间的低矮地段自然而然地形成山谷,峰谷相间形成自然山野的微缩景观 。把自然搬进家门可做到足不出户便可享受自然之趣,使人居环境和大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 。
南京对启东恒大威尼斯大开发有什么创新?整个项目内以水为特色打造了119万方的内海,58座私属岛屿,世界级皇家园林,缔造海洋主题的滨海行宫,各个组团甚至住宅均以水系为主体,移植40座欧洲著名桥梁贯通相连 。以水岸、水域、水体为中心的园区规划理念,用不同风格情趣的水岸空间组合出多姿多彩的建筑空间,生动地演绎出威尼斯水城的居住情怀 。
杭州免费景区都有哪些?免费景点
一、西湖景区
西湖景区太大 , 在杭州 , 走着走着不小心就到了西湖 , 当然最便捷的交通是地铁1号线到龙翔桥站步行至西湖 。至于西湖景区玩什么 , 我觉得根本不用介绍了,先沿着白堤和苏堤走一圈 , 你就慢慢玩吧 。
二、清河坊街区
清河坊自古是杭州的繁华地段,有丰富的历史人文遗产和文化底蕴,作为杭州目前唯一保存较完好的旧城区——清河坊历史街区,正是杭州悠久历史的一个缩影 。
清河坊边上也有很多的老街区 , 了解一下老杭州的市井生活,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你也许觉得它不新不旧,全是改造出来的,我也就不评价了 。
交通:地铁1号线至定安路出口下 , 步行可到
三、京杭大运河景区
是个以非物质文化为核心元素的街区,目前国内最大的博物馆集群—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杭州中国刀剪剑、扇业、伞业博物馆)均在这里,大部分是免费的 。
可以看一下笔者以前的旧稿:《老杭州记忆:万古悠悠拱宸桥》
交通:乘坐79路、98路、129路至拱宸桥西站 , 乘坐水上巴士1号线武林门码头至拱宸桥站
四、皋亭山景区
也许这个景区知道的人少,那么介绍详细一点:
皋亭山景区位于杭州老城区东北部,江干区境内的皋亭山景区规划总面积约5.1平方公里,东接余杭区星桥镇,西连拱墅区半山镇、南含上塘古运河 , 北以皋亭山、黄鹤山山脊线为界 , 距市中心约18公里 , 是杭州北部旅游的核心区 。
皋亭山
皋亭山景区因境内的皋亭山而得名,皋亭山之名来自皋亭神 。皋亭神是皋亭山先民的崇拜主神,“皋” , 意为水边高地;而“亭”,指人所聚集 , 故皋亭山是杭州形成过程中“人类停留下来,繁衍生息”的一块高地 。它始于远古,兴于秦汉、盛于唐宋,延续至今;与上塘河的千年之合,孕育了当地独特的文明;秦王在此巡视、丁兰在此事亲、白居易在此求雨、杜牧在此留居、钱王在此筑城、苏东坡在此开河、宋高宗在此避难、宋宁宗在此题字、文天祥在此抗论、王蒙在此隐居、金农在此安息……皋亭山,这座集天地之灵气、山川之秀美、人文之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山,以其绵延十里之巍峨山势为天然屏障,立下保境安民的功德 , 被誉为“杭州的靠山” 。
位于皋亭山景区千桃园内的孝文化主题公园
交通:游客中心的地址是杭州市江干区丁兰街道天鹤路与丁兰路交叉口
五、湘湖景区——老萧山人全知道
湘湖是萧山的母亲湖,也是代表萧山城市的一张金名片 。湘湖文化是萧山的根、萧山的魂 。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城西,距杭州市中心约20公里 , 隔钱塘江与西湖风景名胜区相对,与西湖、钱塘江构成杭州旅游风景的金三角,有湘堤卧波、湘浦观鱼、忆杨思贤、绿岛掬星、湖心云影、城山怀古、湖桥拾梦、越堤夕照、纤道古风、越楼品茗、跨湖问史等二十个景点 。
一样的湖光山色 , 如果西湖看厌了,不妨去看一下湘湖 。
交通:地铁1号线至湘湖站 。
六、良渚博物院——你高中历史课本中学到的良渚文化 , 就在这里
来到良渚博物院仿佛走入五千年前的良渚聚落里,在这里你可以了解良渚文化,良渚文明,反正笔者在这里逛了一天 。
交通:市内坐372、348、313、B支8公交车至良渚博物院站
七、运河·塘栖古镇
虽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却是免费的 。塘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文人辈出,书香传世;塘栖,文物遗产众多 , 广济长桥、郭璞古井、乾隆御碑、栖溪讲舍碑、太史第弄、水南庙……默默向人们细述当年风采;塘栖,人杰地灵 , 物产丰盛,枇杷名扬天下 , 丝绸香飘海外,自古就是贡品 。塘栖是座古镇 , 同时也是一座新城 , 虽然历经岁月沧桑 , 失去了“三十六爿桥”、“七十二条半弄”的风貌,但是她的魂和根还在,并且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
枕着京杭大运河的塘栖古镇,已有1300多年历史 , 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着“江南佳丽地”、“江南十大名镇”之首的美誉 。
看了免费的塘栖古镇,其它那些收费的江南古镇你还用去么 。
交通:市内乘坐319、342等多路公交至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
八、桐庐江南古村落
江南古村落群位于江南镇深澳片 , 离桐庐县城16.5公里,以深澳村为核心,由荻浦村、深澳村、徐畈村、环溪村、青源村五个村组成,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 。江南古村落群始建于南宋,原始村落格局和风貌依存,属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省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
现有明清时期古建筑140多处,民国时期的古建筑60多处 , 古建筑外拙内秀,雕刻十分精美 。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古水系,具有一定的科学和人文价值,部分明沟暗渠和坎井至今仍在使用 。荻浦、徐畈、环溪三个古村也保留了较为丰富的文物古迹 。景区蕴含着浓厚的江南水乡传统风貌和民族特色 。
交通:杭新景——深澳出口下,导航至江南古村
九、小营巷
景区主要由“三馆一广场”构成,“三馆”指视察小营巷纪念馆、杭州小组纪念馆和钱学森故居 , “一广场”指红巷生活广场 。对历史感兴趣的童鞋不妨前去看看 。
十、西湖画外桐坞
明朝宗宪或孝宗公元1400-1500年间,祖先仇氏姓从宁波搬迁至新凉亭(现唐家桥) , 后来转移到现在的所在地,繁衍生息 。据记载,因当地桐树茂盛 , 故取名“外桐坞” 。
现在这里成了艺术创作的圣地 。
交通: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外桐坞村(杭州绕城高速龙坞出口处以北200米处),自驾车可顺延留泗路前往返回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