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箱的尺寸设计与制作方法 蜜蜂如何调脾

蜜蜂如何调脾,蜜蜂箱怎么制作才好?蜂箱是最基本的养蜂工具,蜂群的繁衍和生产都是在蜂箱内进行的,采用合适的蜂箱可使养蜂变得事半功倍 , 但因蜂种及各地气候有差异而导致蜂箱的尺寸可能存在着不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蜂箱的尺寸设计与制作方法吧!
尺寸:蜂种不同要求也不同
蜂箱尺寸是根据不同蜂种和当地气候来设计的,蜂种方面我国目前养殖最为普遍的有中蜂(中华蜜蜂)和意蜂(意大利蜜蜂)两种,其中中蜂的群势相对较小 , 而意蜂的群势相对较大,因此一般而言意蜂蜂箱的尺寸要比中蜂稍大,另外各地气候对蜜蜂群势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在普遍能维持强群的地区蜂箱尺寸也要适当大一些 。
蜂箱类型:根据蜂种和巢框划分
蜂箱按照蜂种可分为中蜂蜂箱和意蜂蜂箱,按照巢框数可分为8框蜂箱、10框蜂箱、12框蜂箱等(根据蜂箱容纳的巢框数量来命名),其中意蜂最为常用的蜂箱是郎氏蜂箱(10框,但蜂群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可以向上叠加继箱),而中蜂一般多用中蜂10框标准箱,值得注意的是蜂种不同蜂箱的内部设计(主要是蜂路不同)也有差异 。
蜂箱设计:根据蜂路来设计蜂箱
蜂路是蜂箱设计的主要依据,指的是巢框与巢框、巢框与蜂箱其他部位的间隙,主要作用是供蜜蜂通行和空气流通,例如意蜂一般要求巢框与巢框的距离为8毫米,巢框两边与蜂箱壁的距离为8毫米,蜂箱副盖与巢框上梁的距离为6毫米 , 巢框下梁与蜂箱底部的距离为25毫米,而中蜂的体型稍小于意蜂 , 因此蜂路也要比意蜂小 。
蜂箱制作:严格按照草图来制作
蜂箱在制作之前先要根据巢框和蜂路计算出蜂箱的尺寸并画出草图 , 选择木料时一定要选质量较轻且坚固耐用的如杉木、松木、桐木等,然后按照草图将木料切割并加工好,组装时蜂箱的箱壁连接处一定要粘接牢固,有条件的可在蜂箱外壁刷上白漆或桐油、内壁刷些蜂蜡 。PS:实在不知道怎么做可将草图交给木工师傅代做 。
注意:蜂箱是蜜蜂养殖最重要的工具 , 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照蜜蜂的习性来设计,否则可能会对养蜂生产带来困扰,另外同一蜂场的蜂箱务必要做到规格统一 , 以免今后在调换巢脾时出现问题 。此外,蜂箱的厚度、样式、巢门设计、大小都可以咨询本地专业养蜂人 , 适合本地蜜源、管理方便的就是最合适的,此外,要综合考虑养蜂生产目的,如生产巢蜜、王浆、繁蜂出售 。
一个蜂箱里出了两个王台?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一个箱里(一群蜂)出了两个王台,若不计划分蜂,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在同一群蜂中保留两只蜂王的 。
该群蜂可能的现状根据题主的简单描述来分析,该群蜂内的两枚王台是蜂群自己培育的自然王台而并非人工介入 。那么,该群蜂的现状则存在以下两种可能:
一.该群蜂内有一只原蜂王和两枚王台 。
二.该群蜂内原蜂王已经分蜂飞逃,而巢内存在有两枚王台 。
现就从该群蜂内原蜂王和两枚王台的关系,以及原蜂王已经分蜂飞逃,而巢内存在有两枚王台分别加以叙述和解读 。
该群蜂内原蜂王和两枚王台的关系剖析一.在蜂群原蜂王存在的情况下
在蜂群原蜂王存在的情况下,蜂群中若有自然王台出现,存在如下两种可能:
1.分蜂
分蜂是蜂群由一群变为多群的增殖过程 。由于蜂王产卵能力较好 , 蜜蜂群势相对较为强壮,培育自然王台的数量也相应较多 , 一般为3~5枚 。在蜜粉源旺季,如果原蜂王准备分蜂飞逃 , 分蜂飞逃时间相对较晚,在王台封盖后的5~6天 。若为蜜粉源淡季 , 分蜂飞逃时间相对较早,为王台封盖后的1~6天 。
2.蜂王交替
蜂王交替是一群蜂延续或自救的勉强之举 。由于蜂王产卵能力低下,蜜蜂群势相对较为弱?。嘤匀煌跆ǖ氖恳蚕嘤仙? ,一般为1~3枚 。
二.在蜂群失王的的情况下
蜂群中若有自然王台的出现,则存在如下两种可能:
1.急造王台
急造王台是一群蜂延续或自救的无奈之举 。由于蜂群因多种原因突然失去蜂王,绝大多数的蜜蜂由于求王迫切,便会将较大的工蜂幼虫房改造成王台 。由于急造王台是用水平密集分布的工蜂房改造而来,不同于分蜂或交替王台在巢脾下端垂直向下的正常王台,所以急造王台一般呈倾斜向下的生相,分布在脾面不同的部位,其生相并不雅观,多而乱,一般为5~9枚甚至更多 。
2.工产王台
工产王台是蜂群失王已久后,用部分工蜂所产的卵培育的假冒王台 , 是王台中的另类 。由于工蜂是发育并不完善的雌蜂,无法与雄蜂交尾授精,其所产的卵为孤性卵或单倍体卵,培育出的只能是体格较正常雄蜂略大的雄蜂 。
三.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比对不难发现:
①如若该群蜂原蜂王已经不存在,已率领半数左右的拥戴者分蜂飞逃的可能性极大,暴毙死亡的可能性极小 。
②如若该群蜂原蜂王仍然健在 , 即将率领半数左右的拥戴者分蜂飞逃的可能性较大,留守原巢的可能性较小 。
该群蜂巢内存在两枚王台的关系剖析上面已将蜂王与王台的关系作了基本陈述,现则抛开蜂王与王台的基本关系 , 就该问题中巢内两枚王台的关系或前途作如下分析和研判:
一.两枚王台的日龄
1.两枚王台的日龄相同
如果两枚王台的日龄相同,也就是两枚王台出房时间大致相当或在同一天内 。
①如果蜂群足够强壮或者在2脾满蜂以上,待出房的处女王试飞时或试飞后的2天左右 , 就会有一只处女王率领自己的拥戴者分蜂飞逃,而另一只则留守老巢 。
②如果蜂群较为弱小或者在2脾满蜂以下,两只出房的处女王就会相互残杀 。要么两败俱伤共同报废;要么杀死一只胜者为王 。
2.两枚王台的日龄差异
①如果两枚王台出房时间差异在1天以上 , 且蜜蜂群势为4脾以下的中等蜂群,最大的可能性是出房较早的健壮处女王会将出房较晚的王台从其基部咬毁 。
②如果两枚王台出房时间差异在1天以上 , 且蜂群为5脾以上的强壮蜂群 , 较早出房的蜂王率领半数左右的拥戴者分蜂飞逃的可能性极大 , 而出房较晚的则留守原巢 。
3.两枚王台产生的时间点
如果两枚王台产生的时间点在晚秋时节,则有可能出现较为罕见、名副其实的双王群或者双王同巢现象 。
二.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比对不难发现:
1.只有在蜜蜂群势较为弱小或者蜜粉源匮乏的情况下,有两枚或者两枚以上王台的出房蜂王会相互厮杀,直到两败俱伤或者胜者为王 。
2.若为蜜蜂群势较为强壮或者蜜粉源丰盈的繁殖季节,有两枚或者两枚以上王台的蜂群,新王出房后不久自然分蜂的可能性极大,而相互厮杀的可能性则极小 。
最终结论一山难容两虎 , 一群蜂难容两王 。若一个箱里(一群蜂)出了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王台 , 在无扩群分蜂需求时,只能选留端庄大正的一枚王台来继续培育蜂王,而不能留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王台,否则会给蜜蜂养殖带来损失 。
原创不易,欢迎交流、批评、点赞和转发
砂盖或箱底很多蜂是怎么回事呢?感谢邀请:关于晚上中蜂上脾少,堵巢门 , 纱网和箱底有很多蜜蜂的问题,蜂部落认为这是蜂巢内温度过高的现象,我们需要注意给蜜蜂散热,同时注意遮阴和蜜蜂的饮水 。
蜜蜂散热的三种方式蜜蜂的巢门温度向相对恒定的,不管外界温度变化有多大,只要蜜蜂还能正常生活,蜂巢内的温度都是恒定的 , 而蜜蜂保持蜂箱内温度恒定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
第一:扇风
这是我们最常见的蜜蜂扇热方式,一般蜜蜂成排的排列在蜂箱门口,对着巢门进行扇风,一般意蜂扇风的方式是头巢内、使用抽风的方式,而中蜂扇热的方式是头朝外 , 采用的收送风方式,虽然两种蜜蜂采用的方式不一样,但是目的都是增大蜂箱内的通风,降低蜂箱内的温度 。
第二:稀释蜜蜂
由于温度过高 , 蜜蜂不会紧紧挤在一起 , 而是分散在蜂箱中 , 这样可以降低蜂箱内的温度 。
第三:增加采水
蜜蜂在温度过高的时候,为了降低蜂箱内的温度 , 一般蜂箱内的采水蜂数量会大大增加,这些采水蜂把水采来以后涂抹在蜂箱壁上,达到降低蜂箱内温度的目的 。
从上面三点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蜜蜂为什么会堵巢门、为什么上脾少和分散在蜂箱中的各个位置 。
解决办法第一:扩大巢门
巢门是我们能够调节蜂箱温度的一个最关键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扩大巢门的大小来增大蜂群内的通风,降低蜂群内的温度 。
第二:采用透气的覆布
除了巢门之外,覆布也是我们可以调节蜂箱内部温度的一个关键地方,我们可以通过采用轻薄的覆布来降低蜂箱内温度,增大通风 。
第三:调整蜂脾关系
一般中蜂养殖我们常用的方式是蜂多于脾,对于夏季来说,由于温度过高,可以短时间的适当扩宽蜂路 , 让蜂略少脾,达到降低巢温的目的 。
第四:给蜜蜂提供充足的水源
由于外界温度高,我们可以在蜂场内给蜜蜂提供充足的饮水点,同时如果蜂箱内有饲喂器,可以在饲喂器中装水,水是不会引发盗蜂的,这样的好处有两个,一是解决了蜜蜂口渴的问题,二是水在蜂箱中的蒸发可以降低蜂群内的温度 。
一个箱蜂里关几个用王笼关着的蜂王可以吗?一个蜂箱里关几个用王笼囚禁的蜂王是可以的 。但前提是,必须是强盛的蜂群,放在继箱圈儿里 。
我们要明白,蜂王的信息素可以控制任何工蜂 , 哪怕囚禁起来,信息素也会释放出来的 。但是蜂群里的蜂王会有自己的守卫蜂 , 对放入的任何蜂王都会攻击杀死的 。所以如果想把囚禁蜂王放入蜂群里,就必须要离开原蜂王的守卫蜂,不能让守卫蜂发现囚禁者的蜂王 。守卫蜂时刻在蜂王的身旁活动,只有架继箱时 , 继箱圈里才没有守卫蜂的存在 。所以囚禁的蜂王必须要放在继箱里,蜂王才是安全的 。
囚禁的蜂王会吸引幼蜂来照顾,只有大量的幼蜂才能满足多个蜂王的需求——囚禁着的蜂王也需要食用蜂王浆的,需要大量的饲喂蜂 。幼蜂一般是没有攻击性的,只要蜂王的信息素吸引来幼蜂控制住了,就会精心的照顾蜂王 。
还要注意 , 囚禁的蜂王必须还有能力吸引幼蜂 , 如果是老劣无用的蜂王,工蜂是不会过来的 。如果是囚禁多个蜂王,蜂王的品质有差异,也会使优秀的蜂王得到优先照顾,而品质差的蜂王会被抛弃死去 。
所以 , 你必须要养出八九脾以上的强盛蜂群,在继箱圈里才能一个蜂群囚禁多个蜂王 。只有人工育王,批量换蜂王,蜂王品质相近的时候才可以一个蜂群囚禁多个蜂王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 否则是不能囚禁多个蜂王的 。
而中蜂群是很难养出这样强盛的蜂群,也难以批量育出品质相近的蜂王,所以很难做到一个蜂群囚禁多个蜂王 。如果不能架继箱,哪怕是一个蜂王,放在巢箱里与蜂王在一起了,蜂王守卫蜂很容易发现,会立刻杀死蜂王的 。囚禁的蜂王与蜂群里的蜂王必须要隔离开来 , 同在一个蜂箱里是难以存活下去的 。这也是中蜂换王时难以保留蜂王的主要原因,蜂群弱小,囚禁的蜂王没有办法避开蜂王的守卫蜂,会直接受到攻击 。
我们养意蜂时,如果蜂王换下来还可以用 , 会把王集中囚禁在一个强盛蜂群的继箱,十几个同在一个继箱里也可以存活下来的 。只要保证幼蜂多蜜粉充足,能养活蜂王就可以了 。
许多中蜂朋友认为蜂王囚禁在别的蜂群里是不可能的,关键是中蜂群没有办法养出强盛蜂群,不能组成继箱群 。囚禁的蜂王哪怕放在吊板外面,还是能被蜂王的守卫蜂发现的,只有在蜂王去不了的继箱圈里才是安全的 。我们一定要明白,蜂王的信息素会扩散,同在一个蜂箱里是无法隐藏住的 。蜂王守卫蜂最重要的目的是帮忙蜂王杀死其他的蜂王和王台,在蜂王的活动范围内,守卫蜂是绝不允许其他蜂王和王台存在的 。
所以说 , 只有养出强盛的蜂群,育王换王才容易,才可能大量的存储蜂王 , 不担心换王失败,这样才能做到勤换蜂王,而不会有损失 。弱小蜂群不仅难以培育优质的蜂王 , 而且换王也风险大,老蜂王难以存储,怕换王失败,不敢随意换王 。这样让蜂群长期用老劣蜂王,就更加难以发展起来了 。这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也是中蜂难以养出强盛蜂群的原因 。
多大的越冬室放多少箱蜂合适呢?目前已经进入了3月中旬,南方地区已经进入了油菜花的流蜜期,但在我们北方个别地区越冬期还没有结束,如果气温回暖的快,预计在3月末蜜蜂会出房活动,结束长达5个多月的漫长越冬期 。
在北方蜜蜂越冬现在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室外越冬,一种为室内越冬,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 。室外越冬的优点是不必单独建造蜂窖,同时也能减轻我们在搬进搬出时的劳动强度,也不会受到场地限制,方便灵活 。它的缺点是越冬期饲料消耗的比较大,过度的活动会导致蜜蜂寿命缩短,在保温的时候还需要准备很多的保温材料 。
室内越冬它的优点是,温度可以根据外界的气温进行调节,蜜蜂的越冬环境比较适宜 , 所以消耗饲料量比较少 。同时也能避免在长时间低温情况下,蜜蜂体能的大量消耗,延长春繁期间的使用率,能够有更多的体能抚育新蜂,为蜂群的后期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它的缺点是,前期建造蜂窖时投入高一些 , 在进入越冬后期 , 室内的温度较高 , 易引起蜜蜂过早活动,严重的会导致蜜蜂在箱内排泄 。
那么如果我们在东北养殖意蜂,采取室内越冬,越冬室的温度在多少度适宜?在北方地区蜜蜂冬季室内越冬,我个人认为,温度最好保持在0~-3度左右,最高不要超过零上3度 。
蜜蜂在越冬的时候会结成一个大蜂团,然后相互依偎取暖,如果我们在越冬的时候,将越冬室温度调得过高 , 蜂团内部的温度会变得更高,这时它们需要将蜂团范围扩大降低内部温度 。在这种长时间温度过高的条件下,蜜蜂无法真正的进入休眠状态(活动量降到最低),会加快体能的消耗,对长时间越冬和后期春繁产生不利的影响 。
特别是在早春季节,如果越冬室内的温度达到了零上8~10度,蜜蜂虽然不能外出活动,但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复苏的地步 。如果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会导致蜂王在越冬期产卵的情况发生,由于此阶段蜂巢内花粉含量极低,蜜蜂又不可能外出采集,所以蜂王的产卵会加快蜜蜂体能的消耗,缩短蜜蜂在正式进入春繁期间后的存活周期,使新老蜂交替时间变短,非常不利于蜂群的快速复壮 。
而且蜜蜂复苏后,也会增加饲料的消耗量,不但给肠胃功能带来负担,还会容易引起后期饲料不足,造成的蜜蜂被饿死现象发生 。
高温不利于蜂群的越冬,过低的温度也同样不利于蜜蜂越冬 。在越冬室内越冬,我们一般不会增加防寒物,如果温度过低蜜蜂会增加活动量,来提升蜂团的温度 。在这个过程中蜜蜂也会消耗体能 , 增加饲料的食用量 , 
所以在我们室内越冬的时候 , 最好将温度调到0~-3度,这样蜜蜂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蜂团抱得比较紧实,有利于蜜蜂的冬季休眠 。
◆ 为了有效的调节越冬室的温度,我们可以在建造越冬室时,设上下通风口 。
建造越冬室的时候,为了避免冷空气入侵,我们一般会把蜂窖封堵的很严实,在最寒冷的阶段,这确实会有效的增强室内保温环境 。但是在蜜蜂秋季刚刚进入越冬期和春季进入气温快速回暖期时,由于外界气温较高高,所以室内的温度也会相应的提高,这时密封的环境就会给通风带来很多不便 。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建造蜂窖的时候,可以安装上下进出通风口 , 用于调节室内温度 。首先我们可以先找一些木板和木方,然后钉成两个40×40的正方体,长度可以根据越冬室的高度进行调节 。在安装的时候,出风口保持和越冬室内屋顶持平或略低,上部要伸出屋顶外1~1.5米 , 通风口的最上边用木板钉一个防雪的档盖,避免在下雪的时候落入室内,有条件的也可以购买成品排气通风口 。
进气口在安装的时候 , 上端比越冬室外棚顶高出30~50厘米,下端延伸入越冬室内距离地面50厘米处 。降温开启时,冷空气进入后会从底部向四周蔓延,避免冷热不均的情况发生 。
【蜂箱的尺寸设计与制作方法 蜜蜂如何调脾】这种进出式通风口,在调节气温的时候,如果温度并不是很高 , 可以只打开其中的一个通风孔降低室温 。如果温度较高,我们可以同时打开两个进出口,产生对流快速降低室温 。
◆ 在蜜蜂搬入越冬室后,最好长期保持室内黑暗的环境
蜜蜂在春秋越冬期间,容易受室温过高影响,出现室内出巢活动的现象,所以封闭门窗保持黑暗,减小蜜蜂的趋光性,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窗口我们可以用棉毡阻挡,也可以用红砖堆砌封堵,门我们可以悬挂门帘阻光 , 这样基本上就可以避免光线进入了 。
不过由于室内变得黑暗 , 又不能开灯,所以在我们管理过程中非常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找一块红布把灯蒙上,利用蜜蜂对红色不敏感的特征,来解决光源问题方便我们检查管理 。
◆ 建造蜂窖耗时耗力,要是我们有空闲房屋,也可以改造后用于蜜蜂的越冬 。
建造蜂窖对于我们蜂友来说,也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会为我们带来很大的负担 。为了降低这方面的影响,如果我们有空闲的房屋也可以利用这些旧房屋改造成越冬室使用 。
在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气温比较低,这些年久失修的房屋一般保温性能比较差,所以在使用的时候,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处理 , 增强它的保温能力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黄泥对房屋的内外涂抹 , 增加它的密封性 , 如果有条件的,也可以使用5厘米厚的苯板内外粘贴 , 达到保温的目的 。
关于另外一个问题,多大的越冬室放多少蜂箱合适?其实这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主要看你越冬时能达到什么条件,如果越冬室比较?。?我们可以采用立体式木架摆放,增加蜂群的存放量 。
木架的高度设计在两米以内,摆放时不要超过三层 , 最底层距离地面保持10~20公分,增加它的通风量,避免潮气直接进入蜂箱 。层与层之间要最低保证有20公分的距离,这样在搬运的过程中,能避免磕碰蜂箱引起蜂团躁动 。如果用三层立架式越冬 , 40平方米的一个越冬室,摆放下80~100群蜜蜂是没有问题的 。
蜜蜂安全越冬,除了和温度有直接关系外,和饲料是否充足也有很大的关系在我们北方有句话“没有冻死的蜜蜂 , 只有饿死的蜜蜂”,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饲料对于蜜蜂越冬期的重要性 。
在东北高寒地区 , 蜜蜂冬季室外越冬比较常见,只要我们在冬季期间适当的增添一些保温物,饲喂充足的饲料,即使外界零下30~40度的环境,也可以保障它们安全越冬 。
由于北方蜜蜂越冬时间会长达5~6个月,所以越冬期来临前饲料一定要喂充足,一般每群蜜蜂需要饲喂30斤左右的白糖(室外越冬35斤左右) 。以二斤白糖一斤水的比例用铁锅融化煮沸,晾到30℃左右后加少许白醋 , 天黑后饲喂,这个量基本上就可以保障越冬期的整个饲料供应了 。
为了增强蜜蜂冬季抗寒性,在越冬前要对蜜蜂调脾,保证强群越冬在越冬饲料饲喂完毕 , 越冬蜜蜂和采集蜂完成新老交替后,我们就要对蜂群群势进行越冬前的调整了 。
为了增加御寒能力,北方地区有必要采取强群越冬,每群蜜蜂的数量最好达到一万只左右,也就是五框到六框蜂 。这样的强群有利于蜜蜂在进入最冷阶段时蜂团的保暖,帮助蜜蜂顺利度过越冬期 。
越冬期间要给蜜蜂提供安全的保障措施,避免外敌侵害 。室内蜜蜂越冬优越的小环境,也为老鼠提供了一个有利的越冬场所 。此阶段由于食物匮乏 , 甜美的蜂蜜也变成了老鼠最好的食物,所以它们很容易进入蜂箱内部 , 咬死蜜蜂、损坏巢脾、危害蜂群的正常越冬 。
老鼠进入蜂群的位置多数是在蜂箱巢门口,通过啃完后扩大空隙进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 在越冬期前我们可以对蜂箱做一个防护,保障蜜蜂的安全 。
我们可以找一块细网片,剪成长度41厘米,宽度8厘米的长条形,底边折起2厘米,呈90℃直角用图钉固定封堵巢门口,避免老鼠的啃咬进入 , 保证蜜蜂安全 。蜂箱底部也可以投入一些老鼠药,加强灭除老鼠的力度 。
不管是在室外越冬还是在室内越冬,进入春季气温快速回暖期后,都要增加检查的次数,避免因为饲料不足造成损失在进入新年前后,如果寒流天气多或气温回暖过快,要对蜂群进行多次检查,看看蜂巢内的饲料剩余情况,避免出现饲料不足的情况发生 。检查时我们可以提起蜂脾的一角,通过沉度来判断内部剩余饲料情况 , 如果不足要及时添加蜜脾保障饲料充足 。
添加时要注意,不能将蜜脾加在蜂团中间,要加在外侧蜂团内部,这样随着蜂团的移动,蜜蜂就可以食用了 。
影响到蜜蜂安全越冬的的因素有很多,只有我们将各个方面都考虑到,给蜜蜂提供一个最适宜的越冬条件,才能帮助它们度过漫长的越冬期,否则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越冬失败 。
以上是我对本问题的回答,希望可以对题主有帮助,如果有不明之处,可以下方留言或私信我,我会尽力帮您解答 。在此感谢各位老师和朋友的耐心阅读!
【本文为原创 , 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