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发黑是怎么回事 虾塘氨氮多少

虾塘氨氮多少,对虾塘底黑怎么办?南美白对虾养殖,目前都是采取高密度生产模式 。大量的饵料投入、对虾快速生长所产生的粪污等,都非常容易在池塘底部累积大量有机质,导致淤泥不断增厚、发黑 。作为泥底的池塘 , 如果底部淤泥发黑厚度超过5厘米,容易产生很多不利于白对虾生长的物质和环境 。
一、塘底发黑是怎么回事?
1、清淤、晒塘不足:经常由于快速周转、天气原因、管理疏忽等原因,出虾后的池塘没有彻底处理,池塘底部还有大量淤泥 。
底部发黑,在全铺底的高位池养殖、工厂化养殖等养殖模式中不易出现 , 而主要是底部为泥底的池塘发生 。
有些池塘 , 养殖者急于第二次放苗 , 池塘休养时间不够、塘底的氧化还原电位恢复不好 。塘底表层虽然变成黄色 , 但1~2厘米以下 , 仍然是黑色 。这样的现象,就是底部清淤不彻底、休养时间不足的表现,很容易遗留大量有害杂菌、寄生虫、有害化学物质等 。
2、由于养殖密度大,投放的饲料量大,残饵与粪污在底部的累积量大 。
对于高密度养殖来说,饲料的合理投放是饲养管理环节的技术关键 。如果不能合理投放饲料,不但会造成饲料大量浪费,而且导致塘底残留过多,大量有机质累积 。
另外,养殖中后期,白对虾进入快速生长阶段,白对虾采食量增加,其粪便等排泄物也会增多,大量的粪便和残饵都需要微生物分解、消纳,这个过程需要大量消耗池塘底部和水中的溶氧,很容易造成整个养殖水体的溶氧不足,严重影响养殖动物的生存和生长 。
如果这时养殖水体的增氧设备不足,导致池塘底部长期溶氧不足,就会因厌氧发酵 , 在池塘底部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等物质,池塘底部就会发黑、发臭 。
而养殖水体中溶氧不足时,必然会造成塘底厌氧细菌的大量繁殖,诱发塘底致病菌(如弧菌等)的爆发 , 这是引起细菌病的主要原因 。
3、经常使用聚合物类产品调水、改底 , 大量有机物聚合、吸附、沉淀于塘底 。由于使用絮凝剂等化学物质,大量物质沉淀底部,很容易形成所谓“聚毒层”,在池塘底部缓慢酸化、变黑臭 。初期 , 水体表明看似“清洁”,实则“底部恶化”,一旦爆发,对养殖动物危害非常大 。
4、水草、青苔等水生植物死亡、水生动物死亡等残留物腐烂 , 大量耗氧,造成底部缺氧发黑 。天气骤变、高温、低温等因素会影响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水草等的变化,出现“转藻”、“倒藻”等问题 。一旦发生这类问题,很容易产生“藻毒素”,对白对虾产生直接危害 。同时 , 死亡的藻类、水草等的腐烂,也需要大量耗氧进行分解 。所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池塘底部缺氧、底泥发黑、发臭 。
5、养殖水体过深 。水体1.5米以上后,如果增氧量不足,引起塘底长期溶氧不足,底部厌氧菌、腐败菌大量繁殖,导致淤泥发黑、增厚 。
二、塘底发黑的预防
养殖成功的关键在于预防,未雨绸缪 , 这似乎是老生常谈 。实际生产表明,只有把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才能减少养殖的病害发生 。这是提高水产养殖成功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必由之路 。
1、彻底清塘、暴晒 。
这是最简单、省钱的方法 。如果还没有放苗,就可以对塘底进行清淤、晒塘 。塘底经过清淤和暴晒之后,塘底会慢慢变回黄色,黑色的淤泥就会变成“具有活力的”泥土 。
如果没条件清淤晒塘的,可以用大量的生石灰进行处理 。根据淤泥多少,每亩用100-200kg,可有效减少淤泥的积累,杀灭淤泥中的寄生虫、细菌和病毒,有利于养殖的安全 。
2、科学种植水草、保护水草 。适宜的水草,有助于提高养殖水体溶氧含量、吸附某些有害元素、净化水体、保持水质清晰 。
3、加强日常管理 。
换水:适当换水,平衡养殖水体生物总量 。换水,是增加养殖水体中生物多样性、降低养殖水体中有害物质含量的有效方法 。但换水要注意,一次换水量应在10~20厘米,不宜过急 。
喂料:以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为主要目标 。饲料利用率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养殖成本的关键一环 。因此 , 不同消化率的饲料,也就决定着不同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 。比如说,饲料效率差一个百分点,就可能意味着生产时间延长3天以上 。一方面饲料消耗量增加了;另一方面人工、水电、调水剂等费用都要增加 。
调水:以不断调整藻相、菌相平衡为主要目标,围绕这一中心工作进行调水 。一般来说,白对虾养殖成不成功 , 看藻相 。即藻相好,成功率就高;养殖能不能高产,则要看菌相 。没有良好的菌相,想获得高产,实在是比较难 。建议采用“定期改底 + 生物调水 + 微生物调控”的模式,稳定水质为调水的核心 。
增氧:合理配置增氧设备,提高水体的溶氧 。养殖水体中溶氧含量,是白对虾生长发育之必须 。养殖水体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是水生植物、藻类等的光合作用产生 。而耗氧大户则主要是水体中有机质、残饵及动植物尸体的分解 。真正南美白对虾消耗水体中溶解氧的比例,只占耗氧总量的5%左右 。
三、塘底发黑的解决办法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不可能等到塘底发黑时才来处理的 。因此,定期清理,及早预防是养殖的关键 。当你发现塘底已经发黑时,其实养殖动物的生长已经受到影响,塘底的细菌、寄生虫等也已经大量滋生,这个时候才来处理 , 其实已经晚了 。但亡羊补牢也未为晚也 , 发现问题立即处理总比不处理的好 。
【底部发黑是怎么回事 虾塘氨氮多少】1、减料:先要停料 。白对虾停料几天,一般问题不大 。停料的目的一是降低废弃物进一步产生;二是减少动物摄食的同时,降低了“病从口入”的危险;三是便于仔细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
2、改底:改底是必不可少的动作 。养殖前期,可采用生物方法 , 进行改底 。养殖中后期 , 由于白对虾的生长加快、残饵量增加,生物改底的速率要低一些 。因此,应该以化学改底 。
3、解毒:注意改底后 , 要使用有机酸进行水体“解毒”,这是养殖作业不可缺少的环节 。
4、调水:根据池塘水质、温度、气候、塘底质量等,采用适宜的微生物水质调整动作 。定期进行“改底+微生物调水” , 只要使用的产品效率、成本相适宜,就可以较好地稳定水质 。
5、保肝:仅仅对养殖水体工作还不够,应注意白对虾自身的健康 。白对虾的肝胰腺是集消化、免疫、抗病等为一体的要器官 。大部分疾病u发,都是由于白对虾肝胰腺出现问题 , 或者是病变发生时 。“保肝护肝”在白对虾养殖中一直是一个困扰许多养殖者的问题 。
事实上,大家都抓住了“重点”,那就是“保肝护肝” 。但使用的产品的效率如何 , 决定了保肝护肝的有效性 。
以上个人观点,敬请指正 。这里是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感谢关注 。欢迎留言、讨论、交流 。
虾塘有氨氮下石灰有什么影响吗?虾塘有氨氮下石灰有什么影响吗?
水产养殖中水体中的迄氮含量过量是很易出现的事情,水体中出现这种异常通常是水中的有机质含量过高,在分解的过程中受阻而产生过多的氨或硫化物 。水体中一旦这些物质过高会影响到水产养殖品 , 因此得尽快来处理好,否则轻则影响其生长速度 , 重则会直接威胁到其健康情况 。
那么您所问的虾塘的水体中有氨氮下石灰有什么影响?对于这个踏火来说下个人的看法,塘中的水体氨氮过高的话,如果下石灰下去的话不论是生石灰还是熟石灰都会直接影响到水体的PH值 , 会让水体的PH值在短时间内升高 。从这一点上来说如果量控制得当(一般每方水的用量在15-20克),正常情况下对龙虾没有什么危害,但是您在塘里的氨氮过高的情况下用则要小心了,这种情况下水体中的氨氮对虾的毒性是随着PH的升高而变大的,也就是说PH值越高氨氮的毒性越大,因此一般对于水中氨氮过高的塘是慎用生石灰的 。
如果确有需要用的话,也一定要将水中的氨氮处理好之后用,通常这种情况下可通过换水或是用药来改底可以处理好 。如果仅仅是其为水体的PH值过低而用生石灰的话,个人以为先不用急,很多情况下是水体中的有机质过多而水体底层缺氧,这些有机质在无氧状态下产生的各种酸性物质,一般通过改底之后随着虾塘水质的改善PH也会慢慢升高 。
以上仅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仅供参考,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鱼塘适合放咸水养虾吗?不行,
氨氮高怎么样处理?氨氮的定义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 。同时,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氨 。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 。氨氮国标GB11607-89,非离子氮:<0.02mg/L , 凯氏氮:<0.05mg/L,常见池塘养殖的正常值为:0.5mg/L 。对虾养殖也如此,在对虾放苗的时候,很多养殖户往往只关注pH值是否超标 , 一般情况下都不测试氨氮 。我不得不承认对虾放苗期 , 水质指标pH值的确非常重要,不过也不能忽略氨氮 。温馨提示,放苗前一定要测试氨氮、亚硝酸、pH值 。氨氮检测方法,最常用的是试剂盒 。
氨氮的产生 池塘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三种途径,即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施加的肥料和被微生物菌分解的饲料、粪便及动植物尸体 。鱼类可通过鳃和尿液、甲壳类能通过鳃和触角腺向水中排出体内的氨氮,以免发生体内氨中毒 。水生动物的粪便及动植物尸体中含有大量蛋白质 , 被池塘中的微生物菌分解后形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分解成氨氮 。离子氨与分子氨的区别:水体里面的氨包括分子氨和离子氨,一般养殖采取试剂盒测试的氨氮是分子氨和离子氨的总和 。
不同的鱼对非离子氨的耐受性不一样 。氨氮的中毒机理氨氮以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一种是氨(NH3),又叫非离子氨,对水生生物有毒,极易溶于水 。另一种是铵(NH4+),又叫离子氨,对水生生物无毒 。当氨(NH3)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时,会直接增加水生生物氨氮排泄的负担,氨氮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血液pH随之相应上升,水生生物体内的多种酶活性受到抑制,并可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破坏鳃表皮组织,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氧气和废物交换不畅而窒息 。此外,水中氨浓度高也影响水对水生生物的渗透性,降低内部离子浓度 。
氨氮对虾苗的影响氨氮对虾苗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
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虾需要与水体进行离子交换(钠,钙等),氨氮过高会增加鳃的通透性,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使虾苗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氨氮增加虾苗对疾病的易感性,降低生长速度;
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虾苗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虾苗比较小,不容易发现氨氮中毒的情况 , 所以需要及时测试水中的氨氮量 。氨氮对水生物起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离氨,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并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 。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pH值及水温愈高,毒性愈强,对鱼的危害类似于亚硝酸盐 。
氨氮的消除途径:
1.硝化和脱氮 铵(NH3)被亚硝化细菌氧化成亚硝酸,亚硝酸再被硝化细菌氧化成硝酸,称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当水中溶氧浓度低于1~2毫克/升时硝化作用速度明显降低 。在水中溶氧缺乏的情况下,反硝化细菌能将硝酸还原为亚硝酸、次硝酸、羟胺或氮时,这种过程称为硝酸还原,当形成的气态氮作为代谢物释放并从系统中流失时,就称之为脱氮作用 。
2.藻类和植物的吸收 因为藻类和水生植物能利用铵(NH4+)合成氨基酸,所以藻类对氨氮的吸收是池塘中氨氮去除的主要方法,冬天藻类的减少和死亡会使水中的氨氮含量明显上升 。
3.挥发及底泥吸收 在池塘中氨氮浓度高、高pH值、采取增氧措施、有风浪、搅动水流等情况下,都会有利于氨氮的挥发 。底泥土壤中的阴离子可以结合铵离予(NH4+),在拉网或发生类似的引起底部搅动的操作时,池底沉积物会暂时悬浮在水中 , 铵离子(NH4+)就会被释放出来 。
4.矿化及回到生物体内 所谓矿化,即部分氨氮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于池底土壤中,这些有机物质分解后又回到水中,分解速度依赖于温度、pH、溶氧以及有机物质的数量和质量 。进入水生动物体内即当水中氨氮浓度高时,氨(NH3而不是NH4+)能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 。
氨氮的处理
1.清淤、干塘 。每年养殖结束后,进行清淤、干塘,翻耕暴晒池底 , 使用生石灰、强氯精、漂白粉等对池底彻底消毒,可去除氨氮,增强水体对pH的缓冲能力,保持水体微碱性 。
2.养殖前进水50cm左右,使用“润琪底毒净”消除底部毒素 , 疏松底质,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毒的有益颗粒 。然后使用“生物润底”、“高效好水菌”等有益菌进行生物泡塘 。彻底消耗池塘中的含氮有机物 。
3.增加池塘中的溶氧 。合理开启增氧机 , 使水体活动起来 。定期使用底毒净、润琪水安康等氧化性底改,消除耗氧源头,从而保持池塘长期处于溶氧充足的状态 。
4.加强投入品的管理 。投入品包括饲料、肥水产品等 。不能过度投入 , 量够就可以,如果投入品过大,会导致含氮有机物的不断积累,氨氮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
5.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 。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生物润底”、“高效好水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有益菌 。在使用活菌之前 , 可以配合使用润琪水安康及润琪底毒净 。润琪水安康和润琪底毒净可以提高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提供能量,为有益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繁殖环境 。另外,氧化还原电位提高,能够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 。
小贴士
怎么区分氨氮中毒和缺氧?
两者之间有很大区别的 , 第一是发生的时间,氨氮中毒主要发生在晴天下午,氨氮过高 , pH过高的情况下,离子状态的氨氮转换为气体状态,产生毒性,而缺氧一般发生时间是凌晨,闷热天下雨前气压下降;第二是症状有区别 , 氨氮中毒有串游现象,有时浮上水面等等的区别 。
北风天虾塘需要开增氧机吗?北风低温期间虾塘容易积累有害有机物,并在复苏的微生物的作用下被持续发酵 , 导致水体耗氧量增多、亚硝酸盐、氨氮等明显升高 。所以需要开增氧机,
因此 , 开增氧机时间应在每天晚上 。此外,在养殖中后期,以及雨天、阴天应及时开机,搅动水体 , 使上下层水体产生对流,把表层和上层饱和氧气送到底层,同时把底层或下层低氧或缺氧水体送到上层维持水体平衡 。气温回暖后 , 适当掀开棚区膜通风透气,增加空气对流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