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繁殖方法有哪些 怎么孵化泥鳅

怎么孵化泥鳅 , 鳅鱼怎么繁殖?鳅属底栖小型经济鱼类,在二龄时性成熟,开始产卵 。成熟的雌鳅肚大腹圆,胸鳍圆滑,个体大于雄鳅 。泥鳅的生殖期一般在4~8月份,5月下旬到6月下旬,水温25℃左右时,是产卵盛期 。泥鳅分批产卵 。用做繁殖的亲鱼,要选择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雌鳅最好选取体长15厘米以上、体重30克以上腹部膨大的个体,雄鳅可以略小 。个体大的雌鳅怀卵量大,雄鳅精液多,繁育的鱼苗质量好,生长快 。泥鳅的自然繁殖方法简便 。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然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药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比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 。当池水温度上升到20℃左右时,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的鱼巢 , 放置鱼巢后要经常检查并清洗上面的污泥沉积物,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粘附效果 。泥鳅喜在雷雨天或水温突然上升的天气产卵 。产卵多在清晨开始 , 至上午10时左右结束 , 产卵过程需20~30分钟 。产卵时亲鱼追逐激烈,高峰时雄鳅以身缠绕雌鳅前腹部位 , 完成产卵受精过程 。产卵后,要及时取出粘有卵粒的鱼巢另池孵化 。以防亲鱼吞吃卵粒 。同时补放新鱼巢 , 让未产卵的亲鱼继续产卵 。产卵池要防止蛇、蛙、鼠等危害 。泥鳅的人工繁殖方法与家鱼相同 , 使用的催产剂种类与剂量按每条雌鳅计,分别为:鲤鱼垂体0.5~1个,或青蛙垂体2~3个,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150国际单位,或者类似物(LRH-A)5~10微克 。雄鳅剂量减半 。溶剂注射量为0.1~1.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号针头注射 。注射部位为腹部线,胸鳍腹鳍之间,也可背肌注射 。因泥鳅喜钻动,注射时可用湿纱布包着(露出注射部位) 。注射后放入产卵池中,此后的工作与自然繁殖相同 。水温20℃~25℃ , 经10~15小时就会发情产卵 。若采取人工授精,可将已注射催产剂的雌雄泥鳅分别暂养于小池或网箱中,水温18℃~25℃时,经10~15小时 , 轻压雌鳅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采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均与家鱼相同 。卵粒人工授精后随即上巢 。方法是:取清水一桶,将鱼巢平铺桶底,然后一人轻轻抖动鱼巢,同时搅动水体 , 另一人徐徐将卵粒倒入桶中 , 使卵粒均匀上巢 。上巢后再转入到孵化池中孵化 。泥鳅的受精卵在水温 20℃~30 ℃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 , 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鱼苗 。用小容器静水,勤换水(每天两次)孵化效果最好,每升水放孵400~600粒为宜 。孵化时要避免震荡 。孵化中可用0.1ppm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消毒,以防寄生水霉 。刚孵出的鳅苗不能自由活动,因头部附着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以卵黄为营养 。在池中孵化的鱼苗一般留原池培育,水深保持在20~30厘米,每平方米密度以500~1500尾为宜,密度过大时应取出部分鱼苗另池培育 。
泥鳅苗和泥鳅种怎样培育?泥鳅苗和泥鳅种怎样培育?泥鳅为底栖鱼类,栖息于河流、湖泊、沟渠水田、池沼等各种浅水多淤泥环境水域的底层 。昼伏夜出,适应性强 , 可生活在腐殖质丰富的环境内 。冬季 , 泥鳅钻入淤泥20-30厘米处越冬 , 到第二年春天,水温达10℃以上时,才出来活动 。
泥鳅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还有多种维生素 。低胆固醇,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有益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产品供不应求 , 价格逐渐上升 。养殖泥鳅是一项效益比较好的养殖项目 。要养殖泥鳅就要先培育泥鳅种 。泥鳅苗和泥鳅种怎样培育?
一、育苗池的修建和准备泥鳅育苗池可以用浅水土池或者水泥池 。池深度在80厘米左右,面积一般每个30—50平方米,如果是采用土池就要将池底锤打夯实 , 在池子两端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水口处要装网片防止泥鳅逃跑 。池的中间设置一个30—40厘米深的鱼溜,面积2—5平方米 。
新建的育苗土池,先放清水装满,2—3天后将水排干,曝晒2—3天 。然后放入清水7—10厘米深,每10平方米用生石灰0.8—1公斤全池撒进行消毒 。放苗前7天将水加深到30厘米左右,每平方米施猪粪1.5公斤作物基肥培育肥水和繁殖浮游生物 。水泥池在消毒和施肥前要多泡几次水,使表面水泥碱性物质消除为止 。然后在池中加入厚度10—15厘米的淤泥 , 加水30厘米深,每平方米放6克漂白粉进行消毒,放苗前7天每平方米施猪粪1.5公斤作物基肥培育肥水和繁殖浮游生物 。
泥鳅苗进池前3—4天,在池中放几条250克左右重的鲢鱼,一般每100平方米放3—4条,放于的目的是测定水的肥度和消毒药物的药性是否消失 。
放苗前1—2天,将鲢鱼捉出来,同时检查消除池里面的蝌蚪、青蛙等不利生物 。
二、泥鳅苗的来源泥鳅苗的来源主要有自养繁殖、市场购买或者野生采捕等 。
天然野生泥鳅苗的采捕方法是选择有泥鳅生长的稻田、池塘等水域放入直径1.3米的水泥管,管底插入泥底 , 管口露出水面30厘米,上面加盖以防泥鳅逃跑 。在管壁接触泥土表面出开若干个直径10厘米的圆孔,孔上装网目为3毫米的金属网做的漏头 。水泥管内放入堆肥、豆粕、米糠、螺蛳肉等作为诱饵 。这种方法一般在7—8月份进行,每天大约用诱饵1公斤左右,捕获效果非常好 。
三、泥鳅苗的放养【泥鳅的繁殖方法有哪些 怎么孵化泥鳅】1、下池 , 泥鳅苗下池要在晴天,上午8—10点或者下午3—5点进行,要求泥鳅苗的孵化水温与育苗池的水温相差不要超过3℃ 。放泥鳅苗要选择池塘背风向阳的地方,将盛泥鳅苗的容器浸入水中 , 让泥鳅苗自然游出 , 然后将容器缓慢向后提起 。若壁上粘有泥鳅苗要轻轻向容器泼水使其顺水流入池中 。
每个育泥鳅苗的池要放养同一规格的,不能大小泥鳅苗混养,混养会影响泥鳅苗的生长和成活率 。
2、放养密度,泥鳅苗入池时要进行计数 , 计数方法同鱼苗的杯量抽样法 , 在量取过程在取有代表性的一杯,数出一杯中的数量,乘以总杯数就是放入的数量 。泥鳅苗的放养密度要根据水源条件及育苗池的状况来确定 。一般放养密度是微生流水育苗池每平方米1500—2000尾 。静水池塘或者水源比较紧张的池塘每平方米800—1000尾 。
3、饵料及投喂方法,泥鳅苗入池前20天主要投喂豆浆,以20万尾为例 , 1—7天喂1公斤,8—14天喂1.5公斤,15—20天喂2.5公斤大豆的豆浆 。每天豆浆喂量分三次投喂,上午8点左右、中午12点,下午6点 。泼洒豆浆按上午先洒池塘边,然后满池塘泼洒 。中午只沿池塘边泼洒,下午与上午一样泼洒 。
泥鳅苗进池喂豆浆20天后,逐渐改喂菜籽饼、麦麸、豆粕粉、豆腐渣、蚕蛹粉或者水蚤、丝蚯蚓等,每天喂量为泥鳅苗总量的5—8% 。大约经过10多天,泥鳅苗体长达到3—5厘米,体重1—2克时 , 泥鳅苗就可以转为泥鳅种培育 。
施肥与投饵相结合,在按上面的投饵料的同时在池塘中施放一些化肥和农家肥,以增加池塘中水浮游微生物,增加泥鳅苗的活饵料,提高育苗效果 。施肥方法 , 池塘水温在20℃以下时,每立方米水每次投硝酸铵2克,水温20℃以上时,每立方米水每次投尿素2.5克 , 隔一天施一次 , 连续2—3次为一阶段,以后根据池塘水肥瘦情况再确定是否追施肥料 。每1—2周投放一次腐熟的农家肥,以猪、牛粪为好 。
4、日常管理,每天黎明、中午及傍晚各巡查一次,巡查时仔细观察池中泥鳅苗的活动情况、水色和有无敌害动物 。在天气闷热满意风时,鳅种经常出现浮头,泥鳅浮头见不到头露出水面 , 而是水面形成想波纹,这个时间,受到惊吓泥鳅苗立即下沉,稍微片刻又游出水面,日出后沉入水底,这是正常浮头 。日出后仍然浮在水面,说明池水肥或者缺乏氧气,要立即停止投料和施肥,同时加入清水,到泥鳅苗自然下沉为止 。如果发现泥鳅苗离开群体,在池边缓慢游动 , 说明泥鳅苗已经发病,要立即检查诊断 , 找出病因及时治疗 。如果发现青蛙、蝌蚪及其他敌害动物要立即清除 。暴水、大雨天气要惊吓巡塘,随时注意排水,以防水满翻塘 。
四、泥鳅种的培育泥鳅苗培育30天左右 , 体重达到1—2克,体长3—5厘米,开始出现钻泥时,就转为泥鳅种的培育 。泥鳅种池一般为50—100平方米,深度1米左右的水泥池或者土池 。每平方米泥鳅种放养1000尾左右,稻田每平方米放养100尾左右 。
泥鳅种入池后,在傍晚注入新水,同时投喂米糠、菜籽饼、豆粕粉、蚕蛹粉等 。以后每天投喂2—3次 , 每天投喂量按池塘中泥鳅总重的5—8%,并且注意经常加入清水 。每个星期在池塘中施一次农家肥,每次每平方米施放发酵后的猪、牛粪便0.5公斤 。稻田培育泥鳅种时 , 在泥鳅种入田前一天每100平方米施基肥50公斤,放养后在傍晚注入新水,同时投喂7.5—10公斤米糠、菜籽饼、豆粕粉、蚕蛹粉等 。以后每个星期交替
施肥和投饵一次,这样交替到冬初捕捉 。
泥鳅苗经过培育 , 到年底泥鳅种体长可以长到5—6厘米,体重5—6克 , 到第二年春天开始就可以转为商品泥鳅进行饲养 。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
泥鳅是如何繁殖的?泥鳅的自然繁殖方法简便 。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然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药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比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 。当池水温度上升到20℃左右时,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的鱼巢 , 放置鱼巢后要经常检查并清洗上面的污泥沉积物,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粘附效果 。泥鳅喜在雷雨天或水温突然上升的天气产卵 。产卵多在清晨开始,至上午10时左右结束,产卵过程需20分钟~30分钟 。产卵时亲鱼追逐激烈,高峰时雄鳅以身缠绕雌鳅前腹部位,完成产卵受精过程 。产卵后,要及时取出粘有卵粒的鱼巢另池孵化 。以防亲鱼吞吃卵粒 。同时补放新鱼巢 , 让未产卵的亲鱼继续产卵 。产卵池要防止蛇、蛙、鼠等危害 。
泥鳅的人工繁殖方法与家鱼相同 。使用的催产剂种类与剂量按每条雌鳅计,分别为:鲤鱼垂体0.5个~1个,或青蛙垂体2个~3个 ,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国际单位~150国际单位,或者类似物 。微克~10微克 。雄鳅剂量减半 。溶剂注射量为0.1毫升~1.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号针头注射 。注射部位为腹部线,胸鳍腹鳍之间,也可背肌注射 。因泥鳅喜钻动,注射时可用湿纱布包着(露出注射部位) 。注射后放入产卵池中,此后的工作与自然繁殖相同 。水温在20℃~25℃时,经10小时~15小时就会发情产卵 。
若采取人工授精 。可将已注射催产剂的雌雄泥鳅分别暂养于小池或网箱中,水温在18℃~25℃时,经10小时~15小时后,轻压雌鳅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采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均与家鱼相同 。卵粒人工授精后随即上巢 。方法:取清水一桶,将鱼巢平铺桶底,然后一人轻轻抖动鱼巢,同时搅动水体,另一人徐徐将卵粒倒入桶中,使卵粒均匀上巢 。上巢后再转入到孵化池中孵化 。
泥鳅的受精卵在水温20℃~30℃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鱼苗 。用小容器静水,勤换水(每天2次)孵化效果最好,每升水放孵400粒~600粒为宜 。孵化时要避免震荡 。
刚孵出的鳅苗不能自由活动,因头部附着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 , 以卵黄为营养 。在池中孵化的鱼苗一般留原池培育,水深保持在20厘米~30厘米,每平方米密度以500尾~1500尾为宜,密度过大时应取出部分鱼苗另池培育 。
鳅苗孵出3天开始摄食 。此时应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或鱼粉悬浮液,一日数次 , 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 。过2天~3天改投水蚤、轮虫、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等 。经1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长到1厘米时即可转入到鱼种池中饲养;密度小的可留池培育 , 过1个月左右,鱼苗长到3厘米上下时再转入到鱼种池,也可直接放入稻田、池塘或坑函中进行成鱼饲养 。
种池面积以30平方米~50平方米为宜,放种前要清池消毒 , 并施基肥培育饵料生物 。放种量为每平方米30克(800尾~1000尾)左右 。鱼种下池后半月内投喂粉末状的配合饲料,每天投饲两次,投量为鱼种重量的3%~5% 。夏季鱼池水浅水温高,要随时注意水质变化,勤换新水 。当鱼种长到10厘米左右时 , 进入成鱼饲养阶段
怎样养泥鳅水花?泥鳅孵出后3天便称为水花 , 但是水花养到寸片这段时间死亡率奇高 。一些经验丰富的养殖户也最多达到百分之35 , 而经验不足者大多是全军覆没,孵出后3天大多数人选择的是投喂熟蛋黄和豆浆 , 这样水花也要吃,但这不是水花最爱吃的,而且营养单一 , 数日便会应抵抗力差而逐渐死亡 。
在投喂饲料上我们应以泥鳅最爱吃的轮虫和泥鳅水花专用饲料,要求蛋白含量得到百分之45,初养者可以用通威141磨成粉末,饲料具有营养丰富适口性强的特点,初期饲料中应扮有复合多维等物品,也可伴投蛋黄豆浆,在孵化池中陪养一星期左右就要分入养好水的池中进一步陪养,在此养水最为关键,一定要在水色为黄绿色时放入,这时轮虫得到高峰期 。
需要繁殖出50万水花苗?需要500条母泥鳅 。泥鳅是多次产卵的鱼,需要一次产卵,这样水花大小才尽量一致 。泥鳅一次产卵2000粒左右,需要算上受精失败的,孵化失败的 , 所以要500条母泥鳅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