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的估值方法 安进生物怎么样

安进生物怎么样,亏损396亿的百济神州?创新药这个东西,国外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估值方法 , pipeline(管线)估值法 。但是这东西应用在中国,可能就需要做一些调整 。已经有比较资深的投资人指出,美国的管线估值法可能在中国会有一些水土不服,需要作出部分调整 。当然,这里我们只谈粗的东西 。
(1) 药企的估值模式
与一般的企业估值方式不同,普遍认为药企由于研发大、耗资多、时间长、研发结果对企业业绩有巨大影响 。因此药企的价值应该等于:现有业务价值+研发中药物的预期价值 。对于现有药物,就采用通用的市盈率、现金流折现等多种方式进行研究 。而对于研发中的药物 , 那么则用研发管线估值法 。
很多公司都有研究新产品,为什么药企会有一个研发管线估值法呢?
这是因为药企的研发,时间特别长 , 成本特别高,一旦成功,收益特别大 。如果忽视,会误判企业价值 。
可以看下之前因为我不是药神火了很长时间的格列卫,在整个专利期内取得了将近600亿美元的销售额 。研发时间从1960年到2001年 , 耗时41年,成本在1亿美金左右 。
所以 , 研究药企,就需要对研发中的药物进行仔细的研究 。实际上,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对研发中药物的判断 。现有业务 , 大家都看得到,不会带来超额收益 。
(2)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管线
什么是管线?管线就是研究管线的代名词,他长成这个样子:图画的好看一点的话,长成这个样子:
每一项药物,都要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一、二、三期等多阶段的实验 。通过每个阶段实验的概率不同,例如在临床前研究阶段,90%的药物会被淘汰 , 临床一有3%的药物被淘汰,以此类推 。
把在研究的所有药物的研发阶段排在一起,就是研发管线图 。
(3)每项药物的单项估值
现在我们开始对每个单项药物进行估值
假设一个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全国有100个目标人口,每个人每年药物需求是10元 。那么目标市场1000元,假设现在的药物由于疗效好,能够占据20%的市?。?那么年销售收入是20元 。
专利期20年,因此整个药物的价值(未折现)是400元 。
现在药物处在临床前阶段,假设在这个阶段淘汰率有90% , 那么这款药物的价值是400*0.1=40元 。
现在通过了临床前阶段,到了临床一期,假设淘汰率变成了50%(因为相当于一大部分无法上市的药物已经被筛?。?,那么这款药物的价值变成了400*50%=200
等到了临床三期,假设基本不淘汰了 , 淘汰率1%(实际上还会淘汰很多) , 那么这款药物的价值是400*99%=396元 。
道理很简单,但是估计市场份额,对每个阶段的成功率,专利年限的判断 , 对投资者的要求非常高 。
(4)加总
把所有的在研药物价值加总,就能得到在研的药物总价值 。
回过头来 , 虽然现在百济神州亏损严重 , 现有业务可能价值为0 。但是投资者认为他的在研药物,价值很高,因此市值也会很高 。
希望对您有帮助
辛苦创作,觉得有帮助的话就关注+点赞吧
马云也说未来能超越自己的行业在医疗健康?医疗板块是一个极具投资价值的一个板块,凭借着优秀的盈利能力及良好的未来前景,吸引着大量的价值投资者 , 据统计当前基金和机构在医疗板块的持仓份额高达22.5%,不管是游资大佬林园还是正在布局医疗行业的马云,他们对医疗健康都有良好的未来预期,这个行业的投资价值到底在哪里,我结合着当前市场环境和医疗板块的整体趋势给大家分享一下对医疗板块的看法 。观察医疗板块近几年的趋势 , 发现自18年长春生物爆雷导致整个医疗板块大幅杀跌后,直到今天医疗行业一直处于稳步拉升的趋势,近两年涨幅高达150%,完全可以和强势的科技和白酒相媲美,但是医疗板块较为低调,没有白酒和科技的锋芒毕露,自己悄悄的凭借业绩增长稳定拉升,直到今年全球疫情的爆发,各大医疗企业和相关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生物疫苗的研发试验,这才将整个医疗板块推向了风口浪尖 , 不管是疫苗相关概念股还是医疗器械股都得到估值的最大释放 , 从3月的低位到7月高位,生物疫苗板块涨幅翻倍,即使是稳健的医药器材等涨幅也高达70%,可谓是上半年表现最好的板块之一,长期布局医疗板块的投资者都应该赚的盆满钵满,但是繁华过后注定要留下隐患 。
7月中旬市场整体下跌之后 , 生物疫苗率先大跌 , 带动整个医疗板块的估值下滑,很多疫苗概念股跌幅超过40%,整个医疗行业下滑也接近20%,主要的原因还是前期涨幅较大,消耗了未来的大量升值空间,剩下的肯定是震荡调整,虽说新冠疫苗现在喧嚣呈上,但是这个市场预期已经炒完,所以医疗板块每当有利好消息就会出现主力出货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医疗板块自7月调整以来,一直处在来回震荡的局面,整体跌幅不过20%,说明其防御能力还是较强,这一阶段就是震荡消化的阶段 , 短期看不到机会就选择长期持有 , 关于医疗板块我一直都是定投加低吸的方式进行筹码积累,打算长期持有来获取相应的盈利 。
【创新药的估值方法 安进生物怎么样】这几年的带量采购,医保控费,国家药价谈判,近期带量采购致心脏支架均价从2万降到700事件 , 看起来都不利于医疗行业的营收,但对于创新型的医疗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机会,只有坚持走研发路线才能有更好的出路,那些靠资源垄断,靠需求不同赚取差价的企业注定走不长远;我们有巨大的医疗消费市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大,医疗板块的产业链和生态将更加完整 , 未来将更多的朝着医疗和互联网相互结合的方向发展,所以不管现在市场如何,我们都需要保持对医疗板块的乐观 。
养殖户如何做好防控工作?立春以来,全国各地低温阴雨天频现,天气变化剧烈 。养殖户最怕的就是在升温过程中突然的降温降雨天气 , 尤其是担心很厉害的“倒春寒” 。倒春寒 , 是指初春(一般指2月末3月初)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 。
目前除了南方部分地区温度比较高,其余地区还处在冬季,尤其是中东部地区受这一波冷空气影响,持续的阴雨低温天气,让人非常难受 。今年会不会有倒春寒的天气?不好说,这样的异常天气没办法预测,只能提前做好一定的防范工作,尤其是一些已经放苗了的塘口更要注意,如果碰上了倒春寒天气 , 养殖户又没有做好一定的防范措施 , 很容易导致这一个养殖周期非常麻烦 。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低温多雨
开春气温尚低,降雨增多,首要任务是防寒防雨:加高水位,保持在2米以上,加固塘基,提高池塘保水能力;经常检修防寒棚,气温回升后或中午前后可揭开棚盖,以利通风透气增加溶氧;于上风处搭防风障,防止冷风直接吹袭池塘;围养水葫芦,阻止塘水上下对流,推迟塘底降温的时间 。
低温时不宜捕鱼,网捕时鱼群被迫剧烈活动,增加其体力消耗,加快其体质下降;有些品种的鱼如罗非鱼会于水底集群以相互取暖 , 捕鱼时会使鱼群受惊散开,造成冻伤 。
寒潮天气雨水比塘水温度低且偏酸性,故要在鱼塘的四周挖一条深0.5米、宽0.7米的排水沟,方便及时排除雨水,防止塘内温度和酸碱度进一步降低 。
病害增多
入冬时水温下降,致病菌的致病性降低,鱼病减少,养殖户减少或不再采取防病措施,致使致病菌存活于鱼体内或水体中 。越冬期间致病菌长时间慢速繁殖,并在入春后水温回升期繁殖速度加快,数量陡增,致病力增强,危害增加,再加上越冬后鱼体体质下降,鱼病发生增多 。
近期气候不稳定雨量增多,淡水养殖鱼类的水霉病、爱德华氏病和纤毛虫病等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将会升高,要对越冬池实行杀菌消毒 。
常用药物和使用浓度分别为:“水霉净”0.15ppm,“铂立康”0.1ppm,“安洁”0.5ppm等 。
针对锚头鳋等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是:“混杀”或“鱼虫清”0.1ppm兑水稀释2000倍后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3次 。
水质突变
春季低温阴雨和忽冷忽热的天气导致池塘内的藻类大量死亡,水体溶氧减少,水中有益菌群活性降低,水色变黑 。水质的恶化造成塘鱼浮头,甚至死亡 。遇到上述情况应及时换新水(换水15-35厘米为佳),并将“解毒应激灵”粉剂1ppm兑水稀释后全池泼洒,以净水解毒、凝集悬浮物和适当平衡酸碱性,改善水质 。水温较低时要适当加大用量并使用“安进巨能氧”给水体增氧 。
另一方面,浮游植物的生长跟不上浮游动物的繁殖速度,被大量吃掉,致使原来青褐色的塘水变清变透 。
其对策是:及时注入新水或施用“安进巨能氧”,以增加水中溶氧;同时全池泼洒0.1ppm的“混杀”适当控制浮游动物的繁殖速度;同时追施“硅藻壮”+“安进肥霸”+“球藻壮”等产品促进浮游植物生长繁殖 。
除以上措施外,还要注意随气温变化适时、适量投饵,并添加“酶益添”、“黄连康”、“复合免疫多糖”等免疫增强剂和定期投喂药饵,增强体质 , 提高抗病御寒能力 。此外 , 要及时捞出冻伤、冻死的鱼防止水质被污染 。
春天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肥水 , 而且很多时候都需要在低温期进行肥水 , 但早春肥水难是出了名的,早春肥水为什么会那么难?通常我们说的肥水,指的就是水体藻类的丰度,即藻类的种类和数量 。所以,要想肥水,那就要从藻类的生长和繁殖说起,藻类的生长主要受3个因素的影响:藻种、光照和营养,当这3种因素同时满足时,藻类才能生长和繁殖 。
1、藻种
虽然藻类可以无性繁殖,但是必须要有藻种才行 。由于初春伊始很多池塘清塘了,缺乏一定数量的藻种,加上水温低,昼夜温差大,光照强度弱,导致藻类自然生长繁殖速度慢,表现为水体透明度高,水质清瘦,水体溶解氧低等问题 。
所以说清塘是把双刃剑,清塘药用量少了达不到效果,用量多了又会导致藻源藻种的缺乏,在春天肥水的时候事倍功半 。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好的水源,可以及时引有藻相进塘补充,也可以一开始的时候,用带有有益藻种的生物肥“硅藻壮”、“肥源”、“肥水专家”等来施用,效果显著 。
2、光照
藻类又称为“浮游植物”,是含有叶绿素的,其生长和繁殖也是需要光照的,白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晚上则消耗氧气 。
春季气温较低 , 且气候不稳定 , 早春三四月份的光照本身就相对弱,湖北每年从开春到4月都多雨,藻类繁殖所需光照强度与时长都不充足 。华中地区越冬停食早,随着开春水温逐渐提高达到吃食鱼开口温度后,投喂操作容易造成鱼闹食,水体浑浊导致藻类对光照的利用效率低,藻类的光合作用直接受到影响,非常不利于藻类的生长 。所以养殖户在肥水之前,最好是查天气预报后,能有二天连续晴天,再进行肥水 。
3、营养
1、基肥不足
藻类所需的营养主要是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 。华中地区前期投喂量较少,水体可转化利用的营养盐少,缺少外源营养输入 , 池塘基础肥力低 。
2、肥料选择
部分客户对渔肥认识不足 , 无机肥肥水价格低廉,虽然起肥快,但肥效往往持续时间短,且使用不当容易对养殖生物造成刺激,影响生长 。
有机肥类中大多数属于大分子有机物,但这种大分子有机物是需要芽孢杆菌等细菌的分解才能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物,从而供藻类吸收利用的 。早春温度低,细菌的分解能力弱,所以这个时候大分子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就很低 。这个时候,即使补了很多肥,但是藻类仍旧长的慢,有可能水没有肥起来 , 反而因有机质过多而氨氮升高、水体发黑 。
3、施肥方式
现溶现用的施肥方式导致肥分释放不充分,影响肥效 。
解决思路:
①主用“硅藻壮”、“肥源”、“安进肥霸”等氨基酸类肥料,让藻类直接吸收利用,辅助补充生态平衡肥,延长藻类生长周期;
② 泡肥操作 。
还有个肥水难的问题可能不少朋友会忽略掉,重金属超标或者pH值过高过低 , 都会导致肥水困难 。重金属超标 , 经常是出现在工业化污染高的江湖河水源地带 , 举个例子,苏北,苏南地区有些地方的自然水源就是铁严重超标,这些沟湖抽出来的水,接触的时候稍为长一点 , 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就可以看到一层铁锈在水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塘口铁锈水色的成因 。
浓度过高,导致藻类不能维持胞内和大环境之间渗透压的平衡 , 而导致藻类死亡,没法繁殖起来 。养殖户如果发现塘口水体pH值过高,得去分析原因,看是否是盐碱地,还是因为使用石灰或其他其他东西消毒时而引起的或是塘口水质本来就PH偏高 。
若水质pH值过低,原因可能是淤泥太厚,改造底层土壤不彻底,一般都会出现塘泛酸,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
找到了肥水难的原因在哪里,再找到正规产品针对性肥水 , 一般来说就会比较顺利的 , 当然了,每个地方的养殖环境差别比较大,再加上天气多变,养殖户要根据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操作,不能盲目照搬过往的经验 。
实验做不出结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科学精神 张田勘专栏 有学者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了NgAgo基因编辑技术的论文 , 描述NgAgo(格氏嗜盐碱杆菌的核酸内切酶)编辑基因有效,但是此后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都未能重复出NgAgo可以编辑基因的结果 。支持该学者的人有个观点是:重复不出来他的结果也不能说是他造假,或者能否重复本身就是概率问题;虽然有很多人重复不出他的结果,但只要有一个人重复出来就够了 。这种观点靠谱吗?早就有专业人员认为,科学研究有很多是不能重复出来的,还用统计学研究常用的P值(Pvalue)来说明,科学研究的结果是无法完全重复的 。所谓P值就是当原假设为真时所得到的样本观察结果或更极端结果出现的概率 。P值越小 , 表明结果越显著,或越具有统计学意义 。但是,对于生物医学研究,也有一个为业界公认的标准,即科赫法则 。该法则由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RobertKoch)提出 , 又称证病律,有四内容: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要从宿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宿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从试验发病的宿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尽管都是科学原则 , 但P值的标准似乎有点宽泛,而科赫法则又似乎太严格 。其实,只要看看多年来的生物医学研究就可以知道,一些研究结果只要把发表的结果占这项研究多次获得结果的百分比 , 就知道很多科学研究结果真的是无法重复的 。拜尔医学(BayerHealthCare)的研究人员对23位科学家(实验室主任)领导的研究小组在CNPS上发表的67个实验项目的数据进行重复性实验 。结果显示,在67个项目中,仅有21%的项目(14个)实验数据(拜尔医学研究人员获得的数据)与文献数据(已发表的实验数据)一致;高达65%的项目(43个)数据不能重复;另有7%的项目(5个)能重复主要数据,4%的项目(3个)可重复部分数据 。显然 , 大部分已发表的研究结果是不重复的 。所谓的CNPS即《细胞》(Cell)、《自然》(Nature)、《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和《科学》(Science) , 是世界一流的科学期刊 。但是,人们对这些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还是坚信不疑,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有同行审议,二是这些杂志的影响因子高 。然而,一个此前没有得到披露的事实可能揭示为何有很多的生物医学研究不可重复(对不起,其他学科的研究,如心理学 , 不可重复率更高),这就是研究人员选择性地发表其研究结果,或者说在科学研究中用文学手法讲故事 。任职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安进公司全球癌症主管长达10年的C·格伦·贝格利在对一项癌症研究结果进行了50多次重复实验都得不出原作者的结果后,不得不小心翼翼求证原作者 。原作者坦然以告,他们的原始实验做了6次 , 只有其中一次得出了他们想要的结果,但他们还是将其写进论文中 。因为这会是一个“完美的故事” 。为何研究人员愿意在科研中讲段子和编“完美的故事”呢?不外乎经费和名誉 。在知名杂志,尤其是世界一流学术刊物 , 如CNPS上刊登论文是研究人员能得到资金或者工作的最好保证 。当然,不可重复的研究结果也并非没有意义和价值,这至少是一种试错 , 也就是其他研究人员(至少是一半以上)对一项研究结果无法重复后就会怀疑这个结果,从而改弦易辙,重新寻找方向 , 这也促使了新的更可靠科学研究结果的问世 。这也是为何诺贝尔奖评选会看重一项研究结果可重复的原因 。即便科学研究的结果并非每项都能100%重复,但从实践和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来看,以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角度看 , 一项科学研究得到认可,肯定是需要可重复研究的结果 , 并同时要经历从逐步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作者系北京学者)
多肽粉有哪些作用?2015-2016年全球多肽市场分析
一、2015-2016年全球多肽市场回顾
随着多肽固相合成技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臻成熟,多肽药物研究取得了划时代的进展,并已成为国外各医药公司新药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例如,辉瑞(Pfizer)、默克(Merk)、罗氏(Roche)、礼来(EliLilly)等一些大型跨国医药巨头通过收购或自主研发的形式在该领域投入了巨资,且有多种多肽新药在近几年陆续上市 。
同时 , 国内外也涌现出以ZealandPharma(ZP)为代表的多肽药物研发企业,目前多个ZP系列多肽药物已处于临床前或临床开发中 。1995年至今,在通过各国药品主管部门评审的新药中,约有1/3为多肽或蛋白质药物 。截至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有70多种由化学合成或基因重组而获得的多肽药物被批准上市 , 并有100多种多肽药物进入临床试验,400多种多肽药物正处临床前研究阶段;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128个候选多肽药物中,已有40个进入Ⅰ期临床,74个进入Ⅰ/Ⅱ期或Ⅱ期临床,14个进入Ⅱ/Ⅲ期或Ⅲ期临床 , 而处于Ⅰ期和Ⅱ期临床研究阶段的多肽药物在代谢类疾病和肿瘤治疗领域占主导地位,Ⅲ期临床研究中的多肽药物在肿瘤和感染疾病治疗领域占多数,其中抗肿瘤多肽药物占40%以上 。
多肽药物市场亦发展迅速 , 其年增长率达20%,远超总体医药市场9%的年增长率,为制药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2011年多肽药物全球销售额总计147亿美元,其中有7个产品超过5亿美元: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醋酸格拉替雷(Copaxone)销售额最高,超过40亿美元;用于疗前列腺癌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亮丙瑞林(Lupron)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另5个多肽药品——奥曲肽(Sandostatin)、戈舍瑞林(Zoladex)、利拉鲁肽(Victoza)、特立帕肽(Forte)和艾塞那肽(Byetta)的销售额为5亿~15亿美元 。可见,多肽药物的市场前景令人欣喜 。
在多肽的氨基酸组成上 , 20世纪80—90年代,含2~10个氨基酸的多肽产品占很大比例;从21世纪开始,随着多肽合成纯化技术的日臻成熟,含多于10个氨基酸的多肽产品逐渐发展起来,多肽药物的品种也随之增多 。此外,多肽药物分子靶点的多样性也与日俱增:其靶点在20世纪80年代仅有4种,90年代达8种 , 而在2000—2008年间增长到13种 。其中,研究最普遍的胞外靶点是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其次是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和利钠肽受体家族,且进入临床研究的多肽药物中有70%~90%以这3种受体家族为作用靶点 。目前,随着多肽药物研究的发展,其靶点也越来越多地被发现和利用,包括细胞黏附分子、通道分子、酶、病毒蛋白、胆固醇、胰岛素受体家族、糖蛋白ⅡB/ⅢA、缝隙连接等 。因此,深入开展多肽药物靶点研究,对开发新型多肽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
二、2015-2016年全球多肽需求分析
2015年全球多肽药物市场规模199.8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237亿美元,2014-2020年复合增长率为2.8% 。2016年销售TOP10的多肽药物的销售总额已达到171.3亿,比2015年增长了7.3% 。由此可以看出多肽药物的发展劲头和未来的市场潜力 。
三、2015-2016年全球多肽产销分析
图表:全球TOP10多肽药物近三年销售概况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整理
醋酸格拉替雷(克帕松)是梯瓦公司的拳头产品,近年的销售额趋于稳定且一直位居多肽药物市场的首位 。但随着其两代制剂在美国的各项专利逐渐丧失,格拉替雷面临的仿制药竞争将日趋激烈 。而早在2015年4月,Momenta和山德士联合开发的首个克帕松仿制药已获FDA批准,待格拉替雷的相关专利到期,该药即可上市 。
利拉鲁肽近几年销售额稳步提升,牢牢占据II型糖尿病领域多肽药物的领导地位 。虽然糖尿病领域药物众多,巨头林立,但鉴于市场容量巨大 , 且诺和诺德拥有品牌效应和注射笔专利的保护 , 利拉鲁肽的持续强劲不足为奇 。当然 , 利拉鲁肽不乏竞争者,艾塞那肽已占据部分市场空间,赛诺菲的利西拉来也已获批,诺和诺德需要补充如索玛鲁肽这样的新产品以应对长期的竞争 。
生长激素市场格局较为分散,生产者众多且不乏大品种 。诺和诺德的Norditropin销售额领跑 , 占据整个市场约35%的份额 。其在美国、德国、中国和日本的专利保护将陆续失去,但凭借注射笔的专利,其短期内可能不会面临仿制药的竞争 。
奥曲肽最早于1987年上市 , 1998年诺华推出长效制剂——注射微球,而子公司山德士又做结构改造合成新一代奥曲肽 。目前,诺华的奥曲肽销售额仍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 但太阳制药、梯瓦、迈兰等公司的仿制药已相继获得批准,而诺华奥曲肽的美国专利已于2014年6月到期,因此其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
礼来的特立帕肽也已获批多年,销售业绩持续提升,目前未见有下滑迹象 。其专利将在2018年12月到期 , 加之骨质疏松市场因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而有扩大的趋势,相信在原研药销售前景乐观的同时,仿制药也会分一杯羹 。同时,特立帕肽也可能会受到针对骨质疏松的其他类型药物的外部竞争,如安进的Romosozumab等 。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多肽行业专业分析请关注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17-2022年中国多肽行业发展全景调研与投资预测研究报告》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