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脾中蜂安全越冬后 怎么自育蜂王

怎么自育蜂王,六蜱中蜂越冬?六脾中蜂越冬后,想一分为三,两脾春繁,因为不适合育王 , 为缺王而担忧 。能未雨绸缪是好事 , 但这位朋友,你想多了 , 既忽略了越冬蜂群的消耗,又把春繁理想化了,正所谓,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 。
六脾中蜂越冬一、六脾中蜂越冬的优势
中蜂在气温8度以下就会结团越冬,形成椭圆形内松外紧的蜂团,蜂团表面温度维持在7度左右,内部温度在10-30度,内部温度低于10度时,蜂团中心蜜蜂通过吃蜜产生热量,由内向外传导,使蜂团表面始终保持在7度左右 。蜂团越大,维持温度时间越久,蜜蜂吃蜜间隔时间也越久 。因此,六脾中蜂越冬,抵御严寒、干扰能力强,越冬后蜂数较多,而且节省饲料 。
二、越冬蜂才能安全越冬
秋繁结束前培育的最后一批子脾,没有参加过任何哺育、采集工作,并顺利完成排泄的蜜蜂,它保存着充沛的体力,能活3-6个月,是来年春繁的希望,这样的蜜蜂才能安全越冬,参加过哺育、采集工作的秋繁蜜蜂,会逐渐老死 。越冬开始一直延续到春繁第一批子脾岀房,蜜蜂数量都呈锐减趋势 。
三、六脾中蜂安全越冬后的蜂量
越冬蜂的数量 , 相当于蜂王停产时的子脾数量,其中,前期羽化的部分工蜂还或多或少地参加了哺育工作,真正没有参加哺育工作的只有11天的封盖子和刚刚羽化6天内的幼蜂 。蜂王按每天产卵600-800粒计算,分别为600*(11+6)=10200粒、800*(11+6)=13600只,相当于.3.5-4.5脾足蜂 。也就是说,在理想的情况下,六脾中蜂越冬后,剩下4脾左右蜜蜂参加春繁 。这样的蜂群春繁,充满勃勃生机,保温、哺育能力强 , 蜂群复壮快 。
六脾中蜂安全越冬后 , 约剩4脾足蜂参加春繁一、蜂群的哺育力
春繁的新蜂每只可育虫3.9只,越冬蜂只能育虫1.1只 。因此 , 在实际的春繁中 , 往往是3脾蜂养一脾子 , 蜂脾比例大于或等于2;1 , 保证任何天气情况下,蜜蜂密集、紧紧包住子脾 。六脾中蜂越冬后,约有4脾足蜂开繁,有足够的保温和哺育能力 。
二、春繁的节奏
早春气温不稳定,常常还有寒潮出现,早春繁殖采取蜂多于脾,并控制繁殖速度,第一批子一定要慢,不能操之过急,在新蜂羽化7天左右,才添加第一张脾,即春繁开始30天左右,待新加巢脾大部分封盖添加第二张脾 。早春繁殖是由慢到快、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气温变化、蜂群状况有条不紊地进行 。4脾足蜂开繁,到开春第一个花期(油茶花)左右,可以达到六脾左右蜂量 , 就可以培育新蜂王了 。
增加蜂王,蜂群一分为三春繁,是得不尝失的越冬期和早春是不适合培育蜂王的,即使可以增加蜂王,蜂群一分为三是不足取的,也是得不尝失的 。
1.增加蜂王产卵量 , 还必须有足够的哺育蜂来哺育幼虫,哺育蜂不足,幼虫得不到足够的饲喂 , 蜜蜂发育不健全,影响蜜蜂的质量 。幼虫多、哺育蜂少,还容易出现弃子现象 。顶多1.5脾的蜂量,是没有足够的哺育力的 。
2.增加蜂王,蜂群一分为三后 , 顶多1.5脾的蜂量 , 蜂群保温能力差,早春气温不稳定 , 稍有个风吹草动 , 捉襟见肘的蜂群很难保证34-35度的恒定温度 。
3.从越冬到春繁第一批子岀房,蜜蜂数量都呈锐减趋势,蜂群一分为三后,1.5脾的蜂量培育的新蜂有限,如果新蜂岀房数量不能远多于老蜂死亡数量 , 蜜蜂就繁殖不起来、甚至越养越少 。
4.养殖弱群风险高、成本大,强群春繁更容易成功,繁蜂速度更快,待到开春第一个花期,蜂群有条不紊地繁殖起来后,再育王分蜂也不迟 。
六脾中蜂越冬,抵御严寒、干扰能力强,越冬后蜂数较多,而且节省饲料 。蜂群从越冬开始一直延续到春繁第一批子脾岀房,蜜蜂数量都呈锐减趋,六脾中蜂越冬后 , 剩下4脾左右蜜蜂参加春繁 。这样的蜂群春繁,充满勃勃生机 , 保温、哺育能力强,蜂群复壮快 。增加蜂王 , 蜂群一分为三春繁 , 是得不尝失的,养殖弱群风险高、成本大,强群春繁更容易成功,繁蜂速度更快,待到开春第一个花期,蜂群有条不紊地繁殖起来后 , 再育王分蜂也不迟 。
快熟的王台已放进去没蜜蜂进出正常吗?3月下旬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 , 南方大部分地区迎来了蜜蜂的快速繁殖期,在此阶段,为了能够将养殖场规模扩大,蜂友们会利用这段时间,培育蜂王组建新群 。
在我们培育蜂王的时候,可能一批会培育出很多的蜂王,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全部投使用,一般会在新王出房前组建交尾群暂存蜂王 。这样可以让它提前完成交尾进入产卵期 , 在后期组建新群的时候直接投入使用 , 大大的缩短了蜂王在新群的产卵时间,有利于新群的快速发展壮大 。
对于题主的问题 , 在组建交尾群的时候只提了一脾的蜜蜂,将快熟的王台放入后,发现蜜蜂没有进出正常吗?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蜜蜂的进出量多少和我们投入的王台没有太大关系 。王台放入后确实需要一部分的蜜蜂孵育,但绝对不会影响到蜜蜂的正常出勤活动 。
影响蜜蜂出房活动数量的原因 , 和我们组建交尾群的时间是有很大关系的,下面我根据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了解,做一个简单的回答:
◆ 先组建交尾群后投入王台 , 出现蜜蜂不出巢的原因
题主在组建交尾群的时候,只提了一脾的蜜蜂,这个蜜蜂的数量过少,因为我们知道一脾满框蜂的数量 , 大概也就在2000只左右 。在题主组建新群的时候,所提的蜜蜂数量可能还不一定能达到这个量,很可能只有1000余只 。
在我们提脾的时候一般多数是提封盖子脾或满框的卵虫脾,如果提的是卵虫脾 , 那么就需要大量的蜜蜂,对蜂脾上的幼虫进行饲喂孵育,这会占用绝大部分的蜜蜂资源,也就导致日常能够投入到采集当中的蜜蜂数量比较少 , 所以我们很难看到和其它强群一样 , 蜜蜂在巢门口繁忙进出的景象 。
当然在我们组建交尾群的时候,多数蜂友使用的是封盖子脾,蜜蜂在日常当中减少了对幼虫的饲喂工作 , 虽然说劳动的强度降低了,但由于子脾的面积比较大,蜂箱的内部又比较空旷不利于保温 , 所以同样需要大量的蜜蜂对蜂脾护温 , 避免蛹虫被冻死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王台放入后 , 如果采取悬挂的方式,又会增加一些蜜蜂的围拢护温 , 所以蜜蜂的进出数量就会变得更少 。
对于这种情况,我个人建议题主最好能增加一部分交尾群内的蜜蜂数量,因为如此少的蜜蜂数量,很难满足蜜蜂一边抚育一边采集的正常活动,长久下去可能会导致蜂群出现饲料不足,蜜蜂被饿死的情况发生 。
在组建这种小群的时候,我们最好能保证两框蜂以上,以一块封盖子脾、一块蜜粉脾的配比组建 。一定要避免全部为封盖子脾或虫卵的情况发生,否则扶育压力降不下来,同样还会出现 , 蜜蜂出巢数量少的情况 。以一块封盖子脾,一块蜜粉脾的方式组建,不但可以降低蜜蜂的抚育保温压力,还可以有充足的饲料供应,这样即使出房采集的蜜蜂数量少,也可以保障蜂群的正常食物供给 。
◆ 组建交尾群的同时投入王台,出现蜜蜂出房数量少的情况
如果在我们组建交尾群的时候,时间比较紧迫 , 需要组建新群后马上投入王台,隔一两日后发现交尾群蜜蜂进出的数量几乎无,那就要及时开箱检查了 。
因为正常外出活动的采集蜂有识巢的特征,也就是说当我们将大量采集蜂挪移到新群,等蜜蜂外出后很可能又飞回了原群,造成新群蜜蜂数量进一步减少的情况发生 。
所以如果是刚组建的新群 , 当发现蜜蜂进出的数量非常少的情况,我们要检查一下蜂群中的蜜蜂数量多少,避免因为蜜蜂的数量过少,对王台和虫蛹脾造成损失 。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 在我们组建新群的时候,尽量在蜜蜂大量出房活动后,提脾组建新群 。这样所提的蜜蜂多数为内勤蜂,可以有效的避免大量外勤蜂飞逃 , 造成交尾群蜜蜂数量少的情况发生 。
◆ 组建新群时 , 可以封堵巢门避免外勤蜂飞逃
在组建新群的时候,外勤蜂飞逃是令大家比较头疼的一件事,下面教大家一个小办法,能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
首先我们可以将巢门整个取下,把其中一个可活动巢门挡片拔下来,然后再把巢门整体装回去,把取下来的挡片斜插入巢门内,将进出口调小 , 接下来我们可以找一小块细铁纱网,将巢门口封堵上 。这样既可以通风,蜜蜂又出不来(蜜粉脾要足 , 天热要在蜂箱内部喂水) , 这样一般封堵三四天,等外勤蜂适应了新王的控制,打开封堵的铁纱网后就不会飞回原群了 , 这个道理和自然分蜂基本相同 。
◆ 新组建的交尾群要注意保温
在我们组建交尾群的时候,由于蜜蜂的数量比较少 , 内部空间比较大,冷空气很容易在内部聚集 。所以即使在气温回升阶段也要对蜂巢内部采取保暖措施,减轻蜜蜂的抚育压力 。
不管是用几脾蜜蜂建交尾群 , 我们在蜂脾的外侧,最好都插上一块木质隔板(挡板),这样可以使蜜蜂聚集的区域形成一个小环境,有利于保温和蜜蜂升温 , 降低内勤蜂的劳动强度 。
以上是我对本问题的回答,希望对题主有帮助,在此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和朋友的耐心阅读!
【六脾中蜂安全越冬后 怎么自育蜂王】【本文为原创,配图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