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黄鳝为什么喜欢渗养几只赖哈蟆 蟾衣怎么收集

蟾衣怎么收集,农村养殖黄鳝为什么喜欢渗养一些赖哈?。?/h3>导语:养殖黄鳝 , 为什么有的养殖户 , 会往养殖池里投几只癞蛤?。坑腥怂嫡庋? ,可以起到预防鳝鱼发生一些疾病 。咱不是水产养殖专家,不敢妄下论断此种方法是否有效,效果如何也没有实时跟进考察过 。所以有人利用癞蛤蟆身上的分泌物,来预防鳝鱼的一些疾病这种说法,没有确切科学依据,不好妄下论断 。
不过在我朋友养殖鳝鱼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有时会往鳝鱼养殖池里放几只癞蛤蟆 。起初我以为他是给鳝鱼投食活物,想想也不对,癞蛤蟆在我这里也叫蟾蜍,蟾蜍背面上长满了疙疙瘩瘩的“鼓包”,特别是位于蟾蜍头两侧鼓膜上方的耳后腺,含有也会分泌出白色的毒液 。这种毒液,在我小时候,见过乡下的郎中,用来配合巴豆等物,给生某种病的猪“种”在耳朵上 。有时候能够治疗好某种猪病,不过康复后的猪耳朵,会因为蟾蜍这种毒液等原因,烂掉大半 。
所以,从那个时候我就知道,蟾蜍身上分泌白色的液体 , 含有很强毒素,也是一种药 。虽然这种毒素,能否预防鳝鱼的某些疾病我不清楚 , 但是,我知道鳝鱼肯定不会去吃蟾蜍,要不然会就被“毒”死 。因此 , 朋友给鳝鱼池里投放癞蛤?。隙ㄊ鞘裁茨康?。为此 , 我带着好奇,专门请教了朋友这样做的意义 。
一、利用蟾蜍吃水中的有害水生物,以及蚊虫,从而改善水质虽然有老话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有贬低癞蛤蟆的痴心妄想的意思 。实际上,癞蛤蟆是对人类有益的两栖动物 。它们的成体会吃各种有害农作物的昆虫,也会吃蝇蛆等有害物 。而且在癞蛤蟆是蝌蚪形态的时候,还会吃水中的一些浮游生物 , 比如蚊子幼虫、鱼虫等有害水生物 。这种情况 , 就会使得鳝鱼养殖池的水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 。毕竟,鳝鱼是可以通过口腔、皮肤直接呼吸空气,使得它们对水质环境要求不高 。为此,在食物残渣等肥水的作用下,水中容易滋生各种有害水生物,从而容易诱发鳝鱼发生一些皮肤性疾病等 。而有了蟾蜍对有害水生物的清除,加上其身上毒素的分泌物,或多或少有减少水中有害病菌、真菌等滋生作用,能够帮助改善鳝鱼池的水环境,减少鳝鱼发生一些疾病 。
二 , 当做水质变差的预警生物 , 同时预防鳝鱼互相缠绕,促进鳝鱼更顺利生长别看癞蛤蟆模样有点丑,实际上癞蛤蟆对水质环境要求比较高 。当水质出现严重污染时,癞蛤蟆就无法长期潜入水池底部,需要浮出水面 , 或者逃窜 。当养殖户发现这种情况下,就要及时改善鳝鱼池的水质,以防水环境太差,影响鳝鱼正常生长 。另外鳝鱼养殖池中,投入几只癞蛤蟆,可以预防鳝鱼互相缠绕,减少造成损失的问题 。不过现在鳝鱼养殖中,防鳝鱼互相缠绕争斗,多是在鳝鱼池内养殖少量泥鳅,能够更好的防止鳝鱼相互间缠绕的问题 。通过了解朋友养殖鳝鱼的情况,说明往鳝鱼养殖池内,投放适量的癞蛤蟆,无论是预防鳝鱼疾病上,还是清理水中有害水生物,又或者改善水质预警、防鳝鱼缠绕等问题,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 。
所以你看,人们在鳝鱼的养殖过程中,养殖池里投放适量的癞蛤蟆,是实践出来的养殖经验“小窍门” , 促进鳝鱼养殖业的发展 。现在 , 随着鳝鱼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提升,专业的鳝鱼养殖户,会根据自己的养殖资源和养殖条件,以及养殖管理技术水平 , 采取合理的养殖模式进行 。比如采用网箱养殖、鱼菜共生、稻田养殖、养殖池养殖等模式;或者根据养殖模式投放癞蛤蟆 , 又或者泥鳅等混养互补 。最终的目的是养殖出优质的鳝鱼,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
蟾蜍如何养殖跟出售成品?1.蟾酥
蟾酥除繁殖季节外,均可采收蟾酥,从立夏到秋分这段时间采收最为适宜 。捕捉时可用灯光诱捕,诱捕后装入竹篓内,用清水冲洗泥土,待体表的水分干后即可采收蟾酥 。采收蟾酥时,先用小铁钉固定蟾蜍的四条腿在木板上,或用左手执活蟾蜍,将蟾蜍的头部朝下,右手用竹制夹钳或牛角刀片,适当用力挤压它的耳后腺、背上疣疱及后腿处隆起的疣疱,将挤压出的白色浆液盛进瓦罐或玻璃器中,采集的浆液用铜筛滤掉泥土及杂质,薄薄地铺入圆瓷盘中晒干或阴干(称为团酥);或涂在玻璃上(以1分硬币的厚度为宜),晒干或烘干(称为片酥);也可将挤压出来的浆液收集后用适量面粉拌和,晒至七成千做成圆饼,中间穿孔悬挂于通风处,吹干后即为成品,密封保存或出售 。
2.干蟾皮或干蟾
将已采过蟾酥的活蟾,剖去内脏并连同下颚及腹部一并去掉,洗去血污后用竹片将其体腔撑开晒干,或挂在通风处阴干,有条件的放在烘箱上用炭火烘,随时翻动,药材呈干瘪状 , 四肢完整 , 背面黑褐色并有瘰疣,腹面土褐色并有黑斑,气味腥 , 称为“干蟾皮” 。或将蟾蜍杀死 , 直接晒干,称为“干蟾” 。
3.蟾衣
蟾蜍每年脱衣1-2次,它边脱边吃,一般很难采到 。人工养殖可使之统一蜕皮,统一采集,一般芒种以后是蟾衣最佳采集期 。在室内用玻璃砖围成蜕衣池3-5个,池底抹水泥,有一定坡度,设下水道 。将养殖池内100克以上、四肢齐全、腹背无伤痕的蟾蜍用清水冲洗净泥土、灰尘,放人蜕衣池中,干后喷纯中药制剂“蜕衣素”,一般4天后开始蜕衣 。蜕衣前时刻注意观察,发现离群、迟钝、外表变湿发亮时说明快蜕衣了 。
蜕衣一般先从背上开始,其后是头、后腿、腹部、前腿 。蜕完3条腿时,立刻用手把它抓起来,轻轻将剩余部分拉下,并将其口扒开,将口中吃的部分轻轻拿出来,即是一个完整的蟾衣 。然后用清水轻轻漂洗干净,制成标本模样,晾干,包装密封保存 。
一斤能卖到8000元?虽然蟾蜍长相不咋地,但是它身上可是有两个“宝贝”:一个是它体背上的腺体分泌出的白色液体 , 经过烘干处理后叫蟾酥,一斤的蟾酥可以卖到两万多,不过,我们可别想着打蟾蜍的主意,今年的6月份上海一对夫妇就是因为抓蟾蜍卖蟾酥被抓了,这是因为蟾蜍在当下属于三有动物(非法捕杀超过20只就可构成犯罪,50只以上属于重大刑事案件,100只以上属于特大刑事案件) 。
成品蟾酥
另外一个“宝贝”就是蟾衣了,蟾衣是蟾蜍蜕下来的一层角质的衣膜,从我国古代开始就有用蟾酥和蟾衣入药的记载,时至今日,它依然有着很大的药用价值,笔者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一斤的蟾衣价格虽然没有蟾酥高 , 但也有平均8000元左右一斤的价格,而且蟾衣是蟾蜍自己蜕下的皮,去捡是不会犯法的 。
既然,蟾衣如此的贵,能不能去野外捡来卖呢?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知道蟾衣是如何产生的?
蟾衣
蟾蜍是无尾目蟾蜍科下的动物的统称,已知的蟾蜍约有250种,不过,蟾衣的药用起源于我国,而在我国并不是所有的蟾蜍都能产生差异,通常产生蟾衣的蟾蜍有两种: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 。
中华大蟾蜍是我国最常见的蟾蜍,它们广泛地分布于我国低海拔的地区 , 通常栖息在潮湿的草丛、土洞以及砖石下 , 过着昼伏夜出的生活,在我国有着三个亚种分化,成年后的平均体长在10厘米以上,嘴巴宽大,体背黑绿色,背部的疣粒呈黄色,非常的有辨识度 。
而黑眶蟾蜍也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蟾蜍,它们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从习性上看,黑眶蟾蜍是最亲近人的一种蟾蜍,它们特别喜欢在人类居住地附近活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吻部开始有黑色的脊棱一直延伸到眼睑上方 , 形成了一个类似于黑框眼镜的结构 。
这两种蟾蜍蜕皮其实是一种自然现象 , 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如果蟾蜍处于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它们的皮肤就会变得非常的干燥 , 这是它体表的这层角质的皮肤就会慢慢的脱落下来,形成蟾衣 。
蟾衣非常的薄,而且是透明的,通过现代医学的研究发现,蟾衣中有几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有许多化合物对恶性肿瘤有很好的抑制和治疗效果 , 因此,不但古代人用蟾衣 , 即使现代蟾衣也是最常用的一种药材 。
可以去野外捡蟾衣发家致富吗?
从价格上看 , 如果捡到一斤的蟾衣,那么就相当于工薪阶层两个月的工资,一年捡个十斤八斤的,很快就会奔小康了 。但是,野外捡蟾衣并不靠谱,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原因:
第一:数量 。虽然一斤听起来不多 , 但是对于薄如蝉翼的蟾衣来说,它需要庞大的数量才能凑够1斤 。一般情况下,一只100克的中华大蟾蜍(算是比较大的个体了)仅能蜕下一片宽15厘米,重约0.2克的蟾衣,所以想要凑够一斤,需要找到2500片蟾衣 。
笔者曾经去我们村子东边一个水塘附近找过,找了半天只找到了两片,也就是0.4克,按照8000元一斤的价格算 , 这两片也就6-7元钱,与时间比 , 显然是非常不划算的 。
第二:产出量 。即使你找到了一片区域,该区域内生活着上万只蟾蜍 , 你也不一定能找到几片蟾衣,这是因为蟾衣的产生虽然是种自然现象,但是要在蟾蜍生长时,遇到极度饥饿的情况才会产生,而在野生环境下,蟾蜍离水生存的能力强,捕虫的能力也很强,所以它们很少会遇到极度饥饿的情况,从而产出蟾衣 。
正是因为这样 , 目前蟾衣主要是人工养殖产生的,只需要将它们养着然后在特定的时间断绝它们的食物来源,就可以产出蟾衣了 。
第三:难以保存 。即便是一个区域内许多的蟾蜍产出了蟾衣,那我们也不一定真的能收集到 , 这是因为在野生环境下,蟾衣蜕下后是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的,再加上蟾衣本身就非常的薄,在风吹日晒下,如果不及时的发现,它们就会支离破碎,从而使得我们很难找到成品的蟾衣 。
因此,去野外寻找蟾衣致富 , 还没有搬砖来的稳定 , 毕竟它们的产出率少、不易保存等特点注定了我们不会在野外找到太多 。
蟾蜍已经越来越少了
记得小时候 , 蟾蜍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动物,到了夏天小河、池塘里全都是蟾蜍条状的卵带 , 而且在雨后村子里的街道上,我们几乎也随处可见黑眶蟾蜍,但是如今,蟾蜍已经越来越少见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有以下三个主要的因素:
第一:环境的变化 。蟾蜍与青蛙最大的区别就是青蛙白天几乎不能离水,因为青蛙湿润的皮肤是它的呼吸器官之一,一旦被晒干皮肤,青蛙就会死亡 , 但是蟾蜍是用肺呼吸的,它可以无惧烈日,白天黑夜均可出动 。
不过,蟾蜍虽然可以长时间离水 , 但是它们的繁殖却高度地依赖水体,而如今我们小时候看到的、玩耍过的许多小河、池塘都已经干涸了 。这使得适合蟾蜍们产卵的水体越来越少了,它们的数量自然就会越来越少 , 青蛙的减少其实也是这个原因 。
第二:农药的使用 。蟾蜍虽然麻麻赖赖的,但其实它的灭虫本领比青蛙还要强,而且它们的猎物主要是田野里的害虫 。但是 , 在农药的使用越来越多的前提下,蟾蜍和青蛙可以捕猎的食物越来越少了,甚至一些蟾蜍和青蛙会吃掉被喷洒了农药的昆虫 , 从而导致死亡 。
第三:人为的捕杀 。蟾蜍被人捕杀主要原因就是它能产出蟾酥和蟾衣,虽然抓住蟾蜍挤出蟾酥再扔掉表面上看,对蟾蜍没有太大的影响 , 但是被粗暴的挤掉了蟾酥的蟾蜍大概率是会死亡的,而且蟾蜍的养殖,曾经多是从野外捕捞获取的(包括蝌蚪),所以这也是它们减少的原因之一 。(成群且向一个方向游动的就是蟾蜍蝌蚪)
写在最后
在我国只要是“浑身是宝”的动物几乎都成为了保护动物,比如穿山甲、老虎等等,蟾蜍也是如此,由于蟾酥和蟾衣的价格昂贵,所以许多人对蟾蜍打起来主意,再加上环境的变化,农药的使用,如今的蟾蜍才成为了“保护动物” 。
蟾蜍皮扒下来就能卖吗?蟾衣是蟾蜍自然脱落的表衣膜,俗称蟾蜕,蟾壳,需要通过专业技术才能采集到完整的蟾衣 , 蟾蜍每年的四月份到十月份都可以采集蟾衣,也就是说一年能采集六七个月蟾衣,通过专业技术,一般一个月每只蟾蜍采集两张蟾衣 。
蟾蜍在自然界不用任何技术每年也脱蟾衣两三次,但是边脱边吃,人工无法收集完整蟾衣,比如说蛇也是每年脱皮的,很多的动物都是脱皮的这是一种生理现象,非常正常 。
蟾蜍皮是人工剥下来的皮这个不值钱,而且剥皮后蟾蜍就死了对野生资源和对养殖户来讲都没有什么好处,不划算 。
蟾蜍有什么药用价值?蟾蜍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经济动物 。其全身是宝,蟾酥、干蟾、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均为名贵药材 。
蟾蜍的耳后腺、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的干燥品叫蟾酥,是珍贵的中药材,内含多种生物成分 , 有解毒、消肿、止痛、强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辐射等功效,可治疗心力衰歇、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肿痛、皮肤癌等 。目前德国已将蟾酥制剂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日本以蟾酥为原料生产“救生丹” 。我国著名的六神丸、梅花点舌丹、一粒牙痛丸、心宝、华蟾素注射液等50余种中成药中都有蟾酥成分 。
蟾蜍除去内脏的干燥尸体为干蟾皮,性寒、味苦,可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咽喉肿痛、痈肿疗毒等症 。近年来用于多种癌肿或配合化疗、放疗治癌,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轻副作用 , 改善血象 。
蟾衣是蟾蜍自然脱下的角质衣膜 , 对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腹水、疗毒疮痈等有较好的疗效 。
此外,蟾蜍的头、舌、肝、胆均可入药;同时蟾蜍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 还是营养丰富的保健佳肴 。
干蟾皮,是蟾蜍除去内脏的干体,性寒、味苦 , 可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咽喉肿痛、痈肿疗毒等症 。近年来用于多种癌肿或配合化疗、放疗治癌,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轻副作用,改善血象 。
蟾衣,是蟾蜍脱下的角质衣膜,对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腹水、疗毒疮痈等有较好的疗效 。
蟾蜍壳,是蛤蟆蜕下的角质衣膜,俗称“蟾衣” , 《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蟾宝”,具有扶正固本,攻坚破淤,搞癌消肿之神效,在民间素有治疗肿瘤、乙肝、腹水等疑难杂症的“秘方”之美称
据上海科技出版社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中医学》载:
蟾蜍 , 味腥、温,有毒 。归心经,具有解毒、止痛、开窍等功效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编《癌症独特秘方》中载:蟾皮性味腥、凉、微毒,功能解毒、利水、消胀、主治各种肿癌 。1999年经上海交大量子医学检测,特别对癌症、肝硬化、疼痛诸症的治疗有效含量成份超8千量价 上(凡有8千量价以上有免疫功能成份) 。华夏出版社《中华医药全典》中载:蟾衣毒较轻,主要 用于疮疡肿毒及小儿疳积,现代常用治肿瘤 。远方出版社《中草药大全》中介绍,蟾衣可治癌、白 血病、淋巴瘤等 。
据民间应用调查,蟾衣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镇静、利尿、壮阳、抗感冒病毒的功效,并对肝腹水、癌症有显效 , 对乙肝大三阳、小三阳可转阴,还能迅速有效地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功能,促进人本代谢自然平衡 。服法请遵医嘱 。
蟾衣是蟾酥浆液的表皮包衣,孙思邈称:“蟾蜕(衣)除恶肿,神也” 。李时珍《本草纲目》称:“蟾衣乃其蓄足五脏六腑之精气 , 吸纳天地阴阳之华宝,如若获之一 , 一切恶疾,未有不愈” 。中医认为蟾衣具有解毒消肿、止痛、辟秽浊之功效,广泛用于疮痈肿毒、咽喉肿痛等的治疗 。现代研究认为:蟾衣主主含蟾蜍二烯醇化合物,包括蟾毒配质及蟾蜍毒素 , 具有强心、升压、抗炎作用,蟾毒配质还有较强的麻醉作用 。最近科研人员发现蟾衣还有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神奇功能,可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肝炎、带状疱疹、肝腹水、肾病、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疑难杂症 。
据医圣张仲景称:“蟾皆拾 , 衣不现,奇也” 。几千年来,人们只知道蟾蜍能蜕衣,但始终拾不到蟾衣 。近年,科研人员通过观察终于发现,蟾蜍在盛夏暴热的夜晚,借雷鸣电闪可蜕衣一次,且边蜕边吃,蜕完吃尽 , 极难采获,故而难于应用于临床 。
近年来,各地先后开展人工养殖蟾蜍取得成功 , 养蟾取酥,养蟾取衣已变成现实,只要饲养者掌握了蟾蜍的蜕衣规律,利用特殊的蜕衣工具,可顺利地获得一张纯天然蟾衣 。为此,人工大规模采集天然蟾衣资源再也不是神话 。
中国早已利用蟾酥治疗多种疾?。杆种械亩嗍煞挚梢院铣苫虼悠渌矫婊竦?。蟾蜍不像传说中那样会致疣 。真蟾蜍多陆栖夜行,常留待在很小的地区内取食能捕到的昆虫或小动物 。有些种类被引用防治害虫,以大蟾蜍的防虫效果最佳 。
【农村养殖黄鳝为什么喜欢渗养几只赖哈蟆 蟾衣怎么收集】蟾蜍,又叫癞蛤蟆、大疥毒 。这种动物是被人们所看不起,不少人认为蟾蜍是低能儿 。它容颜丑陋,不时地在田埂道边钻来爬去 。尽管人们不理解它,但它还是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蟾蜍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据科学家们观察研究,在消灭农作物害虫方面,它要胜过漂亮的青蛙,它一夜吃掉的害虫,要比青蛙多好几倍 。癞蛤蟆平时栖息在小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石块间 , 白天藏匿在洞穴中不活动,清晨或夜间爬出来捕食 。它捕食的对象是蜗牛、蛞蝓、蚂蚁、蝗虫和蟋蟀等 。癫蛤蟆喜欢在早晨和黄昏或暴雨过后,出现在道旁或草地上 。如被人们用脚碰一下,它会立即装死躺着一动不动 。它的皮肤较厚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和散失的作用,所以能长久居住在陆地上面不到水里去 。每当冬季到来,它便潜入烂泥内 , 用发达的后肢掘土,在洞穴内冬眠 。癞蛤蟆行动笨拙瞒跚,不善游泳 。由于后肢较短 , 只能做小距离的、一般不超过20厘米的跳动 。癞蛤蟆在入药方面也比青蛙高出一筹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有癫蛤蟆的性味、归经和主治等方面内容 。多少年来,人们采集癞哈蟆耳下腺及皮肤腺分泌物,晾干制成蟾酥 。蟾酥是我国的传统名贵药材之一,是六神丸、梅花点舌丹、一粒珠等31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 。我国生产的蟾酥在国际布场上声望极高,每年出口5000多斤,可换得外汇500万美元 。常见的蟾蜍 , 只不过拳头大小 。可是在南美热带地区,却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癞蛤蟆,最大个体长约25厘米,为蟾中之王 。蟾王不仅体型大,胃口也特别好,它常活动在成片的甘蔗田里,捕食各种害虫 。固此,世界上许多产糖地区都把它请去与甘蔗的敌害作战 , 并取得了良好成绩 。蟾王的足迹遍及西印度群岛、夏威夷群岛、菲律宾群岛、新几内亚、澳大利亚以及其他热带地区 。每年为人类保护着相当十亿美元的财富 。一只雌蟾王每年产卵38000枚左右 , 是两栖动物中产卵最多的一种 。但有趣的是,它的蝌蚪却很小 , 仅1厘米长 。蟾王不仅能巧妙地捕食各种害虫,也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它满身的疙瘩能分泌出一种有毒的液体,凡吃它的动物,一口咬上 , 马上产生火辣辣的的伤感觉,不得不将它吐出来 。民间传说月中有蟾蜍 , 故把月宫唤作蟾宫 。诗人写道:“鲛室影寒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香” 。月亮上是否有蟾 , 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能登月,这个谜自然被揭开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