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水养底 虾池碱度怎么降

虾池碱度怎么降 , 虾池总硬度对照表?200毫克当量/升
养殖对虾的池塘的水质总硬度一般以200毫克当量/升为宜,当水质硬度处于该数值时有利于对虾的生长发育 。
用于养虾的水的总碱度为80以上,当低于80或高于400时 , 就要想办法来处理了 。
水的硬度是指溶解在水中盐类物质的含量,即钙盐与镁盐含量的多少,含量越高,表明水质硬度越大 , 硬度高的水质,称为“硬水”,硬度低的水质 , 称为“软水” 。
当水质硬度过高时,可以添加适量的硬度降低剂,或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预过滤 , 可以彻底软化水质硬度 。
到底要怎样养水养底?养虾先养水,养水先养底 。大家都知道,浮游生物数量丰富的养殖水体更容易养出健康优质的大虾 , 而好的水质又取决于良好的底质环境,特别是对于传统的池塘养虾模式,底质条件显得更加重要(相对于工厂化养殖而言) 。
一、那么 , 虾塘应该如何养水呢?1.养水之前要先肥水在生产上,一般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小于10mg/L的水体称为瘦水,在这样的环境下,对虾可以食用的天然饵料密度很低 , 产量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人工投喂的饲料 。肥水虾池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为50~200mg/L,此时池塘中还有很高密度的浮游动物,比如褶皱臂尾轮虫、水蚤等,这些都是对虾苗种的优质食物来源 。
▲▲虾塘中的各种浮游生物 。
对于养虾来说,水体肥度维持在半肥水或过肥水都是适宜的,与之相对应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别为100~300mg/L,如果把这个指标转化成透明度,就是在25-40cm之间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很多资料上都将30~40cm作为养虾时的最佳透明度,但实践表明,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中透明度在8-13cm最好 。
在养殖之前,肥水的过程非常重要 。在肥水之前还要用药物彻底清塘消毒 。可以用二溴海因(以20%的有效溴计算浓度),当水体中的有效溴浓度达到1mg/L的时候就能起到良好的消毒效果,此外还可以用低毒的聚维酮碘来消毒 。
等到清塘药物的毒性消失之后,就可以用高温灭菌处理过后的农家有机肥进行肥水了 。可以将有机肥放置在水塘旁边暴晒,将其充分氧化,减少在池塘中的耗氧量 。肥水时要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抓两头,带中间” , 而且有机肥料必须发酵腐熟,追肥时要少量多次,少施勤施 。
2.肥水之后还要调水 。肥水过后还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水质的恶化,也就是调水 。
一方面可以增加换水量以及换水的次数,同时也要避免过度投饵 。养鱼也好,养虾也好 , 并不是说投的饲料越多,产量就越高 。最合适的做法是根据当前的存塘量估算饲料的每日消耗量 , 每天精准投喂,减少饲料浪费,这样也能够减轻对水体造成的污染 。
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生物调水产品,比如有益活化菌、微生态制剂等来调节水质 。研究表明,有益微生物制剂的好处有很多 , 不仅能够促进对虾的生长,还能够增强对虾的抵抗力及肠道健康,尤其是在对虾标苗阶段,效果特别明显 。微生态制剂等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工厂化对虾养殖,能够有效抑制弧菌的爆发,减少疾病的发生几率 。在室外池塘养殖中,微生态制剂也有着不错的效果 , 但效果不如工厂化养殖明显 。
【怎样养水养底 虾池碱度怎么降】▲▲无公害南美白对虾
二、虾塘如何养底?在晴天中午,虾塘上层水体中的浮游植物接受阳光会产生氧气,由于透光性不好,下层水体却无法得到氧气的供给,长此以往会导致池塘底部的淤泥中积累大量的氧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积累也会增加 。因此适当的改底对于对虾的健康养殖非常重要 。
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来改善池塘底质:
1.巧用增氧机 。在夏季的晴天中午,池塘虾塘的上层水体中的氧气往往处于过饱和状态,而下层水体依然缺氧,在午后2:00打开增氧机 , 让上层的氧气补充到下层,淤泥中有毒的硫化氢就会被氧化成无毒的硫单质 , 池底的氧债也能得到缓解 。
▲▲夏季晴天午后,坚持打开2-3个小时的增氧机 , 有助于改善虾塘底质 。
2.采用化学或生物制剂改底 。化学制剂改底的原理是在通过在淤泥中持续而缓慢地释放氧气而减轻池底的氧债,作用有效时间也更长,有的药品能够持续放氧5-7天,同时具有改底、解毒、增氧的多种功能,特别适用于老化池塘 。
同时,一些有益的微生物,比如硝化细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等都能够有效降低池底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含量 。
▲▲上图是30头左右的商品对虾 。
只要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 , 调节好水质与底质,大家都能养成好虾、大虾!
我是牧海,更多关于水生生物、水产养殖的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牧海 !
南美白对虾产生白便的原因有哪些?南美白对虾产生白便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止白便的产生?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出现白便这一异常情况,是很易见到的 , 至于其产生的原因有多种,例如饲料质量差、药物刺激、弧菌超标、投喂不当、肠炎等等,但是这些因素其实到最后会是同时指向一个地方——肝胰脏 , 没错就是肝胰脏出现了问题 。
肝胰脏是对虾体内最大最也是最重要的内脏器官,其具有解毒、消化、免疫调节等功能 。如果肝胰脏遭受侵害或其它异常刺激就会发生病变,从而引起解毒功能下降、消化液分泌失常,严重的会直接导致蛋白酶成分结构和功能异常 , 这种情况下会导致肠道内蛋白质消化分解异常,消化道内的蛋白质不会彻底地被分解为最终产物氨基酸 , 而是被分解为中间产物 。这些成分存留在肠道中短时间内得不到进一步分解,受理化因素影响 , 就很快变性或变质,形成粘性聚合物,产生发臭的异味 。这种聚合物难溶于水而且比重轻 。如果排出体外的虾便中这种聚合物占的比例过大,就会悬浮水中或漂浮于水面,同时经水解氧化后颜色呈现乳白色因此称之为“白便” 。这就是白便产生的原因,至于如何来预防白便的产生 , 踏火建议从以下几点来做:
合理投喂:这里说的合理投喂不光是喂的量上要合理,同时所喂的饲料品质也要合格才行,对于变质的饲料一定不能喂,否则会引起肝胰脏出现现病变,另外在生产中根据天气情况和虾的情况及水质变化来合理投喂,如果这几点出现异常时宁愿少喂甚至是停喂孔不要去免强喂 。
养好水:这个是关键,好的水质可以起到抑制水体中有害菌群的生长繁殖,在一个水体中这些有害菌少了之后病源对虾的的危害也就小了 , 自然利于虾的健康生长 。合理利用益生菌:这个是现在养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措施,这些益生菌包括芽孢杆菌、EN菌、光合菌、乳酸菌等等 , 这些菌大都数都可用来调水和改善水体微生群的作用,也可用来拌料直接喂给虾吃,因为这些益生菌的存在一个是可以提高虾的自身免疫力,二是可以抑制其它菌的生长 , 如是拌料的话可直接促进饲料的消化和吸收,这样可直接起到降低肝胰脏压力的作用,减轻其负担 。适时消毒:对于养殖来说 , 所有病都得以防为主,在对虾养殖中同样是这一个道理,一定要坚持定期用药来消毒水体,这种高温季节弧菌很易繁殖起来,因此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 。
以上仅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 , 谢谢!
对虾在塘里转圈是怎么回事?养殖对虾,对虾在水塘里打转是怎么回事?
一般来说,这叫“游塘” 。许多情况会导致这种现象发生:
一、正常行为
1、识别环境 。刚放进新池塘的白对虾,为识别新的环境,占据有利位置 , 一般会出现“巡塘”现象 。这是动物识别新环境的正常行为 。一般几个小时后,即可安静 , 不再出现大量对虾“巡塘”现象 。
2、投饵不足 。表现为对虾成群结队地进行有规律的绕塘洄游,可以观察到游塘虾的胃是半空或者是空的,肠道里没有食物 。当往塘边投些饵料,即有许多虾停下摄食 。
此现象在虾苗下塘至3~4 cm之前很少见,而当对虾体长长至4~5 cm之后较易出现 。
3、晚上游塘 。傍晚时分或是夜晚,健康的虾在水面追逐水面的蚊虫卵吃 。
4、习惯性游塘 。主要表现为每逢初一和十五,月圆月缺,潮涨潮落时,对虾会随着潮汐的变化规律而活动频繁,形成有规律性和周期性的习惯性游塘,同时出现游塘蜕壳现象 。
二、水质恶化
1、缺氧“浮头” 。当水体中溶解氧不足时 , 对虾便会成群结队地浮游到溶解氧较多的上层水面呼吸氧气,此种现象为缺氧游塘(俗称浮头) 。
缺氧游塘现象在高密度精养虾池中较常见,特别是在养殖中后期,随着对虾个体增大 , 投饵量增多,残饵及粪便不断积聚,池水进一步恶化 , 生物和化学耗氧量不断增加,极易出现水体缺氧而引起对虾游塘 。
在养殖过程中 , 当池水的透明度小于20cm或者因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吃光了浮游植物而使水的透明度大于l00cm时 , 或水质败坏、水色白浊时,或当水温高、低气压、连续阴雨天、夜间闷热无风等天气时,均较易引起缺氧游塘 。
游塘一般发生在半夜或清晨,有时也会上半夜开始,甚至发生在白天 。如果对虾缺氧游塘(浮头)时间过长,则会窒息死亡 。因此发现对虾浮头游塘,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抢救 。
2、底质恶化 。在池底有机沉淀物过多,严重受污染,产生大量有害的亚硝酸盐、氨氮等含氮化合物及硫化氢时 , 虾为回避恶劣的底质环境而游到水的中上层来 , 此时往往伴随着缺氧 。此种情况下虾也是成群结队地在水的中上层游动 。
3、自然条件突然改变 。高温、寒潮、暴雨、暴风、台风过后,会造成虾池水环境中理化因子发生骤然变化(如溶氧、水温、pH值、总碱度、水质分层等突变),池底污泥泛起,氨氮、硫化氢等毒害因子含量增大,池内藻类大量死亡,池水突然变清,或虾塘浮游生物组成发生变化(即“转水"),水质恶化 。
对虾对突然而来的压力难以承受,会发生突然的“应激反应”,当环境压力超过了对虾适应能力,使对虾产生“紧迫”感 , 干扰对虾正常生理机能,使对虾某些内分泌酶活性受到抑制 , 导致大量能量被消耗,对虾机体受到影响,从而引发对虾游塘 。此时,虾池病原极易激活增殖 , 同时又降低了虾体的防御能力,为病原提供了乘虚而入之机,极易诱发虾病 。
4、养殖水体引进污染水源所致 。由于污染水源的氨氮、亚硝酸盐或重金属元素等有害物含量严重超标,超出对虾正常生长所能忍受的极限范围,致使对虾中毒引发游塘,严重的造成对虾死亡 。
对虾表现出反应迟钝、跳跃、游边、狂游、漫游、漂游、打转等异常行为,且摄食量减少、停食,鳃丝肥大、腐烂,肝胰脏肿大,组织溃烂受损,身体畸变、呼吸减弱变脆 , 最后窒息而死亡 。
5、养殖水体pH值不正常 。对虾长期生活在pH值较高(9.0,强碱)或较低(7.0,强酸)的水环境中 , 使对虾生长受到抑制产生不适从而引起对虾游塘 。
当池塘水体的pH值长时间大于9.0时,养殖水体中氨氮的毒性加剧;对虾鳃丝遭受强碱腐蚀,发生一般性的黑鳃病,并有可能进一步演变成烂鳃病、黄鳃病和红鳃病,使对虾鳃组织遭受破坏,呼吸机能发生障碍,导致对虾游塘窒息;
当pH值低于7.0时,对虾处于酸性水体中,生理机能受影响,表现为摄食量明显减少,消化、吸收机能下降,新陈代谢受抑制 , 极度不安、狂游,呼吸急促 。长时间强酸中毒后,对虾受影响进一步加剧,表现为反应迟钝、游泳无力、虾壳变软、鳃部受刺激产生的粘液增多、鳃丝肿胀、呈红褐色,最后会因呼吸受阻而窒息死亡 。
三、疾病感染
由病理造成的游塘现象,最明显的特征是游塘对虾往往在体表、鳃、肝胰脏、肠胃等组织出现各种典型病理特征 。
病虾在行动上表现为活动能力弱,游泳缓慢,离群独游 。人为刺激时,反应迟钝,有时在水面上打转或无定向上下游动,有的匍匐或侧卧池边浅水处,有的习性异常 。
这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病理反应使对虾呼吸机能受损或受抑制 , 导致病虾因缺氧在水表层或池塘四周浅水缓游直至死亡 。
以上个人观点,敬请指正 。这里是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感谢关注 。欢迎留言、讨论、交流 。
虾塘总碱度用什么调?常见的使用普通石灰(碳酸钙)或白云石粉(一般添加量为10~30公斤/亩),宜少量多闪地泼洒使用,在泼洒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检测验证总碱度 , 直到达到要求的80~150PPM为止,提高总碱度同时也补充了钙镁离子等,一举二用,且不改变水的酸碱度,这是第一梯队的调高总碱度的产品 。
然后同时也可以使用小苏打粉调节总碱度提高 , 用量为5~10公斤左右,少量多次泼洒为宜,也需要检测验证为准,小苏打粉直接提供水中重碳酸根离子 , 直接提高总碱度,但在水体中富营养化,水中酸质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或总硬度过高时)比较多的时候,他的调节效果不太明显,有的人不断加了小苏打,也未必能提高总碱度,因为小苏打粉中的重碳酸根离子会直接与这些物质结合 , 而造成最终事实上并没有给水体增加重碳酸根离子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