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告诉你 氮磷失衡怎么办

氮磷失衡怎么办 , 桃树得病了怎么防治?桃树褐腐病
褐腐病又名菌核病,桃树萌芽前喷3-5°Be石硫合剂,能消灭越冬菌源,兼治缩叶病和叶螨 。花后10天用80%代森锰锌500倍加"天达2116果树专用型"1000倍加天达有机硅3000-6000倍液混合喷雾,能控制褐腐病危害 , 兼治疮痂病 。
桃树缩叶病
桃树发芽后,遇到低温多湿的气候,缩叶病发生严重 。桃树花芽膨大,顶芽刚露红时,喷3-5°Be石硫合剂或1:1:100波尔多液加天达有机硅3000-6000倍液铲除菌源,可控制缩叶病,兼治桃炭疽病 。
桃、李、杏、樱桃细菌性穿孔病
早春温暖多雨或多雾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 。
桃、李、杏、樱桃展叶后,用50%消菌灵1000倍、25%叶枯宁(桃参菌净、川化018)500倍、2%春雷霉素(加收米)500倍,加天达有机硅3000-6000倍液交替喷雾,10-15天1次 , 共喷3次,可控制细菌性穿孔病危害 。
桃、李、杏、樱桃流胶病
流胶病在桃树、李树、杏树、樱桃树上处处可见 。虽然病因尚无确切说法,但是很好控制 。在防治过程中 , 先用刀将胶瘤刮去,然后用50%消菌灵50倍加"天达2116果树专用型"50倍混合液涂到病疤上,就能控制流胶病 。
豇豆控旺的正确方法?豇豆在出苗之后的生长速度是很快的 , 我老家种植的豇豆没几天就把玉米杆给缠住了,所以在浇水上要“注意节奏”,不能单纯的追求多浇水 , 这样会使得豇豆“假旺盛”,这样一来长出来的豇豆是“外强中干” , 吃起来只有皮,没有肉 , 看起来很长很粗,其实没有肉 。
那么就要注意在浇水上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这个方法适用于很多应季蔬菜的管理 。建议的频次就是10天浇水一次 , 浇3至4次就行,要保持土壤的一个透气和干湿平衡 。
2、 在施肥上建议在浇水之后
【这篇文章告诉你 氮磷失衡怎么办】因为在浇水之后土壤是一个湿润的过程,然后施肥有利于豇豆本身对于化肥的吸收 , 在施肥的过程当中,要氮磷钾肥料配合使用 , 当然这个量可以根据在点种豇豆时所用的基肥来作为一个衡量标准 。
3、 要注意豇豆田间积水的排放
现在快要到7月中旬了,所以在农村里面雷阵雨和其他类型的降雨也是明显增多,尤其是在大晴天积云多的下午,俗称“积雨云”,这样就会在短时间内降雨更多 , 所以在降雨过后要及时排水,这样就可以很明显的延长豇豆的“结荚期”,还有就是可以有效防止豇豆在降雨之后引起的“掉花落荚”现象 。
4、 要对于豇豆合理的整枝
豇豆长?。◆钩て鹄窗缘腊 。∷愿?nbsp;, 更要在其管理上细心,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的改善豇豆在生长结荚的过程当中和养分之间的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
建议露天种植豇豆的时候还是要搭架子,哪怕就是插一根木棍儿 , 也要插,这样会对豇豆整个枝条的生长起到一个向上固定的作用 , 也会使得每一植株之间有一个合理的距离,那么对于水肥需求和光照条件上都是有利的,谁也不多,谁也不少 。
因此,在豇豆栽培进行“促控”管理促进开花结荚上要注意以上4点 , 虽然看起来似乎简单,但是做到的话还是一个细心的过程,那么就要根据豇豆在不同的生长周期来做不同的事情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延长结荚期,加大豇豆的产量与质量,实现一个不错的经济收益 。
如何快速有效的解决海缸里爆发的甲藻菌膜?想要快就翻缸或者下双氧水 , 但不推荐除非特别严重,小缸翻缸还容易些,大缸难,而下双氧水则治标不治本 。
要正常治疗的话大缸估计要按月来计,毕竟菌膜泛滥往往不是单一因素,而是复合问题 。我们的海缸其实是一个小型生态系统,菌膜泛滥本身就是生态失衡的表现 。举个例子,一个海缸就像一个人 , 菌膜就像人体脱皮现象,其实菌膜在自然海区也存在,就像人到了春秋季节本身也会换皮,但是菌膜在海缸中泛滥就相当于人体非正常脱皮,这时候需要就医查出原因再对症下药 , 可能是缺乏维生素E或者其他问题 。
海缸也一样,褐藻、硅藻、绿藻、甲藻、蓝藻、细菌、真菌都天然存在于水体中,当其中1-2类占据数量优势时,就会压制其他几类 。从无数案例经验中总结出菌膜泛滥的共同点:DIP和DIN双低或者DIP超低 。DIP就是溶解无机磷(PO4),DIN就是溶解无机氮(NH3/NH4、NO2、NO3),海缸中需要钙藻去压制甲藻、蓝藻、有害菌等微生物,而钙藻生长需要DIP和DIN,缺一不可,由于DIP和DIN双低或者DIP超低导致钙藻失去数量优势,这时其他微生物(这里说的是甲藻)就会大量增殖 , 占据优势地位,随着生态失衡的发展蓝藻(红泥)或者其他有害微生物也随着大量增殖,所以有的海缸里菌膜还会演化为红泥 。
那么,如果不想翻缸,我们可以采取几个措施:1、吸出菌膜(减少菌膜数量,动摇优势地位);2、停止过量使用除NO3和PO4的产品、ATS;3、增加投饵并调高蛋分(增加DIP和DIN并防止爆冲);4、减少主缸和藻缸光照(减少菌膜能量来源);5、加入硝化细菌,让有益菌占据优势地位;6、不要大量换水(破坏菌群系统) 。
另外要注意的是,一旦发现甲藻(菌膜),就要开始行动,而不是等菌膜泛滥了才处理,否则最终结果可能就是翻缸 。
叶子尖干枯黄化?这几年蒜农总是认为越加量施肥越高产,就不断加量施肥 , 有的蒜农每亩地使用200斤至300多斤复合肥料,有的外加二铵尿素 , 其实土壤板结缺少的不是氮磷钾而是有机质,缺少微量元素,大蒜的病害都在于土壤 , 叶面出现的病害治标不治本,科学技术种植 , 测土配方施肥,合理施肥,该施肥不使用,不该施肥乱加量 , 氮磷超标施肥肯定造成根系腐烂,沤根死苗不长,僵苗枯萎,叶枯干尖,冬季不抗冻,所以说大减产,减少复合肥的使用量,多施有机肥,农家肥必须高温发酵,使用微生物菌剂高微发酵处理的粪便才可以使用种大蒜也要根据天气的温度播种,气温过高不能播种 , 地上温度30°度,地膜下就有35至40°多度,控释肥是根据天气温度土壤湿度来释放氮肥 , 气温越高土壤湿度越大释放氮肥就越多,大蒜播种后是先生根后发芽可以高产,如果先发芽后生根不可能高产,属于氮肥浓度高气温高转化成缩二脲烧根死苗形成叶枯病,冬季不抗冻,天气越冷越死苗,最怕春节后浇水冲施肥料,一冲肥料浇水就死苗造成大减产 。




蓝藻爆发植物减少因为什么?— 蓝藻爆发原因 —
一、水体富营养化
我们的池塘进行了多年的养殖,没有进行清淤工作,池塘底部淤泥过多富集了大量往年腐殖质 , 而在我们养殖过程中没有重视改底工作,池塘底部淤泥腐殖质发酵腐烂 , 向水体中释放了大量腐殖质和氮磷比例失衡,为蓝藻提供了肥沃的生长土壤 。定期改底工作将池底腐殖质及时分解,避免高温腐败发酵水体富营养化 。
二、水体pH过高
蓝藻在高pH环境中生长最为快速,蓝藻也是藻类在水中也同样进行光合作用,当蓝藻爆发会疯狂的吸收水体中碳源,进行繁殖生长,水体中碳源减少接着就是水体pH持续长时间超高标准 , 这样就蓝藻暴发→pH高→促蓝藻生长,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当中 。改良池塘ph值全池泼洒有机酸,降低水体ph值 。
水温升高 5月份6月份7月份随着气温升高 , 养殖水温也紧跟着提升,当水温升到(20—30)℃蓝藻最适生长繁殖水温,而这个时候池塘养殖水体富营养化、pH高,这就是我们为蓝藻搭建了一个温暖的小窝,这时蓝藻就会大量暴发 。
蓝藻同样也是有趋光性 , 晴朗天气蓝藻就会漂浮在水体表面,我们看上去就是一层浓绿的油膜,伴有刺鼻的臭鸡蛋味 。如果遇到天气突变蓝藻大量集中死亡 , 沉积到池塘底部或者悬浮在水体中,产生分解活动就对水体中溶氧的消耗是巨大的,这时池塘中其他藻类被蓝藻压制没能很好的繁殖,水草被蓝藻压制没很好生长 , 蓝藻死亡耗氧没有其他藻类和水草产氧,水体严重缺氧,这时池塘腐殖质发酵分解产生氨氮、亚硝酸盐、pH高和缺氧 , 如果我们没有及时预防和正确处理,这样就是给我们养殖的水产动物早早的判了刑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