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库养殖鳙鱼技术 怎么捕捞黄古鱼

怎么捕捞黄古鱼,小水库养殖鳙鱼技术?1.鳙鱼的食性问题 。
在以往的资料中,鳙鱼的食性定义为以浮游动物为主的温和滤食性鱼类,一般简单理解为以浮游动物为食,这是过去在天然环境低水平养殖条件下得出的 。现在高技术养殖条件下 , 水体浮游生物以大型种类为主 。鳙鱼是滤食性鱼类 , 对食物的选择决定于鳃耙间距,只要个体大于鳃耙间距的浮游生物均可被其滤食 , 鲢鱼的食物主要是个体小于50微米的浮游生物,鳙鱼的食物主要是个体大于50微米的浮游生物 。在肥水条件下浮游生物主要是个体大于50微米的直链硅藻、甲藻、裸藻科、丝状蓝藻、大型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种类,正好是鳙鱼的滤食对象 。
2.鲢、鳙鱼的搭配比例问题 。
传统的鲢、鳙鱼搭配比例是3:1 , 也就是3鲢带1鳙 , 分别是75%和25%,在这种放养模式下鳙鱼可正常生长 , 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鲢的价格越来越低,鳙的价格不断提高,这种以鲢为主的放养模式经济效益也越来越低 。
因此 , 怎样提高鳙鱼的放养比例和产量就成为养殖生产中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
随着生物有机肥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水体藻相相应发生了根本变化 , 鳙鱼能摄食的个体大、营养丰富、易消化的种类,如直链硅藻、甲藻、隐藻,成为优势种群,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也很高 , 为鳙鱼成为主养鱼类提供了食物基础,据多年的生产实践,鲢鳙鱼的放养结构中,鳙鱼的比例小于20%或大于80%,鳙鱼的生长速度都较快,当鲢的放养比例在20%~80%之间时会抑制鳙鱼的生长速度 。因此,鳙鱼作为主养鱼时,只能少量的搭配或不放养鲢鱼 。
3.鱼种规格问题 。
以往湖泊、水库鳙鱼的放养规格一般是13.2厘米左右大规格鱼种,养2年上市 , 养殖周期长,上市规格?。?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要求每尾150~500克大规格鱼种 。经过一年的养殖达到尾重2000克以上的上市规格 。
4.放养模式问题 。
传统的湖泊、水库等大水体虽然也采用施肥技术进行养鱼,但产量很少超过每亩100公斤,经济效益不高 , 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鱼种规格小 , 用每公斤20尾的大规格鱼种 , 回捕率低,成鱼规格?。?一般每尾1~1.5公斤;
二是一次放种 , 一次起捕 , 上半年水中鱼的现存量少 , 造成水体资源浪费,下半年鱼的密度过大,天然饵料供给不足,生长速度减慢;
三是鲢、鳙鱼比例为3:1的放养模式不合理 。
针对传统养殖的不足之处,现代大水体高产养殖:
一是用斤两鱼种即(每尾0.15~1公斤);
二是常年捕捞上市,即6~7月开始将部分长至1.5公斤以上的鱼起捕上市,剩下的鱼冬季起捕上市,成鱼规格有每尾1.5~2公斤和2.5~4公斤;
三是鲢、鳙鱼比例是1:4,甚至全养鳙鱼,价格高,效益好 。
鳙鱼的养殖模式有水库施肥纯养鳙鱼;湖泊施肥主养鳙鱼;小型精养水体投饵施肥主养鳙鱼;小型精养水体施肥套养鳙鱼四种 。
根据不同的养殖模式,放养模式也不同 。笔者在6月底在用全价膨化料主养黄颡鱼塘内配养当年2厘米的鳙鱼苗,40多天就长至200克,8月月中又加放一次3~4厘米的鳙鱼苗 。到11月基本长至500~700克 。塘口观察到,尾重100~200克的鳙鱼可以有效进食小颗粒膨化料,这有力地促进了鳙鱼快速生长 。
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长江中的鱼类资源快速恢复?这段时间,网络上也在说长江已经没有鱼了 , 很多人这才意识到长江渔业资源的枯竭,其实不光长江流域,在其他一些河流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 那么当这个问题到了不得不去重视的时候,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让河流中的渔业资源尽快恢复呢?全流域禁鱼长江养活了沿岸的很多渔民,但是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如果不禁鱼,长江的生态将进一步恶化 , 以后我们的子孙将无鱼可捕,因此我觉得要实行全流域的禁鱼措施,无论是何种捕鱼方式都应禁止 。当然在这过程中还要对于沿岸渔民进行上岸安置工作 。
环境整治长江的水质污染也是存在的,在长江的沿岸分布着各式各样的工厂,有些企业存在偷排等问题,因此我觉得要建立一套全民监督的措施,这样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 , 长江的水质才能更清澈,鱼儿才生长的更好 。
人工增殖放流放流是一个补充野生资源不足的重要举措,但是放流很多地方都只是一个形式,弄一些鱼苗放一放,拍拍照就结束了 。其实放流也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你要对整个水域进行调查,适合放那些鱼苗,放什么规格的、放完之后也要进行适当的跟踪观察,不要一边放一边被人给捉完了 。
建立产卵场很多鱼类消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为建立的水利设施影响了鱼类的生殖洄游,因此要在这方面做更多的科学研究来降低水利设施对洄游的影响,最好是可以建立一些人工产卵场,给鱼类提供一个好的繁殖环境 。
农村水资源丰富的地方适合养殖哪些水产?您好 , 非常高兴能为您解答!
其实农村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可以养很多水产品种 , 但结合近几年的市场行情,我不太推荐四大家鱼以及鲤鱼、鲤鱼、鳊鱼、团头鲂等大宗淡水鱼,这些品种由于养殖产量太高,市场价值低,利润空间比较小 。
因此,我更建议您养殖特种经济水产鱼类,主要有黄颡鱼、鳜鱼、加州鲈、鮰鱼、翘嘴红鲌、斑点叉尾鮰等,如果您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还可以养鲟鱼、胭脂鱼、鸭嘴鱼等更高价值的水产品种 。
▼▼鳜鱼
▼▼黄颡鱼
▼▼胭脂鱼
▼▼加州鲈
▼▼鲟鱼
▼▼鸭嘴鱼
以上我或多或少都已经在自己的文章里介绍过了,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
在这里,我详细介绍一下鮰鱼(学名长吻鮠),其他的如果感兴趣的话,您可以到我的主页的历史文章和问答里看,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请见谅 。
长吻鮠简介长吻鮠,俗称鮰鱼、江团、肥蛇,隶属鲇形目鲿科鮠属 。长吻鮠在我国分布较广但以长江出产的最有名,尤其是在湖北省石首市一带 。目前,长吻鮠已成为我国的名贵淡水养殖鱼类 。
▼▼鮰鱼
生态习性鮰鱼一般生活于江河的底层 , 昼伏夜出 。白天喜集群潜伏于水底凹槽处,夜间分散到各处活动觅食 。冬季多在干流深水处多砾石的夹缝中越冬 。
鮰鱼的生存水温为0~38℃,最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5~28℃ 。长吻对水中溶解氧的要求较高,适宜生长的溶解氧是5毫克/升以上 。
另外,鮰鱼为肉食性鱼类 , 主要摄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和小型鱼类 , 经驯化后,还能很好地摄取人工配合饲料 。
鮰鱼生长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年底可长至100克,次年可养至500~1000克的上市规格,3龄鱼的体重达1.5千克,最大个体可达15千克,常见个体多为2~4千克 。
繁殖习性鮰鱼一般4~5龄达性成熟,体重3~6千克的雌鱼怀卵量为2万~10万粒 。产卵期为4~6月,成鱼上溯至砾石底的河水急流处产卵 。鮰鱼的受精卵有黏性,粘在砾石上孵化,必要时需要使用滑石粉等对卵进行脱黏处理 。
养殖特点鮰鱼肉嫩味鲜美,无细刺,富含脂肪,为淡水鱼中的上品 , 民间很早就有“不食江团,不知鱼味”的说法 。鮰鱼的胃、肠和肝脏均可食用 , 其鳔特别肥厚,干制后称为鱼肚,湖北省石首市所产的“笔架鱼肚”非常有名 。
鮰鱼的养殖优点是能摄取配合饲料,在池塘中生长较快、容易捕捞;养殖缺点是对溶解氧要求高,对药物比较敏感,人工繁殖困难(在池塘中不容易获得成熟的亲鱼,人工授精必须杀雄鱼、取精巢),苗种价格较高 。
另外,鮰鱼的背鳍刺和胸鳍刺有毒腺,被刺后有剧痛感,捉鱼时,须小心在意 。
总之 , 养殖鱼类的最终确定,还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市场行情 。因此,您可以到当地的水产市场和饭店实地考察一下,看看哪一种鱼更受欢迎、市场价值更高,以上提到的各种特种鱼只是供参考之用 。
同时还建议您先掌握基础的养殖知识 , 也可以跟随有经验的养殖户学习,不可盲目,在做好准备的基础上再入手 。
最后,祝养殖顺利!
我是牧海,专注于特种水产信息的分享与研究 ,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牧海 !
渔网怎么挑?。?/h3>你好 , 我是赣南多多,业余网鱼十来年了
先来说说网的种类吧
一、拖网,适合海洋湖泊大型渔船拖捕,成本高需要大量人力财力本人接触的也比较少
二、抛网,现在抖音比较多人玩,但是现在野外资源少,都是花里胡哨不实用,基本抓不到鱼,或者很难抓到鱼,是效率最低的一种网 , 也是传统的一种捕鱼方式,现在快演变成表演!
三、粘网
这是我最常用,也是网鱼效率最高的网
粘网一般分为单层网跟三层网
单层网跑鱼率更高,优点是更好卸鱼清理渔网上的垃圾!很多人用单层网专门网甲鱼
三层网命中率特别高,而且对大鱼小鱼都很好用,就算是1指网 , 它的外网网眼也很大也是能网到大鱼的;缺点是比较难卸鱼,像刀鳅 , 黄骨鱼这类带刺的鱼特别难卸,网上垃圾也比较难清理!
渔网的长度
如果我们在江河里放网 , 最好选择40米左右的渔网 , 因为两个深浅不一,水流忽急忽缓!渔网太长了我们不好处理;水库湖泊之类静止的水域我们可以几百米几千米的放 , 但是也是以40米一个结,这样在出现问题更好处理 。
渔网的高度
个人选网最高控制在一米五以下,高了不好控制,水库湖泊可以选择三五米高,需要两人以上配合才更好放 。
渔网网丝
现在一般都用进口黄丝,绿丝!这两种我都用过,效果不错 , 质量都比较耐用,传统白丝很容易就破 。
浮子与坠子
粘网又分浮和沉网,浮网只有浮子没有坠子,沉网有浮子也有坠子,选网的时候浮子一定要浮力好的浮子,坠子有点重量,这样网在水下才能立起,从而能更好的网鱼
网眼决定鱼获的大小
一指主要网,白条、马口、麦穗等小鱼
二指主要网 , 大白条 , 黄骨鱼,小鲫鱼 。
三指主要网,鲫鱼,半斤左右的鱼都能网到
四指主要网,半斤至两斤左右的鱼
五指主要网 , 一到五斤的鱼
六指主要网,二到十斤的鱼
七指主要网,四到二十斤鱼
八指主要网,五到三十斤大鱼
网甲鱼最高是四到六指的网
选网要选浮子塑料好,坠子有分量,网丝要有柔韧性,主线要结实耐用
感谢观看我的回答,希望对你选网有所帮助!不足之处还请网友指点!
野钓黄辣丁用什么饵料?三角峰、牛尾子、黄辣丁的,感觉长得差不多,味道也差不了太多 , 至少我的嘴是吃不出太大的差别的 , 所以统叫小黄 。河里有很多资格的小黄,只会钓浑水鱼,河里涨水了,就扛上根竹杆,通线挂蚯蚓,小石头当坠,无漂,直接看杆尖抖动,一天下来收获还可以 。现在钓具越来越精良了,鱼获反而越来越少了 。
一、先谈谈天气 。
【小水库养殖鳙鱼技术 怎么捕捞黄古鱼】我个人觉得在水库或者自然流域钓鱼:60%的天气,30%的钓位,5%的技术,5%的饵料 。当然技术也包括对天气的钓位的判断 。
钓小黄理想天气:
1.连续晴朗两三天以上的白天 , 特别是早上的5-8点这个时间段 。
2.突然两个小时以上的暴雨后 。
3.天气平衡的夜晚,夜里也分上半夜和下半夜,通常整夜都有口,只是上鱼集中在上半夜和黎明前,偶尔也有例外 。
4.夏日的阴雨天效果也不错 。
二、钓位 。
温度高一点和溶氧充足的时候小黄活跃,喜欢吃小鱼小虾,也喜欢吃鱼卵 , 更喜欢吃沙虫子 。每钓一种鱼,要想找到鱼的所在地,就要了解水中的食物链关系 , 因为在自然水域中,只有该鱼种食物充足的情况下,鱼才会长期在那里活动 。
水库而言,我只正规的钓了几次小黄,个人偏向于找两种地型 。
一种是水草茂盛的湾子,而且湾子水浅更好,这里的水浅是相对的,大范围1-4米的地方都于浅水,因为湾子里面有小杂鱼多,食物丰盛,水草里面更是有很多小虫 。
二是石坎,有些地方有红沙石,这些地方小虾和小鱼都多,所以小黄应该也会多 。还有就是夏天暴雨后经常有洪水注入的地方,有浑水,也应该会有大量的小黄活动 , 滩子越大,鱼应该越多
三、钓饵:
首选蚯蚓,其次是虾肉 。很多人用红线虫和沙虫子 , 这两样东西当然好 , 但不易获取,而且很多钓友觉得不干净,但事实上,效果确实很好 。
四、窝料:
1.麝香米 。
2.蚯蚓切成小段和着蚯蚓泥打窝 。一个钓点拉几条小黄没口了就可以打一次 。
3.将蚯蚓放在太阳下曝晒至死 , 甚至晒化,晒臭再和着泥一起打窝 。
4.少量红线虫和着饵料打窝 。然后拉饵钓线虫,或者上钩线虫,下钩蚯蚓 。
5.沙虫子边钓边诱 , 选择流水,上钩沙虫子,下钩蚯蚓,上下钩距离稍大 。
五、线组:
一:手杆,这个没有什么说的,建议可以调平水,钓两三目 。
二:矶杆远投,钓浮水,一般在早上大清早(5-8点) , 挂虾肉或者蚯蚓,浮钓,逗钓,效果很好 。
三:小海杆远投 。这里我想重点讲一下这个,而且这种方法是提高鱼获量的关键,可以在不移钓位的情况下远近左右钓很多地方,而且普遍钓上的个体偏大,这优势是手杆无法企及的 。
这种钓法无需打窝?。?
线组如下:
小海杆远投至湾子,远近随意,尽量打在水深不超过六七米的滩上 。小黄并非一直贴在水底活动 , 经常到离底或者水面来觅食小虫,所以钩钩在坠子上面,就跟串钩一样 , 让其双钩离底 。钩上挂蚯蚓或者虾肉,打下去 , 线拉直,但不要绷得太紧 。钩可稍大一点,太小了,容易深喉,最好是长柄钩 。
白天可观察杆尖抖动,连续强烈抖动则证明鱼已挂钩,此时轻轻扬杆中鱼,偶尔小抖动不理会 。如果回线可能是较大个体的小黄,此时应该立刻轻轻收线回来 。
夜里为了好观察,可在杆尖上用透明胶带粘上夜光棒 。有了小海杆 , 垂钓的范围就很大了,可以向着不同的方向抛投,一般附近有鱼,十分钟内肯定上,如果无鱼,就换个地方再试,出鱼的地方一般也会连续出鱼,吃口的时候扔下去一分钟内上鱼 。
以上线组,如果遇上好的天气 , 两只杆能不停上鱼,钓这个是需要体力来保障的 。白天如果这样钓一般上鱼集中在上午 , 下午小杂鱼闹钩厉害 。夜里效果相当好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