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箱门外有备拖出的尸体 蜂箱怎么消毒

蜂箱怎么消毒,意蜂下雨天可以治螨吗?不可以
其一 , 养蜂场地彻底消毒 , 可以用消毒水剂药喷洒场地;
其二,蜂箱、巢脾和养蜂工具都要全面消毒,把消过毒的巢箱用清水洗净、晒干备用 。
其三 , 开始春繁时,换箱、换脾 。换出的巢脾以同样方法处理,让蜂螨无处可藏,把蜂螨寄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在换脾过程中可用水剂药杀螨剂进行喷雾治螨 。春繁紧脾后,1~2张脾起繁,蜂量密集,治螨3次即可 。第一遍治螨时放开被囚蜂王,群内有药味,放开蜂王不容易被围,有时经过越冬期工蜂会围攻蜂王 。在6天内完成3次治螨,6天工蜂幼虫未封盖 。选择晴好天气,气温适宜时进行治螨,做到万无一失 。
蜂箱门外有备拖出的小幼蜂尸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感谢邀请 。
蜂箱门外有被拖出的小幼蜂尸体,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苐一,蜂群比较弱,蜂箱内巢脾多,造成蜂少脾多,母蜂产子圈扩大,蜂群很难保持一定的巢温,加之气温变化,昼夜温差大,小幼蜂由于低温而死亡,当工蜂发现小幼蜂死亡后就会施出蜂巢;苐二 , 轻度幼虫病 。幼虫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气候忽冷忽热 , 变化异常,导致母蜂很难正常产子,所产之子不能健康发育,其次是病毒感染 , 同样造成幼蜂死亡 。
综上所述 , 百花土蜂建议,如果是苐一种情况,请把多余的巢脾取出来,最好取两边的,因为边脾母蜂一般不产子,蜂群内留不来的巢脾应以爬滿蜜蜂为好,巢脾与蜜蜂配比合适 , 箱内温度适当稳定 , 小幼蜂就不会被冻死 。如果是病毒性幼虫?。饩龅陌旆ň褪?,首先给蜂箱消毒,把消过毒的蜂箱放在太阳下凉晒,然后放置未感染过病毒的备用巢脾后,给巢脾注入蜜糖水 , 连同蜂箱放回原地 , 傍晚的时候把蜂群抖入消毒蜂箱 , 隔天之后检查蜜蜂口粮是否够吃 , 不足时给予及时补充 。把换下来的蜂箱用95%的酒精消毒以便备用 , 退出的巢脾取蜜后化蜡处理 。
中蜂养殖技术?养好中蜂的关键 , 在于王优、群强、蜜足、新脾和密集 , 并做到安全越夏渡秋和及时防治病虫害 。
一、饲养管理要点
【蜂箱门外有备拖出的尸体 蜂箱怎么消毒】1、王优:蜂群繁殖的快慢和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蜂王的好坏 。年轻健壮的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发展迅速,且能维持大群,工蜂采集力也强,工作积极,少起分蜂热 , 产量较高 。因此,饲养中蜂,应在繁殖期提早从高产的强群中培育优良的蜂王,以更换劣小或衰老的蜂王 。在生产上一般不要保留一年以上的老蜂王 。
2、群强:强群是高产的基础,而中蜂的强群是从中蜂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不能与意蜂的强群相提并论,而且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强群标准 。只有强群 , 才能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力 , 并抵御病虫害的侵袭 , 安全越夏渡秋 。因此,在繁殖期,宜保持2.5~3足框蜂的群势,蜂群才能迅速发展 , 迎接流蜜期;在流蜜期 , 应有5~6足框蜂的群势,产量才会高 。在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流蜜时,应把蜂群组织成强群,集中力量采蜜,而将多余的蜂王用小群贮备起来 。待流蜜期过后 , 再利用贮备的蜂王 , 把采蜜群分开繁殖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蜂蜜产量和蜂群的繁殖速度,使蜂群总是处于积极工作的状态 。
3、蜜足:巢内贮蜜充足,可使蜂群在野外蜜源缺乏时渡过难关 。如果巢内缺蜜,就会引起蜂群情绪不安、抛弃幼虫、蜂王停卵,甚至发生盗蜂和飞逃 。因此 , 在繁殖中,在不妨碍卵圈扩展的前提下,应经常保持巢内有足够的贮蜜,以促使工蜂多吐浆喂虫,培育身壮体大的新蜂 。如果巢内贮蜜不足,需作人工补饲 。即使在大流蜜期间 , 摇蜜时也不能把贮蜜一次扫光 , 而应采取轮脾取蜜的方法,这样既能安定蜂群情绪,又能保证蜂蜜的质量 。
4、新脾:中蜂喜欢新脾,厌恶旧脾 。新脾房眼大,蜡质新鲜,蜂王特别喜欢在新脾上产卵,而且繁殖快 , 培育出来的工蜂身体健壮、采集力强,群内不易发生巢虫 。因此,应抓住有利时机,多造新脾,以更换旧脾 。特别是在繁殖盛期、流蜜盛期和分蜂后期,应抓紧造脾 。但在加巢础之前,要把旧脾和劣脾抽出,使蜂群密集 。必要时,还应进行饲喂,使巢脾修得快、质量高,以保证蜂群在越夏时拥有80%以上的新脾 。
5、密集:中蜂喜爱密集,应经常保持蜂脾相称,以利蜜蜂护脾,防御巢虫等敌害侵犯,也有利于保温保湿 。实践证明,在冬季密集群势,蜂群消耗蜜省 , 越冬安全;流蜜期密集群势,可促使贮蜜快、成熟早、产量高;越夏期密集,可使群势退缩少,敌害难侵入 。
6、安全越夏:越夏是南方饲养中蜂的难关 。要安全越夏,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需注意遮荫、喂水、严防敌害和保持蜂群安静 。
二、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1、欧洲幼虫?。菏粲谙妇圆『?。病原为蜂房链球菌,主要是通过蜜蜂本身传播,蜂蜜、花粉和蜂具都能沾染病原 , 幼虫四季均可感染,但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 。
发病死亡的,主要是2~4日龄的幼虫;少数幼虫在封盖后死亡 。
感病的幼虫,外观失去光泽,体色由白转黄,再渐渐转褐黑色而腐烂;也有的未变色即很快腐烂,从背部上可见到明显的白线(气管) 。如将虫尸抽出,虫体容易破裂,具有酸臭气味 , 腐烂物不呈粘胶状,干枯后容易被工蜂清除 。发病初期,由于少数幼小死亡,随即被工蜂清除 , 又因蜂王再度产卵,致使各虫期错杂在一起,呈不正常“花子”现象 。如果继续发展,幼虫未到封盖即全部死亡,巢内看不到封盖子 。再严重时,子脾全部腐烂,散发出酸臭味,造成蜜蜂离脾,甚至逃群 。
中蜂对此病抵抗力很弱,治愈后会复发,必须经常注意防治 。发病后,可使用土霉素、四环素、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素治疗 。一般取任何一种抗菌100万单位 , 配糠浆四斤,每次每群约喂糖浆0.5-1斤,每隔2-3天喂一次,连续3-5次 。
2、中蜂囊状幼虫?。浩洳≡且恢止诵圆《?。主要通过蜜蜂本身传播,蜂蜜、巢脾和蜂具都能沾污病毒 。刚死的虫体具有很强的感染性 。一只幼虫尸体所含的病毒,可使3000只以上健康幼虫致病 。幼虫四季均可感病,一般在春秋气温26℃以下时容易流行 。特别是群势弱小、饲料不足和保温不良的蜂群,更易感病 。发病死亡的,多是6日龄的幼虫 , 约有三分之一死于封盖前,三分之二死于封盖后 。死虫直卧巢房下方 , 头部翘起,体色先变黄白,后转棕色,头部呈灰色,外皮成为坚韧而透明的囊,内部组织液中出现颗粒状物 。死虫的房盖下陷,常被工蜂啮开或穿孔 。腐臭物不具粘性 , 干枯后容易清除,随着蜂王重新产卵而出现“花子”,与欧洲幼虫病初期的症状相似 。患病群逐渐变弱 , 极易引起逃群 。
中蜂对囊状幼虫病的抵抗力较弱,一经感病就容易蔓延流行 。但实践证明,只要加强饲养管理 , 选用抗病蜂群育王繁殖,结合药物治疗,是能够控制此病的蔓延和危害的 。
加强饲养管理 , 经常维持较强的群势,做好蜂群的保温,是预防此病的前提 。为了减少病毒对幼虫连续感染,可利用蜂群从分群到新王产卵这段时间的断子期,或人为地幽闭蜂王,造成一段时间的断子期,来打断囊状幼虫病的流行环节 。这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手段,另外,在野外花粉不多的发病季节,用少量酵母片或维生素B加入糖浆饲喂蜂群,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在平时,注意选择抗病力强的强群培育蜂王,以更换病群的蜂王 , 可以大大提高蜂群的抗病力 。另外 , 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不耐高温,蜂具和蜂蜜可用煮沸消毒 。蜂箱清洗干净后晒干,再用硫磺烟熏10~15分钟,也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
药物防治,可随意采用下列中一种:
(1)半枝莲(狭叶韩信草、向天盏、探耳草):用干草一两,加入适量清水,先以猛火煮沸 , 继以微火续煎15~20分钟,滤渣后,趁热配成浓糖浆 , 于傍晚可喂8~10框蜂 。每隔5~7天喂一次,直至病好为止 。
(2)雄蒜醇合剂:每10框蜂,用精筛雄黄1克、鲜蒜6~8克,捣碎成泥,加75%乙醇(酒精)10毫升,再加蒸馏水40毫升,装入广口瓶内摇匀备用 。使用时 , 将蜂抖入箱底 , 用清洁的手提喷雾器装进药液,对脾喷雾,每脾两面各喷3~4下 , 放回原处 。喷脾后第三天,病虫尸即被工蜂拖光,治疗效果较好 , 而且治疗后不易复发 。
(3)用马鞭草1两、墨旱莲1两、大蒜头半两,加入适量水煎煮后,过滤去渣 , 按1:1配入白糖溶化,可喂10框蜂 。每隔三天喂一次,直至病好为止 。
(4)用马鞭草1两、积雪草1两、车前草1两、刺苋半两 , 加入适量水蒸煮后,过滤去渣,按1:1配入白糖溶化 , 可喂10框蜂 。每隔三天喂一次,直至病好为止 。
(5)病毒灵:每框蜂用半片,严重的每框用一片 , 溶解后配入浓糖浆,每隔3-5天喂一次,直至病好为止 。
3、巢虫:就是蜡螟的幼虫,常见的有大巢虫和小巢虫两种,会为害巢脾和蜂蜡,特别喜爱侵袭旧巢脾 。它们钻入巢房 , 穿孔蛀食蜡质,并吐丝连结粪粒,围成坠道作为掩护,因此也称为“绵虫” 。
大巢虫对巢脾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在温暖季节 , 1-2只受精雌蛾的子代,在两月内就可使整个继箱中贮存的巢脾报废 。小巢虫则潜入巢房底蛀害,坠道所穿过的蜜蜂虫、蛹皆受损伤 。蜂蛹受害后 , 工蜂便啮开蛹房封盖,准备抛弃,于是蛹的白色头部便显露出来,俗称为“白头翁” 。巢前如看到被工蜂抛弃的死蛹,就很可能是巢虫为害引起的 。大、小巢虫为害严重时 , 能削弱蜂群,甚至引起逃群 。
大巢虫以老熟幼虫蛀入框梁或巢箱框槽内结茧越冬,翌春化蛹变成蛾 , 在箱缝或巢脾上产卵 。卵排列单层成块,初呈乳白色,后渐转黄褐色 。每只雌蛾可产卵2000-3000粒 。卵期约9日,幼虫期约52日,结茧至羽化需12日,夏秋完成一代约经历两个半月 。
小巢虫是以老熟的幼虫潜在巢底坠道、箱框缝隙、箱底蜡屑或保温物中越冬,翌春化蛹变成蛾,在箱缝或巢脾上产卵 。卵排列单层成块,初呈乳白色,后转黄褐色 。每只雌蛾可产卵300-400粒 。卵期4~5日,幼虫期约50日,结茧至羽化约需9~10日 。茧白色楔状,表面附有粪便,夏秋每代历时2~2.5个月 。
防治巢虫应采取综合措施,即将预防措施和药物熏杀结合起来,具体应抓以下四个要点:一是常年饲养强群;二是巢脾及时更新,不用过旧的巢脾;三是保持蜂脾相称 , 抽出的空脾应及时妥善保存;四是勤扫箱底,及时清除蜡屑污物 。同时要抓好两个关键:第一,越夏期蜂箱不能受到太阳光的直射 。因越夏阶段气温高,蜂团散开,只有一部分蜜蜂保护巢脾,如果不注意遮荫降温,蜜蜂就散得更开,巢虫就容易进入巢脾为害;第二,越夏期间断子不能过久 。在大暑以后,蜂王有一段停卵期,而老蜂驱除巢虫的能力较弱,因此,若到9月上旬蜂王还没有产卵,就应给予奖励饲喂和必要的帮助 , 促进蜂王产卵,以便及早利用青年蜂抵御巢虫的入侵 。
4、胡蜂:是蜜蜂的大敌 。它不但会捕杀蜜蜂,劫食蜜蜂的蜜囊和蜂巢中的贮蜜 , 而且还会用蜜蜂的肌体饲喂幼虫 。胡蜂为害,还会引起蜜蜂逃群 。特别是我县山区蜂?。?常因胡蜂为害而遭到巨大损失 。
当野外蜜源丰富的时候,胡蜂也采食花粉和花蜜 。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由于外界蜜源比较丰富,而且胡蜂还没有大量繁殖 , 故很少侵犯蜜蜂 。到6月底山乌桕流蜜结束后,胡蜂的活动就开始转向蜂场 。7月至9月上旬,外界蜜花源枯竭,又正值胡蜂繁殖的高峰期,因此严重为害蜜蜂 。到10月份,胡蜂开始逐渐减少;至11月上旬,就只有少量为害了 。
胡蜂活动最适宜的温度为23~30℃;18℃以下和35℃以上活动减少 。晴天胡蜂多在早晚活动,阴天或雨后则终日活动 。如果气候适宜,胡蜂从早到晚都在蜂场上活动甚至在蜂箱的巢门口过夜 。
为害蜜蜂的胡蜂主要有大胡蜂、黄胡蜂和小胡蜂三种 。它们多营巢于地穴、树洞、壁洞、墙角或树枝上,以雌蜂潜伏越冬 。春天3~4月所见的胡蜂均系雌蜂,此期若能大量诱杀,8~9月份胡蜂的为害就会大大减轻 。新胡蜂出房后 , 雌蜂即开始专门产卵 。
胡蜂到蜂场活动时,先在蜂场上空打转 , 然后落在树枝上,寻找目标 。看准后 , 就冲条蜂箱巢门口,发出嗡嗡响声 , 吓唬守卫蜂 。此时守卫蜂也群集巢门口严阵以待,并发出蜂臭 ;巢内部分蜜蜂得到信号后也涌出巢门 。如果大胡蜂大批侵入箱内,蜜蜂将无法抵御,以至全群弃巢迁飞 。
为了防除胡蜂为害,必须寻找其巢穴,进行消灭,这是最根本的措施 。在胡蜂活动的季节里,蜂巢应换成圆孔巢门或曲道巢门 。养蜂者也应随时守在蜂场上,用竹编的小拍或木板条拍杀胡蜂 。另外,也可以把打死的胡蜂 , 集中放在蜂群附近或离蜂群较远的平地上进行诱杀 。胡蜂不但喜食蜜蜂,更喜啃同类的尸体 。它们一见胡蜂尸体,就会立即扑上 , 我们可以趁它们啃咬尸体尚未飞起之前进行拍杀 。也可以用有关杀虫农药拌在切碎的牛肉、猪肉或蛙肉中,做成毒饵盛于瓷盘或瓦片上 , 放在蜂场附近进行诱杀 。但使用毒饵时,应注意人畜安全 。
蜂箱里发霉潮湿怎么办?1、利用报纸来除湿:比如使用报纸之前,报纸应该晒晒太阳杀杀菌,还有除去杂质和灰尘 。可以一个星期更换一次报纸 , 家里报纸有限的,可以拿出来晒干再次使用 。
2、要给蜂箱进行通风处理:可通过控制覆布和通风孔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样即使是煮蜡蜂箱它也有很好的透气性 。
3、在蜜蜂大流蜜期,蜂箱的温度是非常的高,这样就会蒸发很多水分 。在这个时候,温度高其实没有什么影响 。若是觉得水珠太多 , 可以让蜂箱变得倾斜 , 这样就会让蜂箱中的水分从巣们自然流出来,也减少了蜂箱内部的水分 。
什么程度应该换蜂脾?广东梅州石扇镇中蜂养殖户和金柚种植户为您解答:蜜蜂养殖,什么程度应该换蜂脾 , 什么程度应该换蜂箱?
蜂脾是蜜蜂繁殖、栖息、储存食物的场所,泌蜡造脾是工蜂的本能 , 巢脾的好坏,决定蜂群的健康程度和产蜜量的高低,在养蜂时,要时刻关注巢脾的变化 , 尤其是中蜂,对巢脾很有讲究 。
一、巢脾的变化蜂王则在巢房中产卵,工蜂育虫,待幼虫羽化出房后,会在巢房内留下茧衣 , 随着育虫代数的增加,巢脾的颜色也从刚造好的巢脾是白色逐渐变成浅褐色、 褐色,最后变成黑色,巢房也渐渐被茧衣加厚容积越来越小 , 影响到新蜂的发育,造成羽化出房的蜜蜂个体变?。共∧芰Ρ淙?,影响蜂群的生产能力 。除此之外,巢脾过老,传热能力越差,在高温季节,蜜蜂对老巢脾保护差,巢虫上脾,蜡蛾在巢脾上产卵,牵丝作茧,毁坏幼虫 , 造成大量白头蛹,严重时 , 蜜蜂发生飞逃 。因此,要抓住有利时机多修造新脾,更换老脾 。
二、什么程度应该换蜂脾一张巢脾使用1年后就必须视情况慢慢更换掉,使用2年后无条件必须更换,中蜂喜新脾厌旧脾 ,  如果不更换,进入繁殖期前中蜂常把老脾咬掉,重新造新脾繁殖 , 耗费工蜂大量营养和饲料,削弱群势,推迟繁殖期 , 而且咬下来的蜡屑堆积到蜂箱底部,不仅滋生巢虫,还有可能造成疾病的流行 。一般在刚进入繁殖期的蜂王比较喜欢在浅褐色的巢脾上产卵,而后才会在造好的脾上产卵,很少会在变黑的巢脾或者有损坏的巢脾上产卵,根据蜂王这一特性 , 当巢脾变黑或者巢脾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就要更换
什么程度应该换蜂箱?蜂箱是蜜蜂繁衍生息和生产蜂产品的基本用具,蜂箱用久了也需要清理和更换,养蜂人要随时给蜜蜂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蜜蜂才会安安稳稳的生活,采蜜酿蜜、采粉育子才能正常进行 , 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也给蜂农带来收益 。那么蜂箱使用到什么程度需要更换呢?
1、在春繁秋繁,一般使用较小蜂箱来达到快速繁殖的效果,6-8脾小蜂箱是最常使用的 , 当达到繁殖盛期,蜂量增多,达到5脾后就要换入中蜂10脾标准大蜂箱 , 如果继续使用小蜂箱,蜂群就很有可能产生分蜂热分蜂 。
2、巢脾老化,工蜂咬脾造脾,蜂箱底部产生一大堆蜡屑,加上繁殖期蜂箱潮湿容易滋生病菌,造成烂子等病害,因此要及时换备用蜂箱,换下来的蜂箱要及时清洗 , 暴晒后循环使用,一般在繁殖期每个月都要清理一下蜂箱 。
3、蜂箱经过风吹日晒,使用久了以后会发生损坏,尤其是经常转地饲养的蜂群,蜂箱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 因此要经常检查蜂箱,对于破损的蜂箱要及时换下来修补 , 缝隙可以用石灰泥填满,以防止敌害和盗蜂进入,对于使用年限太长的蜂箱 ,  可以用作诱蜂箱 。
4、如果遇到病群、飞逃群等不正常的蜂群首先要更换蜂箱,更换巢脾,更换下来的蜂箱要进行消毒后再使用 , 巢脾不好的要焚烧掉,然后重新从健康群抽调子脾加入 。
5、蚂蚁 , 白蚁等敌害进入的蜂群也需要更换蜂箱并消灭这些敌害 。
以上是我对问题“蜜蜂养殖,什么程度应该换蜂脾,什么程度应该换蜂箱?”的看法和实际经验 。中蜂对蜂脾很讲究,太老的脾不但不产卵还会咬掉,要不然就不护脾 , 中蜂的蜂箱选择要从小到大,慢慢过渡,每个月都要清扫一次蜂箱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 , 喜欢的朋友还请多多关注我,您的关注是我分享自己经验的动力己经验的动力,感谢您的阅读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