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艾灸的穴位是哪里?痛风艾灸的禁忌有什么?

痛风属于关节炎的一种,又称代谢性关节炎 。痛风的发作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痛苦,中医灸是治疗痛风的方法 。痛风灸的穴位是什么?

痛风的艾灸的穴位是哪里?痛风艾灸的禁忌有什么?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一、痛风灸哪个穴位
灸治以灸痛点为主,以肿胀部位 。中脑、神阙、关元和足三里、肾俞、腰阳关 。因为我们不仅仅要治疗痛点,我们还要用艾灸的方式来恢复体能,来恢复被疾病破坏的正气,用艾灸来升元阴元阳 。艾灸的主要功能也是驱、补、通、调 。就是驱寒邪,补正气,通经络 , 调整人体元阴元阳 。
中医认证湿热内含,脉络瘀阻 。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通过活络 。治疗方法优先受到关节刺血 。局部皮肤通常消毒后 , 用采血针刺伤患部鲜红色或暗红色伤,淤血出现,其颜色从暗红色变成鲜红色后,可以加压止血 。选择的瘀线不需要拘泥于一条,可以同时选择多条 。如果患部没有明确出现瘀伤,则在该关节基底周围发现瘀伤并刺血(刺血注意事项是预防感染) 。刺血后选择针刺疗法 , 具体用穴为百会穴、神庭穴、曲池穴、合谷穴、神门穴、足三里穴、太冲穴、丰隆穴、内庭穴、阴陵泉穴、阿是穴 。毫针腹泻法,清热利湿,通经止痛 , 每天治疗一次,治疗五次 。通常,病情可以直接折断2~3次,平静下来 。
对于痛风静止期患者,可采用针刺疗法进行调整,预防痛风发作 。由于尿酸在体内的异常增高与肾排泄功能下降有关,笔者认为痛风病静止期患者应补肾气,增加排泄功能 。临床可选太溪穴、复滑穴、神门穴、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关元穴、气海穴、水道穴等 , 毫针补法,每周2次 , 10次为一疗程 。也可长期采用针刺疗法调整,改善体质 。
二、中医对痛风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
1、以脾虚为基础,以湿浊为基础:素体脾虚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 运输失调,引起湿浊,注入皮肉关节,留下脏腑,成为本病 。
2、外邪侵入:外邪滞留肌肉关节气血不畅,经络不通 , 不通则疼痛,长时间气血损失,血热瘀伤,通道堵塞,关节肿胀,畸形 , 僵硬 。
3、素体阳盛,脏腑含毒:脏腑积热是形成毒邪攻入骨节的前提条件,积热日长,热郁是本病的根本原因 。
4、湿热浊毒 , 留下关节:湿热浊毒,根于脾胃,留下经脉,闭经,留下关节,留下关节 , 正虚邪恋,湿毒不去,循经 , 附着骨节,形成痰核 , 坚硬如石 。所以湿热浊毒是形成痛风石的主要原因 。
三、什么是痛风
【痛风的艾灸的穴位是哪里?痛风艾灸的禁忌有什么?】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因嘌呤(一译“普林”)代谢障碍,使尿酸累积而引起的疾病 , 属于关节炎的一种,又称代谢性关节炎 。痛风的定义是人体内被称为布丁的物质的新陈代谢紊乱 , 尿酸(布丁的氧化代谢产物)的合成增加和排出减少,引起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堆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的炎性反应
四、痛风的症状
由于尿酸在人体血液中浓度过高 , 在软组织如关节膜或肌腱里形成针状结晶 , 导致身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敏感)而造成痛苦的炎症 。一般发作部位为大母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 。长期痛风患者发作于手指关节,耳廓包括软组织部分 。急性痛风发作部位出现红、肿、热、剧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发作 , 从睡眠中醒来 。痛风初期,发作多见于下肢 。
五、如何预防痛风
痛风病的发作与饮食不整齐、感冒、过度劳累有关,预防发作应实现以下几点:
1、戒酒 。
2、避免过度劳累和感冒 。
3、虾、螃蟹、动物内脏、布丁高的食物应少吃 , 菠菜=豆类等食物应少吃 。
4、大量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
5、牛奶、蛋类,大部分蔬菜、水果无限 。
6、面食加碱粥类 , 含碱性物质促进尿酸排泄,保护肾脏,提倡食用 。
六、痛风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 , 另一方面 , 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 。古代施灸法 , 禁忌很多,有些禁忌可以打破 , 但有些情况确实应该禁忌 。
1、暴露在外面的部分,如脸要直接灸,以免形成疤痕,影响美观 。
2、皮薄、肌肉少、肌肉结合处 , 孕期女性腰骶部、下腹部、男女乳头、阴部、睾丸等不宜施灸 。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艾灸 。另外,大血管部、心脏部不要灸 , 眼球是脸,也不要灸 。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醉酒、出汗、情绪不稳定或女性生理日禁止灸 。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瘦骨立等禁止灸 。
5、没有自制能力的人 , 如精神病患者等,禁止灸 。
七、痛风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 , 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 , 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