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伤寒怎么治( 二 )


总的来说
老一辈人形象地比拟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形态 , 含有一种以人比物 , 以物拟人的修辞手法 , 既增加了表达的情趣 , 又把意思描述得栩栩如生 。老辈人讲究中庸的为人态度 , 同样的描述可以用不同的逻辑来诠释,以上对这句俗语的解读,不知道我讲清楚了没有,请看到这里的朋友们补充、斧正,谢谢!
端午节为什么要插艾?这是因为艾在旧时祭祀常用作“奉神明”的香熏,祭天神、祀地祇、祭人鬼 。事实上,除了艾草以外,还有一些植物也和端午节有不解之缘 。
这些植物是如何与端午结下缘分的?从《诗经》《本草纲目》等书籍里就可以略知一二 。
早起,公园门口,有了卖艾人,晓得是端午近了 。青艾地方上一直都有 , 习俗拿来辫了“吆蚊” 。
贩卖来用作过端午 , 便有些匪夷 。这本是旧荆楚习俗,“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清明插柳还有旧迹,乡人有时也在祖宗的栖居栽植 。
插艾却难见,问了些老人 , 方晓得地方上也是有的 。将艾叶悬门头 , 吃粽子 。一位山东女孩亦讲 , 她老家喜欢吃艾水,或艾水煮鸡蛋:荷包,捞了艾叶喝水,或许是女孩,喜欢放红糖 。
吃艾应是《诗经》时的风尚,“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听听 ,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那会儿的人多爱艾啊 。
地方人,没听过吃艾的,多喂了牲畜 。如今,牲畜也没了 。密生过艾的田野都盖了楼 。
艾是用来辟邪的 。梁朝宋懔《荆楚岁时记》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和艾一块儿的,还有菖蒲 。
乡里有河,亦有这事物 。叶子密密的能铺满半条河,蒲棒上常停着一种叫“河罐罐”的昆虫 , 喜欢在水上水漂石样连点几下 , 然后直升机样起落 。
小孩常去捉来 , 绑了线,任它飞 。玩累了,放线头 , 由着离开 。南方人喜欢拿菖蒲当钟馗大人砍鬼的剑 。
《本草》有“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故曰:尧韭 。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 。方士,即道人 。地方上崇信观音和佛,少有道观 。似乎也就没了用蒲剑的俗,问许多人,都摇头,应是了 。
晚上回来晚,女人懒得做饭,带姑娘在小区前边溜达,吃烤鱿鱼,瞅廉价衣服 。相跟着一起回,遇上楼上的邻居,说自家包了江米粽,非要给 。
江米都是南方贩来,地方上只种糜子,就是五谷之长——稷 。也叫黄米,唐人沈既济《枕中记》出了个绝妙好辞“黄粱梦” , 这里的黄粱 , 也是说它 。
乡人喜欢碾米做糕 , 再者便是端午以米包粽 。佐以特产的红枣、豆子 。比江南粽子味厚亦沉实 , 这才显地方本色 。
这便说起 , 姑娘幼儿园里要包粽子的食材 。邻居很热心,说正好还有 。上楼取了来 。一会儿,又来,给个香囊的零碎,要缠了戴 。
女人便一晚上鼓捣那东西 。十一二点时,才弄出个眉目 。这香囊自然是给姑娘 。也是端午的俗,以避除秽恶 。
《礼记·内则》:“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衿缨皆佩容臭 。”容臭即香囊 。当然,佩香囊是古人平时也素喜的 。
《红楼梦》便有黛玉生气回房 , 将前日宝玉嘱咐他没做完的香袋儿,拿起剪子来铰了的段子 。可惜,现代却没了迹 。
邻居是晋南人,用香囊不知道是不是晋南的礼?于我自然仍是头回见,抑或这边地方上还是有的 。香囊里边盛的依然是艾叶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