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云龙雾雨的写作手法是如何体现的 史湘云似什么花

史湘云似什么花,红楼梦里云龙雾雨的写作手法是如何体现的?云龙雾雨应该源自《易经》,《易·乾》:“云从龙,风从虎 。”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同类事物相感应 。
云龙雾雨的本意是云中之龙,雾中之雨 , 都有一种朦胧之感,龙在云中,则龙体若隐若现,雨在雾中则雨雾若即若离 。用在写作手法上当指在叙事中就有隐有见,有遮蔽有敞开,有顺应有逆袭,有收束有宣泄,从而达到似断又连、虚实相映、亦真亦幻、变幻莫测的艺术效果 。所谓云龙雾雨,个人觉得大约可能是这么个意思 。
这种手法听起来都是极其高明的手段,那在文中有哪些体现呢?个人浅谈一二 。
比如文中关于通灵宝玉的描述,第一回先是介绍通灵宝玉的前世是女娲炼石补天剩下的一块,后被那僧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 。
突然隐去不表,第一回后文到了甄士隐此处又出现,“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 , 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 。正与看时,被僧道强从手中夺了去 。突然中断,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 。
到第八回,薛宝钗看玉又接上 。“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 , 无色花纹缠护 。”然后又分别介绍了通灵宝玉正反面的文字 。然后又隐去了 。
第三十二回史湘云和宝玉有一段对话 。史湘云笑道:“幸而是这个,明儿倘或把印也丢了,难道也就罢了不成?”宝玉笑道:“倒是丢了印平常,若丢了这个 , 我就该死了 。”这里是说通灵宝玉是个印 。
第五十七回薛姨妈形容宝玉用了一个词“四角俱全” , 是说通灵宝玉乃是四角俱全 。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 , 在描述通灵宝玉的时候 , 作者采用的就是云龙雾雨的手法,通灵宝玉就像是云中之龙,每次看到一点,总是看不全,就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似断似连、变幻莫测 。
再比如书中对于薛宝钗的容貌描写 , 也不是一下全盘脱出,而是循序渐进地慢慢写出 。
第四回刚刚出场时 , 写道:“乳名宝钗 , 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只有短短模糊的八个字,难以窥见其全貌 。
第五回,写到“不想如今来来了一个薛宝钗 。年岁虽不大,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又分别从正面和侧面描写了薛宝钗的容貌,让我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
第八回,宝玉去看宝钗之时,写到“唇不画而红,眉不点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这里才花重点笔墨来写薛宝钗的容貌和性格 。
第三十五回,写莺儿赞扬薛宝钗,“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 , 模样还在其次” 。莺儿正要说 , 却又被别人打断,突然去说别的事了,又给人留下了悬念 。这岂不是有遮蔽有敞开,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托,似断又连,虚实相生 。
第六十五回,兴儿给尤二姐介绍荣国府的人物时 , 写道“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 。再次通过侧面描写薛宝钗的容貌 。
关于薛宝钗的容貌描写,窃以为也是采用了云龙雾雨的写作手法,每次只能见到一鳞半爪,若隐若现、有遮蔽有敞开 , 有正面描写 , 有侧面描写,每次看似断了,到后面又总能连起来 , 亦真亦幻,虚实相映,读的时候不明觉厉,细思则妙趣横生 。
今天写出浅见,权当抛砖引玉,也请各位不吝赐教,我深感荣幸 。
赏析红楼梦中得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意思:在一片白雪皑皑的大地上,中原百姓被清兵屠杀而流淌的鲜血,似红梅盛开于梅园一般 。贾府里一群涂脂抹粉的香娃,面对鹿肉大快朵颐的场景 。鹿肉香气扑鼻窍,笔底烟云飘千秋 。诱人胃口的鹿肉,牵动着红楼里莺莺燕燕们性情人生 。出自:《红楼梦》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内容概括:邢夫人之兄嫂带着女儿邢岫烟进京,路遇李纨之寡婶带着两个女儿李纹、李绮,加上宝钗之堂妹宝琴一起住进大观园 , 湘云也被贾母留下,园中热闹许多 。宝玉发现黛玉和宝钗关系转好,向黛玉问个究竟,黛玉提及今年眼泪似乎少了 。下雪,众人准备起诗社,恰好有新鲜鹿肉,湘云、宝玉等人在芦雪庵用火烤了吃,黛玉取笑 , 湘云说这样才能锦心绣口 。扩展资料:赏析: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写雪地红梅的景色好不漂亮,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从内容上来看,似是写薛宝琴身穿大红披凤立在雪地里的美景 。而实际上,这白雪,这红梅 , 都是指妙玉 。妙玉身在佛门,孤标傲世,身心一片洁白,可谓琉璃世界也 。但她是在世难容的境地中生存着的,她美丽如兰,如红梅,她的心更如雪地红梅,她虽然身处佛门 , 但她是一个青春少女,有自己爱的渴望和追求,这种渴望和追求恰似雪地红梅,在寒冷寂寞中开放着 。
闺阁昭传是什么意思?作者曹雪芹说的很清楚,他写作的目的就是要“使闺阁昭传”,使天下后世知道“闺阁中历历有人” 。世人以封建眼光看女人,视之为“贱人”,第二等人 。曹雪芹却说:“忽念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如彼裙钗 。”于是在他笔下 ,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晴雯、紫鹃、香菱……几十个青年女性,不仅仅美丽,不仅仅聪明,而且是有思想有感情、“行止见识”不凡、有独立人格的人 。
由此观之,说《红楼梦》是一部闺阁昭传,是再正确不过了 。那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 却似烙印在我心中,再也挥之不去 。
为闺阁昭传,是因为自古以来,“裙衩”不让“须眉”本来历历有人,承认女性的力量和作用,这至少反映了时代的进步 。
通俗一点,就是承认女性的力量和作用。
红楼梦人物都代表什么植物?红楼梦突出每个人的性格、每个人都有故事 。
黛玉(才华横溢、傲慢清高)——芙蓉,
宝钗(温柔端庄、多才多艺)——牡丹,
探春(胆大心细、敢作敢当)——杏花,
湘云(温柔善良、热情开朗)——海棠,
凤姐(八面玲珑、心思缜密)——罂粟,
晴雯(聪明伶俐,貌美开朗)——荷花,
平儿(聪明善良、嫉恶如仇)——凤仙,
紫鹃(聪慧贤徳、稳重大方)——杜鹃,
袭人(温柔和顺、心机缜密)——桃花,
个人观点别无他意 。
红楼梦中12金钗分别对应什么花?红楼梦中12金钗分别对应1、黛玉—芙蓉
芙蓉原是荷花的别称,生于水中的是草芙蓉,生于陆地的是木芙蓉 。木芙蓉八九月开花,花冠白色或淡红色,与荷花平分秋色 。
在《红楼梦》中所写的“芙蓉”均是指木芙蓉 。《广群芳谱》中称此花清姿雅质,独殿众芳 。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 。
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写众人抽花名签行酒令,黛玉抽到的是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个字,并系有一句诗“莫怨东风当自嗟”,可见曹雪芹是把黛玉比似为芙蓉的 。
2、宝钗—牡丹
牡丹素有“国色天香”之誉,盛开的时候雍容华贵,又称“花王”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做《清平乐》三篇 , 将牡丹和杨贵妃揉合在一起歌咏 。
在《红楼梦》中,有多处将宝钗比作杨贵妃的文字:如第二十七回的篇目便用的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家飞燕泣残红”,在第三十回中,宝玉偶尔不慎透露说众人将宝钗比作杨贵妃,结果惹得宝钗大怒等,可见 。
【红楼梦里云龙雾雨的写作手法是如何体现的 史湘云似什么花】宝钗体态丰满,颇有杨贵妃之姿,兼之出身名门,家世显赫 , 把她比作为牡丹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
3、元春—昙花
昙花难得开花,且只开于夜间,晨即萎谢,故有“昙花一现”之说,形容事物一出现就很快消失 。
贾元春在书中出场不多 , 但她既是贾府的政治靠山,也是封建家族制造的“金玉良缘”婚姻的支持者:她在一次赏赐礼物给众人的时候,独宝玉与宝钗的相同 , 这就显示了她在宝玉择偶问题上的倾向 。贾元春因病去世时年仅四十三岁,贾府从此失去了靠山 , 故大迭起跌落 。
所以说贾元春就像昙花,倏然一现,宛如荣宁二府的荣华富贵 , 盛极一时,败落也快 。
4、迎春—迎春花
迎春花性耐寒 , 常在早春时节冰雪犹寒时开花,故名”迎春” 。
宋代刘敞有首咏迎春花的诗:“秾李繁桃刮眼明,东风先入九重城 。黄花翠蔓无人顾,浪得迎春世上名”。
贾迎春在众姐妹中才最平庸,对待丫环更冷漠无情 , 听任司棋受辱被撵,最后愤而撞墙自尽 。迎春的无才无德,正如诗人眼中的迎春花一般,只是徒有虚名 。
5、探春—杏花
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 , 探春掣签,她抽到的是枝杏花签 , 签上写道“瑶池仙品”,并引入唐代高蟾诗句“日边红杏倚云栽” 。
根据封建时代的传统和习惯,“日”当是皇帝的象征,“日边红杏”应是指皇帝身边的贵妇人 。
另据《乾隆五十五、六年间钞本》说《红楼梦》里“内有皇后,外有王妃”(参阅舒批《随园诗话》) , 或者早期抄本确有探春嫁为王妃的情节安排 。
无论哪一种说法,总之探春最后是远走高飞了
6、惜春—曼陀罗
曼陀罗花,原产印度,花名亦系梵语音译 。
《广群芳谱》引《法华经》曰:“佛说法时,天雨曼陀罗花” 。
看来,此花与佛门颇为有缘 。《红楼梦》里的贾惜春,好与出家人交厚,如妙玉、智能儿等,并最终“勘破三春景不长”,落发为尼 。故以佛门之花曼陀罗来比拟惜春正合适 。
7、妙玉—梨花
梨花洁白如雪, 暗吐幽香 。《红楼梦》中的妙玉 , 最大特点便是爱洁成癖,刘姥姥用了她的杯子喝茶,她便嫌脏把杯子扔了,甚至宝玉、黛玉都要遭她斥为“俗人”,可见其性格孤僻,不近情理 。生活在大观园中花花世界中的她,却要去追求一尘不染的清净地,最终还是陷于淖泥之中 。
元好问的一首《梨花》诗,可以说是最形象地描绘出了梨花的品格,也可看作是妙玉一生的写真:“梨花如静女 , 寂寞出春暮 。春色惜天真,玉颊洗风露 。素月谈相映,肃然见风度 。恨无尘外人,为续雪香句 。孤芳忌太洁,莫遣凡卉妬 。”
8、李纨—兰花
梅花 , 严冬时节,百花凋零它自香 , 象征着高洁、坚贞 。
《红楼梦》中的李纨,人物高致,她所住的“稻香村” , 俨然是一派“竹篱茅舍”的农家风光,故自拟了个“稻香老农”的雅号 。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晚,李纨抽到的是枝梅花签,上书“霜晓寒姿”,并附有王淇的诗“竹篱茅舍自甘心”,表明作者乃是拿她作梅花喻的 。
9、巧姐—牵牛花
牵牛花一名 , 大概源自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之故事 。
巧姐生于七夕 , 又巧得刘姥姥起名,在贾府衰败之后又与板儿成婚,象牛郎织女那样过起了男耕女织的农村生活 。
如此看来,巧姐和平平常常,多长于山野田间的牵牛花多少有可比之处,故以牵牛花来喻之 。
10、凤姐—罂粟
罂粟花,其花灿然艳丽,其果可制药,少量用之有镇痛、镇咳和止泻的效用 , 但吸多成瘾却可置人于死地 。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满身锦绣,珠光宝气,“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 恍若神妃仙子 。在这个几百口人的大家庭里,只有她能八面玲珑 , 四出周旋,处理极其复杂的人事关系,表现出了无人可及的聪明才智 。
但是她面艳心狠,背地里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情 。这个华贵艳丽,具有复杂性格的王熙凤,恰似毒品与良药的混合物,比之于罂粟花就再恰当不过了
11、可卿—仙客来
仙客来原产波斯,是多年生的球茎草本 , 又称兔耳花 。
把秦可卿比喻为仙客来,实是取该花之名,原因在于:一是在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子言及她妹妹(可卿)是仙界中的来客;二是秦可卿临死前在凤姐梦中讲到了为贾府保持“退路”的具体治家方略,其中还泄露了某些“天机” 。
所有这些都暗示了她是个“非常人”,只能是来自仙境之客 。
12、湘云—海棠
海棠花有“睡美人”之誉 , 其典亦出自杨贵妃:唐明皇登沉香亭,召杨贵妃,碰巧杨妃酒醉未醒,高力士使侍儿扶持而出,贵妃仍醉未醒,鬓乱残妆 。
拓展资料《红楼梦》开篇以神话形式介绍作品的由来,说女娲补天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经过该地,施法使其有了灵性,携带下凡 。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路过,见石上刻录了一段故事,便受石之托,抄写下来传世 。辗转传到曹雪芹手中,经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书 。《红楼梦》 ,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后世研究《红楼梦》已经成立专门学会称之为“红学会” 。作者曹雪芹,清代著名小说,曾经被当作禁书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