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粪的处理方法 水产里什么含氮

水产里什么含氮,鸡粪养鱼都养什么品种的鱼?鸡粪养鱼都养什么品种的鱼?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得从鸡粪本身说起 。
(一)鸡粪的特点鸡粪是我们常见的养殖场废物,如果不处理将给环境保护带来很大的危害 , 而处理又往往耗资巨大,令人十分头疼 。现实生产中,常常将鸡粪当作农家肥处理,而事实上 , 鸡粪营养丰富,这样的处理可谓是浪费资源 。鸡的消化道较短,加上一般鸡饲料的营养成份都很高,因此鸡本身很难充分消化吸收 。因此鸡粪和其它畜禽粪便相比,质量就要优质很多了 。
鸡粪富含各种营养物质,其中粗蛋白含量在19%左右,粗脂肪含量在2.5%左右,碳水化物含量在11%左右,粗灰分含量在13%左右 。
(二)鸡粪能养那些鱼由于鸡粪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所以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后,常常将其用于养猪 , 养羊等家畜的养殖 。当然将鸡粪用于水产养殖,肯定是可行的,而且将鸡粪用于养鱼比养殖家畜,更简单安全且更具操作性 。
一般来讲,根据鱼的食性特征,我们通常把鱼分为滤食性鱼类和吃食性鱼类(非滤食性鱼类)两类 。鸡粪通过不同的处理后 , 能够养殖这两类鱼,也就是说处理后的鸡粪能养殖基本上所有的常见鱼类,如常见的草鱼,鲢鱼,鳙鱼,青鱼,鲤鱼,鲫鱼等 。
(三)鸡粪的处理如何处理鸡粪,不但决定了鸡粪能养什么鱼,还能为鸡粪养鱼成功提供有利的保障 。常见的鸡粪处理方法有:消毒,发酵,干燥 , 拌料青贮等 。
①消毒
鸡粪中含有大量的致病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卵等 。如不杀死这些致病源,就可能会造成养殖动物被感染,后果严重 。因此,消毒是对鸡粪的基本处理,常用的消毒处理方法有:用5%漂白粉溶液或3%的来苏儿溶液,对鸡粪进行喷洒消毒 。当然也可以用生石灰乳等与鸡粪充分拌匀进行消毒 。消毒处理后的鸡粪即可进入鲜喂,干燥 , 发酵等环节 。
②干燥
干燥是将消毒处理好的鸡粪,通过日晒,烘烤以及专门机器设备 , 对其进行脱水的处理方法 。通过干燥后,鸡粪更易贮藏,也对鸡粪的下一步处理提供了便利 。
③发酵
发酵是对鸡粪处理的又一重要方法,发酵鸡粪的方法很多 , 如堆沤发酵,缸桶发酵以及沼气池发酵等,它们虽然方式各异,但原理相同,都是让鸡粪在密闭的空间里,通过细菌的作用分解其营养物质 , 分解的过程中并产生高温杀死有害致病源 。鸡粪发酵时可混入米糠,麸皮等物质,发酵过程中应定时对鸡粪进搅拌,促使其发酵充分均匀 。一般情况下夏季发酵20天左右,春秋季节40天左右 , 鸡粪便发酵完成 。
④青贮
青贮就是将鸡粪按比例混入草料,米糠 , 麸皮等物质后,用塑料袋装袋贮存的办法 。青贮可长期存放,但贮存时一定勿使塑料袋透气,引发青贮失败 。
(四)处理后的鸡粪怎样养鱼①通过消毒处理后的鲜鸡粪,可直接喂草鱼,鲤鱼,鲫鱼,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 。
②干燥后的鸡粪可作各种鱼类饲料的预混料 。使用时混入其它饲料中加工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鸡粪作饲料的原材料时,鸡粪的占比应控制在25%以内 。
③发酵后的鸡粪一般用于养殖滤食性鱼类,以及鱼苗培育为最好 。如鲢鱼 , 鳙鱼,长吻鲟以及各类鱼苗的夏花培育等 。
使用发酵鸡粪养鱼,一般每隔15天左右施用一次(视水质情况而定),每次每亩施用数量为200~300Kg 。选择晴天施用效果更好 。
④青贮后的鸡粪适合喂养一些杂食性鱼的鱼类,如鲫鱼,鲤鱼,罗非鱼等 。投喂青贮的鸡粪时一定要注意其质量,如发现有霉变等情况时,应停止投喂 。对于这种因青贮而变质的鸡粪,则建议再进行发酵处理后使用 。
(五)鸡粪养鱼的注意事项①鸡粪养鱼可能使水体富养化或水体被污染,因此在一些水源保护地,或者法律禁止使用肥料的水体 。就不能使用鸡粪养鱼 。
【鸡粪的处理方法 水产里什么含氮】②不管是使用什么方式进行鸡粪养鱼,都可能导致水体富养化,因此建议适当增加滤食性鱼类的放养量,也可在鱼池套种蔬菜等 。
③由于鸡粪可能存在的致病因素 , 因此应每隔十天左右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 , 消毒以含氯制品与生石灰交替使用为好 。
④应经常调节水质,加注新水 。平时应勤开增氧设备,如有问题立即停止投喂鸡粪等 。
总结,鸡粪是优质的饲料资源,通过不同的加工处理后,可以用作养殖各种鱼类 。但鸡粪养鱼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在处理,加工,投喂鸡粪时,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天数茫茫A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
为什么农村老人都在地里挖野蒜?这些野蒜在我们山区就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在收完玉米后就开始挖了,它是一种野草,气味非常大,人们都是挖它去食用的,有一些人是拿去做调味料,有一些是直接拿去吃 。
野蒜通常都是生长在地里面的,荒地里面也会有 , 它长得像韭菜一样,只是野蒜是有蒜头,而韭菜是有根的,蒜头也是白色的,它非常的奈干旱 , 所以非常都是生长在地里 。
到挖的季节很多老人都经常去挖,有一些人是挖了拿去卖,有一些是挖了自己吃,野蒜的吃法非常多 , 它可是干酸菜的好食材,用它做干酸菜,在我们农村真的非常受欢迎 , 因为干酸菜用来做酸汤鱼,味道真是美极了 。
街上卖的,一把可以卖两到三块钱,挖一天也可以卖五六十块钱,因为很多人也很喜欢吃这个野蒜,所以在街上也是非常的好卖,大家都抢着买 , 加之这个野蒜也是分季节吃的,所以也很难得 。
过了季节,野蒜的叶子就干了,也很难找得到,所以每到这一段时间,很多人都抢着去挖,不光说是老人了,其实很多人都很喜欢去挖,可以说它是稀有的好食材 。
野蒜有少部分人是不喜欢吃的,因为它有一种气味非常的难闻,野蒜有促进消化系统的作用,喜欢吃野蒜的人,身体都非常的健壮 。
水产降氨氮最快方法?1、10%单过硫酸氢钾消毒片改底 , 泼洒复合芽孢杆菌调水 , 打开增氧机配合增氧;如果氨氮过高可以选择快速换水来降低池塘中的氨氮含量,换水的时候要注意池塘温度的变化避免温差大发生应激反应 。可以在没每天中午换水1/3左右 。
2、10%单过硫酸氢钾消毒片配合增氧剂改底可以快速降解氨氮,同时抛洒Vc泡腾片减少应激,打开增氧机效果更好 。池塘中的藻类也会吸收大量的氨氮,氨氮升高的时候光合菌培不起来了,泼洒光合细菌 , 通过光合细菌吸收池塘中的氨氮 。
鱼塘淤泥是污染物吗?鱼塘淤泥是水产养殖的垃圾 。据测查,精养鱼塘的积淤厚度一般以每年10厘米左右的速度递 增 。生产实践表明,池塘保留适宜厚度(15厘米~20厘米)的淤泥能起到保肥、供肥和缓冲水 质等作用 。但淤泥过厚,不仅会削弱它的有益作用,而且会对水产养殖带来的以下危害:
1.使池塘有效蓄水深度变浅,水体容量下降,水产品生活空间减小、降低鱼产量 。
2.淤泥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 , 氧化分解,不断消耗大量的水体溶氧 , 加 重池塘“氧债”,可造成鱼浮头,甚至翻塘 。
3.淤泥中的含氮、含硫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被细菌分解(无机化),产生一些对鱼类 有毒害的还原型中间产物(氨、硫化氢等),抑制水产品的生长 。
4.淤泥是病原生物潜伏的温床,其中蛰伏着许多水产动物的寄生虫(或中间宿主)或休眠 虫卵和致病微生物 。当池塘水体生态环境变坏时,养殖鱼类的抗病力下降,而病原微生物却 大量繁衍,从而导致鱼病暴发与流行 。
对虾塘有氮氨亚硝酸盐可以用无机肥吗?对虾塘有氨氮亚硝酸盐,可以用无机肥吗?
虾塘有氨氮、亚硝酸盐,是正常的 。如果没有,那说明养殖水体可能偏瘦了 。
一般来说,当虾塘的养殖水体中有氨氮、亚硝酸盐,是否需要使用无机肥,需要看水体情况 。另外,我们说“肥水”,其本质是什么?其实,肥水的核心就是建立“稳定的藻相” 。氨氮、亚硝酸盐在养殖过程中,对肥水、稳定水质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
从“肥水”的定义上就可以看到 , “肥水”是指使有益藻类的生物量达到一定的数量 , 并且保持一定的活性和稳定性 。由这个描述,就可以清楚,肥水的关键点:就是“建立有益藻类在养殖水体中的均衡藻相” 。
一、什么是肥水
既然“肥水是建立均衡的藻相” 。则肥水的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藻类设定标准,通常以透明度作为标准来衡量 。硅藻有益藻(小环藻)通常为50-100cm,绿藻有益藻(小球藻)30-50cm 。硅绿藻40-50cm 。
我们利用下表,给大家一个粗略的参考“标准” 。
极瘦水:透明度(cm)>100 ;浮游植物(mg/L) <5 ;水色清澈无色 。
瘦水:透明度(cm)100~50;浮游植物(mg/L) 5~10;水色微无色 。
肥水:透明度(cm) 50~20;浮游植物(mg/L) 10~100;水色藻色 。
极肥水:透明度(cm)20~10;浮游植物(mg/L) 100~200;水色浓藻色 。
老水:透明度(cm)<10;浮游植物(mg/L) >200;水色极浓藻色 。
二、藻类的营养需求
藻类的营养主要是无机盐,包括氮、磷、钾等,其中还有一些微量元素、生长因子和水中的二氧化碳 。但由于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一般可从水中的碳酸氢盐中得到二氧化碳,以供给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
由释放速度快慢,藻类需要的养分可分为:
速效营养素——施用后,池塘中藻类可快速利用的小分子营养素 , 主要是无机盐类、微量元素等矿物质营养素,也有像氨基酸水解物等营养素 。
长效营养素——施用后,具有一定的缓释效应,如包被缓释、需进一步分解的有机营养,以及靠微生物分解养殖水体中有机质、死亡的动植物残体等,供藻类等水生生物作为营养素 。
从营养素的供给来看,肥水实质上是营养素供给及均衡配置 。所以 , 无论使用无机肥 , 还是有机肥,其核心价值是提供什么样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素是如何配置的 。
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藻类在不同营养素含量的水体中,更容易成为优势藻类 。例如,养殖水体中实际的氮磷比超过10:1时,硅藻易大量繁殖;氮磷比3:1-7:1 , 甚至接近10:1时,绿藻易大量繁殖;但氮磷比接近1:1时,则有毒甲藻、鞭毛藻易繁殖 。
可见,如果盲目肥水,可能会适得其反 。
三、氨氮、亚硝酸盐与无机肥
1、氨氮主要来源是水中的残饵、养殖动物的代谢产物、肥料和水生动植物残骸等 。在精养池中,人为的大量投饵和施肥 , 也会使养殖水体中含氮有机物增加 。
研究表明 , 饲料中的氮 , 约有60%~70%被排泄到水体中 。因此 , 水产养殖水体中总氮浓度与投饲率及、饲料蛋白含量、蛋白质消化利用率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养殖动物的含氮排泄物中,约80%~90%为氨氮,如放养的密度过大,养殖水体中生物代谢旺盛 , 则含氮有机废物数量将增多,氨氮的增加速率也会大大超过浮游植物的利用极限,进而导致氨氮在水中形成积累 。
当然,对于氨氮的危害就不需要多说了 。请注意的是 , 氨氮在水中以氨(NH3)和铵(NH4+)两种形态存在 , 后者对养殖动物类无毒性 , 而非离子态的氨氮(NH3—N)则对养殖动物有较强的毒性 。一般来说 , 氨氮控制指标,淡水生物对NH3适应的浓度范围为0.02-2.00mg/L,我国水质标准规定氨氮小于0.5mg/L,《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水产养殖生产中 , 应将氨的浓度控制在0.02mg/L以下 。实际养殖中不应超过0.6mg/L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要求氨总量不超过0.5mg/L , 氨氮含量在0.2mg/L以下 。
2、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养殖水体中的含氮有机物 。在水体中 , 先转为氨态氮,再转为亚硝态氮,最后为硝态氮 。当硝化过程受阻,就会引起亚硝酸盐升高 。造成养殖水体中亚硝酸含量高的主要原因就是池水中溶氧不足 。另外 , 频繁使用杀菌剂,造成养殖水体中微生物种群平衡破坏,也是造成亚硝酸盐含量升高的原因 。
为确保养殖动物的安全,一般将水中的亚硝酸盐控制在0.1mg/L以下,《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水质亚硝酸盐的含量应控制在0.20mg/L以下 。实际养殖中,虾池亚硝酸盐浓度不应超过0.15mg/L,养殖动物池亚硝酸盐浓度在0.5mg/L以下 。
3、无机肥使用 。大家清楚,如果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偏高,再盲目使用含氮的无机肥,则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
一般来说,使用的无机肥被称为“速效肥” 。主要提供氮、磷、钾、钙等常量元素,以及某些微量元素 。近年来 , 提出了“碳元素”营养的概念,于是,大量的补碳的产品快速充满市场 。
氮: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之一 , 也是叶绿素、维生素、生物碱以及核酸和酶的重要成分 。氮是植物主要的营养元素之一 。常用的有硝酸铵、硫酸铵、硝酸钙、硝酸钠等 。
磷:一般来说,池塘中磷的含量均能满足水生动物生长的需要 。但是在夏、秋季节,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生长、水生动物生长旺盛,池塘中磷会大量消耗,往往导致磷含量大幅降低 。如在这段时间中合理地向池塘中施用磷肥,提高水质的肥度,对提高水生动物产量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无机磷肥主要有:
过磷酸钙,为灰白色粉末,一般含磷量为16%-20% , 主要是水溶性磷酸钙,肥效迅速、良好;
重过磷酸钙,含磷量为40%左右 。
这两种磷肥施入池塘后,一般只有在几天内发生作用 。以后,因磷酸根很快被土壤吸附固定,从而降低了浮游植物对磷的利用率 。
钾:一般说来,缺钾现象较少 。如果需要补充,常用的钾肥有:硫酸钾 , 含钾量为48%~50%;氯化钾,含钾量为50%左右;另外还可以使用草木灰 。
钙:钙对虾来说非常重要,由于虾是通过蜕壳长大的,每次的长大,都要经过蜕壳实现 。而构成虾壳的重要成分之一就是钙元素 。钙与镁的适宜比例,使虾蜕壳后,新的虾壳能很快硬起来,其意义对虾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性命攸关” 。
微量元素:这是常说的一类含量少、生理作用重大的矿物元素 , 如铜、铁、猛、锌、镁、钴等 。其重要的生物学效用是构成许多重要蛋白质(如血红蛋白)、各种酶的核心活性物质 。因此,常见养殖过程中或者是拌料、或者是池塘泼洒,补充“电解质” 。其作用一是提供给虾以微量元素,保证其正常生理需要;另一个作用就是补充养殖水体中的微量元素,保证藻类生理代谢的营养需要 。
实际操作中,大家都知道,换水是降氨氮、亚硝酸盐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所谓的“降氨氮、降亚硝酸盐” , 实际上就是增加氨氮、亚硝酸盐的消耗量 。这个过程,就需要其它营养素的参与 。所以,如果磷元素不足、碳元素不足,最快的办法还是直接补充无机物更简洁 。
由于营养素不平衡,藻相破坏严重,许多朋友想到使用微生态制剂 , 使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迅速转化为无害的硝酸盐 。使用微生物,也需要向养殖水体中补充其它营养素 , 如碳、磷等,否则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会受阻,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
四、使用无机肥的建议
事实上,如果虾塘的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较高 , 还真是要补充一些无机元素,如磷、碳等 。
个人认为,虾塘中一般不缺磷,甚至有大量磷 。但为什么经常有人强调要补磷呢?前面讨论了一点,就是当向池塘中补充了无机磷以后 , 磷的利用时间一般只有几天的时间,而大部分的磷都被池塘底泥“抓住”,形成不溶性磷酸盐,沉淀在池塘底部,养殖动物、浮游植物等均无法利用 。
所以,无论是补充有机肥、还是无机肥,关键是要明确“补肥”的目的 。当然,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如果含量较高,则补充有机肥、氮肥等,即不能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也不能建立良好的藻相平衡 。
氨氮、亚硝酸盐(含其前体)都可以成为营养素,为微生物、藻类所利用 。只是看我们怎么样通过提高其“消耗利用率” , 达到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建立稳定的藻相和菌相,起到稳定水质的作用 。
我们通常建议采用的是:改底 + 微生物菌剂 + 适量无机元素或复合微量元素 。
至于说使用什么样的无机元素、微量元素 , 则需要实际养殖水体的判定 。不过有些原则:
1、平衡原则: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的存在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因此,要懂得、掌握、运用多种生物手段 , 建立或改善养殖水体的藻相、菌相平衡 。上面我们已经讨论过,水体中实际的氮磷含量比例不同,会导致不同藻类繁殖增加,应该深入了解 。
2、互补原则:无机肥(化肥)是速效产品 , 肥水虽快,但持续时间较短;有机肥属长效产品,肥水虽慢,但持续时间较长 。二者相互合理结合起来使用可达到即快又稳定的良好肥水效果 。必须考虑到池塘中已有营养物质(如淤泥)及所施基肥营养结构与数量 , 这就要求有检测、有记录 。做好这些基础工作 , 才知道补什么?怎么补?
3、频度原则:无机元素使用,要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使用量和频率 。光强、光照时间长多施,反之少施多次 。
4、配伍原则:必须考虑到各种元素的配伍禁忌 。有些元素是不可以同时使用的,否则会造成某些元素在发挥作用之前,已经失去生物活性,无法为养殖水体中微生物、藻类所利用 。有些微生物也是有拮抗作用的,同样要有配伍禁忌,或想办法减少其负面作用 。
以上个人观点,敬请指正 。这里是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感谢关注 。欢迎留言、讨论、交流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