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鱼塘的鱼放在自家鱼塘为什么会死掉 鳃霉病用什么药

鳃霉病用什么药 , 别人鱼塘的鱼放在自家鱼塘为什么会死掉?每年的冬春低温时段(大约是12月至第二年的3月),有一个现象特别令养鱼人头疼的事,卖鱼和买鱼下塘的人很多,但往往这个时候鱼类特别容易暴发受伤后的烂身、充血及其赤皮、水霉病相当严重 , 其后大量死鱼,我们暂且称为鱼类低温受伤综合症,这个"剧情"年复一年的每年都在上演 。
(水霉病)
一、冬春死鱼之因
每年的冬春季节大家习惯于打网捕鱼卖鱼和买鱼下塘,现实中很多人喂得好鱼,但很多人弄不好鱼 。在水产行业中 , 大家都认为每年的冬天低温好运鱼,但是,稍有不慎每年发生的鱼伤死鱼,造成的损失也不小 。究其原因 , 大多数是因操作技术不熟练,野蛮捕捞 , 拉网捉鱼不精细,浑水呛鱼 , 或者象上市鱼那样的装鱼密度过大,或者装运的水质恶化,或者远距离的长途鱼,或者过秤时沥水过久干鱼过久 , 等等,这些不当操作如果打鱼上市场作为食用鱼去卖倒无所谓,但如果作为再养鱼那就恼火了 。
(鱼体严重外伤)
很多养鱼人觉得年关时鱼多且鱼价又低,大量塘口也集中开塘卖鱼,今天卖了明天又卖,拉网次数多,鱼体折腾受伤当然就严重,这种情况下所购买的鱼拿来做苗种再养时 , 天生的低成活率就很有必然性 。这些受折腾后的下塘再养鱼,或转塘后或捕捞后(底泥泛起池水搅浑后又没处理)的留塘鱼,起初之时恰逢低温致病症状不明显,很有隐蔽性让人不知不觉 。也许到了开春水温升高之际 , 或者气温陡降突升让鱼类产生严重应激也会升高池塘的发病率,由此便开始了发病且难以治疗 。
(水霉病)
每年冬春季节这段时间的下塘鱼死亡遭的损失不?。?其实,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和观察,最低温时节是最不适合放鱼苗下塘的,低温时段鱼在严重受伤后治愈的可能性很小甚至无药可救,如果受伤后发病大多是死的多活的少 。每年都发生 , 每年也在说,但每年都出现,年年买鱼年年都遭,这教训应该是很深刻了 。有时鱼受伤不明显,但也有隐性受伤 , 比如内伤、松甲、脱粘粗甲、未见明显的表皮伤痕及脱甲现象等,条件不利时会引起受伤部位慢性发炎,低温时段两个月左右都有可能发病,造成鱼类慢性发病,让人防不胜防 。
(痘疮?。河闵撕蠡疾∮闾迳喜錾铮?
二、鱼类低温受伤综合症的可能避免方法
当然,也并不是说年底年初都不能买鱼下塘,需要注意的是,买鱼最好是买一冬到头没停喂的喂料鱼,短途鱼,抬网鱼或者网箱鱼,健康鱼(不体瘦的鱼、无病之鱼),合理运输的鱼,找很有养殖经验很有责任心的养鱼场点购鱼较为妥当 。尽量不买长途鱼(疲劳衰弱),清塘鱼 , 湖泊、河道以及水库等大水面的鱼(这类鱼在宽大水体很少受惊扰锻炼)等 。还有一点关键的是要特别注意鱼下塘后的伤亡警戒性,至少要搞好下塘前谨慎小心、下塘后用药预防 , 鱼能吃料时尽量赶紧投料喂食开口,不要一直到了鱼儿开始死了才着急,问东问西也为时已晚了,恐有妙手回手之术也难以救治 。
以上两图:上图舀鱼工具易伤鱼不宜;下图舀鱼工具不伤鱼 。
在鱼儿捕捞后,鱼体会分泌大量黏液 , 加之拉网时翻动水体导致浑浊,鱼儿激烈跳跃冲撞,恐慌惊吓不适应状态的应激反应大 , 心跳加快,耗氧率会急速增加,故捕捞后(抬网、网箱同理)要将鱼在网内缓和留停一段时间(但网内鱼的密度也要适当)或用水冲洗鱼体更好,称为"暂养",能加速排除粪便空腹,并冲洗掉鱼体上分泌的黏液和因捕捞及操作使鱼发生应激反应而产生的浊液,特别是鱼鳃上的附着脏物,有利于鱼类逐渐适应密集状态,恢复体质以提高应激适应能力,增加耐运输性 。
【别人鱼塘的鱼放在自家鱼塘为什么会死掉 鳃霉病用什么药】(对比:下条鱼鱼体外伤、体表脱甲)
还有 , 尽量不买大个子鱼,越大的鱼挣扎越凶越容易受伤,每年的大个子鱼死亡最量大 。其实适当规格的小体鱼同样在一个生产周期能达到上市规格(比如10厘米左右的草鱼苗当年同样能长到2斤以上),并且养殖效益比投放大个子鱼高得多,因为养鱼效益和鱼的增重倍数是特别相关联的,即鱼的增重倍数越大,养殖效益越高 。
(鱼头部撞伤擦伤刮伤后引起的溃疡病)
鱼的头部受伤,大多是鱼的撞伤造成 。鱼的尾巴受伤大多是过秤时 , 鱼摆得凶,尾巴扳起在桶子口沿上刮伤的可能性最大 。大家买鱼时最专注的是:鱼过秤时狠起延时沥水,深怕水占了重量 , 但是,其实这个时候鱼干摆得喊救命了(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这是一个最危险的环节 。当鱼体长时间相互受压后,这和人一样,就会引起受压部位组织的血液流动不畅,容易引起机体组织萎缩坏死 。转鱼工具或过秤计重的容器中鱼处于水少甚至没有水的情况下,鱼与鱼之间相互堆积压榨,这种鱼伤的表现是胸鳍基部或腹鳍基部常会出现充血、溃烂,这是因为鱼在受压时用胸鳍和腹鳍或鳍条支撑身体,承受堆积鱼重压力的缘故 。即使当时看到没伤的也容易内伤(隐性受伤) 。应该舀鱼快速沥水,再倒鱼在装有水的鱼桶中过秤 。还有一个最易忽略的是鱼的体质问题,很多人秋天早早的就停料了或者体质差弱的鱼不买为好 。
(不利:鱼在密集状态下的缺氧现象)
我们要把鱼当人来看待的话,很多问题本就可以避免的 。不管鱼受没受伤都须用药预防为宜 , 别听那些"低温不用药"之说 。尽量带水过秤、带水装鱼 , 这样可以不会发生伤病死鱼或者至少降低鱼体受伤几率,从而提高成活率 。
(不利:鱼受惊吓恐慌)
另外,尽量避开水霉真菌的暴发适温阶段(水温18℃以下)动网打鱼买鱼卖鱼 , 在每年的3月以后或11月以前最宜,因为这时候买的鱼即使鱼受伤有伤,大多也是赤皮病、溃疡烂身病等类,相比较于水霉病这些病种在治疗上容易救治得多,治愈率的可能性也大得多 。
三、鱼类低温受伤综合症---赤皮水霉并发症
鱼类低温受伤综合症,也可称之为赤皮水霉并发症,鱼类在低温时段受伤后发病,前期赤皮病(尚可救治),后期水霉病(严重时无救),也就是说,先有伤口发生赤皮病 , 继而再在伤口上滋生水霉,其间还可以并发溃疡病、痘疮病、疱疹病、疖疮病等,当然或许还可能继发低温虫害病比如寄生斜管虫、鳃霉病等 。鱼类低温受伤综合症的形成链条是: 鱼受伤+有病菌感染=赤皮病+有真菌感染=水霉病=形成赤皮水霉并发症 。
(不利:呛了浑水的鱼)
鱼类低温受伤综合症发病症状大致是:游动失常 , 上浮不下沉,行动呆滞,前期赤皮病状明显,皮肤溃烂、充血出血、明显伤痕、缺鳞脱甲、鳍条坏烂、头伤嘴烂等,后期水霉病状明显 , 在鱼的头部、吻端、尾部、躯干或鳍条,有时甚至在鳃部都有水霉(即毛状体)寄生,最后衰竭而死 。
(赤皮?。和鸭祝⑻鹾陀闵沓溲?
四、鱼类低温受伤综合症的救治探讨
发生鱼类低温受伤综合症时 , 如果鱼儿伤得严重 , 基本上是无药可救 。提倡用药救治是为了对有些伤得很轻和处于前期赤皮病阶段的鱼类,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如果鱼的伤口还没长出水霉 , 可能还来得及治疗,也许有一线希望 。凡是有严重外伤的鱼病,应该讲究疗程治疗 , 疗程治疗就和人得重病了住院治疗一样,连续用药好几天甚至十天才行,一点也不能马虎 , 尽量采用"外用+内服"的方法,不要想起了就用一下,忘了就不用,这些都是无用功 。
(鱼体内伤的出血现象)
有些人说某某药有特别好的效果,承认有些药确实效果很好,但有一个假象须注意 , 有些药的效果往往是一种巧合 。有时经过长时间的死鱼,该死的鱼死得差不多了 , 刚巧又用这药后死鱼量减少了 , 就认为这药有特效 。这也是某种药在这家用了似乎很有效,但在另一户用了却无效的最好解释 。
本文综合一些经验治疗方法如下,仅供参考:
1.浸泡药?。好缰窒绿燎敖萦茫菏逞?-3%(或者粘水口尝感觉微有盐味即可)或加数滴醋浸泡5-20分钟;每立方米水体放15-20克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5-30分钟;或用其它杀菌药泡浴 。
2.消毒防治:苗种下塘后,应全池遍洒1-2次杀菌消毒药预防 。比如聚维酮碘、苯扎溴铵、溴氯海因、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 。清除杀灭水体中的致病源,将水霉病的防患于赤皮?。ㄊ苌酥虏 。┲? ,即使苗种有伤,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恢复后,受损伤的鱼体也可以得到恢复 。
3.内服:使用清热解类、消炎抗菌的药物拌料投喂 。比如三黄散、大蒜素等 。
4.食盐小苏打合剂:每亩水面1米水深使用食盐5斤加小苏打5斤混合泼洒,第二天使用碘剂(复合碘、聚维酮碘等),其后可以再使用食盐加小苏打合剂一次,据说此合剂对防治水霉菌效果很好 。
5.水霉专用药:硫醚沙星即常见的"水霉净"药品,对引发鱼体水霉病的真菌有独到的杀灭作用,同时也对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柱状嗜纤维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水杨酸:化学名称是“邻羟基苯甲酸” 。二硫氰基甲烷:对水体病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都有很好的杀灭和抑制作用 。
6.中药:五倍子每立方米水体放2-4克,先将五倍子磨碎后用开水浸泡,有收敛伤口之效,可防治鱼类白皮病、赤皮病、水霉病及烂鳃病 。每亩水面用烟叶1-2斤 , 加水煮2小时,连汁带渣兑水全池泼洒 。每亩水深1米,用樟脑精3两,化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 。大黄+硫酸铜:大黄2.5-4克/立方米、硫酸铜0.5-0.7克/立方米全池泼洒 。大黄使用前、可先将大黄用0.3%的氨水按1:20比例(没氨水时用碳酸氢铵替代 , 可按1斤大黄加20斤碳酸氢铵加水浸泡),浸泡12~24小时使蒽醌衍生物游离出来 , 以提高疗效 。
7.大蒜素+二氧化氯:每亩用250克大蒜素加250克二氧化氯混合后全池泼洒 。
8.强氯精+戊二醛:强氯精2斤/5亩,戊二醛125毫升/亩,全池泼洒 。
9.生石灰:水质不良时 , 施用生石灰每亩20-40斤调水泼洒 , 有良好的辅助效果 。据研究发现 , 水霉菌在接近中性的水中更容易繁殖 , 而在偏碱性环境则不容易爆发,当 pH值>8.0以上时基本不出现,证明pH值与水霉病发生有关,据此为依据,可以使用生石灰水泼洒提升pH值 。
10.使用其它市售专治水霉病及其它灭菌药物 。当然,目前市售防治赤皮病、水霉病的药物很多,但效果大多不稳定 。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渔人刘文俊 。另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可查阅更多信息,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或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水产养殖#
鱿鱼为什么会变绿?若肉色变绿 , 最大可疑物是孔雀石绿 。
孔雀石绿是一种染料,也是杀真菌剂,易溶于水,溶液呈蓝绿色,曾有渔民用它来清洁养鱼塘,预防鱼的水霉病、鳃霉病等 。然而,孔雀石绿在鱼体、人体和环境内残留时间长、残留量高,会致癌、致畸、致突变 。
鱼头长白点是什么原因?金剁椒鱼头瘤白色分泌物,这一一般便是头瘤白点病的一个病症,造成锦鲤出现这一病的原因是许多的 。白点病的原因有,水体的恶变,温度较低并且转变很大的状况下出现小白点,小白点造成的原因是,锦鲤表皮的分必物在肉瘤的间隙中沉积而成,水里很多的细微颗粒物落在金剁椒鱼头瘤的间隙中,便会刺激性分必物的代谢 。一旦出现白点?。陀Φ辈捎靡欢ǘ圆?。
白点病的医治一般都从不一样的状况来医治 。
一 , 水族箱中仅有极少数的兰寿金鱼出现了白点病 , 并且小白点总数较少,采用的对策是小量鱼缸换水,清理过滤槽等平时维护保养工作中 , 确保温度不必造成很大转变 。
二,水族箱中的锦鲤有某些出现很多的小白点,此类状况可能的原因便是有新鱼引入,临时没法融入新的水体或温度,第二种可能是由于水族箱中水体恶变的结果 。一旦出现那样的状况 。采用的对策是:马上鱼缸换水,将病剁椒鱼头瘤上的全部小白点挤压,留意一定要将小白点根处的浓液一并挤压,并将肉瘤处的水擦干净,擦抹红药水,稍等一下以后,将锦鲤放回水族箱中开展疗养 。能够在水中适当放进药品预防感染 。
三,假如全部的锦鲤都出现一定水平的小白点,那一定便是水体的问题了,采用的方法便是立刻鱼缸换水,将病鱼的小白点挤压,需要留意的是,假如肉瘤早已刚开始烂掉 , 务必用棉球把烂掉的肌肉组织都去除掉 , 再用红药水擦抹 。
很有可能是头瘤有损害 , 随后霉菌感染造成的乳白色沉淀物 。这类状况建议主人家先临时防护这只锦鲤,随后水中能够加上一些食用盐,抑止霉菌的增长 。还能够买一些土霉素加在水里,以防导致更为比较严重的感染 , 而且能够晒晒太阳 , 有益于创口修复 。
暴血停适用蚂蝗养殖?暴血停适用蚂蟥养殖本品是一种复合有机磷杀菌剂 , 内含双链季铵盐,硫代磷酸酯类等,并配伍高效渗透剂增效剂而成为水产养殖杀菌剂 。它能阻止菌体生长,并滲入微生物体中致菌体原生质崩解灭活 。它具有高效广谱的抑制病毒,灭菌,灭真菌等作用,且其灭菌速度快,对鱼体表及鳃组织等无任何刺激性,故适宜于“四大家鱼”及鳜、鲈、鳗、海参等特种水产品使用 。本品对防治“四大家鱼”、鳗、鲈等出血、脱粘、烂鳃、烂尾、赤鳍、红点、水霉病、鳃霉病等具有良好效果 。
到底什么是鳃霉?。?/h3>鳃霉病 概述:鳃霉病是一种传染性鱼病 。症状:与粘细菌性烂鳃病完全相同 。显微镜检查没有找到鱼害粘球菌 。它是由鳃霉菌侵入鳃丝引起的疾病 。鳃丝组织被鳃霉菌侵蚀破坏,呈不规整形白点状,失去正常的鲜红色 , 色泽苍白 。病鱼失去正常游动姿态,受惊后游动时晃头,不进食,呼吸困难 , 严重时体表有点状充血现象 。如不及时治疗 , 终因呼吸受阻而死亡 。全国各地都有发生 。防治方法:防治粘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的药物对此病同样有效,其中禽用红霉素0.2-0.5ppm或利凡诺1-1.5ppm全池遍洒效果更为显著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