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方法有哪些 鞭毛藻如何处理

鞭毛藻如何处理,六月黄螃蟹放海鲜池怎么养殖?前期肥水过度的塘口,温度升高导致倒藻转水;昼夜温差大 , 水体上下对流,有机碎片死藻等难以沉降,形成胶体水;塘口枝角类、鞭毛藻等丰富,这些浮游动物及鞭毛藻随光线的强弱集群活动,导致水体发白发红,颜色不定,同一个塘口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色泽不一 。出现上述情况,需要及时加注水源较好的新水 。如问题突出,可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水改制剂 。
河蟹6月份开始应逐步从动物性饵料投喂为主向植物性饵料为主过渡 。每日投喂两次,以傍晚投喂为主 。一般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3%~5%,以2~3小时吃完为宜,具体视吃食情况而定 。有些塘口后期补苗,使河蟹生长个体差异过大,摄食量不一;有些塘口混入杂鱼与河蟹争食 。建议勤观察食台 , 及时加大投饵量,并采取有效措施清除野杂鱼 。
初夏,河蟹塘内伊乐藻已进入疯长期,此时必须控制其顶端生长,否则伊乐藻株茎过长、露出水面,根部发黑、叶片发黄、发白,甚至茎叶腐烂萎缩 , 倒伏及翻根漂浮 。这些都将导致蟹池水质逐步恶化,对河蟹生存生长不利 。具体操作:一是需在池塘中每间隔6~8米,整行拔去,留3~4米的通风沟,将伊乐藻的覆盖面控制在池塘面积的40%~50% 。二是对长出水面的伊乐藻应及时做割梢处理,割去水草总长度的30%~50% , 防止7-8月份大面积败草污染水质 。三是应及时定期泼洒营养物质,促使伊乐藻根系发达,抑制长度生长,使其茎干变粗,叶片发绿,提高其生命力 。另外水草品种要多样化 。
虾塘的鞭毛藻怎么处理?【处理方法有哪些 鞭毛藻如何处理】处理方法:
① 白天:“解毒活水源”+“急救120”连续3天(打破水体表面张力 , 加
速水体有机物质的分解和代谢,减少小棚中过多的耗氧物质,消除有利于鞭毛藻
繁殖的条件 , 促进有益藻类的繁殖 。)
① 晚上:“福底康”+“黑粒氧”连续3天(氧化塘底,消除营养富积,切
断鞭毛藻繁殖所需的营养源;增加溶氧,促进水体物质代谢和有益藻类的生长与
稳定 。)
鞭毛藻的处理方法?一 , 用柠檬酸 。
二,整缺换水,洗沙 。
对虾苗期慢大什么原因?自身原因:
苗种质量:苗种先天决定对虾长势,本身带病毒、抗生素育苗、高温育苗这三种情况易空胃,建议直接排塘 。
营养缺乏:营养不均衡(氨基酸) , 缺乏维生素,投喂不足,缺少天然饵料,影响对虾生长 。
运输问题:运输时间过长,缺氧而影响体质,或者温度升高 。
环境问题:
温度:中国明对虾幼体(0.23-0.36g)在12℃时蜕皮周期为21.5d-28.5d , 当水温升高到30℃时则缩短到7.4-8.5d,温度影响蜕皮间期的时间长短,对对虾长势影响非常显著 。
溶氧:研究显示低氧环境中(2mg/L)养殖短沟对虾17d , 养殖期间未发生蜕皮,并持续大量死亡,当溶解氧逐渐提高到5mg/L时死亡停止,并大批蜕皮 。缺氧使整个蜕皮周期中虾的亚渗透压调节能力减弱 。
盐度 : 一定波动幅度内,对虾的蜕皮周期有缩短趋势,但如果波动幅度过大,则会抑制对虾的蜕皮 , 长势变慢 。
PH:pH值周期性地向酸性环境方向波动会明显妨碍对虾的生长,而向碱性环境方向的波动则会促进对虾的生长,而恒定的高pH显著抑制了对虾的生长 。
水中离子:Mg2+对成活率影响最大,Ca2+对生长影响最大,K+浓度为150mg/L时成活率最高,而K+浓度为50mg/L时生长速度最快 。
藻相:稳定而平衡的藻相利于对虾快速成长,水体缺乏藻类或藻类老化或藻毒素过多,都影响对虾生长 。
生物因子
病毒:皮下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表现为对虾身上有斑纹、甲売旁边有一凸出包 。肝脏细小病毒表现为肝细小发白 。
弧菌:偏高 。
肠肝胞虫:近年内,关于肠肝孢虫影响对虾生长的报道屡见不鲜 。主要表现在肌肉组织病变最严重:原肌纤维存在的空间被大量的球形包囊占据,肌纤维断裂,空泡数量增多,线粒体消失;鳃细胞膨大呈空泡状,鳃膜坏死,核质、细胞质和细胞器消失;胃细胞胞浆基质电子密度增大,孢子寄生在结缔组织中脂滴附近;肠外膜上皮细胞核质皱缩,部分肌层消失,孢子寄生在肠粘膜层和肌层之间 。
生存空间:
密度:放养密度与生长速度呈负相关,密度越高生长越慢 , 适当降低放养密度 。
水位太浅,加高水位 。
换水量不够,适当加大换水量 。
投喂量:过高投喂量促使氨氮亚盐超标,养殖难度增大;过低投喂量,生长所需营养摄食不足,影响长势;一般控制在体重的6-8%生长状况良好 。
池塘鞭毛藻怎么处理?可以用一些二臭海因,有条件可以开增氧机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