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时心动过缓怎么办 心率过缓的原因是什么_


睡觉时心动过缓怎么办 心率过缓的原因是什么_

文章插图
一、告诉你睡觉时心动过缓怎么办
(1)平常而自然的心态 。出现失眠不必过分担心,越是紧张,越是强行入睡,结果适得其反 。有些人对连续多天出现失眠更是紧张不安,认为这样下去大脑得不到休息,不是短寿,也会生病 。这类担心所致的过分焦虑,对睡眠本身及其健康的危害更大 。
(2)寻求并消除失眠的原因 。造成失眠的因素颇多,前已提及,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 。原因消除,失眠自愈,对因疾病引起的失眠症状,要及时求医 。不能认为:失眠不过是小问题,算不了病而延误治疗 。
(3)身心松驰,有益睡眠 。睡前到户外散步一会儿,放松一下精神,上床前或洗个沐浴,或热水泡脚,然后就寝,对顺利入眠有百利而无一害 。
诱导人体进入睡眠 状态,有许多具体方法,例如:放松功,已在民间流传,可以借助 。此外,再介绍两种简而易行之法:
①闭目入静法 。上床之后,先合上双眼,然后把眼睛微微张开一条缝,保持与外界有些接触,虽然,精神活动仍在运作,然而,交感神经活动的张力已大大下降,诱导人体渐渐进入睡意蒙胧状态 。
②鸣天鼓法 。上床后,仰卧闭目,左掌掩左耳,右掌掩右耳,用指头弹击后脑勺,使之听到呼呼的响声 。弹击的次数到自觉微累为止 。停止弹击后,头慢慢靠近睡枕,两后自然安放于身之两侧,便会很快入睡了 。
二、盘点心动过缓的危害有哪些
很多步入中老年的朋友们,大家会发现自己的心脏越来越不好总是会觉得气喘吁吁,特别是在进行过剧烈运动之后,那么这是常见的,心动过缓的一个主要的原因,那么大家或许对于心动过缓的危害还不了解吧?
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 。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
临床表现: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一般无症状 。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 。
诊断依据:
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P波速率低于每分种60次,PR间期大于0.12秒 。
治疗原则: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种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 。
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
4.原发病治疗 。
5.对症、支持治疗 。
用药原则:
1.大部分病人在消除病因或诱因后,症状可消失.
2.有明确的原发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 。
其实常见的心脏病征兆,就是来自于心动过缓的基本症状,建议各位朋友们在生活当中,一定要加强的锻炼自己的身体遇到了心动过缓的现象,也要及时治疗我们以上就是介绍了心动过缓的危害 。
三、心率过缓的几个原因
一、心率过缓的原因
1:生理性:正常人,特别是长期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员或强体力劳动者,可有窦性心动过缓 。睡眠和害怕也会引起一时性心动过缓 。再如一些手法压迫眼球,按压颈动脉窦,呕吐,血管抑制性晕厥等,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
2:全身性疾病:流行性感冒、伤寒、甲状腺机能减退、白喉恢复期、阻塞性黄疸、颅内压增高、某些感染如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垂体功能迟钝、高血钾、碱中毒、食道憩室、抑郁症、都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
二、相关检查
1. 对于没有心脏不舒服的人,脉搏在50~60次/分,这种窦性心动过缓多为生理性,即为正常现象,不用担心会影响健康,也不用治疗 。
2.对于心脏有不舒服的人,注意数平时平静时的脉搏数,再数心脏不舒服时的脉搏数,如果每次不舒服时脉搏数都比平时有减少,就说明你的不舒服是心动过缓引起,需要治疗,严重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加快心率 。你也可以先检查24小时心电图,看看心率最慢有多少 。如果心脏的快慢有心脏不舒服没有关系,脉搏在50~60次/分,则说明不用治疗心动过缓,但需要做其它检查,来确诊你是不是有心脏病 。
四、心动过缓的病有什么症状
一、心动过缓有什么症状?
老人心动过缓十分常见 。如果患者本身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过缓也只是“稍缓”,可能老人平安无事,没有症状出现;但如果频率低于40次/分钟或老人有心脏病在身,情况就会变得凶险:轻则晕倒、重则威胁生命 。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 。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 。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 。
心动过缓的症状包括眩晕、极度虚弱、气短或意识丧失 。如果的心脏发生心动过缓,包含在ICD内的起搏器可以帮助的心脏恢复正常的电脉冲,使其泵出更多血液,以减轻症状 。通常,心动过缓的原因是窦房结不能正常工作,或发生心脏内传导阻滞 。
二、窦性心动过缓症状
多数窦性心动过缓,尤其是神经性因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者心率在40~60次/min,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大,所以可无症状.也无重要的临床意义 。如果不是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则心动过缓另一方面的意义是可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休息时间,心室充盈良好,因此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可代偿心率减少,故每分钟的心排血量并无减少 。但当心率持续而显著减慢,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又不能增大时,每分钟的心排血量即减少,冠状动脉、脑动脉及肾动脉的血流量减少,可表现气短、疲劳、头晕、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晕厥,冠心病患者可出现心绞痛 。这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
心率持续而显著减慢还使室性异位节律易于产生,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发生 。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时细胞外液的钾离子浓度增高,细胞膜电位负值减少,心室异位起搏点易于发生自动舒张期除极,易于发生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 。由于心动过缓心肌细胞复极的时间不一致,相邻细胞间电位不等而易产生电位差,这也可引发异位心律 。
1.窦性P波频率<60次/min,一般不低于40次/min,24h动态心电图窦性心搏<8万次 。
2.P-R间期0.12~0.25s 。
3.QRS波正常 。
【睡觉时心动过缓怎么办 心率过缓的原因是什么_】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