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逆天的叠字 好听的叠字


那些逆天的叠字 好听的叠字

文章插图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汉字 。作为世界上唯一现存的最古老文字,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汉字的魅力不仅在读音,更在于每一个字的独一无二 。更奇妙的是,相同的字叠在一起,又变成了另外一个字,不仅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也 。
一、口—吅—品—?
两个“口”,左右一起构成“吅 ”,有两个读音:
① [xuān] 古同“喧”,大声呼叫 。湖北、四川一些地区的方言,读“bēr”,打吅儿,就是亲嘴的意思 。
② [sòng] 古同“讼”,诉讼 。
四个“口”,构成“?”,有三个读音:① [] 众口;喧哗 。② [léi] 古同“雷”;化学物质“卟啉(bǔ lín)”的旧称 。③ [] 古同“畿”,古代王都所领辖的方千里地面 。后指京城所管辖的地界 。
【那些逆天的叠字 好听的叠字】你看从一个“口”到四个“口”,是不是越来越闹,越来越吵了呀!
二、木—林—森— 和
四个“木”,上下结构组成““,读作 [péng] 古同“蓬”,草蓬,树蓬的意思 。左右结构组成“”,读作 [guà] 田间用作拦截鱼虾的草木堆 。
从“木”到“森”,再到“”,树木越来越多自然成蓬,成堆啦 。
三、火—炏—焱—燚
两个“火”,左右一起构成“炏”,读作 [yán] 古同“炎”,炎热 。
三个“火”,上下结构组成“焱”,读作 [yàn] 火花,火焰 。
四个“火”,上下结构组成“燚”,读作 [] ①火剧烈燃烧的样子;②用作人名,表示平安的意思 。
这个过程,是不是像烧火做饭的样子,开始是小火苗,最后是大火,还是很形象的嘛!
四、又—双—叒—叕
三个“又”,上下结构组成“叒”,读作 [ruò] 古同“若”,①顺;②若木,古代神话中东方自然之神树 。
四个“又”,上下结构组成“叕”,有四个读音,读作 [zhuó]:①连缀;②短,不足 。
读作 []:张网的样子 。
读作 []:①止;②系 。
读作 [jué]:迅速的意思 。
大约在2012年12月,该词突然在网络上火起来,据说源于当时日本朝日新闻的一条微博:"我们又双叒叕要换首相了 。”一连用十个“又”字,反映了当时日本更换首相之频繁,走马灯似的六年时间换了七任首相,难怪连日本人也受不了 。于是这个词经常被用来表示:①之前经常出现的事物再次出现;②之前经常发生的事物再次发生;③某一事物变化更替太频繁
五、月—朋——朤
三个“月”,上下结构组成“”,读作 [jīng]:古同“晶” 。
四个“月”,上下结构组成“朤”,读作 [lǎng]:古同“朗”,明亮、明朗之意 。可不是嘛,都四个月亮,能不明亮吗?
六、日—昍—晶—
两个“日”,左右一起构成“昍”,读作 [xuān]:光明 。
四个“日”,上下结构组成“”,读作 [lìu]:阳光普照 。
七、屮—艸—芔—茻
一个“屮”,读作 [chè]:草木刚长出来的样子 。古时还有一个读音 [cǎo] 。
两个“屮”,左右一起构成“艸”,读作 [cǎo]:古同“草”,甲骨文演变而来,草本植物的总称 。
三个“屮”,上下结构组成“芔”,读作 [huì]:古同“卉”,花卉的意思 。
四个“屮”,上下结构组成“茻”,读作 [mǎng]:众草,引申为众多之意 。这么多草,难怪网友脱口而出“wo ca”,纷纷吐槽“这不就像是粪叉子开会嘛”!
八、水—沝—淼—?
两个“水”,左右一起构成“沝”,读作 [zhuǐ]:滩碛(qì)聚集的地方,甲骨文里解释为两条河 。
四个“水”,上下结构组成“?”,读作 [màn]:大水涛涛的意思 。
这么多的水,可不就是“漫”了 。
九、石—砳—磊—
两个“石”,左右一起构成“砳”,读作 []:象声词,石头撞击的声音 。
四个“石”,上下结构组成“”,读作 [lěi]:古同“磊”,本意为众石累积在一起,引申为坦荡,一目了然之意 。
石头坚硬、顽强,裸露于天地,不躲不藏,棱角分明 。石头一个比一个多,是多么的光明坦荡啊!
十、人—从—众—
四个“人”,上下结构组成“”,读作 []:古同“虞” 。
一个人孤独,两人顺从,三个人多了,四个人只好引起“猜度,欺诈,戒备”了,可见人不是越多越好 。
哈哈,这些逆天的叠字,是不是要把你逼疯了?赶快学起来吧!
(注意,由于手机缺少SimSun-ExtB字体,可能导致部分字体不显示,建议用电脑打开头条阅读,谢谢理解!)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