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完后有血不像月经是怎么回事 便血的危害


小便完后有血不像月经是怎么回事 便血的危害

文章插图
一、小便完后有血不像月经是怎么回事血液从肛门排出,粪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黑便),均称为便血 。便血只是一个症状,并非一种疾病 。便血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病变的出血,但亦可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血液在胃肠道停留的时间 。便血伴有皮肤、黏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者,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
1.消化道本身的疾病,例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肠道溃疡和炎症、寄生虫感染、肿瘤(包括息肉和癌)、痔、肠套叠、肛裂、大便干燥擦伤等 。
2.消化道以外的其他系统的疾病,例如血液病、急性传染病、维生素缺乏症、中毒或药物毒性作用等 。
3.儿童出现便血,多由肠息肉引起,血色鲜红、无痛、血与大便不混合;也可见于细菌性痢疾、肠套叠、血液系统疾病等 。成年人便血,多由痔疮、肛瘘、肛裂、肠息肉、肠癌、炎症性肠病等引起 。
二、便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1.鲜血便多为急性(即时)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 。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紫红、暗红,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 。常于以下疾病:
(1)痔疮 各期内外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 。外痔一般无大便出血 。
【小便完后有血不像月经是怎么回事 便血的危害】(2)肠息肉 为无痛性大便出血 。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与粪便相混,或息肉位置高、数量多,也可与粪便相混 。
(3)直肠脱垂 久病后可有排便时出血 。(4)肛裂 便血,出血方式为粪便表面一侧附有血迹,不与粪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后滴血 。
2.脓血/黏液血便即排出的粪便中既有脓(黏)液,也有血液 。脓(黏)液血便往往见于直肠或结肠内的肿瘤及炎症 。常见以下疾病:
(1)直肠癌 血色较新鲜或暗红色,粪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粪便三者相混 。
(2)结肠癌 随病程延长逐渐出现大便出血,多为含有脓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较暗 。
(3)溃疡性结肠炎 黏液便或脓血便,同时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4)肠道感染性疾病 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等 。
3.黑便又称为柏油便,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 。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如果出血量较少,且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排出的粪便即为黑色;若出血量较多,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则排出的血液呈暗红色;出血量特别大,而且很快排出时也可呈鲜红色 。
4.隐血便小量(微量)消化道出血不会引起粪便颜色改变,仅在粪便隐血试验时呈阳性,称为隐血便 。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溃疡、炎症及肿瘤 。便隐血试验可检测粪便中的少量(微量)血液成分 。肠息肉(癌)的早期粪便隐血可呈现阳性,定期进行粪便隐血检测是结直肠肿瘤筛查(初筛)的重要途径 。
5.伴随症状
(1)肛门及肛周病变 便血鲜红,肛门疼痛难忍,或肿胀有痔核,或伴有肛裂 。
(2)上消化道疾病 呕血一般都伴有黑便,出血量大、速度快时可以有血便 。
(3)下消化道疾病 根据出血的原发病不同,伴随症状表现不一 。
三、便血的检查诊断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无肉眼血便但不能除外隐血便可以查粪便隐血试验 。根据原发病不同,可以进行粪便细菌培养、寄生虫检测;生化学检查,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等 。
2.病因学检查
(1)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CT、MRI、PET-CT、胃/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十二指肠镜等以明确消化道病变的部位、性质等 。
(2)骨髓穿刺检查,除外血液系统疾病 。
(3)肛门指诊有助于发现直肠肿瘤 。
1.注意便血的特点
(1)了解便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内痔、肛裂常在大便后出血;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等常呈反复、间歇性少量便血;中晚期(结)直肠恶变可为持续性少量便血 。
(2)分清便血性状、出血方式、颜色和出血量 。如内痔出血呈点滴状或喷射状;肛裂则是血附于粪便表面或手纸染血,出血量少;如出血较多,血液在肠腔内贮留,排出时可呈黑色,多考虑上消化道病变;若为紫红色、暗红色或有血块;或血色鲜红,则多来自下消化道;混有黏液并有臭味,应想到有直肠恶变的可能 。
2.注意便血的伴发症状如直肠炎、直肠息肉(癌)等便血常伴有肛门下坠、里急后重;内痔、息*血无肛门疼痛;肛裂则伴有肛门疼痛及便秘;慢性结肠炎常伴腹泻、左下腹隐痛;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肠套叠伴有剧烈的腹痛甚至休克等 。
四、便血的危害1.便血是肠道恶性肿瘤的早期信号 。很多人对痔疮便血的症状比较熟悉,于是,只要出现便血症状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患上了痔疮 。但他们不知道,便血也可能是肠恶性肿瘤的早期信号 。临床上,有80%的早期直肠肿瘤患者,都曾因为忽视便血而发生误诊漏诊的情况,从而延误直肠肿瘤的治疗 。
2.由于便秘、大便燥结,易挤伤痔核以致便血,病人往往尽量强忍不便,使大便更加干燥,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 。
3.便血、滴血,以及严重的喷血将导致头晕、贫血等 。
4.长期便血可引发贫血 。长期便血,很容易使人体丢失大量的铁,引起缺铁性贫血 。导致的贫血症状一般发展缓慢,早期可以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贫血症状较重时,则会出现面色苍白、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心率加快和体力活动后气促、浮肿等 。
5.便血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便血还能影响人的神经系统,造成人体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使一些患者出现如:容易激动、兴奋、烦躁等症状 。同时,长期便血的话,也会让患者终日感觉惶惶不安,陷入精神恐惧,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 。
6.便血可导致败血症、毒血症 。因为肛裂、痔疮等肛肠疾病引起的便血,一旦引起感染,造成肛周脓肿,细菌毒素、脓栓等就很容易侵入人体血液,引发败血症、毒血症等 。长期的便血,还可能造成肛门疼痛、大便障碍,给患者带来终身的痛苦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