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文字的传播概况与汉字的传承演变 汉字的起源和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


字母文字的传播概况与汉字的传承演变 汉字的起源和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

文章插图
文字,是人类智慧的圭臬,一般意义来说,它是人类语言的文字符号,其历史往往驾驭起了人类的文明史变迁 。
描绘文字的名言非常多:
1、仓颉作书,后稷作稼——《吕氏春秋.君守篇》
2、眉头无一事,笔下有千年——宋.邵定《山中》
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太白二十韵》
4、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经.系辞上》
我们会发现,这些名言都在渲染勾勒文字的奇妙和神异,这种画面萦绕的代入感会让人很有求知欲,妙不可言 。
【字母文字的传播概况与汉字的传承演变 汉字的起源和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一.文字的来源
文字主要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一般都是从图画到象行这样发展而来,图画来源于原始人记事的本能,也是文字来源的最重要途径!
关于古代文明研究,夏鼐先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发表了精妙绝伦的论述:“现今史学界一般把“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阶段 。这种社会中,除了政治组织上的国家外,已有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活动的中心,它们一般都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并且都已经知道冶炼金属 。”
一般把这段话总结成了文明三要素:金属,文字,城市 。而文字的产生又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社会的需要,另一个是产生文字的基础-语言符号化 。
其实我们客观思考就会发现,文字的产生具有特殊的历史使命,那种诞生的必然性仿佛就是哲学上说的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不可避免和一定不移的趋势 。必然性是由事物的本质决定的,认识事物的必然性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 。
笔者从哲学晦涩的语言中总结如下:
1.突破:文字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明重要突破,万古长夜见黎明般的感叹!是人类从人类定义到文明定义的又一个重要节点 。
2.奇妙:文字起源的共性和农业起源的共性非常的奇妙 。例如:打猎、定居、音乐、丧葬、种植、工具、衣服、文字……为什么不同源的人类都会出现这些东西?这点非常奇妙,冥冥之中似乎早有安排!科学探究的分子人类学表明,各个地区的人类确实存在共有的祖先(非洲论的重要科学支撑依据),那种基因的共性可能就是文字产生的滥觞!
二.文字的分类和传播
在世界历史层面,对于地中海文明特别是文字传播的意义赞誉比较多,例如对字母文字的探源传播比较突出 。中国影响的儒家文化圈文字传播也颇具规模和特色 。
图画文字自然演变到的象形文字,所以它们的图画文字有很多是相似的 。比如代表太阳的“日”,代表数量的“一” 。最奇妙的是“妈(ma)”这个字,世界各国的发和意思都很相似,据说主要来源于婴儿寻找母乳的诉求,而解决最初这种诉求的就是哺育他们的妈妈 。在中国汉字的释意里“妈”是一个会意字,是一个孩子骑在一位成年女性的背上之意,是一种至爱精神的高度寄托!


一般意义上来说:文字可以分为原生文字(自然文字)和他人文字(改造文字) 。原生文字(自然文字)主要包含古埃及象行文字,古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玛雅图章象行文字,中国汉字 。其中,中国汉字是目前唯一还在使用的活文字!而他人文字(改造文字)主要就是指的字母文字
今天我想说的主要有两条线:1.字母文字的传播;2.中国汉字的演变人物节点 。
1.字母文字的传播:字母文字就是一种他人文字(改造文字),而且其源头主要来源于古埃及象行文字和古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演变出的腓尼基字母 。腓尼基字母向东演化出了亚兰字母,亚兰字母又演化出了阿拉伯字母和粟特字母,后来又往东南传播就有了印度的天成体字母和东南亚地区的字母文字,而向东北传播就有了回鹘文,蒙文,古满文等字母文字!
腓尼基字母向西发展出了古希腊字母,这是西方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 。古希腊字母再往西传,主要演化出了拉丁字母和日耳曼各民族字母,英语字母主要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带入的古德意志地区的字母演化而来 。而古希腊字母北传就是大名鼎鼎的斯拉夫字母(也叫西里尔字母,与传教士西里尔有关),最后演变成几支斯拉夫民族的主体字母文字 。
2:中国汉字的演变人物节点:中国汉字主要是甲骨文、金(铭)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书体 。其实每种书体都可以用一位人物来当它的创始人节点,当然这种人物节点我们不夸大他们的作用,但是应该肯定他们名字出现的价值和意义 。仓颉造字是耳熟能详的故事,《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纬书《春秋元命苞》中有:“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意思就是仓颉造字的时候,天上下起了淅淅沥沥的“谷雨”,地上的鬼全都凄厉地嘶鸣起来,龙甚至藏了起来 。所以,仓颉是中国文字起源的重要人物节点 。而甲骨文和金(铭)文没有太著名的人物节点,如果有,只能说是一群人的节点更合适,比如管祭祀的贞人 。西周的大篆留名的有夏朝的伯益和周宣王的大臣太史籀(zhou),所以,大篆也叫籀(zhou)书,特点就是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小篆留名的是秦朝的宰相李斯,其特点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 。隶书留名的是小隶程邈的励志故事,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草书之祖是东汉末年的张芝,相比楷书,完全不具备汉字的方正和规整,反而是处处不一样,不仅潦草凌乱,而且很难认出是什么字,但是整体的灵魂还是很神奇的 。行书之祖是东汉末年的刘德升,字形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楷书稍加连贯,点画略带呼应,就是行书 。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 。这里的楷书实际上是指王次仲所创的八分书,而不是现代所谓的楷书 。楷书之祖是三国时期的钟繇和胡昭,楷书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书中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总:通过字母文字的传播和中国文字演变这两条线的梳理我们就会发现,字母文字这种表音文字更容易传播它的造字方法,几十个字母就能不断组合拼写,对于文明落后没有文字只有语言的地区无疑是诱惑力巨大的 。所以字母文字仍然是世界目前的主流,这也就难怪当年西方强盛时不断有人鼓吹拼音文字的优势,而抹煞了汉字这种表意文字的真正内涵 。而汉字书体发展的重要人物节点,貌似在寻根问祖,但是这些汉字书体的祖师真正隐含的是生产力推动下的文化进步步伐,而且每种书体都是渐变的和当时的历史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寻找到这些人物节点,更能真切的反应出汉字的历史厚重和真正底蕴!
文字恬静而秀美,文雅而隽永,美得让我们流连忘返……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