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对臭味如此迷恋 为什么人喜欢臭味


为什么人类对臭味如此迷恋 为什么人喜欢臭味

文章插图
(蓝纹奶酪 。IC photo / 图)
对散发浓郁臭味的食物充满爱恋,似乎是不少人的共性 。这不,近日英国一名39岁的毒贩,在加密网络上晒了一张手拿斯蒂尔顿奶酪的照片,警方随后破解该加密网络,通过分析照片中他的手掌和指纹信息,最终将其抓捕归案 。
斯蒂尔顿奶酪产自英格兰,是世界上知名的蓝纹奶酪 。价格贵只是其次,关键是味儿冲 。有中国网友形容,蓝纹奶酪的味儿,像烂橘子发霉长了青灰色菌丝的味道一样,那股味儿弥漫在屋子里,宛如上完大号没冲厕所……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部分人是那么的重口味,而且臭味的食物还不局限于一个地域一个类型 。
臭味食物一览表先说让毒贩对其欲罢不能的蓝纹奶酪,它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属于世界知名的十大奶酪之一 。它发出的酸臭味以及表面那层青灰色的绿毛是发酵的产物,那股味道浓烈而且别具一格,第一眼见到它的外乡人,估计都会把它归类为霉变的食物 。
然而,别看蓝纹奶酪味道冲、卖相不好,营养价值却独树一帜 。经过测算,5千克的牛奶大约浓缩成500克蓝纹奶酪,所以它其中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镁以及多种维生素 。尤其钙的含量,是一般牛奶的7-8倍 。
英国有蓝纹奶酪,瑞典则有鲱鱼罐头 。有人将其称为食物界的生化武器,臭味甚至能把人呛到住院 。听上去有些夸张,但作为一种发酵类的腌制鱼类食物,鱼本身的腥气以及发酵过程中混合了的酸败味道,那股气味确实好不到哪儿去 。不过,鲱鱼罐头中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脂肪,其营养价值较高 。
至于爱吃的中国人,餐桌上味道很臭的食物就更是不胜枚举了——比如臭豆腐 。臭豆腐的臭味,是蛋白质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氨以及含硫化合物,这股味道闻起来确实一言难尽 。当其中的蛋白酶又把蛋白质水解成为多肽以及氨基酸,在经过烹饪后,让人吃起来很香 。
除了臭豆腐,安徽地区还有一道菜叫臭鳜鱼,新鲜的鳜鱼在室温25度的环境中用盐腌制一周,会产生让人叫苦不迭的腐臭味道 。吃起来却让人欲罢不能,肉质鲜嫩加上醇滑爽口 。
上述臭味的食物,都是人工制作过程中产生的臭味,还有很多食物本身就含有让人闻之不悦的味道 。榴莲的气味让人躲之不及,可它果肉中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有果中之王的美誉 。
南方地区还有一种植物叫鱼腥草,又名折耳根,它散发的腥臭味道让多数人印象深刻 。闻起来臭,它却是能药食两用,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的功效 。
此外,韭菜、香菜等植物散发的味道,有人闻之皱眉,有人偏偏就喜欢那股冲的味道,将其视为珍馐 。
从这些味道冲,仍有大量拥趸的食物中不难看出,即便香甜可口是人类挑选和制作食物的主旨,可那些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且无害的食物,同样也会受到人类的青睐 。这表明人类对食物的挑选和分辨,味道只是一个方面,他们同样重视食物自身的价值 。
人类发现这一过程和结果并非一蹴而就,大多数都是长时间的生活经验积累,其中还会受到地域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
比如瑞典的鲱鱼罐头,之所以用发酵的方式研制,是那时期的人为了节省珍贵的盐巴 。
而爱斯基摩人,由于身处北极地带饮食结构中缺乏维生素,为了保证营养的均衡,长期以来,他们将一些海雀类食物不掏内脏直接用海豹皮裹住埋入地下两三年,待到充分发酵后,直接嘬食鸟腹里的液体 。
正因为是经验之谈,不同地域的人们才在时间的打磨下形成了各自的饮食特色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食物本身突破了地域的界限,很多带有鲜明地域色彩的食物,往往会率先冲破地域的藩篱,成为其他地区人类猎奇的头号目标 。至于能否吃的惯,那就因人而异了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有先前的经验作保证,安全性往往不成问题 。
所以说,某种食物的好与坏,吃进肚子里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不过,人类是高等文明生物,在食物的基础作用上,还披着一层厚厚的文化外衣,这一点促使人类对食物产生了诸如喜爱、厌恶、永世不忘、避之不及等各种各样的情愫 。
尤其对臭味的食物,人类自身的味觉记忆和判断,更是充满了无数种迥异的经验之谈 。
(榴莲 。IC photo / 图)
心理判断与经验趋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类自身的味觉会对判断和决策产生直接的影响 。
一种说法是,味觉会通过影响个体的情绪,从而左右他接下来的判断和决策,这被称之为情绪中介 。比如大多数人闻到臭豆腐,本能地会产生厌恶的情绪 。此时他若没有发现是臭豆腐发出的味道,这种负面的情绪会持续强化 。
如果他发现了,同样也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 。第一种是厌恶情绪被无限度放大,因为他或许没有吃过臭豆腐,而臭味进一步放大了他对臭豆腐本身的不良感觉 。第二种情绪则是喜欢,他或许之前吃过,当他发现臭味是豆腐发出而非屎发出的后,之前的愉悦经验会促使他再去品尝一番 。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个体通过身体的体验,获得并理解了一些抽象的概念,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具身隐喻 。闻到臭豆腐并冲过去吃,本身就是依照先前的经验而得出的结论 。
当个体判断汇聚成群体的感知时,社会对某种食物的味道,就会构筑起完整的理论体系 。比如甜味的食品,个体的生理体验早已具备,在纯粹的生理体验之上,相关的文化含义也会逐步构筑起来 。进而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哪怕只看到“甜”这个字,心理层面也可能会感受到甜蜜、美好等愉悦感 。
虽然某些臭味的食物只流行于较小的圈子,根据其散发的味道,社会同样也有一整套的建构理论 。很多人相信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至于范围扩大一点,很多人会用“臭味相投”来界定不同群体 。虽然这个成语早已超出了味觉本身的范畴,然而味觉的社会建构,确实勾勒出了不同群体之间的边界在哪里,而且越是喜欢重口味的食物,则界限越清晰 。
口味,一种身体感官的感受,它最终会形成某种社会经验 。这些不同的感官体验,活跃在特定群体和区域之中 。人们通过味觉的感受,彼此间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和区域认同,由此产生的记忆可以持续很久,并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标记 。
这正是各地的臭味食物带给人类的独特而深刻体验 。当然,也有可能是久在鲍鱼之肆,闻着臭,吃着真的也臭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的经验认同就不能被更大范围的群体苟同了 。
稼三
【为什么人类对臭味如此迷恋 为什么人喜欢臭味】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