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骨髓的谐音梗,一个普通的520,都快给整成第二个情人节了


深入骨髓的谐音梗,一个普通的520,都快给整成第二个情人节了

文章插图


在谐音梗这个事情上,大概是全世界都通用的,而中国的谐音梗尤为历史悠久,不要以为看王建国经常玩谐音梗、满屏的“谐音梗扣钱”而觉得这是现代才有的,古人的谐音梗可也玩得非常溜了 。
最常用到谐音梗的是在各种吉祥话里面,比如年年有余,余通“鱼”字,所以年年有余还可以写作年年有鱼;摔碎了碗可以用“碎碎平安”(岁岁平安)来消解小灾 。
甚至于蝙蝠,因为有个蝠(福)字而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在很多器物上都可以看见蝙蝠的身影,像是清朝的瓷器,有时候通身都纹满蝙蝠,其实就是取这个“福”字的寓意 。
青花矾红彩云蝠纹直颈瓶 故宫藏
黄地描金红蝠纹盅
至于文人之间,刘禹锡的那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里面的晴就是“情”的谐音 。
对联中的谐音梗更是被古人们玩得飞起,如一句简单的“因荷而得藕(偶),有杏不须梅(媒)”;“猫儿竹下乘凉,全无暑(鼠)气;蝴蝶花间向日,更有风(蜂)来 。”
特别受欢迎的苏东坡和佛印这对欢喜冤家,他俩之间的互怼更是把谐音发扬光大 。比如说有天苏东坡和佛印泛舟长江,苏东坡忽然见到岸边一条黄狗在啃骨头,于是随手把题有自己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 。
佛印看了苏东坡一眼,两人不用言语,就默契地笑起来,原来他们玩了一把哑联,这对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诗(尸) 。
在文学作品中,《红楼梦》中的谐音运用无处不在,曹雪芹简直就是谐音艺术大师 。
光在人名里面,谐音就随处可见,比如贾政——假正(经);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是元迎探惜,对应“原应叹息”;王熙凤——枉是凤;秦可卿、秦钟,“秦”对应“情”,都是情种;被薛蟠打死的冯渊为“逢冤”;詹光——沾光;傅试——附势;钱怀——钱坏,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
谐音梗有时候会给人一种小聪明的感觉,但在曹雪芹这里,他已经把谐音上升为刻画人物、推进情节的重要手法了 。
谐音梗是中国人的一种智慧,它可以是谐趣、幽默的,也可以是一种暗示,一种自保或反抗,同时,它还是汉字一词多意的表现,用得好了,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古人早已将谐音梗用得得心应手,到了现代,适应时代和网络发展,现如今也有许多深入人心的谐音梗 。
典型的就有平安夜吃苹果 。圣诞节、平安夜是外来节日,圣诞歌、圣诞老人、圣诞树、烤火鸡,这些也都是外国人的节日庆祝手段,不过传入中国后,又多了一项吃苹果 。
【深入骨髓的谐音梗,一个普通的520,都快给整成第二个情人节了】有不少人还以为外国人平安夜也是吃苹果的呢,其实这只是中国人整的谐音梗,苹果的“苹”通“平”,苹果即是平安果,正好在平安夜吃,多吉祥啊,双份的平安 。
所以,平安夜吃苹果是中国人发明的,这也是外来节日本土化的一个表现 。
还有520、521,这属于数字谐音,都是代表“我爱你”的意思,1314则代表一生一世 。中国人对数字吉祥化也特别执着,520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日期,现在都已经要变第二个情人节了,还有人专挑520这天结婚,连民政局都有专门挑这一天办结婚证,而不让办离婚的,当然,这就有点过了 。
数字谐音是在网络聊天中产生的,在十多年前的网络上就非常火了,那个时候甚至还有数字表,从0到9的数字各自代表着什么都给标注了,还有一些数字组合,像01925寓意你依旧爱我,02746表示你恶心死了 。
火了一阵之后,现在很少见这些数字组合了,倒是又出现了新的潮流——拼音缩写……
谐音梗其实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风趣、诙谐,也包含了人们对幸福、吉祥的向往,虽然用得好了能有出乎意料的效果,但还是要适当运用,有时候用得多了就成了滥用,像什么步步为赢(步步为营)、天尝地酒(天长地久)、鳖来无恙(别来无恙)、一明惊人(一鸣惊人)等等,把成语、词语频繁拿来谐音,看得久了就可能会忘记原来的字词,写错字的概率都上升了不少 。
而现在网络上的谐音梗也多是一些段子,比如愚公移山的时候喜欢唱什么歌——“移山移山,亮晶晶”;郭冬临为什么不吃饭——因为东临节食;一身花纹的蝴蝶吃胖了会变成什么——发福蝶 。
大家都还是看得很乐呵的,只要自己知道这是梗,能不把原字原意混淆了即可 。
说起来,你喜欢谐音梗吗?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