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古代书院的办学特色 古代书院的办学特点

【探析古代书院的办学特色 古代书院的办学特点】

探析古代书院的办学特色 古代书院的办学特点

文章插图


书院是我国唐代唐末以后逐渐兴起的具有独特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机构 , 是我国私学发展的高级形态 , 即不同于官学 , 又与一般私学有所区别 , 纵观其发展历程 , 它具有怎样的办学特色?今日小编与大家 , 以一文探之 。
书院从何而来在儒释道三家思想交融、印刷术出现的文化、技术背景下 , 围绕着书的书院应运而生 。
丽正书院
起初 , 书院只是官方藏书、校书之所 , 如唐代的丽正书院和集贤书院 。私人雅善其名 , 也常把自己的书房、书楼、书舍 , 别称为书院 。久而久之 , 由于官学不修 , “士病无所于学” , 书院才渐渐地由学者读书之所发展成为私人主持的聚徒讲学之地 。真正具有讲学性质的书院 , 至五代末期才基本形成 。
集贤书院
经北宋的初步发展和南宋的突飞猛进 , 一些著名的书院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崇山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等脱颖而出 ,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 , 为当时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繁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大体说来 , 早期书院多属自由办学的私学性质 , 办出成绩后又常受到政府嘉奖和帮助 , 元代以后的书院则多走向官学化 , 为官府所操纵 。
白鹿洞书院
书院的发展经历了从唐朝到清代 , 延绵1200多年 , 遍布除今天西藏之外的所有省份 , 数量在7500所以上 。
书院办学特色石鼓书院
书院之所以能够延续 , 这本身也说明书院某些优良传统始终是存在的 , 并由许多教育家所继承、弘扬和发展 。小编认为的中国书院办学特色 , 显然是更多地体现在具有私学性质的早期书院实践之中 。
书院讲学图复原
书院注重教学与学术研究的结合 , 形成了学术研究的自由争鸣风气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是以儒家教育为主线 , 书院也离不开对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教学 。但与官学不同 , 书院教师不只是一般地灌输经典知识 , 往往更强调在自己的学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 , 而教学活动的广泛开展 , 又是其学术研究成果得以传播和深化的重要条件 。因此 , 凡是学术研究发达的地阿芳 , 一般也是书院兴盛之处 , 一时一地的学术带头人 , 也就很自然地成为该时该地的书院主持人 。如宋代的福建武夷山、江西的庐山、湖南的岳麓山、浙江的婺源之所以成为学术研究中心 , 即是因为当时学术带头人朱熹、张栻、吕祖谦等理学大师在这些地方分别创建、修复或主持过众多书院 , 如沧州精舍、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丽泽堂等 。
沧州书院
明中叶的书院复兴 , 可以说与王守仁等人所进行的创造性心学研究密不可分 。清代出现了一批训诂书院 , 则形象地反映了汉学家学术研究的巨大成就 , 许多汉学家就是书院的实际主持人 。最令人注目的是书院基本形成了学术研究的自由争鸣风气 。
鹅湖之会
如公元1175年 , 代表不同学术观点的朱熹、陆九渊等人在江西鹅湖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学术会议“鹅湖之会” , 陆九渊在会上一开始就讥讽朱学“支离” , 致使“元晦失色” , 朱熹则认为陆学不重读书的“发明本心” , 有流入“空虚”之嫌 。但观点不同并不影响彼此间真诚的学术友谊 。后来 , 朱熹主持白鹿洞书院期间 , 仍然主动邀请陆九渊上山讲学 , 陆九渊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 并作了一个关于“君子喻于义 , 小人喻于利”的学术演讲 。由于所讲内容恳切、生动 , 切中学生的内心世界 , 不少学生都感动得流泪 。朱熹也大为赞赏 , 特请陆九渊把讲义留下 , 并刻石留恋 。
贵阳阳明书院
又如 , 明代的王阳明和湛若水分别以“致良知”和“随处体认天理”相标榜 , 虽然学术旨趣不同 , 但他们都在书院里讲学 , 孜孜不倦地探讨各自的学术思想 。明代后期的顾宪成与高攀龙尤其注重自由争鸣的学术讲会活动 , 常常是“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 , 并定有会约 , 以道义相磋磨 , 以学术相珍重 , 甚至讽议朝政 , 裁量人物 , 评判国家大事 。自由争鸣必然带来学术观点的不同 , 而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反过来又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深化 , 这一点为许多书院主持人所认同 , 书院这种争鸣的优良传统确实有利于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 。
岳麓书院
书院注重学术自修与教师指导的结合 , 着眼于学生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 。从渊源上讲 , 自修与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追溯到先秦诸子百家的私学实践 。《礼记·学记》总结说“君子之于学也 , 藏焉修焉 , 息焉游焉” 。汉代太学除教师大班讲学外 , 课外自修实为学生的本职 。书院继承并发扬了这个宝贵的教学经验 , 并在实践上广泛应用 。书院并非没有集体讲学 , 前面提及的“讲会”即是书院集体讲学的一种 。不过 , 除集体讲学外 , 书院教师更多是指导学生自己读书和自修 , 他所扮演的角色“作得个引路人 , 作得个证明的人 , 有疑问 , 共商量而已” 。
朱熹与武夷精舍
朱熹指导学生的方式 , 经常是带领学生到野外漫游、考察 , 在自由自在的优美环境中随机指导 , 至于学生退居室内读书 , 书院大多建有藏书楼 , 使学生在自修时有足够的参考文献 。朱熹特别强调读书须有疑 , 有疑而自己深思未得者 , 即可去询问书院的教师 , 这就叫做“质疑问难” , 朱熹在长期指导学生读书的书院教学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读书法” , 其门人把它概括为“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六条 , 颇为后世读书人所推重 , 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书院学生还在广泛读书过程中开展独立的学术研究 , 并形成论文或著作 , 由书院出资刻印 。
应天书院
书院注重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和谐的人文环境的结合 , 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 。中国古代的著名书院大多建立在山水优美的宁静高远之处 , 如白鹿洞书院选择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 , 岳麓书院在湖南长沙岳麓山抱龙洞下 , 沧州精舍、竹林精舍和考亭书院在武夷山中 , 学海堂在越秀山等等 。除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外 , 古代书院也十分重视和谐的人文环境 , 注重养成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 。早在先秦孔子就为人们树立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师楷模 , 并在求“道”基础上与弟子们结成了深厚融洽的师生情谊 。但后代的官学教育因过多地渗入世俗成分 , 致使往日融洽的师生关系逐渐松弛以致消失 , 师生之间“漠然如行路人” 。
嵩阳书院
但书院情形与之相反 , 师生之间以学问为重 , 真诚相待 , 常有情感交流和问学之乐 。如朱熹与弟子蔡元定之间的师生关系在中国教育史上被传为美谈 。他们两人日间在书院中一起研习学问道德 , 常为某一学术问题争论不休 , 直至深夜 。因“党禁”牵连 , 蔡元定不幸被贬 , 朱熹得知后特带领100多名学生为他饯行 , 送行的学生无不为蔡元定的冤屈而叹息、流泪 , 然元定镇定自若 , 不异往日 。朱熹深有感触地说“朋友相爱之情 , 季通不挫之志 , 可谓两得之矣” , 言谈之中流露出师长对学生的真诚爱护和关心 。
结语中国古代社会的学校制度基本上是官学、私学以及私学的高级形态书院所组成 。官学固然是古代社会学校的主渠道 , 但它时常因某一封建王朝的衰败而衰微 , 而此时私学反而有了一段时间的较好发展 , 有时候官学因政治清明而兴盛 , 私学规模转而有所缩小 , 但更多时候则是官学和私学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 构成了多样化的人文空间、教育基地和儒家道场 , 是教与研、师与生、善与真的完美结合 , 共同承担起中华民族人才培养的神圣使命 。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 感谢图片制作者的辛勤付出 , 若有侵权 , 请联系长歌君删除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