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繁殖枝角类

如何繁殖枝角类,9斤左右的鲢鱼生长多久?如果是人工养殖的话,四年左右就可以长到5-6公斤 。主要介绍下鲢鱼中的大户花鲢 。花鲢鱼的生长速度非常快,比鲢鱼要快很多 。在鲢鱼种类中,也属于大户 。比较受喜欢 。在花鲢鱼鱼苗时期,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 。花鲢鱼催产季节一般是在五月初至六月中旬,其他繁殖生态条件大致与鲢鱼相同 。
七星鱼一年四季都能繁殖?不能 。
七星鱼在每年的春季和夏季进行繁殖,每年的5-7月为它们的产卵高峰期,每年至少可以繁殖一次,繁殖方式和斗鱼有着相似之处,公鱼和母鱼会缠绕在一起交配 , 但是和斗鱼不同的是七星鱼不会筑造巢穴,它们每次繁殖可以产卵数百上千粒,这些浮性卵直接聚集成块浮在水面上 。
繁殖水温为18~28℃ 。亲鱼有护卵的本能,直至孵出幼苗 。初出膜的鱼苗腹部向上,孵出后第4天能结群游泳,达到25天之后小鱼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基本已经和成鱼相同,开始捕食水中的小型枝角类和昆虫 。
食蚊鱼繁殖条件?1、水质:食蚊鱼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不但能够适应弱酸或者弱碱性的水,而且能够适应盐度低于3%的水 。可以用放在太阳下晾晒过的自来水作为养殖用水 。
【如何繁殖枝角类】2、水温:它对水温的要求不高,能够在5-40℃的水中生存 。水温有小幅度的变化它们也能够适应 。但是在养殖时,将水温控制在18-30℃之间,这是它们的最适生长温度 。
3、喂食:它是杂食性的鱼类,养殖时可以用热带鱼的饲料来喂它们 。它们比较喜欢吃小型的水生昆虫,尤其喜欢吃蚊子的幼虫孑孓 , 这也是它们被称为食蚊鱼的原因 。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喂一些孑孓给它们吃 。
4、换水:因为它们适应能力较强 , 所以养殖的时候不用频繁换水 。通常每3-4天换一次水就可以了 。
生活习性
食蚊鱼集群游泳于水的表层,行动活泼、敏捷 。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幼鱼主食轮虫、纤毛虫,成鱼摄食昆虫、枝角类、桡足类、小球藻 , 特别喜食蚊的幼虫孑孓,一尾成鱼每天吞食孑孓2000余只 。
由于食蚊鱼无胃,消化道较粗短,在捕食蚊子幼体时极为贪食 。当水温适宜时,每条鱼一昼夜可吞食蚊子幼体40~100只,最多能吞食200多只 。
蓝曼龙和黄曼龙哪个凶?黄曼龙比蓝曼龙要更凶猛一些,养的蓝曼龙在鱼缸里面总是被黄曼龙给追来追去的 。
黄曼龙属杂食性鱼类,可以接受多种食物,最爱吃水生活饵料,如枝角类等;也吃人工干饲料 , 甚至吃活的小鱼苗,但不会追逐吞不下的小鱼 。黄曼龙比蓝曼龙更凶猛,要想让其顺利繁殖,必须在繁殖前投喂枝角类或小鱼苗等活饵达一月以上 。
昂刺鱼生活习性?形态特征 昂刺鱼(又叫昂鱼,嘎鱼),黄颡鱼体长,腹面平 , 体后半部稍侧扁,头大且扁平 。吻圆钝,口裂大 , 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黄颡鱼] 黄颡鱼 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 。眼小 , 侧位,眼间隔稍隆起 。须4对,鼻须达眼后缘,上颌须最长,伸达胸鳍基部之后 。颌须2对,外侧一对较内侧一对为长 。体背部黑褐色,体侧黄色 , 并有3块断续的黑色条纹,腹部淡黄色,各鳍灰黑色 。背鳍条6~7 , 臀鳍条19~23,鳃耙外侧14~16,脊椎骨36~38 。背鳍不分支鳍条为硬刺 , 后缘有锯齿,背鳍起点至吻端较小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 。胸鳍硬刺较发达,且前后缘均有锯齿 , 前缘具30~45枚细锯齿,后缘具7~17枚粗锯齿 。胸鳍略呈扇形,末端近腹鳍 。脂鳍较臀鳍短,末端游离,起点约与臀鳍相对 。生活习性 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营底栖生活 。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 , 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之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 。幼鱼多在江湖的沿岸觅食 。该鱼属温水性鱼类 。生存温度0~38℃ 。最佳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最适pH值为7.0~8.4 。耐低氧能力一般 。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 , 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低于1mg/L时会窒息死亡 。食性 黄颡鱼食性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 , 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 。其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在春夏季节常吞食其它鱼的鱼卵,到了寒冷季节,食物中小鱼较多,而底栖动物渐渐减少 。规格不同的黄颡鱼食性也有所不同 , 体长2~4cm,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8cm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过8cm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等 。年龄与生长 黄颡鱼生长速度较慢,常见个体重200~300g 。在自然大水域1龄鱼可长到体长56mm , 体重5.7g 。2龄鱼可长到体长98.3mm,体重20.6g 。3龄鱼可长到135.5mm,体重36.1g 。4龄鱼可长到160.1mm , 体重58.2g 。5龄鱼可长到177.7mm,体重81.3g 。黄颡鱼雄鱼一般较雌鱼大 。1~2龄鱼生长较快,以后生长缓慢,5龄鱼仅为250mm 。繁殖 黄颡鱼2~4冬龄达性成熟(约3龄以上),最小成熟个体,雌鱼为11.7cm,雄鱼为14.8cm 。达性成熟的雄鱼在肛门后面有一个生殖突,而雌鱼则无 。在南方4~5月产卵,在北方6月才开始产卵 , 是产卵较晚的鱼类之一 。要求水温在20~30℃ 。产卵活动于夜间进行,当天气由晴转为阴雨,即可产卵 。黄颡鱼具有筑巢产卵保护后代的习性 。产卵时亲鱼选择具有水草的沙泥质的浅滩,水深8~10cm,利用胸鳍刺在泥底上断断续续地摇动 。建造鱼巢有几个在一起的,也有几十个成群的,相隔不远形成穴群 。每个穴径约为15cm,深为10cm,产卵受精于穴内 。雄鱼于穴口保护鱼卵孵化 。当其它鱼接近穴口时,雄鱼猛扑向入侵者,驱逐入侵之鱼 。并经常用巨大的胸鳍拨动 , 使穴中水流通,利用水流辅助卵孵化 。守护到仔鱼能自行游动为止(7~8天) 。此期间雄鱼几乎不摄食 。雌鱼产完卵后离巢觅食 。黄颡鱼怀卵量为1086~4469粒,成熟卵径1.7mm,受精卵为黄色、粘性、沉于巢底或粘附在巢壁的水草须根等物体上发育 。其产出的卵径约为2.5mm,两天内即可孵化 。黄颡鱼可能为分批产卵的鱼类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