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哪里虾苗好( 三 )


1 养殖前期
虾苗下塘前 7d要施足有机底肥,提前 5~7d开始养水,保持水透明度为 30~40cm 。挑选健康有活力的虾苗下塘养殖,下塘前要进行抗应激处理,保证虾苗下塘时水质的稳定性 。养殖初期水深保持在 0.8m,通过逐步加水的方式加到1.2m , 每次换水量为 30% 。刚开始投喂饵料要少投多次 , 做到水、种、饵相结合,生态养殖,减量用药,节本增效 , 可根据区域特色进行混养 。池塘水质因子要自始至终保持在稳定状态 。刘海春等在监测江苏省高邮市多个罗氏沼虾养殖池pH值的变化规律时发现 , pH值变化太大是水质不稳定的一种表现,正常值为 6.5~8.5;氨态氮是主要污染物,主要是毒性伤害;天然磷不能满足虾塘需求,可以根据实际测定情况人工添加;溶解氧含量是反映池塘有机物含量的一种表现,对虾的存活率有不小的影响,应保持在4mg/L以上 。
2 养殖中期
养殖温度的控制是罗氏沼虾养殖中期生长的关键,罗氏沼虾不耐高温 , 在温度超过32℃时 , 可以通过加深水位至1.5m的方式度过高温期;此外,高温期是罗氏沼虾生长的快速时期,水体容易富营养化,极易产生蓝藻,应及时监测水质,常换水,观察残饵量,适量降低池水肥度并及时改变投饵量质,并且平均苗种存活率比对照组高28.0% 。在调节水质的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育苗用水要经过生物滤膜过滤、消毒,pH值以 6.8~8.2为宜,总氨氮含量在0.2mg/L以下,溶解氧含量在 4mg/L以上 。育苗期间的适宜水温为(30±0.5)℃,因各区域气温不一,且大多数区域水温在最佳育苗时间内达不到育苗所需的适宜温度,所以可使用加热棒或者锅炉加温 。目前养殖密度主要是靠养殖人员的 。
3 养殖后期
在养殖中后期应合理使用益生菌、维生素、生物絮团和微生物等来改善水质,能起到少用药、节约用水、预防疾病的效果 。罗氏沼虾为热带、亚热带品种,对低温的适应能力较差,在水温低于14℃时难以生存,并且罗氏沼虾个体差异较明显 。所以养殖到9月中下旬时采取捕大留小的方式,主要是将20g以上的虾轮捕上市,既能改变养殖池塘的承载力,又能够让虾上市效益较好 。养殖到后期,应科学预防病害,加强管理 , 正确使用增氧机 。
淡化养殖的模式及效益池塘养殖的日趋单一化和高密度化加大了养殖风险,严重破坏了水质 , 影响了养殖效益 。由于长期养殖 , 土地利用率变低、池塘老化、种质变差、效益大幅度下降等问题开始出现,养殖工作人员开始探索新的罗氏沼虾养殖模式 。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罗氏沼虾开始由单一化养殖向混养的方式发展 , 并且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这些混养对象与罗氏沼虾在养殖生态上可共生,如罗氏沼虾可与凡纳滨对虾、蚌类、中华鳖、青虾、泥鳅、中华绒螯蟹等共生 。虾稻共作的模式不仅让罗氏沼虾养殖为农民带来了更大的效益,而且这种模式使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了最大化 。
表1列出了几种混养模式的具体产量与产值情况 。可以看出,混养模式的产量和利润相对于单一养殖模式的产量 3750kg/hm2 和利润48255元/hm2 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 。并且这些养殖模式的实践应用 , 不仅改变了传统养殖模式效益不稳定、不能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等缺陷 , 同时也为罗氏沼虾生态养殖作出了巨大贡献 。尤其是混养模式降低了饲料系数,提高了水体微生物利用率,降低了药物使用量此外,Eli等使用摘除和移植促雄性腺的方法,获得性反转雌虾和雄虾,再经过交配,获得单性别虾进行养殖 。朱春华等一直致力于罗氏沼虾虾苗培育技术研究,近年来更是将全雄性罗氏沼虾选育至第5代 。全雄性罗氏沼虾模式的发展不仅可有效抑制种质变差,而且其养殖效益可得到显著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养殖模式的应用最好是因地制宜 , 才能使养殖效益最大化,养殖更生态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