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在哪里产卵( 二 )


4、泥鳅苗下塘时最好把池塘水温与孵化池水温调节一致,避免因温差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5、泥鳅苗培育过程中最常见的鱼病为气泡病、烂鳃病 , 烂鳃病多发生在鳅苗下塘12天左右,因此在鳅苗下塘8~10天左右,用二氧化氯进行水体消毒,提前预防 。而气泡病在泥鳅苗下塘的当天就有出现,发现病情应及时加注井水,同时每亩用食盐10~15千克化水全池泼洒 。
6、泥鳅苗长到3~5厘米后,应进行分塘 , 每亩10~15万尾 。
7、当年5月份繁育的泥鳅苗,由于生长期短、生长快、饵料系数低,经过5个月左右的养殖即可达到商品规格60~80尾/千克左右 。
泥鳅一生能繁殖几次?泥鳅为雌雄异体,一般2年成熟(1冬龄),1年可产卵2~3次,是分批产卵的鱼类.
〈一〉泥鳅的生长生长习性:泥鳅是温水性鱼类,水温在15—30度时都能生长 , 其中水温在25—28度生长最快 。泥鳅喜欢在池底活动,水中氧气不足时才会游到水面 。它是杂食性鱼类,小泥鳅喜欢吃动物性饵料为主 。人工喂养时可施肥培养生物饵料,也可投喂商品饵料,或采用两者相结合的办法 。
〈二〉泥鳅的繁殖:泥鳅二龄时已成熟,一年产卵二至二次 , 当水温达到18—20度时成熟的泥鳅即可自行产卵 , 一般从四月上旬开始产卵,九月中旬结束,五、六月是产卵高峰期 。自然产卵所用的鱼巢,在亲鱼产卵后应立即拿出放入另外鱼池孵化,避免亲鱼吞吃鱼卵 。鱼巢可放在静水池中孵化 , 也可将鱼巢放在网箱中孵化 。孵化水温在18—31度 , 最适水温是25度左右,刚孵化的鱼苗要附在鱼巢上三天左右才能自由游动 。这时可将鱼捞出移到鱼苗池培养 。
泥鳅为什么有那么强的生命力?泥鳅是一种淡水性小鱼 。
每到冬季,它便钻入水底的淤泥深处长眠,以抵抗严寒的侵袭 。
泥鳅个头虽小 , 能耐却很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在一些含氧量低、水质较差的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甚至在干旱季节 , 水源涸竭的情况下 , 它能钻入泥中照样不死 。
因为泥鳅有特殊的呼吸方式,它除了和其他鱼一样能用鳃吸收水中的氧气外,还能通过肠呼吸直接从空气中得到氧气 。
平时泥鳅生活在水底的淤泥里,当水中的含氧量减少时,它们便纷纷上?。?不时将头伸出水面 , 用嘴巴吞吸空气 。
泥鳅的肠管较直,肠壁很?。?其中分布着许多微血管,能进行气体代谢,当空气经过肠管时 , 氧气被吸收,而其他废气则通过肛门排出 。
泥鳅有沙鳅、真鳅、黄鳅之分,在我国各地的淡水中都有分布 。
常生活在水田、池塘、沟渠的静水底层淤泥中 。
喜食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等,也食植物碎屑、藻类等 。
泥鳅每年4—8月进入繁殖季节 , 二龄后的泥鳅性成熟开始产卵 。
个体越大,产卵量越多 。
泥鳅肉质鲜美 , 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还有多种维生素 , 并具有药用价值,是人们所喜爱的水产佳品 。
泥鳅怎么分辨公母?泥鳅雌雄的识别方法是:将捕到的泥鳅,放在白脸盆或白瓷碗中,待其安静不动后观察:
一、体形 。雄泥鳅体形较小,稍带圆锥形状纺锤形;雌泥鳅体形较大,略带圆筒状纺锤形 。
二、胸鳍 。雄泥鳅胸鳍较大,前端尖形并向上翘,第二根和第三根鳍条比后面的鳍条要长,前面四根鳍条比后面的要粗一些;雌泥鳅胸鳍比较短,前断椭圆形,鳍条平展在同一平面上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