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哪里有毒

罗非鱼哪里有毒,地图鱼有毒吗?没有毒
地图鱼是一种食用观赏兼备的大型热带鱼,不仅外形美观 , 肉食也比较鲜嫩 。它们外形和罗非鱼比较相似,但是身体更加圆润 。它们身体上有很多的波纹,看起来像地图一样 , 所以被称为地图鱼 。它们的原产地是亚马逊河以及圭亚那附近,在20世纪70年代引进到我国,受到了我国许多养鱼爱好者的青睐 。
吃起来有一股煤油的味道?在街边买的鱼,吃起来有一股煤油的味道,准确来说,那是一种化学酚类的怪味 。最常见的就是苯酚和甲酚污染;
当鱼是活的时候酚类往往会被腥味所掩盖,当做熟之后腥味被调料去除,酚类的怪味挥发性才会浮现出来,俗称煤油味 。
——①众说纷纭鱼的煤油味来源——①二三十年前,河道里常有声音特大的柴油机船只过往,从我长大之后几乎就看不到了,这种几十年造成的排油污染,即使河道换水清淤都是没用的 , 现在河道里根本没人会再下河游泳,因为过后身上残留一种怪味 。
这种情况的鱼虾,确实很难生存 , 所以数量较少,会有一股煤油味 。
②靠近码头 , 船泊停靠附近捕捞的鱼,也会有这种煤油味,因为都是大型客船来回折腾导致,油与尾气等等排放导致;
③以前管理不当的大厂排放的工业废水,污染源导致 , 河道水源差,自然长时间生存在水里的鱼虾也有异味,比如铁锈味,煤油味等等;
④养殖户在打鱼捕捞前,会倒上一些柴油,形成一层油膜 , 水中毒的鱼儿缺氧,会自动浮上来换气吸氧 , 猛劲儿喘气喝水,为了便于捕捞,也是为了增重;
⑤养殖过程中 , 购买的劣质塑胶水管作为进水管,这种水管的煤油味特别浓;
⑥还有就是劣质饲料中的各种添加剂 , 会导致鱼长时间的食用,消化分解进肉里,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⑦鱼在售卖过程中 , 长时间缺氧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没有卖出去 。往往在奄奄一息的时候,会注入柴油,像是一种兴奋剂一样 , 活蹦乱跳,因为活鱼比死鱼贵一倍,死鱼基本没人买;
⑧鱼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会有很多鱼由于缺氧,也会倒上一些柴油煤油增加活跃度 , 防止鱼还未卖之前就死亡;
⑨输油管道、海洋石油开采、含油废水、遇难油船等等污染,是较为严重的;
——②鱼有煤油味总结——污染过或者有煤油异味等的鱼,尽量不要吃;
总体来说 , 是鱼体受到了苯酚污染,除了煤油味可能还有腐坏的洗洁精的味道 。
这些不是咸鱼的味道,而是煤油味的鱼 , 但是不管是什么情况造成的,煮熟之后很容易辨别出来,味道大可千万别忍着气味吃 , 即使是浪费,因为食用后可导致慢性中毒危害很大 。
市场上的这种含有煤油味的鱼,毕竟是少数 , 大多数鱼肉还是非常健康的,有的时候,事实我们只能看到表面,无论作假也好 , 真货也好,还是要学会一些挑鱼手法,生活不断总结经验才是生活 。
以上九条总结仅仅是根据网友们的猜测,人心并没有那么坏 。您认为是哪一个环节除了毛病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宝贵的价值 。
昆明滇池里的鱼到底能不能吃?昆明滇池里的鱼到底能不能吃?听这口气,题主的意思肯定是不能吃了 。
但是 , 我要说,滇池里的鱼肯定是可以吃的,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 , 你想吃都吃不到了,除非你要花高价在黑市上购买,但你还不一定会买到真品 。
为什么这样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
美丽的“高原明珠”滇池滇池 , 因在春城昆明市的西南,亦称昆明湖、昆明池,又称滇海 。
滇池在昆明市西南面 , 与美丽的春城昆明城水相依,融为一体,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 , 被称为“高原明珠” 。
滇池南北长约有4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有13公里,湖面海拔1886米 , 从地图上看,近似于一个弯月形 。滇池总面积有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处为11米 。
滇池是由盘龙江、白沙河、宝象河、马料河、洛龙河等三十多条河流与无数条小溪汇入而形成 , 但它的出水口只有一个,就是西南方向的海口河,人称螳螂川 。滇池水出螳螂川后,一路向北经普渡河流入金沙江(长江上游) 。
滇池因为入口多 , 出口唯一,遇上暴雨天灾,池水上溢 , 昆明城就会变成一片汪洋 。因此 , 早在元朝时代,人们就一直靠疏挖螳螂川来排洪减灾 。
滇池风光秀丽,引人入胜,周边景点主要有:
翠湖公园翠湖,是昆明城中心位置的一个主要公园,它原来是滇池的一部份,名叫“菜海子” 。后来由于海口河疏浚 , 滇池水位大为降低 , 翠湖就彻底与滇池分开了,现在,它们之间只有一条小河道相通,算是“藕断丝连”吧 。
翠湖中有地下泉水源源不断地涌出,又称“九龙池” 。
西山风景区西山位于昆明市滇池西岸,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等组成 。
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 , 景致极佳,自古就是“滇中第一佳境” 。
西山风景区为中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景区内峰峦起伏、林木苍翠、百鸟争鸣、景色秀丽,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等古刹殿宇楼阁掩映于茂林修竹深处 。
四周有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西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筇竹寺、大观楼及晋宁盘龙寺、郑和公园等风景区 。
海埂海?。挥诘岢氐淖畋辈浚鹋塘牒冢饔胛魃较喽裕ぴ?.5公里,它本是一道横亘于滇池的堤坝,由泥沙堆积而成,把滇池隔断了 。
海埂是滇池划分深海区与浅海区的天然界线 。海埂以北,人们称之为“草海” , 水面很?。?尚不足全部湖面3%,最大水深不超过5米 。海埂以南才是滇池的主体,称为“外海” 。
现在的海埂已名存实亡 , 不再是海中之“埂”,而变成为了连接滇池东西两岸的湖中通道 。
大观楼公园大观楼公园位于草海的头部,面临滇池 , 是滇中闻名的旅游胜地,与苍翠起伏的太华山隔水相望,故又称“近华浦” 。
大观公园因大观楼耸立其间而得名 , 有“万里云山一水楼”的雅称 。
大观楼公园始建于公元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 。
大观楼建于1690年(清康熙29年),楼旁旁建有涌月亭、催耕馆、澄碧堂、观稼堂等建筑 。登楼四顾、视野大开,景致壮观,十分辽阔,故名“大观楼” 。
聂耳墓聂耳墓坐落于太华寺三清阁之间的山坡上 。这里景色清幽、地势宽敞、苍松翠柏环绕其间 。墓碑上镌刻 “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  , 为郭沫若手书 。
聂耳 , 云南玉溪人,中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作曲者 。24岁时在日本溺水逝世,归葬于昆明西山 。
郑和公园郑和公园位于滇池南端的晋宁区昆阳镇的月山之上 。这里是人称“三保太监”郑和的故里 。
郑和是明朝时期的太监,外交家兼航海家,他带领船队“七下西洋”,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海上“自驾游”的鼻祖 。
郑和公园位于月山之上,最早是郑和他爹葬在此山之上的 。
公园内的郑和纪念馆原是建于明朝的“玉皇阁”,馆内陈列着郑和塑像,郑和航海图,福建《天妃应灵之碑》和远洋楼船模型等图片及文字资料 。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郑和无愧于明代的海上“旅游达人”、超级网红的称号 。因此他的纪念公园到处都是 。
太仓郑和公园 。太仓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 , 所有建有公园 。
福州长乐郑和公园 。郑和下西洋时,在福州长乐市停过船,避过风,因此这儿原有郑和公园,原名南山公园 。园内的三峰塔是郑和船队出入太平港的航标塔,为中国名塔 。
南京郑和公园 。这个公园是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园 。
南京宝船厂是古代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家造船厂 。郑和下西洋所使用的数百艘宝船 , 全为这家船厂所造 。
公园内有一郑和钟 , 高1.8米,直径1米,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前在南平镇所铸造的,钟体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样 。
南京郑和墓 。郑和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牛首山,墓形为“回”字形,当地人就称其为“回回墓”,墓冢所在之山,亦就称为“回回山” 。
据专家考证南京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到底真相如何,不得而知 。
稀有的滇池之鱼“高原明珠”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 , 湖中鱼类资料非常丰富 , 许多种鱼都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其中不乏价格昂贵、品质上乘的土著鱼种,不是人们常见的池塘、水库人工饲养的鱼所能相提并论的 。
滇池里的鱼类可分为土著鱼和外来鱼 。
土著鱼就是滇池土生土长的特有鱼种 。过去统计有26种,现在因为水质问题、盲目引种和外来鱼种的入侵,大部分土著鱼类都已经消失了 。目前,现仅存滇池金线鲃、多鳞银白鱼、云南盘鱼句、中华倒刺鲃和泥鳅等几种了 。
滇池土著鱼以银白鱼和金线鲃最为珍贵,为中国特有鱼类,仅见于云南滇池 。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池清水养育一池鱼 。滇池鱼真是人间少有的美味啊 。
遗憾的是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昆明人对滇池鱼开始敬而远之了 。原因是滇池的鱼会吐苦水了,滇池的鱼儿心里苦啊 。
滇池之殇从滇池里捞上来的鱼儿要让它吐几天的苦水才能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只是一个原因:水质污染 。
在我国,水体质量标准共有五类 。1类最佳,5类最差 。滇池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水质为2类,70年代变为3类,80年代水质就变成了4类、5类 。到了90年代,已经没有一个水质标准来评价它了,因为没有6类水这一说法吧,好在人们脑袋聪明,发明了一个劣5类水的名词 。
劣5类水是个什么样的水呢?没有人能解释清楚,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大脑驰聘想象吧 。在我的大脑里,所谓的劣5类水,就是跟我们头脑里的粪水好不到哪儿去的水吧 。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游泳痛快,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风光不再” 。天之骄子,高原明珠,怎么就沦落为“粪”坑了呢?
首先,要明白滇池的地理位置 。滇池位于昆明盆地的最低凹处,周边所有的水都会流向它的怀抱 。这些年来,昆明城市规模和居住人口都成几何级数的扩张,周边工厂、化工厂林立,与城市发展共生的废水、脏水、污染水都会无条件地涌入滇池之中,没有别的去处 。滇池实际上就是一个超级“排污桶”,承担着城市“化粪池”的功能 。
滇池水体完全富营养化,变成了一个绿色的大染缸,绿得跟油漆一样,有人不小心掉进滇池,捞起来后就是一个绿巨人了 。风浪一起,荡漾的不是水波,而是一层黏糊糊像油一样的东西,比染料还浓稠 。
绿藻暴发形成的“水华” 一度让湖面覆盖了一层腥臭的绿膜 , 最严重时成为了恶臭熏天的“臭水湖” , 人人都避之不及 。
现在滇池的鱼还能吃吗?过去一段时间 , 你们对滇池鱼谈鱼色变 , 但现在,滇池肯定能吃,放心地听懂吧 。但你不容易吃到滇池鱼了 。
滇池被污染40年,人们终于忍受不了了 。开始治理吧,治理用时25年,花费500多亿元后,滇池水不再绿了,“劣5类水”的帽子也扔到太平洋去了,变成了现在的4类水 。
人们来到滇池边,与南来北往的红嘴鸥共舞 。
滇池水清了,再也闻不到腥臭味了,滇池剑鱼大量洄游,曾经一度消失的土著鱼又现身了 。
现在,你再也不会为吃不吃滇池鱼而纠结了,应该纠结的是吃不吃得到滇池鱼的问题了 。
前些年,滇池使用的“11休1捞”的政策,就是一年中有11个月是休渔期,只有一个月可以下湖捕捞滇池鱼 。
这个政策已成过去时了 。现在,有关方面宣布了滇池的10年禁鱼政策 。10年不许捞鱼了,你还想吃滇池鱼吗?难了 。忍忍吧,10年后,滇池鱼定会让你吃到吐的 。
怎么养鱼?在我国养鱼历史悠久 。传统的养殖方式有以下几种!
池塘养鱼 。一般是指人工修造的 。池面积一般10亩左右,水深2.5米左右 。因高产池内浮游生物和悬浮有机物丰富,光合有效辐射一般很少能透射到0.5米以下水层,应进行机械增氧或加注溶氧量较多的新水 , 以改善近底层水的溶氧条件 , 提高放养量和产量 。池塘土质一般为砂质壤土 。水质要求微碱性(pH7~8.5)、硬度5~8、透明度30厘米左右、溶氧3~6毫克/升 。放养前应清除池内过多的淤泥、修整堤埂和用生石灰等药物杀灭病虫害 。
池塘是养殖场的主体部分 。按照养殖功能不同可分为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和成鱼池等 。池塘面积一般占养殖场面积的65%~75% 。各类池塘所占的比例一般按照养殖模式、养殖特点、品种等来确定利用池塘进行养鱼生产和繁育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就是池塘养鱼 。池塘养鱼主要饲养技术包括混养和密养、轮捕轮放、日常管理和综合经营 。
稻田养鱼也比较普遍 。养殖鱼类以草鱼、鲤鱼为主,也养殖鲫、鲢、鳙、鲮等鱼 。养鱼前须将稻田堤埂加宽、加高,并拍打结实;同时挖鱼沟、鱼溜或鱼坑 , 并设置鱼栅 。放养时间一般在插秧后7~10天为宜,每亩可养殖鱼种1000尾左右 。稻田养鱼后应保持较高水层,关键是防止大雨时逃鱼。此外,在施用化肥、 农药和烤田、耘草时,应充分考虑到鱼类生长的要求,可分片间隔施放,以免影响鱼类生长 。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 。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 。根据促进水稻增产兼顾养鱼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稻田养鱼应以草鱼为主(50%-70%),因地制宜搭配一些鲤和尼罗罗非鱼等!
海水鱼养殖是利用浅海、港湾或人造设施养殖鱼类的生产活动 。主要养殖鱼类有真鲷(红加吉鱼)、黑鲷、牙鲆、石斑鱼、鲈鱼、大黄鱼、黑鲪、大菱鲆、鲻鱼、梭鱼、遮目鱼、许氏平鲉、红旗东方鲀、海马等 。
养殖方法是1)港湾养殖 。即利用港汊、潮间带滩涂筑堤蓄水后放苗,进行粗放养殖 。
(2)围栏(网围)养殖 。在浅海用渔网或栏杆包围部分海域进行养殖 。
(3)网箱养殖 。用网片和支架制成长、宽均为510米、深35米的网箱,沉入海中进行养殖 。
鱼菜共生养殖模式 。利用鱼类产生的有机垃圾来培育水生植物!这是一种新型模式!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过去农村水沟里捉来喂鸭的菩萨鱼有啥用呢?我来自四川某市 , 在我们那里,我们不但叫它菩萨鱼,还喜欢叫道士鱼,“菩萨”和“道士”,这两个词就充满了神秘色彩 。老人也告诉我们,这种鱼不能吃,只能拿来喂鸭子 。
也许 , 在听我介绍完菩萨鱼以后,你就知道它有什么用了 。
在98年时,我们那里的农村还没有通路,一条条山路或羊肠小道盘旋在山间,路边林木葱郁,鸟语花香 。沿途的一条河沟,溪水清澈透明,甘甜可口,走在路上,都能看见各种小鱼成群结队的嬉戏打闹 。
那个时候家家都挂有腊肉,要想吃新鲜肉,就要跑到15公里外的集市上去买 。懒得去的话,想打牙祭了 , 就来到河边,使用簸箕把小鱼赶到边上,拿起来滤过水后就有好几条,连来几次,就有小半桶 。
有一次 , 我和几个小伙伴提回去半桶小鱼,奶奶走过来看了一眼,指着几条非常漂亮的小鱼说:“兔崽子们,这菩萨鱼你们也吃,就不怕肚子疼吗?”奶奶信佛,她的话还是要信的 。奶奶随即又说道:“人不能吃,但鸭子喜欢吃,可以拿去喂鸭子!”
我看着这么漂亮的鱼 , 怎忍心拿去喂鸭子,随即找了一个脸盆,把它们单独挑出来喂养着 。
本是一件开心的事情,谁想到第二天一早 , 我去查看时 , 发现我家的大黄猫正在那里津津有味地吃着菩萨鱼 。我到来时,已是最后一条了 。
我满腔怒火,上去一脚就把大黄猫踢出去老远,只见“喵”的一声,大黄猫吐出了仅剩半个身子的鱼后就跑开了 。这四条菩萨鱼,就这样成为了“猫粮” 。
说来也奇怪 , 接下来几天去捉鱼都没有再看见菩萨鱼的身影 , 听老人说,这种鱼喜欢在密集的水草中 , 终于在一个水潭中找见了它们身影 , 只见它们游得飞快,漂亮的身躯在水中宛若移动的小精灵 。
之后我找了一个透明瓶子,喂养了两条,两天投一次蚯蚓,三天换一次水 , 它们足足跟着我生活了大半年 。还别说,菩萨鱼还真漂亮 。
菩萨鱼,学名为叉尾斗鱼,中国斗鱼中的一种 。在民间各地叫法颇多,比如小江鱼、苗壳鱼、彭皮梭、海皮旦、水金子、洋丁婆、火烧斑、婆婆鱼、鬼鬼鱼、草鞋底鱼等等,指的都是它 。
这种鱼,个头偏?。?体长约8厘米,眼大口?。?具备一口锋利的牙齿 。它身体偏平,鱼鳍宽大且拉丝较长,身穿彩色条纹 , 尾巴呈叉子形,像极了兔子的耳朵,在水中游动时,鱼鳍拉丝随着身体而动,优雅而飘逸,十分漂亮 。
菩萨鱼较常见于南方,喜欢在河沟、池塘、稻田等缓流及静水中活动 , 在复古的农村里,估计太多又不能吃的缘故,不受大家的待见,常见于鸭子进食的水槽中 。
即便受到了鸭子的威胁,它们也生活得很好 , 这种亚热带地区的鱼,具备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 在0℃以上的环境中都能生存,就算离开了水,它们也能靠独特的呼吸系统维持一段时间 。
小小身躯的它们 , 喜欢生活在阴凉地,爱隐匿在水草中,别以为这是胆小的体现,其实它们是争强好斗的霸道小鱼 。
一口锋利的牙齿 , 代表它们喜欢吃肉,鱼虫、蚯蚓及昆虫是它们的主食 。性格刚烈,就算一起游动觅食的伙伴,看不顺眼了照样撕咬 。
看见挡道或附近的其它鱼类 , 就算体型大于自己又如何,它们也喜欢凑上去“亲热”一番 。当然了,它们这小身板是打不过的 , 常常也因为没掂量好自己的实力,成为了其它鱼类的盘中餐 。
菩萨鱼为了和敌人或其它鱼类作斗争 , 这种孤注一掷的玩法 , 让鲤鱼、草鱼、鲫鱼等性情温和的鱼类,都不想和它做朋友 。
静止状态下的菩萨鱼,自身颜色偏暗淡,但它在吸引异性欢心或搏斗发怒时,全身和鳍立即放出带有眩惑样的金属光彩,气势上就压对方一头,漂亮极了 。
它颜值担当 , 极具观赏性,在中国不欢迎,可在西方国家,它是最受欢迎的观赏鱼之一 , 因此它也称之为天堂鱼、玉兔鱼 。一名德国专家在他的《迷鳃鱼大全》一书中写道:“天堂鱼是迄今为止最美丽的观赏鱼之一 。”
菩萨鱼的暴脾气只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 可到了繁殖期 , 它们又变成不折不扣的好父母 。
母鱼要产卵时,公鱼会从嘴里吐出很多像泡沫的泡泡,然后把母鱼托举起来,让母鱼把鱼卵生产在泡泡里面 。此后 , 母鱼产后身体虚弱,去休息了,这时由公鱼对鱼卵受精后 , 就一直守候着鱼卵泡泡,这些泡泡就是鱼卵的家,称之为泡巢 。
此后的繁殖工作都交给了公鱼,公鱼会兢兢业业地守候着它的孩子 。
泡泡裂缝了,就吐口水修补,鱼卵脱离泡巢了,就把沉下去的鱼卵重新衔回去,泡巢脏了,就自主打理,有鱼卵死了,就清除掉以免影响其它鱼卵,有其它生物接近泡巢 , 还要驱赶 。作为菩萨鱼的公鱼,一天到晚,忙前忙后的,像极了现实中的超级奶爸 。
你以为就完了,其实公鱼忙碌的日子还在后头 , 破卵而出的幼鱼活动能力差,仍然需要吸收泡巢的营养 , 看着笨拙还满世界跑的孩子,公鱼头大而焦心 , 没办法,只能一个一个地衔回泡巢,寸步不离的守着 , 直到幼鱼能进食后,公鱼才能松一口气 。
菩萨鱼赖以生存的技能是它的迷鳃,它属于攀鲈亚目下的鱼类,同圆尾斗鱼、攀鲈等鱼类一样,“鳃上器”是它们的特殊结构 。
这是一种粘膜组织,由第一鳃弓的上鳃骨,或上鳃骨及舌颌骨部分扩大而形成,其中的微毛细血管错综复杂,宛若迷宫,故称之为“迷鳃” 。
这种结构是菩萨鱼对抗低氧环境演化而成的辅助呼吸器,即使它们脱离了水,或者在浑浊低氧的水域中,它们也能靠“迷鳃”呼吸到四周仅有的氧气,短时间内不会有生命危险 。
可“迷鳃”还有反噬作用,如果长时间泡在水里,没有呼吸到空气中的氧气的话 , 就会被活活憋死,看来,上天为它开了一扇窗 , 同时也关闭了一扇门 。
原本俏皮的它们,在长江流域上游和南方一带生活得好好的,数量不多但分布广,可人类成为了它们最大的天敌 。
首先是过度捕捞 , 人虽然不喜欢吃,但鸭子在行,人类采用电击、用药等方式,一桶一桶地捉去喂鸭子 , 有时鸭子还要亲自出马,一个顶两,导致菩萨鱼的数量减去一半 。
第二:农民为了收成 , 在庄稼地里施肥打药,导致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本清澈的溪水浑浊了,变味了,甚至干涸了 。随着水质污染,环境破坏 , 导致菩萨鱼生存空间被压榨的所剩无几 。
第三:引进很多品种,成为了菩萨鱼争斗不过的天敌 。比如小龙虾,罗非鱼 , 就属于菩萨鱼致命的天敌 。既然菩萨鱼不能吃,就只能牺牲它来壮大能吃的物种 。
这三种原因加在一起,菩萨鱼就算有菩萨保佑 , 也架不住 。就像我家乡的河流,20年前河道中最深的水潭有四米,可现在呢,最深也有四米 , 不过是一个干枯的大坑 。在我那里,菩萨鱼早已灭绝于野外了 。
我去年在所在城市的观赏鱼店,突然发现了它们的身影,又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 。上前一问老板,原来随处可见的菩萨鱼,现在要卖五元钱一条,颜色漂亮的,15元两条 。早知这样,何必当初 , 看来处处都是商机 。
那次 , 我买了两条回家,自从放进鱼缸后,它们就没消停过 , 不是你咬我,就是我揍你,一天天的不嫌累 。过了三天,体型小的那一条被大的那一条给活生生折腾死了,我气不打一处来 。我在想,我小时候养在一起的两条怎么没事?难道当初的性情没这么猛?可已经无从知晓 。
菩萨鱼有过辉煌的历史,经历过黯淡的人生,在“物以稀为贵”的时代 , 它又摇身一变 , 成为了人们心中的香饽饽 。
现在的菩萨鱼,人们主要用于两点:
第一:作为观赏鱼 。早年间,西方各国把菩萨鱼奉为最漂亮的观赏鱼之一的时候,中国人民在捉来喂鸭子 。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高了 , 追求的更多是精神上的需求,有怀旧的,有念家的 , 有高尚的,等等 。这时人们想起了菩萨鱼,想起它扁扁的身躯 , 具有多彩斑纹的身形,想起它兔子耳朵似的尾巴,它游起来别具一格,身形优美,让人赏心悦目 。
再加上菩萨鱼生命力顽强,即便长时间不换水,长时间不喂食,它也能游动自如,十分容易养活 。又让人们对它喜爱了几分 。
第二:作为斗鱼 。人类的思想永远是最超前的,在娱乐方面,永远不失乐子 。斗鸟、斗蛐蛐,斗狗、斗牛,斗鸡、斗乌龟等,居然还可以斗鱼,真是大开眼界 。
菩萨鱼本就争强好斗,除了拿正经的菩萨鱼来争斗以外,从斗鱼身上开发出的很多娱乐游戏,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看来菩萨鱼的学名叫中华斗鱼,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
总的来说,现在的菩萨鱼也不能吃,在湖南、广西等地,还是有很多河道中存在的 。只不过再也回不到一抓一大把的时代了 。
菩萨鱼少了 , 更多是以观赏鱼的形式出现了人们视野 , 这是属于70后、80后及个别90后的时代印记,希望人们敬畏自然,不要让现在瞧不起的物种 , 在将来也成为奢望的追求 。
【罗非鱼哪里有毒】那么,在你们那里,菩萨鱼又叫什么名呢?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