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最强的全尺寸折叠屏 最好的折叠屏


当下最强的全尺寸折叠屏 最好的折叠屏

文章插图
「这手机得卖一万多」 , 这是我刚拿到 vivo X Fold 之后脑子蹦出的一个念头 。
▲ 抽屉式的包装 , 质感拉满 。
而在与同事一同讨论的过程中 , vivo X Fold 的机身质感几乎通杀 , 实有一股子高端商务味道 。
▲ vivo X Fold 晴山蓝与梧桐灰配色 , 相对来说前者更青春 , 后者更沉稳 。
X Fold 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牢固」 , 其次是边框磨砂材质、背部素皮 , 以及摄像头模组细节上的勾勒 , 无一不有着高级感 。
在展开时 , 铰链没有拖泥带水 , 十分干脆 。大屏的边框则是四边等宽 , 视觉上十分平衡 。
▲ 后盖的设计风格辨识度拉满 , 而且也足够耐看 。
质感上乘 , 而设计克制 , 应该很好的概括 X Fold , 整机只有「vivo」的品牌 logo , 摄像头部分同样也没有多余元素 , 橙色 T*、蔡司 ZEISS 以及相机参数陈列在所谓的「方圆天阶」设计风格上 。
vivo X Fold 的设计与质感足以带来相当的惊喜 , 不用开机 , 就能感受到它本身散发出来的那股子精致 。
与外在相同 , X Fold 的配置也足够惊喜 , 解决了此前许多折叠屏产品所做的选择题 。于里于外 , X Fold 可以说是「全尺寸」折叠屏中 , 最为全面的存在 , 没有之一 。
双主屏、双解锁 , 没有主副两块屏幕 , 两个选择 , 既是对折叠屏产品也是对使用者而言 。
此前全尺寸折叠屏的两块屏幕往往规格不一 , 很容易在使用上造成些许「割裂感」 , 这就好比作 LTPO 动态调频算法失效了一般 , 刷新率突然的跳跃会有着更明显的感知 。
vivo X Fold 则一改行业常态 , 屏幕规格上没有主副之分 , 内外双屏均是三星的 E5 AMOLED 材质面板 , 刷新率同为 120Hz 。
屏幕尺寸与比例则较为常规 , 内屏是一块 8 英寸 4:3.55 比例 2160×1916 分辨率 , 接近方形的屏幕(长边在两侧);外屏则是一块 6.53 英寸 21:9 比例 2520×1080 分辨率的长条形屏幕 。
不严谨的来说 , vivo X Fold 的内屏大概是外屏的双倍 , 展开可以显示双倍的外屏信息 , 前提是分屏 。
但由于内屏比例的问题 , 在打开流媒体 App 时 , 仍然会有「转屏」的现象 , 有些类似于直板智能手机 , 问题不大 。
▲ 横过来看视频对屏幕的利用会高一些 。
▲ 竖向看图.
除了一致的屏幕规格 , vivo 也在内外屏上均搭载了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 , 这也意味着内外双屏都能录入指纹和解锁 , 同样地消除了主副之分 。
不过关于超声波指纹解锁有两点需要注意 。
一是 , 内外屏并非是类似 iQOO 9 系列、X Note 的广域模块 , 录入的过程中需要多录入几次 , 但识别效果并未打折扣 。
二是 , 内屏的解锁位置在「右半屏」 , 方便右手持机快速解锁 , 日常习惯后同样影响不大 。
哦 , 内外双屏同样配备了 1600 万像素的摄像头 , 直板屏手机有的 , X Fold 内外屏都有 。
如此的配备在体验中会有更为一致的使用体验 , 将双屏的割裂感减少到最小 。vivo 在屏幕上所做的满配 , 减少了使用者被迫的选择 。
在此前体验内外屏幕不同的产品时 , 会尽量使用那块高刷屏幕 , 即使当时的场景并不适合展开来用 。
vivo X Fold 便免去了这个「纠结」的过程 , 随心所欲了可以说 。
多任务、分屏统统都有 , 我却很少用屏幕展开后的 X Fold 几乎可以看做是一台 8 英寸的竖向平板 , 理论上屏幕拉高到如此的尺寸 , 加以 App 们的适配 , 可以呈现出更多的信息量 , 利好内容消费 。
但 , 每个折叠屏其实都不想止步于内容消费层面 , 都有些许「多合一」设备的野心 , 也即具有「创造力」 。
伴随着 Origin Ocean 一同出现的「量子套件」在 Fold 上发挥出了更大的优势 , 大屏、多平台同步 , 日常里 , 我很喜欢用它来记录一些点滴 。
抛开这些自家 App 的适配外 , Origin Ocean 也对大屏做了一些微小的优化 , 分屏与小窗结合起来 , 最多能呈现出三个窗口 。
不过分屏的手势是三指上滑 , 不够直觉 , 或许这是为了与三指下滑截图来做个区分 。
另外 , 在分屏确定第一个 App 后 , 另一侧并非是以桌面形式出现 , 而是采用了一个二级桌面 , 查找效率较为一般 。于我来说 , 还是更习惯直接呈现桌面 , 以提升分屏效率 。
▲ 注意键盘 , 只弹出半屏.
除此之外 , X Fold 分屏状态下的可操作空间其实很多 。而且在单屏聊天或者输入过程中 , 输入法不会整体弹出占据半个屏幕 , 而是只呈现在分屏 App 内 。
如此 , 它的分屏状态 , 更像是 PC 里面的并行窗口 , 有着足够的独立性 。
vivo X Fold 的铰链采用了水滴型方案 , 折痕轻 , 半径小 , 是此方案的优势 , 价格高则是劣势 。
断断续续用了小一周的时间 , 亮屏状态下几乎很难察觉「折痕」的存在 , 也只有在特殊角度下 , 对着光才能发现一条浅浅的痕迹 。
▲ 弯折超过 90° , 即可解锁腰平取景.
同样 , 调整过铰链阻尼的 X Fold , 也能够多角度悬停 , 配合摄像头以及一些 App 的功能 , 也能够在立体状态下进行一些操作 。
▲ 类似 PC 的操控模式 , 下半部支持手势触控.
在对大屏的利用上 , 如同屏幕规格一般 , vivo X Fold 均来到了折叠屏行业足够的高度 , 已经是在现有量产状态下 , 最接近完美的状态 。
但 , 全尺寸的折叠屏在展开后 , 细细想来 , 我还是更愿意拿它做内容消费 , 而不是内容生产 。
更大的内屏 , 其实给便携性带来了一些挑战 , 展开之后活脱脱一部平板的体积、重量 , 更适合在非移动的场景中使用 , 看视频、看电子书刷信息流等等 。
▲ 量子套件支持 macOS 与 Windows 双平台 , 算是个惊喜之作.
至于内容生产 , 即使 Origin Ocean 有着体验尚佳的量子套件 , 但在 X Fold 上更适合做修改记录点滴 , 暂时还无法替代成为主力的创作设备 , 颇有些像一部辅助的备用的工作设备 。
影像系统就是展开了的 X70 Pro+vivo X Fold 可以说是最愿意抬手记录用的折叠屏产品 , 甚至把范围扩大到一众旗舰手机 , 这个结论也依然成立 。
先不说有着蔡司自然色彩和 T* 镀膜的物理加成 , 单单在镜头焦段的覆盖范围上 , vivo X Fold 也算是当下行业的翘楚 。
整体覆盖到 14mm~125mm 的等效范围 , 主摄(23mm)升级到 5000 万像素的 GN5 , 辅以 OIS 。超广角为 IMX598、2x 则是 IMX663、5x 则是有 OIS 的 800 万像素潜望镜头 。
这个配置几乎就是主摄升级版的前代影像旗舰 vivo X70 Pro+ , 称 vivo X Fold 是一台主打影像的产品 , 也在意料之中 。
具体表现中 , X Fold 依然有着扎实的成像 , 与克制的颜色表达 。尤其是在蔡司自然色彩中 , 初看会有些素雅 , 但对于冷暖色调的控制 , 与高光暗部的取舍 , 会让照片呈现出一股高级感 , 十分耐看 。
▲ 左:蔡司自然色彩 , 右:AI 调色
▲ 回头来看 , 使用 2x、5x 中长焦的频率明显要比超广角多.
由于 X Fold 的全尺寸规格 , 它的体积与重量并不够优秀 , 每次想到这里我都会留恋直板屏手机 。但每次外出打开相机记录 , 都会庆幸自己还是带了全焦段且有蔡司加持的 X Fold 。
在 vivo 产品序列中 , X Fold 的影像实力可能没有大幅度的跃进 , 但纵览到整个智能手机中 , X Fold 依然秉持了 vivo X 系列的影像基因 , 仍是一部能够主打影像的产品 。
规格拉满了的 X Fold , 依然无法回避「折叠屏」的问题以往的折叠屏产品总归有一些遗憾 , 要么是内外屏规格不统一 , 要么是影像系统稍弱一些 , 要么是快充性能不够 , 要么是设计质感上有些瑕疵 。
vivo X Fold 是大厂里最晚到的折叠屏作业 , 但完成度却远超其他产品 , 这或许是在发布会上喊出「2.0」的底气 。
体验一周有余 , 对于 vivo X Fold 这一款产品来说 , 满意度可以打出九成 , 相反却少了几成新鲜感 。
一方面是 X Fold 选用了常规的全尺寸 , 内外屏的使用体验 , 像是弥补了许多折叠屏产品的短板 , 有一定的需求预期在里面 。
二是 , 在满配之下 , vivo X Fold 选择直面「折叠屏」根本的问题 , 也就是二合一变形设备带来的重量问题 。
▲ 展开后基本告别单手操控 。
这也不是 vivo X Fold 本身的问题 , 而是「折叠屏」设备不得不做的取舍 。
规格拉满 , 几乎没有短板 , 两块同规格高刷屏 , 双指纹解锁 , 以及高通骁龙 8 Gen1、蔡司全焦段摄像头 ,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 , X Fold 重量来到 310g 。
除了第一天被它的质感冲昏头脑外 , 剩下的几天几乎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小手指压迫感和口袋的坠落感 , 尤其是在广州 30℃ 的春日里 。
以及当在餐厅、车里、办公桌上展开使用时 , 脑海中不得不冒出个想法 , 一部折叠屏是否会比一部直板机加平板带来的体验更好 。
▲ 折起来当做 PC , 其实还是有点小 , 比较适合简单修改.
这问题在不同条件之下有着不同的答案 , 带两部设备出门 , 一般都有着双设备使用计划 , 而「折叠屏」的大屏更像是为了应对突发的需求 , 偶尔需要处理工作 , 偶尔需要大屏查看信息等等 。
作为一个连包都不想带喜欢双手空空的佛系出街党 , 折叠屏可能更适合我 , 纵使它有着 310g 的重量 , 但凡在外用大屏多任务处理过一次紧急状况 , 便能赚回重量差 。
更别说 , vivo X Fold 有着几乎完美的配置以及四位数的售价 。
【当下最强的全尺寸折叠屏 最好的折叠屏】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