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粤东黑猪

哪里有粤东黑猪,为什么感觉现在猪肉越来越难吃?我是个70后,在我小的时候,家里也养过猪,那时候给猪喂的是豆饼野菜 , 还有一些土豆和白菜,粮食基本不喂 , 因为那个时候粮食比较短缺 , 人都不够吃呢,怎么会喂猪呢?别看那个时候猪吃得不好 , 但猪肉是真的香,一点腥味儿都没有,比现在的猪肉好吃多了 。
猪肉为什么越来越难吃?猪的品种没变,还是原来的猪,但养猪的人变了 , 猪肉难吃的根本原因,那就是猪吃了它本不该吃的食物 。
现在养猪和以前不一样了,原来养猪是不喂添加剂的,都是喂经过粗加工的玉米和麦麸混合的猪饲料 。猪的生长期也长,基本都在十个月左右 。所以肉质鲜美又好吃 , 没有异味儿 。
现在的养猪的方式改变了 , 猪饲料都是精心配置的,不同阶段吃不同的猪饲料,而猪饲料里面也有促进长肉和生长的添加剂,导致猪的出栏期也缩短了,从猪出生到出栏上市 , 只需要四个月时间,就能让猪达到正常十个月生长期的体重标准 。这样快速长大的猪肉能好吃吗?
我家有个服务员,她家就是养猪的,家里养了三百多头猪 , 不过她从来不吃这样的猪肉,而是单独又养了三四头猪,这几头猪是单独喂猪饲料的 , 就是那种不加添加剂的玉米料,一喂就是一整年,而单独喂养的这几头猪,长一年才和四个月出栏的猪体重一样,但是肉质却比那些猪要好得多,不仅没有异味,口感也特别好 ,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猪还是原来的猪,只是养猪的人把它变得面目全非了!
现在很多农村地区 , 还在延续着传统的养猪方式,利用家里剩余的粮食和蔬菜来养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笨猪”,这样的猪肉能不好吃吗?我们真的希望那些养猪的人们,都用这种传统方式养猪,可能养殖成本很高 , 但可以适当地提高猪肉价格吗,最起码可以让我们吃到放心的猪肉!
我是明泽美食,感谢大家阅读本文 , 如有不足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栏留言互动,谢谢!
有哪些城市适合养生?我推荐成都 。
成都,作为西部最重要、最美丽、最繁华的城市,这座既古老又年青,既安宁又繁荣,既有很深的文化积淀,又有很强的商业意识的城市,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
作为中国四川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都已经形成机械、电子、医药、冶金、化工、棉纺、食品等门类的工业体系;农业则是中国重要的粮油和农副产品基地;商业已成为中国西南商品、物资的重要集散中心;交通、通信亦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枢纽 。
成都是一座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的城市,同时也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代留下来的名胜古迹很多 。其中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武侯祠、杜甫草堂和永陵(王建墓);列为省级文物保护的有北周文王碑、文殊院、青羊宫、孟知祥墓、朱悦廉墓、僖王陵、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彭大将军纪念碑彭家珍祠、十二桥烈士墓 。其它各具特色的公园,有以引种一百多种竹子、被称作“竹的公园”――望江楼;装饰、布置各式盆景的百花潭;山青水秀的人工湖――百工堰;年年举办“灯会”“花会”的文化公园;以饲养和繁殖大熊猫著名的成都动物园、以锦江绿化带为背景的滨江公园和以“人和水”为主题的活水公园 。
这些分布在市区和城郊的游览参观点各具特色、涉猎面广,人们在此游览之余不仅可以欣赏到众多美景,而且可以增长知识和情趣,耳目为之一新 。成都是一个非常有特征的个性化城市 。首先表现在气候上 。成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 , 日照时间短 。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 。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 , 却显得闷热;冬天气温平均都在5度以上,但由于阴天多,空气潮,却显得很阴冷 。其二,成都是古蜀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宫办学堂——石室学堂 。在唐宋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时期,著名诗人李白、杜甫、李商隐等流寓成都,创作了大量吟诵成都风物的诗词歌赋,并留下众多文化遗迹 。
成都是一个容纳和包容的城市 。成都人心地善良,性格泼辣,热情好客,喜欢交朋友 。去过成都立刻就被如云的美女和豪放的人群所感染 。大家都心无芥蒂,敞开胸怀,迎接四方宾客 。
成都自古就是一座具有开放性格的城市 。远在北方开辟“丝绸之路”的纪元前,成都人就已经入云南,经缅甸,到印度,至中亚,转欧洲,即史称的所谓“南丝之路”,谱写了对外开放的历史篇章 。今天的成都,秉承祖先气度恢宏、兼容并包的传统,正意气风发地走向世界 。
1.【宽窄巷子】宽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 , 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也是成都遗留下来规模比较大的的清朝古街道,跟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的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 。
2.【锦里古街】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里面有好吃的荞面、三大炮、牛肉焦饼、黄醪糟、糖油果子等等 。色香味的甜水面、凉面、卤菜都不错 。还有一家卖油炸臭豆腐、洋芋的,也是四川出名的小吃 。
3.【春熙路】提起成都,应该无人不知春熙路吧,就像重庆的解放碑,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 。如今的春熙路不仅是春熙路 , 还有旁边的太古里和IFS , 构成了成都最繁华的商圈 。
4.【文殊院】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 , 是中国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 , 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 。
5.【青羊宫】青羊宫创建于唐朝,唐朝的一位皇帝曾经在这里避难,给它增添了传奇色彩 。1667年康熙皇帝时,青羊宫进行了重新修复,以后又不断扩建 , 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气势宏伟 。主要建筑有山门、三清殿、唐王殿等 。里面的混元殿高大雄伟,八卦亭是其中保存最完整、造型最华贵的建筑,供奉着老子骑着青牛的塑像
6.【杜甫草堂】杜甫草堂坐落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 。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 , 重结茅屋 , 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
7.国宝大熊猫
成都,是一生必去的城市;到了成都还想回去吗?直接安家啦
我国地方猪种可划分几种类型?依据猪种起源、体形特点和生产性能,按自然地理上的分布,将我国地方猪种划分六大类型,即华北型、华南型、江海型、西南型、华中型、高原型 。
(1)华北型:主要分布于淮河、秦岭以北 。代表猪种有:东北民猪、西北八眉猪、河北深县猪、山东沂蒙黑猪、里岔黑猪、河南淮南猪、安徽定远猪、内蒙古河套大耳猪等 。该种类型猪的特点:全身被毛黑色,嘴长,面直,耳大下垂,头纹纵行好,体躯长扁,体质坚强 , 鬃长毛密,耐粗放饲养,适应性强;繁殖力高,一般产仔12头以上;较晚熟,生长慢,肉质鲜嫩、红润,肌内脂肪含量高,味香浓 。
(2)华南型:主要分布于南岭与珠江流域以南,包括云南省的西南和南部边缘地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省等地 。代表猪种有:两广小花猪、香猪、滇南小耳猪、海南猪、粤东黑猪、槐猪、台湾猪等 。该种类型猪的特点:个体较小,嘴短,面凹,耳小竖立 , 头纹横行,毛色多为黑白相间 。体躯短矮宽圆 , 腹大下垂,腿臀较丰圆,皮薄毛稀,鬃毛短少 , 体质疏松 。性成熟早,3~4月龄即可发情,6月龄30千克左右即行配种 , 每胎产仔8~10头,繁殖力远低于华北型猪;早熟易肥,皮薄脂肪多,屠宰率较高,肉质细嫩 。
(3)江海型: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沿岸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和台湾省西部的沿海平原 。代表猪种有:太湖猪、虹桥猪、姜曲海猪、阳新猪等 。此种类型猪主要是由南北两型杂交而成,其外形和生产性能因类别不同差异较大,毛黑色或有少量白斑,头中等大?。ご笙麓梗逞怼⑵街被蛏园枷?。积累脂肪能力强,增重快 。繁殖力高 , 性成熟早 , 母猪发情明显,一般4~5月龄即有配种受胎的能力 , 并且受胎率高 。乳头8对以上,经产母猪一般产仔数在13头以上,个别猪产仔数甚至超过20头以上,其中以太湖猪最为突出,平均窝产活仔数超过14头 。
(4)西南型: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云贵大部分地区和湘、鄂的西部地区 。代表猪种有:荣昌猪、关岭猪、乌金猪、内江猪、湖川山地猪、成华猪、雅南猪等 。其特点是:头较大,颈部多有旋毛或横行皱纹,腿较短而粗,毛色全黑或黑白花 。背腰宽、凹陷,腹大略有下垂,背膘较厚 。中等繁殖力,性成熟较早,有些母猪90日龄时就能配种受胎 。乳头数平均为6~7对左右,产仔数为8~10头,猪的初生体重?。?平均0.6千克 。
(5)华中型: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之间的广大地区 。代表猪种有:浙江金华猪、华中两头乌猪、湖南宁乡猪、湘西黑猪、赣中南花猪、福州猪、大围子猪等 。其特点:猪体型与华南型相似,但较华南型猪大,背腰较宽 , 多下凹,腹大下垂,皮薄毛?。?嘴短面凹 , 耳朵中等大小、下垂 。生长较快,成熟较早,肉质细嫩 。一般产仔10~12头,乳头6~7对 。
(6)高原型:主要分布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包括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西部及云南地区 。代表猪种有:青藏高原的藏猪、甘肃的合作猪 。其特点:体躯较?。?结实紧凑,四肢发达,蹄坚实而?。?嘴尖长而直,鬃长毛密,善于奔走,行动敏捷 。抗寒力强,耐粗饲 , 但生长缓慢,一年可长到20~30千克;2~3年长到35~40千克,屠宰前舍饲2个月可达50千克,肉质鲜美多汁 。鬃毛产量高(每猪0.25千克)、质量好(长度12~18厘米) , 在工业上评价很高 。繁殖力不高,乳头以5对居多,每胎产仔5~6头 。
黑猪哪个品种瘦肉多?沂蒙黑猪品种比较不错 , 瘦肉率高 。
沂蒙黑猪:
产地(或分布):山东省临沂市北部 。
数量:1978年统计有繁殖母猪6万余头 。
主要特性:体型中等,头大小适中,额宽,有金钱形皱纹,耳中等大,耳根硬,耳尖向前倾罩,嘴筒短而微撅,胸宽而深,背腰平直且宽,四肢结实,皮灰色,被毛黑色 , 分为大、中、小三型 。成年公猪体重为199千克,母猪为154.3千克 。初产仔8~9头,经产仔10~11头 。肥育期日增重为419~680克,屠宰率为76.3%,膘厚4.6厘米,瘦肉率为43.9% 。
其他品种:
一、汉江黑猪
产地(或分布):陕西南部汉江流域 。
数量:1982年调查有40余万头 。
主要特性:分大耳黑猪和小耳黑猪两个类型 。前者又可分为“狮子头”和“马脸”二型,马脸型猪体型大,头大,脸直 , 身长,腿高;狮子头型头短宽,面微凹,耳大下垂,达于嘴角或与嘴齐 , 形如蒲扇,耳根较软 , 嘴筒粗 。小耳猪头小,嘴尖,耳小而薄,耳根较硬,半下垂 , 仅达眼下,形如杏叶 。成年公猪体重为61~138千克,母猪为92千克 。性成熟早,农村公猪3~4月龄、母猪4~5月龄开始初配,初产仔8~9头,经产仔10头 。肥育期日增重为561克 , 屠宰率为66% , 腿臀比例27.5%,瘦肉率为49.3% 。
二、粤东黑猪
产地(或分布):广东省惠阳、饶平和焦岭等地 。
数量:1981年有繁殖母猪4万多头 。
主要特性:体型略呈长方形,头清秀,额宽平 , 仅少数呈倒八字形或菱形皱褶,耳较小斜竖,嘴筒稍长而较尖,下颌狭窄 , 当地群众叫“禾虾头”,背腰微凹,腹部稍大,但不拖地 , 四肢直立、坚实有力、长短适中 。被毛黑色 。成年公猪体重75千克,母猪为58.5千克 。性成熟早 。头胎产仔9~10头,三胎以上11~12头 。肥育期日增重为281克,屠宰率为70.3%,瘦肉率为46% 。
潮汕传统是什么意思?潮汕民俗繁多,而且,这也是潮汕人一直骄傲的地方 。
除了传统的节日外,他们还保留着盂兰节,中秋烧塔,新年烧龙等等中原已消失的习俗 。另外较有特色的还有“人节”食七样羹 , 澄海赛大猪,盐灶拖神等等习俗 。
潮汕传统即为潮汕文化,隶属于岭南文化 , 广东三大文化之一 。是汉文化的子文化 , 是古中原文化的遗存 , 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代传承过程中不断发展而形成的汉文化 。
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无疑就有潮汕文化的存在 。
潮汕文化历史悠久、起源于潮汕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创新于现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 , 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点,有自己的潮汕方言、潮剧、潮乐、潮菜、工夫茶、潮汕工艺、潮汕民俗等特色 。
潮汕文化内容丰富,风格独特 , 古今中外生活在潮汕大地的子民,都深受它的陶冶 。每个潮人的身上,不管是思想、语言、或者行动 , 无时无处不表现着潮汕文化的特征及其影响 。
1:潮汕工艺
潮汕地区的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如花似锦,驰名中外 。早在新石器时代 , 潮汕就已经有了石器和陶器的生产工艺,到了东周时期,潮汕的陶瓷造型和施釉工艺 , 玉器、木器、青铜器工艺,已具有广东先进水平 。东晋时期,青瓷、铜铁冶铸工艺 , 特别是金银饰品工艺,已形成较强的地方特色 。
宋元两代,玉石木雕刻、陶瓷生产规模很大 , 而且出了不少珍品,产品种类,技艺水平 , 受到中外人士的青睐,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明清是潮汕工艺美术的鼎盛时期,大批工艺美术精品遗存于世,潮汕开元寺大殿龛桌和圆雕《金千佛塔》以及玉雕产品鼻烟壶、玉印、头插、怀古、如意等,令人拍案叫绝 。
潮汕民间的花灯、嵌瓷、香包、泥塑、剪纸、首饰等,都富有地方特色 , 驰名中处,成为官民人等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和时节应用品 。潮汕工艺美术经过千百年的精炼,融汇中外,推陈出新 , 自成流派,形成鲜明、浓郁的地方艺术风格 。
中国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有精辟的论述 。潮汕工艺既有中原文化的承传性、原发性,又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
潮汕工艺品是潮汕人民为了满足自己生产、生活的需要,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就地取材制作出来,常常表现出它的独创性,令人拍案叫绝 。
2:潮剧潮乐
潮剧由南戏演变而来,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潮剧 。潮剧是潮汕的地方戏,也是广东三大地方剧种之一,全国十大剧种之一,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
潮剧也被称之中国艺苑奇葩,获得海内外广泛的好评 。
其突出特点是:优美抒情,潮汕味浓 , 有大批优秀剧目,独特表演艺术和著名演员,雅俗共赏 , 深受群众喜爱,有多部潮剧拍成电影传遍国内海外,潮剧团也多次赴国内各地和海外演出,尤其是丑戏的表演艺术更是脍炙人口 。
潮剧的唱腔,包括曲牌、对偶曲和小调 。
潮剧唱腔有一个特点:就是帮唱 。
潮剧音乐的特色乐器有二弦、椰胡、大笛、大鼓、深波、曲锣等 。
潮剧的角色行当古时分为生、旦、净、未、丑、外、贴等7角 , 现发展成为10种丑、7种旦、5种生和3种净 。
其中,以“三小”(小生、小旦、小丑)知名,有“南国鲜花”之称 。
这便是流芳百世的潮剧──潮汕文化的奇葩,也是潮汕民间艺术的精髓 。
流传于潮汕地区的民间音乐统称为潮州音乐,包括锣鼓乐、弦诗乐、笛套乐、细乐、庙堂音乐等品种 , 是一种既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浓郁地方色彩、又有深厚群众基础和高度艺术价值的古老乐种 。
目前广泛流传于粤东、闽南、台湾、港澳及东南亚各地,在中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
潮州音乐古朴、典雅,其源可以追溯至唐、宋时代,潮州音乐既源于唐、宋中原古乐,又承袭融汇了“正字”、“昆腔”、“西秦”、“外江”诸剧种及地方民间乐调 。
至明代中叶潮州音乐已形成一种曲目丰富、形式多样、自成体系的民间音乐艺术 。
潮州音乐传谱 , 用“二四谱”、“工尺谱”以及简谱 。其中“二四谱”系潮州音乐最古老谱式,也是中国稀有的乐谱 。
从“二四谱”及潮州音乐特殊音律进行研究,均可见唐、宋音乐文化对潮州音乐的影响 。
潮州音乐的演奏方式和乐器组合种类多样,是一种雅俗共赏的群众性民间艺术形式 。
潮乐的基本调式有五种,即:轻六调、重六调、活五调、反线调、轻三重六调 。最具特色的乐器是二弦和打击乐 。在演奏上除锣鼓乐外 , 都由二弦领奏和指挥 。
演出形式,灵活多样,有几十人以至上百人的大锣鼓演奏,也有二五人组成的弦乐演奏,是雅俗共赏,群众性白娱自乐的艺术形式,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吸引力 。
3:地方方言
潮汕话古朴典雅,词汇丰富,保留较多的古语音、古语汇和古语法,可谓唐音古韵千年不易 。
潮汕话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语法特殊、词汇丰富、音韵独特、古语义多等 。
潮汕话本是古代中原汉人语言在潮地衍变的产物 。据有关史料载,潮汕话初始于秦、汉时期 , 成型于唐、宋,到了明末清初 , 才形成自己独立的语言体系 。潮汕话的主体是中原的古汉语,混杂地方方言,音韵与现在的闽南话大体相同 , 现在的潮汕人与闽南人仍可用一些简单的生活方言交流 。历经千百年后,中原汉族语言早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 潮汕话却仍然保留着古汉语的八个声调 。
现代汉语是四声拼读,但潮汕话仍保留着八音拼读的语音系统,潮汕话中客人叫人客,母鸡叫鸡母,步行叫行路,铁锅叫鼎,瓶子叫樽,等等 。
古汉语也保留较完整;潮汕话一字多义,一个“食”字 , 几乎包括了喝、吃、饮、吮、吸等所有的口腔饮食动作,如食(吸)烟、食(喝)酒、食(啃)蔗、食(饮)水等 。
现在,潮汕话的一整套文读系统,已逐步与现代汉语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使潮汕话既保留自己特有的音韵 , 又不致生涩难懂 。
由于处于长期稳定的状态,所以潮汕话也成为联结海内外潮人的最强大的纽带 。
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认为:“汕头语是现今中国方言最古远、最特殊的 。
4:潮汕物产
农产品品种繁多,水稻、花生、甘蔗、黄麻是传统大宗产品 。
盛产各种岭南佳果,潮州柑被誉为“柑橘皇后”,林檎、橄榄、杨梅、油甘、澳榴等是本地名优杂果 。
享有盛誉的“蔬菜王国”,四季有优质时令蔬菜应市,包心芥菜、早皇白菜、芥蓝花、椰菜花是本地的特优品种,良种菜籽蜚声海内外 。
较有名的禽畜有狮头鹅、鸥汀鸡、本地黑猪等 , 尤其以狮头鹅最负盛名,被誉为“百禽之王” 。
海、淡水产品十分丰富 , 最名贵的鳗鱼、石斑鱼、鲳鱼、马鲛、对虾、膏蟹、梭子蟹、鱿鱼、牡蛎、紫菜等 。选用丰富海鲜为主要原料的潮州菜,以其用料考究、制作精巧、美味独特而风靡海内外 。以牛肉丸、猪肉丸、鱼丸“三丸”和蚝烙等为代表的风味食品,脍炙人口 。
各式凉果和腌制蔬菜都是传统名菜 。潮汕抽纱、金漆木雕、玩具礼品等手工艺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彩瓷、珠绣、金银饰品等也很著名 。
5:潮汕民俗
潮汕民俗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一支,是汉文化与百越民俗文化及外来文化相融合的结晶,别具特色、自成体系 。
【哪里有粤东黑猪】有农历正月初七吃“七样羹”,冬至吃“冬节丸”等饮食习俗;有请青娘母做“四句”等婚娶习俗;有“吃丁酒”、“出花园”等生育习俗 ;有时年八节祭拜等岁时民俗 ;有“搬涂戏”、“赛花灯”等游艺民俗;有好事送礼成双、歉事送礼奇数等交际礼俗……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