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怎么人工繁殖

龙虾怎么人工繁殖,龙虾在三四钱就红壳了还能生长吗?龙虾在三,四钱就红壳了还能生长吗?该如何改善?
小龙虾一般在性成熟之后就不会长个了,所以是否红壳不是小龙虾是否停止生长的原因 。而小龙虾红壳是必然现象,无论是人工养殖条件下还是野生环境中 , 小龙虾最终都会从青壳虾变成红壳虾 。不过不同的生存环境下,小龙虾红壳的时间有长短 。具体来说,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
一 , 水位高低:水位高低可以直接影响小龙虾的虾壳颜色变化 。通常来说 , 高水位条件下,小龙虾由于吸收的光照要少,所以相应的虾壳里面的虾青素转化为虾红素的时间就要延长很多 。与之相对应的,低水位条件下,小龙虾吸收的光照要多一些,这种情况下,小龙虾会提前红壳 。这就是为什么在大河大湖里面生长的小龙虾个大而且虾壳呈现青红色,而人工养殖条件下以及野沟渠里的生长的小龙虾大部分的虾壳都呈现深红色 。
二,小龙虾的生长繁殖密度:在高密度的养殖条件下 , 小龙虾个体通常不会很大,而且虾壳变红的时间会大大缩短 。如题主所言,4钱左右的红壳虾还不少 。这是因为饲养密度过大会导致小龙虾的活动空间变?。?加大了小龙虾的自相残杀的概率,同时高密度饲养小龙虾,通常水质过肥,在水质富营养化和有机质以及氨氮和亚硝酸盐超标的情况下,小龙虾的应激反应过大,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虾壳吸收大量营养源,导致虾壳变硬变红 。最终形成小规格的铁壳虾 。
三,温度高低: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小龙虾最理想的生存条件表现在温度上面,在23°—34°之间生长最快,活力最足 。超过这个温度范围 , 小龙虾生长缓慢,并且在高温天气下,小龙虾吸收过量的热量 , 会让体内的虾青素迅速转化为虾红素,但是由于生长缓慢,所以就出现了题主所说的四钱左右的红壳虾 。
解决思路:所有的养殖户都希望自己养殖的小龙虾规格大品相好,但是由于条件限制,虾田(虾塘)与湖河相比,无法保持高水位,所以退而求其次,一方面尽量保证比较高的水位来调节水温 。另一方面,通过频繁的捕捞来控制密度,最后通过水里的藻类和水草来降低透明度以及净化水质 。目的是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小龙虾的生长不会太缓慢,同时保证小龙虾的规格也不会太小 。一般长大四钱以上的红壳虾就出售 , 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商品虾的数量 , 另一方面,也节省了不少饲料钱 。因为,小龙虾达到性成熟之后就停止长个了 。
小龙虾如何繁殖?根据个人养殖经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营造良好的龙虾生长环境 。龙虾属虫壳类动物,与蟹相似,有一对特别发达的螯 , 有掘洞穴居的习惯,一般在水边近岸掘穴 。龙虾喜阴怕光,光线微弱或黑暗时爬出洞穴,光线强烈时,则沉入水底或躲藏在洞穴中 。根据龙虾的习性 , 可在河塘边加设50厘米高的防逃网 , 防止龙虾外逃 。同时河塘模拟自然条件下龙虾的生态环境,池边浅种植10-15%的水草、隐蔽物,营造龙虾栖息和脱壳的环境 , 减少相互残杀 。
水质对龙虾产量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龙虾的健康生长和发育,养殖过程中 , 池水的PH值保持在7.5-8.5之间,透明度为30-40厘米,要经常加注新水 , 定期泼洒生石灰溶液,调节水质,防止病害发生及脱壳不遂等 。二、是合理投喂饲料 。龙虾在饥饿和食不足的情况下 , 会自相残杀,所以投饲量一定要充足 。龙虾的饲料是动植物饲料 。植物性饲料为小麦、水草、菜籽饼等,动物性饲料为杂鱼、杂肉以及畜内脏等 。平时根据龙虾昼伏夜出的习性及池内虾的密度来确定投喂时间、投喂量及投喂方法 。否则 , 会增加饲料加本 , 降低养殖效益 。三、是科学捕捞 。在龙虾养殖过程中,幼虾在温度适宜、饲料充足的情况下,一般60-90天即可长到商品规格 。3月份放苗 , 6月左右开始轮捕,卖大留小 。由于捕大留小、轮捕轮放,可提高回捕率 , 卖出好价钱,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
澳洲淡水龙虾几月份繁殖?1、小龙虾抱籽后大概经过20-30天左右就会出小虾 。一般小龙虾在10月底至第二年3月份进行交配产卵,在其交配期间不宜进行捕捞,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培育天然铒料给小龙虾食用 。
2、小龙虾的怀卵量很少,根据自身规格不同 , 怀卵量一般是100-700粒 。小龙虾卵的孵化时间是14-24天,如果在低温条件下,孵化期可能需要4-5个月 。小龙虾在发育阶段时,不需要任何外来营养,刚孵出的仔虾需在母虾腹部停留几个月才可以脱离母体 。
3、小龙虾的卵是圆形,外表晶莹光亮,主要通过一个柄与游泳足相连 。在孵化卵时,雌虾的腹部需要不停的摆动 , 这样才能保证受精卵需要的氧气 。刚产出的卵外表呈橘红色,直径为1.5-2.5毫米,随着胚胎的发育 , 受精卵会变成褐色,未受精的卵会变成混浊的白色,而且在2-3天内就会脱落 。
小龙虾的秋苗怎么繁育?从近年的小龙虾养殖的成本投入来看,虾苗的成本占据了全年养殖小龙虾总投入的60%左右,如此高的成本占比,导致很多没有经验的新养虾户出现养殖亏损,而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放苗死亡率高 。
虾苗放养总结起来就是细节决定成败,养殖是一个需要精细管理的工作,在放苗方面尤为明显,某些细节把握好了,会让我们少交很多学费 。下面我们就放养虾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和大家做一个探讨,希望对养殖户朋友们有帮助 。
冬春季养小龙虾
第四篇:如何放养虾苗,成活率最高
以湖北目前的小龙虾养殖技术来看,虾苗放养主要包含三个阶段,一是放养秋苗,俗称“放种虾”;二是春苗 , 俗称“春季虾苗”;三是夏季补苗 。下面就各阶段的注意事项与大家一一探讨 。
一、放种虾

每年9-11月份,很多养殖户习惯补一批大规格的龙虾做种虾,主要是为了让其自然繁殖产出虾苗,以降低来年养虾的种苗投入 。秋季选择种虾有一些事情需要引起养殖户朋友的注意:
1、放种时间:
建议第一批种虾选择在6月份种水稻之后进行,选择规格1-4钱的龙虾(俗称“统货”)做种,这批种虾只要在9-10月加水及时,孵出的虾苗很早,基本上在9-11月份看到的小虾苗都是这批种虾孵出来的;9-10月份放的抱卵虾,其虾卵孵化时间很晚,基本上都是在来年4月以后出苗,故种虾放养太迟的 , 请谨慎处理放养量 。
2、放种虾的量:
6-7月份放种虾,建议按照围沟面积计算,放60斤/亩的密度 , 每亩放养种虾20斤左右即可;9-10月放种虾建议不超过20斤/亩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是转秋分大节气的时候,气候不是很稳定 , 种虾的存活率不是很高 。另外如果遇到冬季气温过低导致水面经常结冰等现象,孵化出的幼虾存活率也不高 。
二、放虾苗

从开春过后,每年的3、4月份,也就是目前这个时节 , 是养殖户放虾苗的主要季节 。值得注意的是3、4月份的第一季虾,大部分养殖户都能赚钱,因为这个时期龙虾养殖几乎没有病害,并且这个时期龙虾生长速度又非常快 , 只有管理到位,放1斤苗卖出3-4斤成虾很容易做到 。但是也有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放虾苗死亡率过高 。如何提高虾苗放苗存活率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1、虾塘处理
虾苗下塘前需要对虾塘做提前处理,主要是换水、解毒等工作,避免虾苗虾塘后中毒死亡 。
(1)换水:主要针对稻虾养殖 , 因为水温回升后稻梗腐烂加快,造成水色发黑、发红、发臭,直接放虾会造成虾苗中毒死亡,故需要将水换至正常水色 。建议换1-2遍水,换水后在平台区域改底(如海联科底倍康,8亩/袋,平台区域干撒改底),分解稻梗;
(2)解毒:如果虾塘之前种过棉花或果树等,或用过较多农药,建议放苗前先对水体解毒(如使用海联科3201 , 4000立方水体/瓶,兑水全池泼洒) , 以避免虾苗下塘后中毒死亡 。
2、苗种下塘前需过水
(1)减少应激反应:虾苗运输是不带水的,而气温和水温具有一定的温差 , 这个温差在早春是非常大的,而过大的温差,对龙虾是致命的 。如果把运过来的虾苗直接倒入塘中,会造成龙虾强烈的应激反应,而造成龙虾大量死亡(原理如同人在春季洗冷水澡,如果直接入水,会引起抽筋、打摆子等 , 造成感冒);
(2)不带水运输造成虾苗鳃部脱水粘结在一起,导致龙虾入水后不能通过鳃过滤水中的氧气而窒息死亡;
(3)具体操作:虾苗下塘前需要过水温,也就是用框将虾苗抬入沟边,浸入水中5-10秒,然后提起沥干,再浸入水中5-10秒,如此反复做5-10遍 , 再放入平台区域的水草附近,将框倾斜放置,让虾苗自己游出躲入水草中即可 。
3、苗种选择
春苗一般选择80-120尾/斤的青壳虾作为虾苗,具有尾数多、脱壳快、生长快等优点,一般第一季虾(3、4月份)选择这类虾苗,只要管理到位、投喂合理,可以在25-40天左右上市卖成虾,一般放一斤苗可以卖出3-4斤成虾 。
4、苗种补齐后需要消毒
水产苗种消毒一般是选择1%左右的食盐水浸泡一定时间(一般是30分钟左右)来进行消毒杀菌,避免病菌带入虾塘引发病害,不过在龙虾养殖中,食盐水浓度和消毒时间均不好掌握 。故现在采取的方式是在一批苗种补齐后,全池使用聚维酮碘(如海联科聚维酮碘用量为3亩*米/瓶)消毒 。
三、夏季补苗

夏季补苗主要是指5、6月份期间补放虾苗 。因为水温高、气候反复、疾病高发等因素,死亡率非常高(平均存活率不到5成),导致大部分养殖户放苗失败,从而亏损 。现将荆州海大技术部总结的一些注意要点与大家做一个交流 。
1、夏季补苗不成功最大的原因气温过高 , 且水温不稳定,应激反应过剧烈导致死亡率很高 。5-6月份由于气候变化过快,导致水温经常性的剧烈变化 。这主要对于经常处在脱壳期的虾苗来说是非常致命的,一旦水温变化幅度超过5度以上,则会造成脱壳的龙虾应激死亡,(严重的死亡率达到9成以上)故这个阶段看到的死虾多数是头壳松动的 。建议夏季补苗精养龙虾的养殖户,一定要做好抗应激的准备 , 虾苗下田要过水温,之后连续三天,每天使用一遍海联科应激灵(4亩/瓶)全池泼洒抗应激,如此操作,夏季补苗可做到7成以上成活率;
2、夏季补苗不成功另一个原因是水草缺失 。因为吃不败在这个阶段已经大量死亡,而多数养殖户采取使用水花生、水葫芦来作为补充水草,这对养热水虾帮助不大 。故建议在5、6月份先不急于补苗,将平台区域水排干,晒半个月至一个月至开裂,之后返水10公分左右,按照8-10米行距,2-3米株距,补种轮叶黑藻(俗称“灯笼泡子“),扎围网避免龙虾进入将草吃掉,一个月后拆网放苗,注意及时投料以保护水草;
3、可以选择种植水稻秧苗或空心菜(间隔8米种植一行,每行2米宽)、吃不败(水排干后 , 吃不败沉于平台底面,暴晒半个月,返水10公分 , 扎网围起来,吃不败会重新发芽生长,一月后拆网放苗)等均可;
**上述方法适合全年精养不种水稻的养殖户采用 。
为什么青苔那么猖狂,我们该怎么办
文 | 图 动保事业部 汪帆 、施德亮
在我们大量走访龙虾和螃蟹客户过程中 , 听到养殖户朋友讲的最多的就是每年开春后青苔(如图1)长势迅速,怎么搞都搞不定,最终导致水质恶化,龙虾产量低下,因此青苔问题是小龙虾养殖中比较头疼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年初只要有养殖户听到哪里有杀青苔的药物都要去买过来杀一下,足以证明青苔是小龙虾养殖中一个避免不了的话题 , 那么到底青苔问题如何进行防控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目前市场上治疗青苔有哪几种方法 。
图1. 市场到处可见的青苔
一、常见青苔防控方法及优劣势分析
表1. 常见青苔治理方法及优劣势
市场上的养殖户很少会全部人工捞取青苔,这个办法基本被弃用,目前主要分为两种:
(1)化学药物杀害:
青苔长起来就使用化学药物(如一些青苔净等产品)控制 , 但是此类药物对虾苗有无影响、对水草是否具有破坏性目前都没有固定的说法 。2017年年初曾经有个厂家就因为杀青苔药物导致水草全部死亡而被养殖户举报而停产 。
(2)施肥控青苔:
最常用的就是粪肥和复合肥 。养殖户想通过局部高浓度的粪肥“烧死”青苔 , 但往往这种处理方法成功率低,易加速青苔的爆发,而且开春后容易导致龙虾发?。ǚ喾始写矶嗖≡?。
上述两种方法是市场上最常见的 。在青苔大量爆发时候养殖户往往首选第一种方案,而第二种方法的思路也是对的:通过控制水的肥度来抑制青苔的生长 。但是在肥的种类上选择以及下肥的时机是不恰当的 ,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虾稻田的养殖户明明下肥了,但青苔却越长越多;明明方法是对的,为什么结果却是反的 。下面我们从虾稻池塘特征及气候问题进行分析 。
二、为什么虾稻池塘冬季越肥水青苔越多
2.1 虾稻池塘的晒塘给我们带来什么
虾稻模式10月收稻后开始晒塘,受天气影响,晒塘从1个月到1个半月不等 。晒塘的好处就是利用光照杀菌、提高氧化还原电位 , 但是晒塘的劣势在于氧化掉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使土壤矿化 , 造成土壤底肥不够;与此同时环沟的水位较浅,容易滋生青苔 。
晒塘结束后,随着水位的提升 , 开始长青苔,养殖户看到青苔长出来了 , 就使劲往池塘中补肥 , 各种无机肥、有机肥、复合肥都开始往里堆 , 但是肥力直接被底质和青苔吸收,从而助长青苔的疯长 。那么我们究竟要不要晒塘呢?答案当然是需要晒塘,不过晒塘后如何处理就显得尤为关键 。
(1)晒塘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环沟,及时向环沟补肥,避免环沟长青苔;
(2)晒塘后加水 , 我们要立刻注意向池塘中补菌(芽孢杆菌最佳) , 将底层土壤的有机质分解、释放营养物质;促进稻梗的腐烂 , 给池塘提供营养;改善土壤条件,使土壤快速形成胶体(粘化),达到离子平衡 , 不再吸收水中的营养元素 。
(3)补菌后 , 要及时补充肥 , 无机肥和复合肥都是容易迅速被吸收利用的 , 但是肥效持续不足 , 因而最佳选择还是有机肥适当搭配无机肥一起使用,既能保证藻类的生长又能保证肥效的持久性 。
2.2 虾稻池塘中的稻梗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很多养殖户喜欢将稻梗留在池塘中 , 是因为稻梗腐烂可以用来肥水,但这并不代表稻梗越多越好 。稻梗过多的池塘往往会生成红黑水,形成这种水的主要原因是稻梗腐烂后浮游动物(图2)大量繁殖,造成浮游植物数量锐减 , 酸碱度降低,溶解氧下降而产生的红水 。因此浮游动物的大量繁殖,而虾苗又摄食强度不够(特别是对老化或是大型的浮游动物虾苗难以摄食),势必会影响藻类的生长(浮游动物摄食藻类),造成肥水困难,因此稻梗不宜留过长、过多,同时注意定期使用菌类产品(如海联科3101)分解稻梗,而不是发酵形成大量浮游动物 。
图2. 稻草边大量浮游动物
2.3 每年冬天气候变化给我们带来什么
图3 2012~2017年11月份天气情况
图3显示近五年立冬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立冬时间的大概时间就在11月7号前后;结合11月7号前后的温度情况不难看出,立冬前后的温度波动较为明显,甚至波动范围在短时间内会有10℃左右的温差,并且立冬过后,温度明显呈下降趋势 。同时,此阶段的天气特点是连续的阴雨天 。
立冬前后的连续降雨和强降温,会造成藻类大量死亡,从而影响水质变化、透明度升高 , 藻类后期繁殖困难,从而给青苔的萌发带来了有利条件,因此立冬前后就是青苔爆发的关键节点 。
因而,要预防青苔,肥水工作必须提前,在10月底就要着重观察天气变化,提前做好肥水、稳水措施,做好青苔预防工作 。这也就是为什么海大公司提倡冬季提前肥水,就要在变天前提前把水质肥起来,后期定期补肥即可抑制青苔生长 。很多客户肥下的越多,青苔越多 , 主要原因就是时机把握不对,下肥时候已经有很多青苔在池塘生长了,下肥反而促进了青苔的生长 。
综上所述,虾稻池塘冬季面临的基肥不足,浮游动物大量繁殖以及气候影响了肥水效果,因此需要根据池塘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冬季肥水方案 。
虾的繁殖方法和技巧?虾通过产卵繁殖 。4月下旬亲虾开始交配产卵,雌虾产出的卵受精后为深黄色,随着胚胎发育逐渐转变为黄橙色、红橙色、浅灰色 。在21-23℃时,孵化出膜时间为41天,80天有幼虾脱离母体 。26℃时受精卵30天孵化出膜 , 52天幼虾脱离母体 。
1、亲虾培育
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为20—50克、雌雄比为1:1的100对虾作为亲虾 , 选后的亲虾饲养在覆盖有玻璃钢瓦和供热加温系统的6×8×l米的水泥池中,每天按在池虾体重的10%投喂新鲜剪碎的“龙虾”头 。虾前部外侧呈红色,颜色鲜艳,虾长度超过体长;雌虾的螯基本都呈蓝色,长度小于体长 。成熟的雄虾生殖突位于第五步足基部呈明显的棒状;雌虾的生殖孔开口于第三步足的基部 。在饲养亲虾池中放入一些洗净消毒的网片作亲虾的隐蔽物,每天吸污换水,保持光照12I:12D(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 。
2、交配与产卵
4月下旬亲虾开始交配产卵 。虾的交配是软壳交配 , 交配前雌虾要进行生殖蜕壳,在雄师产出精子的12小时内雌虾开始产卵 。雌虾产出的卵受精后为深黄色 , 粘附在腹足以及尾扇向内卷曲形成的空腹内 。一只重为48克的抱卵虾怀卵量为326粒 , 怀卵量高的-虾抱卵达441粒 , 低的只有27粒 。
3、胚胎发育
虾的受精卵为深黄色,随着胚胎发育逐渐转变为黄橙色、红橙色、浅灰色 。将抱卵虾分为4个组作胚胎发育对比试验发现:在19℃条件下虾卵的胚胎发育极其缓慢;在21—23℃时,孵化出膜时间为41天,80天有幼虾脱离母体;26℃时受精卵30天孵化出膜,52天幼虾脱离母体;29—30℃时,25天孵化出膜,40天脱离母体 。
4、幼体培育
【龙虾怎么人工繁殖】虾幼体孵化收集后放人土池中饲养,生长初期幼体主要以有机碎屑及小球藻等单胞藻类为食 。水体中有机碎屑、单胞藻类是否丰富对提高虾幼体成活率至关重要,如果饵料数量不足会发生自相残杀 。通过对幼虾解剖发现,幼虾肠胃中基本没有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的残?。庵饕怯紫夯疃芰Σ疃愿∮味锊灰谆竦玫脑?。经7个星期饲养,幼体平均规格可达7.6厘米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