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腹水怎么治疗

鸡腹水怎么治疗,为什么有人认为肉鸡长得快是因为加了激素呢?关于肉鸡长得快有人认为是加了激素的原因,据我个人所了解,大概有3个方面的因素,下面详细说说 。
第一,一些竞争对手的诽谤,不同的养鸡户,所饲养的品种、方式不同,肉鸡的出栏时间也不同 , 如果他人养殖的肉鸡几十天即可销售,而自家养殖的肉鸡,需要几个月才能出售 , 看着别人比自己养殖利润高,心理会不平衡,然后和别人说,别人家的肉鸡是喂激素长大的 。
第二,一些媒体或者自媒体的推波助澜,现在的网络比较发达,尤其是自媒体的发展比较迅速,有些人为了吸引流量,不去考查事情的真实性,听别人说肉鸡是喂激素长大的,然后自己胡编乱造一篇文章,就开始发布,吸引了读者的关注,获取了流量收益,但是受伤的却是养殖户 。
第三,肉鸡喂激素的情况确实存在,一些不良的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的确会通过激素的方式来加快肉鸡的生长,俗话说“无风不起浪”,既然有这种说法,就说明事情是存在的 , 而且关于类似的事情,新闻也有报道过 , 俗话又说“一锅老鼠坏了一锅汤”,正是因为小部分不良养殖户的做法,而伤害了整个养殖业 。
以上3个方面的因素,导致了有些人认为肉鸡长得快是加了激素的原因,那么肉鸡长得快,如果不是加了激素,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关于此问题,我也咨询了相关的业内人士 , 根据他们说 , 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品种的原因 , 鸡的品种在不断的优化和改良,通过高科技的遗传选育技术 , 可以繁殖出生育期较短的品种,从2-3个月的生长周期,缩短为1个多月的生长周期,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
另外,还和饲养的技术有一定的关系,包含了饲料的科学使用、有效的防病措施、完善的养殖配套设施等等,和以前养殖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肉鸡长得快,也是理所当然 。
综上所述 , 肉鸡长得快并不是一定喂养了激素,在现在的养殖环境下,有能力短时间内即可出栏 , 当然,也不能100%排除激素的因素,毕竟,养殖户众多,不可能都能保持良好的养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走偏路”的人,我作为消费者来说,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查罚力度,让那些不良的养殖户受到应有的后果 。
鸡有大肠杆菌?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各种急性或慢性细菌性传染病的总称 。各年龄段的鸡均可感染此病 , 发病率、死亡率都较高,一旦救治不及时,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而且,大肠杆菌病常易成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病或继发?。岩猿沟赘詈芏嘌Ц械椒浅M吠矗虼苏返卦し篮椭瘟拼蟪Ω司《匝σ瞪庖迨种卮螅?
今天,农家营就从流行病学、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综合防治等方面对鸡大肠杆菌病进行论述,多年经验总结,干货满满,值得收藏哦!
一、流行病学大肠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根据致病力的大小可分为致病性、条件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种 。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极多,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血清型,甚至同一鸡场、同一鸡群也可能同时存在多种血清型,最常见的血清型有:O1、O2、O35和O78等 。
呼吸道、消化道、脐带和伤口等都是该病的传播途径;种蛋、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垫草、空气和食具等是主要的传染媒介 。
本病是家禽养殖业最常见的一种疾?。荒晁募揪煞⑸? ,不分地域南北和季节差异 。任何日龄的鸡均可患病,雏鸡更易感染 。相对于圈养鸡而言,散养土鸡由于场地环境较好,发病频率明显更低 。
二、症状表现大肠杆菌可导致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肠炎、脐带炎、肝周炎、心包炎、腹膜炎、全眼球炎、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关节炎、肉芽肿等,上述这些类型在临床上有时单独发生 , 有时可同时混合出现几种 。下面农家营主要介绍常见的三类表现类型:
1、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
常发于3-12周龄鸡(根据不同品种决定) 。一般表现为:明显的呼吸困难、咳嗽并发出异常音 , 食欲减退 , 消瘦死亡率20%-30% 。出现混合感染后死亡率更高 。本病容易与支原体混合感染,导致气囊炎,病理变化可见气囊增厚浑浊,囊腔内有干酪样渗出物 。严重的常伴有肝周炎、心包炎和腹膜炎,又称“三炎败血症” 。(图1、典型的腹膜炎表现)
2、输卵管炎、卵黄性腹膜炎
常发生于产蛋期母鸡,表现为畸形蛋、软皮蛋、沙壳蛋和破损蛋增多,蛋品质变差等,严重的甚至出现停产 。剖检可见:输卵管壁增厚,管内出血,有异形卵阻塞 。卵黄性腹膜炎多由输卵管炎发展而来,当输卵管发炎时,炎性产物使输卵管肿胀 , 卵泡不能正常进入输卵管而跌入腹膜腔内引发卵黄性腹膜炎 。
(图2、内积大量干酪样渗出物)
3、脐炎
一般发生于一周龄以内的雏鸡 。通常是使用已经感染的种蛋进行孵化,鸡胚在出壳前死亡或者出壳后表现为大肚、脐孔肿大 。剖检可见:卵黄吸收差 , 卵囊充血,出血,卵黄液黏稠 。本病很容易和雏鸡沙门氏菌病混淆 。
三、发病原因1、 垂直感染
大肠杆菌随病鸡的粪便排出 , 污染蛋壳或从感染的卵巢、输卵管等处进而侵入卵内 。在孵育过程中,病菌使鸡胚死亡或出壳发病和带菌 , 这是该病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 。
2、 水平传染
(1)呼吸道传染
鸡舍空气中游离的大肠杆菌可随鸡龄的增长而增加,养殖户如果平时不注重鸡舍和环境的定期消毒工作,若养殖密度过大、鸡舍通风不良、氨气浓度高、灰尘增加等就会损伤鸡的呼吸道黏膜 。当鸡吸入致病性菌株时就可能造成呼吸道感染 , 进而又可能引发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败血症等 。
(2)消化道传染
饲料和水被污染,大肠杆菌含量严重超标;或者饲料霉变后产生霉菌毒素(尤其是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抑制了鸡免疫系统的功能,加重大肠杆菌感染的风险和后果 。
3、 继发与混合感染
(1)非传染性因素
环境因素的改变,如气候突变、饲养密度大、鸡舍内温湿度不合理、通风不良、缺氧、有毒有害气体(如氨气或硫化氢等)浓度过高、营养不良(如缺乏维生素A、E等)、饲养管理不当、应激过大等引起鸡群抵抗力下降,从而造成大肠杆菌感染 。
(2)传染性因素
实际生产中常见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如细菌、支原体或病毒) 出现混合感染的情况 。一些疾病如沙门氏菌病、葡萄球菌、支原体、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等通过破坏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屏障,或者使免疫力下降,为大肠杆菌病的感染和繁殖创造条件,诱发或继发大肠杆菌病 。
4、药物刺激
一些养殖户治疗大肠杆菌所用的药物一成不变 , 这样可能会破坏鸡肠道内菌群的平衡 , 使得对药物不敏感的致病菌快速繁殖,而且如果长期使用单一的抗菌类型的药物,还可以造成细菌的耐药性 。
四、诊断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采食减少或不食,离群呆立或蹲伏不动或跛行,个别鸡出现关节肿大,鸡冠萎缩,眼虹膜呈灰白色,视力减退或失明,羽毛松乱 , 肛门周围羽毛粘有粪便,绿色或黄白色稀粪 。剖检可见:肝肿大,肠道粘膜出血和溃疡,心包发炎以及腹腔积有腹水和卵黄 。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判断;确诊需要实验室检查,可从病鸡体内分离的细菌接种于麦康琼脂培养基上,经18-24小时培养后可长出圆形、光滑隆起而湿润的红色菌落 , 可做出基本诊断 。
五、如何防治科学规范的管理,做好定期消毒工作是预防本病的基础 。
1、种鸡场、孵化场
大肠杆菌可因种蛋带菌而垂直传播,因此种鸡场必须做好种鸡群大肠杆菌病的净化工作,及时发现和淘汰病鸡,加强种蛋收集、存放和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管理 。
种蛋产出后2小时内应用药物熏蒸消毒或用0.3%的过氧乙酸进行带鸡喷雾消毒 。淘汰破损或明显有粪迹污染的种蛋,搞好孵化车间的环境卫生,对种蛋及孵化设备进行严格消毒,防止经种蛋传播及初生雏的水平感染是预防大肠杆菌病发生的重要环节 。
2、 鸡舍卫生良好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对鸡舍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是防治大肠杆菌病的有效措施 。鸡出栏后要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扫、冲洗、喷洒消毒药或熏蒸消毒,空栏期间可用2%-5%烧碱或15%-20%的生石灰水等进行消毒,定期更换消毒药 。对鸡场的环境和鸡舍定期喷雾消毒 , 可交替使用葵甲溴铵溶液、双季铵盐络合碘和聚维酮碘等消毒剂 。保持鸡舍内适宜的温湿度,防止空气、饲料及饮水污染 。
3、鸡舍空气状况良好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做好通风换气 , 降低鸡舍内氨气浓度(氨气的浓度1-3周应低于10ppm,4周-出栏应低于20ppm),保持鸡舍空气状况良好,尤其在冬季,注意早、中、晚温差较大,既要保持通风良好,也要保证鸡舍温度正常 。
4、免疫接种
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 , 型与型之间不产生交叉免疫 , 疫苗防治难度大 。大肠杆菌苗有多价苗(以油佐剂灭活苗为主)和亚单位灭活苗,为确保菌苗的预防效果,一般需进行两次免疫 。
养殖户应正确选择合理的疫苗,避免只追求免疫效果而选择较强毒株的疫苗 。“场内自家苗”(从本场发病鸡群中分离菌株,鉴定其血清型后,据此制成的菌苗)的预防效果相对最佳 。
实际生产中,采用疫苗厂的标准株防疫大肠杆菌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很多普通养鸡户和出栏周期较短的肉用商品鸡场很少使用该类疫苗 , 多数是以药物预防为主 。而在目前食品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下,很多大规模的种禽场和商品蛋禽场等为了最大限度的解决药物残留问题,多采用自家苗用于大肠杆菌的预防 。
5、饲料和饮水方面
营养全面、均衡 , 饲料和饮水安全、充足,可以使鸡群体质健壮,增强机体抵抗力 。饲料的采购、贮存和加工等环节要加强卫生管理,防止发霉、变质,减少大肠杆菌的污染 。对水井、水塔和水箱等储水设施以及输水管道要经常清理、适时消毒 。
6、全进全出
【鸡腹水怎么治疗】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 , 可有效避免不同日龄、不同批次鸡群间的交叉感染 。
7、降低应激
在受到应激如断喙、接种、转群、冷热应激等造成鸡体抗病力下降时 , 可在饲料中添加鱼肝油或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也可以使用复合维生素降低鸡群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力 , 预防继发感染 。
8、预防投药
(1)雏鸡开口药
在实际生产中,对2-6日龄的雏鸡进行开口药预防,能有效控制雏鸡大肠杆菌的发生 。常用的开口药有: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和恩诺沙星等,如果生产有机产品(如有机土鸡、有机土鸡蛋等),可以选用白头翁散或益生菌做开口药 。
(2) 定期投药预防
在饲养过程中,虽然鸡群没有发病症状,但部分或大部分鸡可能带菌,一旦受到外界应激就很可能发?。梢圆捎枚ㄆ谕兑┰し?。
在传统养殖观念的影响下,养殖户多采用抗生素或化学合成药物进行预防,存在滥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现象 。这不仅容易导致细菌的耐药性问题,也很容易出现药物残留,威胁到食品安全 。
农家营建议使用中药制剂进行定期投药预防 。常用的中药制剂有:郁金散、四黄止痢颗粒、四味穿心莲散、白头翁口服液(散)、杨树花口服液等,可任选其一 。
六、治疗方法1、 治疗药物的种类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临床上常用的有: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噻呋钠等 。
(2)氨基糖苷类
本类药物一般与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联合,对大肠杆菌等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具协同作用 。本类药物兽医临床上常用的有: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大观霉素等 。
(3)四环素类
临床上常用的有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 。前三种因临床应用时间较长 , 细菌产生了耐药性而影响其疗效,目前主要应用多西环素用于治疗禽大肠杆菌病有较好效果 。
2、治疗方案
用药的原则:及早治疗、联合用药、轮换用药 , 用药时注意观察,治疗效果不显著及时换药 。
(1)病情严重
病情严重的临床可以采用: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或者选用头孢菌素+恩诺沙星,为了增强治疗效果,可以在两种方案中都加入氨基糖苷类药物(如丁胺卡那霉素、硫酸新霉素等) 。给药方式一般通过集中饮水和拌料饲喂,病情严重时或鸡数量较少时才使用肌肉注射 。
紧急情况下或危害严重时,可以采用头孢噻呋钠+黄芪多糖注射液或干扰素(稀释后)混合肌肉注射 。
有条件的最好进行药敏试验,根据实验结果择优选用药物和治疗方案,这也是最科学的治疗方法 。
(2)病情较轻
病情较轻的临床上可以采用中药制剂治疗 , 以清热利湿为主 。常用的中药制剂如:郁金散、四黄止痢颗粒、四味穿心莲散、白头翁口服液(散)、 杨树花口服液等,可任选其一 。七、大肠杆菌防治注意事项
1、耐药性问题
不同的地区用药习惯不同,大肠杆菌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可能不同 , 耐药菌株普遍存在 。有条件的养鸡场治疗鸡大肠杆菌之前最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确定用药 。另外应注意,即使是同一种成分的药物,由于其剂型和加工工艺不同,应用效果也各不相同 。
2、 加强管理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改善环境、加强管理、做好消毒工作 , 这样才能“标本兼治” 。治疗的康复期,可用微生态制剂(酶制剂或益生素)拌料3-4天 , 以增加肠道有益菌的数量,调整肠道益菌群 。在日粮或饮水中,可针对性的补充鱼肝油、维生素B族、维生素E、电解多维或复合多维等,可以促进康复 。
3、保肝护肾
养殖户用药前须注意 , 如前期用过其他药物,粪便呈灰白色 , 应先选用小苏打进行通肾,再使用治疗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有时也要配合一些保肝护肾类的药物 。
4、继发感染
在实际生产中,单一的大肠杆菌感染较少,大部分都是继发或混合感染 , 所以应辩症施治 , 需选择对另一种或多种病原体同时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 。
相信看完今天的文章,大家对鸡大肠杆菌病已经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留言咨询 。了解更多土鸡养殖技术 , 关注农家营!
声明:本文为农家营原创,禁止其他自媒体或网站转载,侵权必究!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如何提高鸡7日龄体重?经验丰富的肉鸡饲养管理者认为 , 提高雏鸡质量、尽早给雏鸡开食、增大雏鸡采食面积和满足充足的水位要求同时让雏鸡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都有利于提高肉鸡7日龄体重 。1提高雏鸡质量健康的雏鸡是肉鸡良好饲养的开始,选择从健康的父母代种鸡群引进雏鸡,控制好雏鸡的存放、运输等环节 。
2尽早给雏鸡开食雏鸡出壳后,尽早给雏鸡开食有利于刺激雏鸡消化道发育和培育雏鸡产生好的食欲 。3增大雏鸡采食面积让雏鸡尽可能地同时吃料和多吃料,对提高雏鸡的7日龄体重和均匀度有非常好的帮助 。4
保证有充足的水位水是肉鸡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 , 要保证雏鸡在1m范围内就能找到水源 。在肉鸡育雏第一周 , 使用自动化水线的同时,要求每80~100只雏鸡额外补加1个饮水器 。5适宜的环境
现代化肉鸡舍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容易地实现鸡舍内的温湿度和通风要求,根据季节、品种、鸡群状况等设定温度、湿度和通风参数 。通常1日龄雏鸡的环境温度控制在33~34℃ 。到雏鸡7日龄时,鸡舍环境温度逐渐降低到30~31℃ 。鸡舍内的相对湿度应该控制在60%~65%之间 。6提高雏鸡免疫力
由于雏鸡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充分发育,建议在育雏前7天添加可以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提高雏鸡抗病能力的保健品 。
养鸡过程中光照如何控制?关注头条号“有温度的爱” , 我们一起交流学习养殖过程中的技术、经验 , 共同进步!光照对蛋鸡的作用原理
光照对鸡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促进生殖腺多种激素的作用;通过光照周期循环作用使鸡体内所有机能的固有节律与明暗同步 。就是说,光照对鸡的作用是同步信号作用的刺激作用 。刺激作用的效果表现为开产日龄的控制和产蛋率的变化;而同步信号作用效果则表现为对排卵和产蛋时间的制约 。
光照作用的机理一般认为,光线的刺激作用经视神经途径传至丘脑下部或直接透过颅骨达到松果体及丘脑下部 , 作用于光感器,刺激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 , GnRH通过垂体门静脉到达垂体前叶,引起FSH(促卵泡激素)和LH(黄体生成素)的分泌,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排卵 。发育的卵泡产生雌激素,促进输卵管的发育并维持其机能 , 使母鸡出现冠变红、耻骨开张等第二性征 。同时雌激素还能促进钙的代谢,亦利于蛋壳的形成 , LH则引起排卵 。
在禽类生殖内分泌的变化和调节过程中,光照对其影响最为显著 , 并直接影响生产性能 。在现代家禽生产中,这已成为控制鸡性成熟的主要手段 。光照对雏鸡生长前期(10周龄前)作用不大,12周龄后由于其生殖系统进入快速发育阶段,光照长度变化对其影响很大 。在蛋鸡产蛋期的光照管理中,产蛋期光照时数一般认为以不小于16小时为宜 。
光照对蛋鸡的影响
光照对鸡的性成熟、产蛋、蛋重、蛋壳厚度、产蛋时间、产蛋到排卵间隔、受精率、精液质量与孵化期及生理状况、活动、代谢及行为个方面都有影响 。
2.1光照时间对蛋鸡的影响
光照时间的长短与鸡性成熟日龄密切相关 。育成期光照时间过短将延迟性成熟,时间过长则使性成熟提前 。过早成熟的鸡开产早,蛋重轻,产蛋率低 , 产蛋高峰持续期短 。若产蛋高峰时突然缩短光照则可降低产蛋率、增加死亡率,即使恢复原来光照,也很难短时间内达到原来的产蛋水平 。
2.2光照强度对蛋鸡的影响
过强的光照 , 可使鸡烦躁不安,造成严重的啄癖、脱肛、神经质 。光照突然增强,可使鸡群的破壳蛋、软壳、大蛋、双黄蛋、小蛋等畸形蛋增加 , 鸡的猝死提高 , 但光线太弱,可使雏鸡采食量下降,饮水减少 。在进行光照强度对笼养鸡产蛋性能的影响试验中,将鸡分为数量相等的上中下三层,采用不同的光照强度,发现中层鸡产蛋量明显高于上下两层 。雏鸡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熟悉环境,进行觅食与饮水 。合理的光照强度不仅可提高鸡的产蛋量和群体产蛋率,而且还能节约用电,减少鸡恶癖的发生 。
2.3光照颜色对蛋鸡的影响
鸡对光线有较强的色感 。在红光下鸡趋于安静,啄癖极少,成熟期稍迟,产蛋量增加,但受精率降低;在黄光下,鸡的饲料报酬低,性成熟延迟,蛋重增加,产蛋量减少,啄癖率提高;绿光可使鸡的性成熟提前,公鸡的配种能力增强,增重加快;蓝光促进性成熟,提高公鸡的繁殖力 , 增重加快,啄癖极少 , 但会使母鸡产蛋下降 。
光照对鸡生殖机能的作用还受机体内在生物节律与光照周期变化的同步性的影响 。光线对机体的作用不仅取决于光照周期的长短或明、暗长度的比例 , 而且可能更主要取决于光线照射与此生物节律相符合,机体即发生反应 。否则,无论给多大光照其效果也不会明显 。
蛋鸡光照的管理
实行人工控制光照或补充照明是现代养鸡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大技术措施之一,必须高度重视和严格执行 。制定关照制度的原则是:雏鸡及育成期均处于生长阶段,这阶段光照制度是促进雏鸡健康成长,但要防止母鸡过早性成熟 。母雏10周龄后,光照时间长会刺激其性器官的加速发育,过早的性成熟后对其今后产蛋不利 。因此,这阶段的光照时间宜短或逐渐缩短 , 不宜逐渐延长,光照强度宜弱 。产蛋期的原则是:使母鸡适时开产并达到高峰,充分发挥其产蛋潜力 。因此,光照时间宜长,不宜逐渐缩短,强度也不可减弱 。
3.1 育雏和育成期的光照管理
雏鸡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熟悉环境,进行觅食和饮水 。育雏最初几天,光照强度应比正常光照强度增强2-3倍,这时较好的光照强度为20LX , 即每平方米面积应有2瓦带灯伞白炽灯 。2-3天后光照强度逐步减弱,最后光照强度为5xl,也就是每平方面积有0.5W带灯伞的白炽灯光源 。
两个月龄后,小鸡的性腺发育加快,光照对性腺的促进增强,加上现代商品杂交蛋鸡在遗传上有早熟特性,使得性成熟早于体成熟期,造成小母鸡过早开产,产小蛋的时间过长而全年产蛋量不高 。因此,必须对光照进行控制,使性成熟延迟,与体成熟同步发育,才能提高生产性能 。生产上一般从育雏结束后开始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最迟不超过10周龄 。在允许范围内,若逐渐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对性成熟也有促进作用,所以育成期尤其是后期,不可延长光照时间,不可增加光照强度 。
3.1.1 封闭式鸡舍
完全依靠人工光照照明,容易控制光照 。初生雏妓在48小时内保持23-24小时光照时间 , 在喂食器高度的光照强度为20lx,使水和料易于发现 , 便于饮食 。从第3天起到第二周末,光照时间逐渐降为15小时,强度逐渐降为5lx 。从第3-17周,光照时间逐渐降为每天8-9小时,强度不变 。从18周龄开始向产蛋期光照制度过渡 。
3.1.2 开放式鸡舍
受自然光照影响较大,而自然光照在强度和时间上随季节波动变化 , 如北半球6-7月份日照时间为14-15小时 , 而12月-次年1月约为9小时 。所以,必须人工光照对自然光照加以调整和补充,才能适应雏鸡的生长发育 。
调整和补充光照时要根据出雏日期、育成期、当地日照时间的变化及最长日照时数来进行 。北半球在12月21-次年6月21日之间,日照时间呈上升趋势,6月21日后处在光照时数下降的阶段 。
5月4日至8月25日孵化的雏鸡,生长阶段的后期处于日照逐渐缩短时期,为适应鸡,可完全利用自然光照 。上面的日期确定的依据是从第8周开始控制光照,第18周开始产蛋期过渡 。这与以前实行从第10周开始控制光照时间,第21周开始向产蛋期过渡不同 , 主要原因是现代蛋鸡的性成熟普遍提前 。
8月26日至次年5月3日孵化的雏鸡 , 生长阶段后期处于处于日照渐长或较长时期,为不适时鸡 , 如完全利用自然光照,通常会使母雏早熟、早衰 。为防止不适时鸡早产,多利用人工光照补光,控制光照时间 。
具体方法有两种:恒定光照时间
第一周光照时数为23小时,第2周期查出2-17周期间的日照最长时数为14小时 , 此光照时间一直保持到17周,从18周开始没周增加0.5-1小时 , 达到产蛋时数为止 。
光照时间逐渐缩短
将2-17周龄期间的日照最长时数14小时在加上人工光照,然后逐渐减少 。第1周光照时数为23小时,然后根据当地气象资料查出2-17周期间的日照最长时数 , 再加上3.5小时人工光照(如自然光照14小时 , 加3.5小时共17.5小时光照)作为第2周龄的光照时数,以后每周减少15分钟,至17周龄正好减去3.5小时,18周期每周增加0.5-1小时至16小时产蛋期光照时数 。
以上两种方案中,方案1在生产中较容易实行,但控制性成熟的效果不如较为麻烦的方案2 。以上开放式鸡舍的光照强度从4日龄起最好逐渐降为5-10xl 。光照方案适用于商品蛋鸡 。对于蛋种鸡,为了使其体形得到充分发育 , 获得较大的开产蛋重,提高种蛋合格率 , 光照增加时可比蛋鸡延迟2-3周 。
3.2 产蛋期的光照管理
蛋鸡每天光照16小时较好,每日光照时数超过17小时,对产蛋还有一定抑制作用 。关照强度20lx以下时,产蛋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在20-40lx之间,产蛋量变化不明显;超过40lx,鸡只的死淘率增加而影响总产蛋量 。
3.2.1 密闭鸡舍产蛋期的光照管理可在育成期8-9小时光照的基础上,每周增加1小时;连续2周后,每周增加0.5小时,直到16小时,16小时光照可以一直恒定到60周龄;60周龄后将光照时间延长到17小时,直到淘汰时结束 。根据渐长光照对鸡的产蛋性能有刺激作用的原则 , 实际生产中可以每周增加15分钟,或2周增加0.5小时,直到增加到16小时 , 这样渐长的光照的刺激次数更多一些,对鸡的产蛋有好处 。
3.2.2 开放式鸡舍的光照原则是利用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补充的原则,一般于早晚各开灯一次 。开产时,也同样需要渐增的补光方法 。比较理想的补光方法是早晨补充光照,这样更符合鸡的生理特点,且每天的产蛋时间可以提前 。不管采用哪种光照制度,已经确立,应严格执行 , 否则会影响产蛋率 。为了简便管理方法,无论在哪个季节都可定为早4点至晚20-21点 。
照明系统的设计和布置
光照度可用照度计直接测量 。光照度的单位是勒克斯 , 可简写为lx 。被光均匀照射的物体,在1m2面积上得到的光通量是1流明时 , 它的照度是1lx 。在生产中,可按以下方法简单计算照明灯泡的数量和瓦数 。普通灯泡每瓦大约发出6.15流明的光到达鸡背水平 。假设有一个2000m3 的育成鸡场,需要10lx光强 , 则总共需安装3252(2000×10/6.15)W灯泡,如果25W的灯泡,则需130盏灯泡(3252/25)盏灯泡 。安装灯泡的高度一般为2.0-2.4米,灯泡间距一般为3米,安装两列以上的灯泡需要交叉排列,使舍内照度均匀 。要保持灯泡的清洁,及时换掉坏灯泡;最好加灯罩,可提高光效率30-40% 。按上述方法 , 育雏第一周内,每15m2的鸡舍安装一个40W的灯泡 , 第二周开支逐渐交错的换用25瓦灯泡,进入育成期逐步交错换用15瓦灯泡就可以了 。
光照管理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5.1 光照管理应从雏鸡开始为最好,最迟不能超过育成期,否则达不到理想效果 。
5.2 光照制度一经实施,不宜变动,不可忽照互停;时间不可忽长忽短;强度不可忽强忽弱 。尽可能保持舍内照度的均匀,并维持应用的照度 。
5.3 育成期光照制度到产蛋期过渡 , 结合鸡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 。比如大母雏生长发育较差,体重较轻,可推迟一周增光照时间 。增光照时间前1-2周加饲料,在开始增加光照时,换用蛋鸡料 。
5.4 不能突然改变光的颜色和光照时间,尤其对产蛋鸡 , 补充光照的时间应由短到长,且在早、晚补充为佳,以便增加鸡的采食量 。但要注意,初期每周增加光照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以免导致脱肛 。对光线强度应渐明或渐暗,从育成期光照方案过渡到产蛋期方案也要逐步进行,如果突然关灯或缩短光照时间 , 则可能引起惊群、换羽、产畸型蛋或休产等现象 。
5.5 光照管理必须要与完善的饲养管理体系相匹配,合理的光照才能明显提高鸡的生长性能 。
5.6 灯泡设置要合理,分布要均匀,不要有暗区 。鸡舍内有多排灯泡,每排灯泡应交错分布;灯泡与鸡舍沿壁的距离应只有灯泡间距的一半为宜 。
黄羽肉鸡能量标准?肉鸡营养需求主要是肉鸡对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需求 。
(1)蛋白质和能量在肉鸡生产过程中,提倡高蛋白高能量饲料 。但高能、高脂易发生腹水症,死亡率> 百分之十 。要按标准掌握好蛋白能量水平 。一般要求粗蛋白(CP):育雏百分之二十二 , 育成百分之二十,后期百分之十八 。代谢能(ME):育雏3050焦耳 , 育成3 150焦耳,后期3 200焦耳 。能量太高会影响采食量,经济效益也不合算,采食不足又难以增重,因此应注意调配 。
日粮能量可按蛋能比调整 。蛋能比=ME (千卡1千克) /CP 。具体蛋能比参考数据:0~21日龄,135~140; 22~34日龄,160~165 ; 35日龄以后,175~180 。
代谢能x料重比≤6000千卡1千克为很佳,如超过应调节代谢能或蛋白,以达到很佳经济效益 。
①蛋白质、能量比 。影响肉鸡生长和饲料效率的很大问题之一是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比 。饲料中能量与蛋白质的含量处于很佳配比,才能使增重很高,饲料转化率很高 。如果提高饲料中的能量 , 则能量蛋白质比扩大,增重下降 。饲料能量蛋白质比平衡会因鸡只日龄、饲粮组成、环境温度和各种应激因素变化而变化 。
②合理的蛋白质摄取量 。蛋白质是影响肉鸡增重和饲料效率很主要的养分之一,它有一个很适当的摄取量 。
(2)维生素饲料中的维生素往往超量,摄取过量也相当平安,况且在不好的环境、疾病、快速生长的紧迫下,维生素的需求量增加 。
(3)矿物质矿物质喂饲不应超过鸡只需求 。矿物质间存在有复杂的交互作用 , 但目前仅知少部分关系 。过量的钙会影响机体鳞、锌的吸收 。且钙与蛋白质间也会交互影响,这主要是受钙、硫间作用 , 高钙饲粮务必提高含硫氨基酸含量 。矿物质过量的很大问题还在于影响电解质或酸碱平衡 。
(4)水分水分是肉鸡各组织器观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生理活动的重要基?。?对其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运输、排泄及血液循环和体温调节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
(1)突出鸡的饲料营养 突出鸡的营养没有可供参考的国家标准,多数饲料场采用育种单位的推荐标准 , 有些饲养户甚至使用白羽肉鸡的营养标准,这些营养标准多数高于突出鸡的生长需求,因而影响其饲料报酬 。突出鸡不同鸡种的差异较大,标准难以统一满足突出鸡的营养需要是既充分发挥鸡种生长潜力,又提高饲料经济报酬的首要条件 。在实际生产中应以鸡种推荐的营养需要标准为基础,以提高饲料经济报酬目标,适当降低营养标准 。此外,还要注意饲料的多样化,改善鸡肉品质 。
(2)突出鸡的参考营养标准 为了合理的饲养鸡群 , 即要充分发挥它们的生产能力,又不浪费饲料,务必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规定一个大致标准,以便在饲养实践中有所遵循 。
突出鸡的生长速度不求快、生长期长 , 对饲料中的营养要求低,下面列出其粗蛋白质、代谢能、钙、鳞等主要营养需要 , 其余营养需要可参照肉鸡标准并适当降低 。
中速、快长型肉鸡,含有部分肉用仔鸡血缘,肉鸡的生长性能介于肉用仔鸡和地方品种肉鸡之间,13周龄体重约1.60~2.0千克;而成年母鸡的体重和繁殖性能比较接近肉用仔鸡种,所以这两个类型的鸡的营养标准可根据这些生理特点而确定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