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白痢怎么治

鸡病白痢怎么治,多少日龄的鸡比较好饲养?养殖想养好,全程得养,掌握常见知识了什么日龄都好养 。我就是土鸡乌鸡养殖户 。从出壳开始养殖 。山顶不围山放养 。
1日龄 温度37 湿度60 注射马立克疫苗
1-3日龄用开口药诺氟沙星防止母系传播 的鸡白痢
4-6日龄 温度36 湿度55-60 主要防止肠炎
7日龄 H120二联苗滴鼻
7-13日龄 温度30-33 湿度55 主要还是防止肠炎
14日龄 法氏囊疫苗 或者 毒支原体疫苗 容易发生哪个就预防哪个
16-20日龄防止第一次球虫 这是笼养 , 地面育雏预防要提前两天
21日龄注射油苗 我一般用三联苗
22-25 防止呼吸道用药,这个时间鸡开始绒毛脱落,换毛,特别容易发生呼吸道
28日龄 新城疫疫苗
35日龄防大肠杆菌
42日龄注射禽流感疫苗
60日龄 防新城疫 第一次寄生虫用药
后期就是遇到病鸡隔离单独治疗,40日龄时候发现有球虫还要打一次球虫 。2月后放养的鸡 , 一月一次寄生虫与新城疫疫苗 。天气好可以两月一次都可以 。关于用什么药 , 疫苗可以关注我问我,都是个人经验,绝对不转载 。原创经验,还有很多细节欢迎讨论 。说一句,那些专家请你大批量养过鸡再发表技术指导文章,不然害人不浅,我是曾经的受害者 。
养鸡都要用什么药防止鸡生?。?/h3>养殖土鸡是一个系统工程 , 环环相扣,涉及到很多环节 , 比如场地选择、场地规划与建设、育雏期管理、育成期管理、成鸡管理、出栏后管理等等,而养殖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涉及到如何做好养殖管理,如何进行进行疾病防治等问题 。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鸡生病 。所以,防止鸡生病并不只是用药那么简单 , 况且疾病也是五花八门 。世间的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你想一下如何防止人生病是个道理 。比如,冬天里,房子四面漏风,吃不饱、穿不暖,只吃预防感冒的药有用吗?
首先 , 防止鸡生病首要的工作就是做好管理 。符合条件的养殖环境,合理的控制养殖密度,系统的掌握了养殖技术,再加上精心的养殖管理 , 散养鸡是不容易生病的 , 所以对于系统的掌握了科学的生态养殖技术的人来讲 , 养生态土鸡其实是很省事的 。对于鸡常见的一些疾病,一般会采用安全、健康的日常预防保健措施,即使偶尔生病 , 做高品质土鸡养殖的选用的药物大多是中草药制剂,也会严格控制休药期,保证土鸡和土鸡蛋的品质 。
其次,做好防疫 。养殖土鸡过程中疾病的预防胜于治疗,土鸡一旦发病就意味着损失已经产生而“防”可以通过精心的养殖管理和科学防疫来实现 。
免疫接种是预防土鸡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手段,可以降低一定的养殖风险 。做防疫的时候选择的毒株得当,厂家产品质量过硬,疫苗运输和储存做好,疫苗使用过程中的操作技巧都做到位,鸡的防疫效果才会更理想 。缺乏基本的防疫知识和管理技术 , 盲听盲从,完全去靠感觉和运气搞养殖,一场疫病可能让你一无所有!
对于疾病的预防,很多人没有防疫意识,即使有防疫意识,能在书上或者网络上搜集到的防疫程序表也是千差万别 。其实 , 网络上流传的资料很多是针对白羽肉食鸡之类的品种的 , 土鸡并不完全适用 。农家营有一套适用于土鸡的防疫程序表,但是我们还会强调这套程序表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应用中还要根据品种、鸡群状态等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
不知道如何科学防疫,防疫前后不懂如何养殖管理,即使做了疫苗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 可能还会“引火上身” 。可想而知,停留在“把鸡养活”层次的养殖户可能会跟着好行情赚一笔,但是不会长久的,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说养土鸡不赚钱的主要原因,你也不想想这样能赚钱嘛!
养殖户应加强饲养管理,减轻各种应激反应 , 改善鸡群的生活环境 。科学制定免疫程序,防疫接种时操作要严谨规范,并且做好免疫前后的抗应激工作 , 增强鸡的抵抗力 。
最后,一些疾病的预防可以在适当的日龄或间隔一定时间进行投药预防 。1、预防球虫、蛔虫等
做好鸡舍日常的清洁卫生和保持合理的湿度,避免过度潮湿,并且合理控制鸡群密度 。在生产实践中可使用中药制剂如:三味抗球颗粒、驱球止痢合剂、球虫散等进行投药预防 。
2、预防蛔虫、绦虫
预防蛔虫、绦虫建议在90日龄和120日龄左右分别各驱虫一次,可以在日粮中添加阿苯达唑或伊维菌素预混剂来防治,放养的场地最好避开低洼潮湿区域 。
3、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投药
(1)雏鸡开口药
在实际生产中,对2-6日龄的雏鸡进行开口药预防,能有效控制雏鸡大肠杆菌的发生 。常用的开口药有: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和恩诺沙星等,如果生产有机产品(如有机土鸡、有机土鸡蛋等),可以选用白头翁散或益生菌做开口药 。
(2) 定期投药预防
在饲养过程中,虽然鸡群没有发病症状,但部分或大部分鸡可能带菌,一旦受到外界应激就很可能发病 , 可以采用定期投药预防 。
在传统养殖观念的影响下,养殖户多采用抗生素或化学合成药物进行预防,存在滥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现象 。这不仅容易导致细菌的耐药性问题,也很容易出现药物残留,威胁到食品安全 。
农家营建议使用中药制剂进行定期投药预防 。常用的中药制剂有:郁金散、四黄止痢颗粒、四味穿心莲散、白头翁口服液(散)、杨树花口服液等,可任选其一 。
今天就简单的聊这些,了解更多养鸡技术,关注农家营!雏鸡应该如何饲养才能保证高成活率?在今年6月11号,@我和我的小农庄与养鸡专业户老朱同一天分别购进黑羽绿壳蛋鸡1000只,在前35天的时间里,老朱的鸡伤亡12只 , @我和我的小农庄伤亡8只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我的小农庄的鸡出现了症状,球虫病缠身,不停的用药,接着又感染了新城疫,腺胃炎,兽医误诊又耽搁了3天时间,紧接着鸡痘又起来了,换了一个兽医专门来养殖场实地察看,看过情况后 , 分析是小鸡下地过早、养殖场所阴暗、潮湿造成的,在治疗中又没有及时的对症用药,一味的大剂量使用抗菌消炎药物和抗病毒药物,导致鸡体抵抗力下降,诱发了鸡瘟和鸡痘的发生 。兽医告诉@我和我的小农庄只能治治看吧,能够好的可能性不大 , 就这样,这批鸡勉勉强强活下来有200只,第一次养殖黑羽绿肥壳蛋鸡就这样宣告失败了 。截止现在为止,还有180只的样子 , 从那次病过后,就没有再怎么死过 。
而老朱的鸡 , 整整在笼子里关养了2个多月的时间,才逐步转为地面饲养,这个时候的小鸡因为身体发育都已经趋于完善 , 对外界环境已经有了很强的适应性和抵抗力,所以很少再出现伤亡 。
@我和我的小农庄这批小鸡为什么在35天前成活率还是很不错的 , 但35天后却出现了这么多的状况呢?
这个和@我和我的小农庄的养殖器具有很大的关系,老朱的鸡采取的是笼养,小鸡是没办法飞出来的,它们只能在固定的区域里活动,这样感染疾病的概率就会非常小 。而@我和我的小农庄的鸡在网床上饲养,当小鸡可以飞出来的时候,就搞到地面上来了,这样小鸡感染球虫、受凉等病症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从而诱发大肠杆菌、传支、新城疫等疾病的发生,再加上那个不负责任的兽医的错诊,使用过重的药物 , 加剧了鸡体抵抗力的下降,使小鸡病情急剧恶化,导致“华佗在世,也无力回天”的局面 。
从@我和我的小农庄失败的教训和老朱成功的经验来看:保证小鸡的成活率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必须保持干燥的圈舍,尽量避免小鸡与地面的接触,特别是水泥地面 。小鸡不宜过早的与地面接触,与地面接触过早,极易感染球虫与风寒 , 从而导致其他重疾的暴发 。
二、保证小鸡清洁充足的饮水和饲料,让小鸡能够水足饭饱 。俗话说养殖无技巧,窝干食又饱 , 如果说第一条保证了窝的干燥,那么这一条就是保证小鸡的吃饱喝好,这样再加下三、四、五条的精心照顾,基本可以保证小鸡的成活率 。
三、按阶段保证小鸡必要的温度 , 防止感冒的发生 。一般情况下 , 第一周温度控制在35-33度,第二周控制在32-28度 , 第三周控制在27-22度,以后基本上要稳定在22度左右,直到小鸡能够适应自然的温度,适应自然温度的标准是什么呢?观察小鸡是否打堆,如果打堆还需要继续加温,如果不出现这种情况,就可以完全脱温了,这个没有一个完全固定的套路,因季节和温度的不同而随机改变 。
四、严格按照程序做好小鸡的防疫,且要防止防疫失败现象的发生 。一定要按照程序做好小鸡的防疫,第七天新城疫+传支120滴鼻,造成别懒省事,采取饮水,一定要滴鼻,确保防疫成功;第14天预防法氏囊,滴鼻;第21天二免法氏囊;第30天防疫禽流感;21-30天期间可以进行鸡痘的剌种;第35天新城疫+传支52防疫 。
五、适当的做好鸡舍的通风 , 做到环境的清洁卫生 。圈舍卫生也是非常关键的,要适时的进行通风,在通风时要解决好通风换气与温度的矛盾 , 最好选择在中午时分 , 不过鸡的排泄物不像鸭和鹅那样含水量高,只要及时的清理圈舍的粪便,圈舍的氨气味一般不会过重的 。
以上就是@我和我的小农庄的实际的经历,结合老朱的成功的经验和@我和我的小农庄失败的教训,必须做好上面提到的五项措施 。
聊聊三农的人和事,分享种养殖的实操经验,欢迎关注@我和我的小农庄 , 也欢迎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所见所闻 。
鸡得了大肠杆菌病该怎么治疗?首先确认一下到底是不是大肠杆菌感染,或者是不是出现了继发或者并发感染,只有确定病因才可以很好的治疗 。具体可以咨询农家营!
一、症状表现大肠杆菌可导致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肠炎、脐带炎、肝周炎、心包炎、腹膜炎、全眼球炎、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关节炎、肉芽肿等,上述这些类型在临床上有时单独发生 , 有时可同时混合出现几种 。下面农家营主要介绍常见的三类表现类型:
1、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
常发于3-12周龄鸡(根据不同品种决定) 。一般表现为:明显的呼吸困难、咳嗽并发出异常音,食欲减退,消瘦死亡率20%-30% 。出现混合感染后死亡率更高 。本病容易与支原体混合感染,导致气囊炎,病理变化可见气囊增厚浑浊,囊腔内有干酪样渗出物 。严重的常伴有肝周炎、心包炎和腹膜炎,又称“三炎败血症” 。(图1、典型的腹膜炎表现)
2、输卵管炎、卵黄性腹膜炎
常发生于产蛋期母鸡,表现为畸形蛋、软皮蛋、沙壳蛋和破损蛋增多,蛋品质变差等 , 严重的甚至出现停产 。剖检可见:输卵管壁增厚,管内出血 , 有异形卵阻塞 。卵黄性腹膜炎多由输卵管炎发展而来,当输卵管发炎时,炎性产物使输卵管肿胀,卵泡不能正常进入输卵管而跌入腹膜腔内引发卵黄性腹膜炎 。
(图2、内积大量干酪样渗出物)
3、脐炎
一般发生于一周龄以内的雏鸡 。通常是使用已经感染的种蛋进行孵化,鸡胚在出壳前死亡或者出壳后表现为大肚、脐孔肿大 。剖检可见:卵黄吸收差,卵囊充血 , 出血,卵黄液黏稠 。本病很容易和雏鸡沙门氏菌病混淆 。
二、发病原因
1、 垂直感染
大肠杆菌随病鸡的粪便排出,污染蛋壳或从感染的卵巢、输卵管等处进而侵入卵内 。在孵育过程中 , 病菌使鸡胚死亡或出壳发病和带菌,这是该病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 。
2、 水平传染
(1)呼吸道传染
鸡舍空气中游离的大肠杆菌可随鸡龄的增长而增加,养殖户如果平时不注重鸡舍和环境的定期消毒工作 , 若养殖密度过大、鸡舍通风不良、氨气浓度高、灰尘增加等就会损伤鸡的呼吸道黏膜 。当鸡吸入致病性菌株时就可能造成呼吸道感染 , 进而又可能引发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败血症等 。
(2)消化道传染
饲料和水被污染,大肠杆菌含量严重超标;或者饲料霉变后产生霉菌毒素(尤其是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抑制了鸡免疫系统的功能,加重大肠杆菌感染的风险和后果 。
3、 继发与混合感染
(1)非传染性因素
环境因素的改变,如气候突变、饲养密度大、鸡舍内温湿度不合理、通风不良、缺氧、有毒有害气体(如氨气或硫化氢等)浓度过高、营养不良(如缺乏维生素A、E等)、饲养管理不当、应激过大等引起鸡群抵抗力下降,从而造成大肠杆菌感染 。
(2)传染性因素
实际生产中常见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如细菌、支原体或病毒) 出现混合感染的情况 。一些疾病如沙门氏菌病、葡萄球菌、支原体、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等通过破坏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屏障 , 或者使免疫力下降,为大肠杆菌病的感染和繁殖创造条件,诱发或继发大肠杆菌病 。
4、药物刺激
一些养殖户治疗大肠杆菌所用的药物一成不变,这样可能会破坏鸡肠道内菌群的平衡,使得对药物不敏感的致病菌快速繁殖 , 而且如果长期使用单一的抗菌类型的药物 , 还可以造成细菌的耐药性 。
三、诊断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 , 采食减少或不食 , 离群呆立或蹲伏不动或跛行 , 个别鸡出现关节肿大 , 鸡冠萎缩,眼虹膜呈灰白色,视力减退或失明,羽毛松乱,肛门周围羽毛粘有粪便,绿色或黄白色稀粪 。剖检可见:肝肿大,肠道粘膜出血和溃疡,心包发炎以及腹腔积有腹水和卵黄 。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判断;确诊需要实验室检查,可从病鸡体内分离的细菌接种于麦康琼脂培养基上,经18-24小时培养后可长出圆形、光滑隆起而湿润的红色菌落,可做出基本诊断 。
四、如何防治科学规范的管理 , 做好定期消毒工作是预防本病的基础 。
1、种鸡场、孵化场
大肠杆菌可因种蛋带菌而垂直传播,因此种鸡场必须做好种鸡群大肠杆菌病的净化工作,及时发现和淘汰病鸡 , 加强种蛋收集、存放和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管理 。
种蛋产出后2小时内应用药物熏蒸消毒或用0.3%的过氧乙酸进行带鸡喷雾消毒 。淘汰破损或明显有粪迹污染的种蛋 , 搞好孵化车间的环境卫生 , 对种蛋及孵化设备进行严格消毒 , 防止经种蛋传播及初生雏的水平感染是预防大肠杆菌病发生的重要环节 。
2、 鸡舍卫生良好
加强饲养管理 , 定期对鸡舍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是防治大肠杆菌病的有效措施 。鸡出栏后要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扫、冲洗、喷洒消毒药或熏蒸消毒 , 空栏期间可用2%-5%烧碱或15%-20%的生石灰水等进行消毒 , 定期更换消毒药 。对鸡场的环境和鸡舍定期喷雾消毒,可交替使用葵甲溴铵溶液、双季铵盐络合碘和聚维酮碘等消毒剂 。保持鸡舍内适宜的温湿度,防止空气、饲料及饮水污染 。
【鸡病白痢怎么治】3、鸡舍空气状况良好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做好通风换气,降低鸡舍内氨气浓度(氨气的浓度1-3周应低于10ppm,4周-出栏应低于20ppm),保持鸡舍空气状况良好,尤其在冬季,注意早、中、晚温差较大,既要保持通风良好,也要保证鸡舍温度正常 。
4、免疫接种
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型与型之间不产生交叉免疫,疫苗防治难度大 。大肠杆菌苗有多价苗(以油佐剂灭活苗为主)和亚单位灭活苗,为确保菌苗的预防效果,一般需进行两次免疫 。
养殖户应正确选择合理的疫苗,避免只追求免疫效果而选择较强毒株的疫苗 。“场内自家苗”(从本场发病鸡群中分离菌株,鉴定其血清型后,据此制成的菌苗)的预防效果相对最佳 。
实际生产中 , 采用疫苗厂的标准株防疫大肠杆菌的效果并不理想 , 所以 , 很多普通养鸡户和出栏周期较短的肉用商品鸡场很少使用该类疫苗 , 多数是以药物预防为主 。而在目前食品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下,很多大规模的种禽场和商品蛋禽场等为了最大限度的解决药物残留问题,多采用自家苗用于大肠杆菌的预防 。
5、饲料和饮水方面
营养全面、均衡,饲料和饮水安全、充足,可以使鸡群体质健壮,增强机体抵抗力 。饲料的采购、贮存和加工等环节要加强卫生管理,防止发霉、变质 , 减少大肠杆菌的污染 。对水井、水塔和水箱等储水设施以及输水管道要经常清理、适时消毒 。
6、全进全出
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避免不同日龄、不同批次鸡群间的交叉感染 。
7、降低应激
在受到应激如断喙、接种、转群、冷热应激等造成鸡体抗病力下降时,可在饲料中添加鱼肝油或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也可以使用复合维生素降低鸡群应激反应 , 增强免疫力 , 预防继发感染 。
8、预防投药
(1)雏鸡开口药
在实际生产中,对2-6日龄的雏鸡进行开口药预防 , 能有效控制雏鸡大肠杆菌的发生 。常用的开口药有: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和恩诺沙星等,如果生产有机产品(如有机土鸡、有机土鸡蛋等),可以选用白头翁散或益生菌做开口药 。
(2) 定期投药预防
在饲养过程中,虽然鸡群没有发病症状,但部分或大部分鸡可能带菌,一旦受到外界应激就很可能发病,可以采用定期投药预防 。
在传统养殖观念的影响下,养殖户多采用抗生素或化学合成药物进行预防,存在滥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现象 。这不仅容易导致细菌的耐药性问题 , 也很容易出现药物残留,威胁到食品安全 。
农家营建议使用中药制剂进行定期投药预防 。常用的中药制剂有:郁金散、四黄止痢颗粒、四味穿心莲散、白头翁口服液(散)、杨树花口服液等 , 可任选其一 。
五、治疗方法1、 治疗药物的种类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临床上常用的有: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噻呋钠等 。
(2)氨基糖苷类
本类药物一般与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联合,对大肠杆菌等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具协同作用 。本类药物兽医临床上常用的有: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大观霉素等 。
(3)四环素类
临床上常用的有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 。前三种因临床应用时间较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而影响其疗效,目前主要应用多西环素用于治疗禽大肠杆菌病有较好效果 。
2、治疗方案
用药的原则:及早治疗、联合用药、轮换用药 , 用药时注意观察,治疗效果不显著及时换药 。
(1)病情严重
病情严重的临床可以采用: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或者选用头孢菌素+恩诺沙星,为了增强治疗效果 , 可以在两种方案中都加入氨基糖苷类药物(如丁胺卡那霉素、硫酸新霉素等) 。给药方式一般通过集中饮水和拌料饲喂 , 病情严重时或鸡数量较少时才使用肌肉注射 。
紧急情况下或危害严重时,可以采用头孢噻呋钠+黄芪多糖注射液或干扰素(稀释后)混合肌肉注射 。
有条件的最好进行药敏试验,根据实验结果择优选用药物和治疗方案 , 这也是最科学的治疗方法 。
(2)病情较轻
病情较轻的临床上可以采用中药制剂治疗 , 以清热利湿为主 。常用的中药制剂如:郁金散、四黄止痢颗粒、四味穿心莲散、白头翁口服液(散)、 杨树花口服液等,可任选其一 。
六、大肠杆菌防治注意事项1、耐药性问题
不同的地区用药习惯不同,大肠杆菌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可能不同,耐药菌株普遍存在 。有条件的养鸡场治疗鸡大肠杆菌之前最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确定用药 。另外应注意,即使是同一种成分的药物,由于其剂型和加工工艺不同,应用效果也各不相同 。
2、 加强管理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改善环境、加强管理、做好消毒工作 , 这样才能“标本兼治” 。治疗的康复期,可用微生态制剂(酶制剂或益生素)拌料3-4天,以增加肠道有益菌的数量,调整肠道益菌群 。在日粮或饮水中,可针对性的补充鱼肝油、维生素B族、维生素E、电解多维或复合多维等,可以促进康复 。
3、保肝护肾
养殖户用药前须注意 , 如前期用过其他药物,粪便呈灰白色,应先选用小苏打进行通肾 , 再使用治疗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有时也要配合一些保肝护肾类的药物 。
4、继发感染
在实际生产中,单一的大肠杆菌感染较少,大部分都是继发或混合感染,所以应辩症施治,需选择对另一种或多种病原体同时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 。
相信看完今天的文章,大家对鸡大肠杆菌病已经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 , 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留言咨询 。了解更多土鸡养殖技术,关注农家营!
声明:本文为农家营原创,禁止其他自媒体或网站转载 , 侵权必究!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最近一段时间养殖场鸡群吃料不增?鸡拉绿屎,应该是鸡感染了大肠杆菌 。
鸡感染大肠杆菌一般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少 , 下痢,拍白色或黄绿色稀屎,衰弱死亡 。
大肠杆菌引发病多见鸡,鸭,各品种,各年龄,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病毒,支原体感染的鸡群,易感染大肠杆菌 。
大肠杆菌污染的龚便垫草 , 鸡舍的灰尘,饮水 , 都可能成为传染源 。
还可以通过呼吸道和卵传播 。
经卵传播,大肠杆菌经常通过鸡蛋传播,成为雏鸡大量患病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因 。
如果母鸡感染,那么鸡胚在孵化前就感染了,有的会有在孵化出前死亡,有的孵化出几周后死亡 。
呼吸道感染,鸡舍中的灰尘有致病大肠杆菌,常常造成气囊感染 , 鸡舍中氨气浓度越高,感染的机率越高 。
经口传播,饲料饮水最易被粪便污染 , 经口感染大肠杆菌,引发大肠杆菌败血病 。严重危害鸡群健康发展 。
发病多在六至十周的肉鸡,冬天多见,一般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气管罗音,还有的关节肿胀,活动迟缓,不爱走动,个别出现眼球凹陷,失明 。
小雏鸡多发生在夏季 , 精神不振 , 食欲减少,白痢,或者黄绿色稀粪,以致哀弱 , 死亡 。
成年鸡,主要病变,旰脏肿大,呈绿色,胆囊扩张,导致、大量死亡 。
防治:饲养和饮水是大肠杆菌的重要传染源 , 所以加强管理,防止粪便污染 , 饮水和饲料 。
鸡舍卫生,清除干净,定期消毒可用新洁尔灭 。常通风,减少氨气和灰尘 。
记得我去年去某养殖场 , 一开门扑鼻的鸡粪味,熏的不行 。
老难闻了,那就是太封闭了,通风太差,后来不久 , 就不干了 。鸡总得?。?赚不到钱 。
疫苗:接种大肠杆菌疫苗对控制病情有一定作用 。
药物预防:小鸡开口进食时
,在饮水中加入防止量庆大霉素,自由饮三至四天有一定预防作用 。
治疗: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庆大霉素,氨卡青霉素 , 链霉素 , 一一及磺胺类 , 长期频繁使用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 , 建议用药不少于三天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