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药怎么治鱼病

不用药怎么治鱼病,下图我家这鱼是什么?。?/h3>你这就是买的鱼受伤了的赤皮病 。赤皮病由荧光假单胞菌感染,引起鱼体两侧皮肤充血发炎、鳞片脱落的疾病 。赤皮病是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之一 。常在运输、拉网等操作或寒冬鱼体表皮损伤后发病 。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 , 赤皮瘟、擦皮瘟等 。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同时发生,形成并发症 。
(一)病原
病原是荧光假单胞菌 。短杆状,两端圆形,单个或两个相连,有动力,极端1-3根鞭毛;无芽孢 , 杆状 , 革兰氏阴性 。广泛存在于水中,土壤中 。
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灰门色,半透明,24小时左右开始产生绿色或黄绿色的色素,弥漫培养基;肉汤培养生长丰盛,均匀浑浊,微有絮状沉淀 , 表面有光滑柔软的层状菌膜,一摇即散,24小时后,培养基表层产生色素;明胶穿刺24小时后杯状液化 , 72小时后层面形液化,液化部分现色素;马铃薯培养中等生长、微凸、光滑、湿润 , 菌落呈绿色 , 培养基2天呈绿色 。兔血琼脂β型溶血 。
(二)流行情况
传染源是被荧光假单胞菌污染的水体、工具及带菌鱼 。鱼的体表完整无损时,病原菌无法侵入鱼的皮肤;只有当鱼因捕捞、运输、放养 。鱼体受机械损伤,或冻伤,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 , 病原菌才能乘虚而入 , 引起发病 。
草鱼、青鱼、鲤、鲫、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均可患此病 。在我国各养鱼地区,一年四季都有流行 , 尤其是在捕捞、运输后,及北方在越冬后,最易暴发流行 。但以水温25—30℃时为流行盛期 。尤其是在捕捞、运输后 。发病往往与鱼体受伤有关,是条件致病菌 。
(三)症状
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衰弱、离群独游于水面,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 。
头部颜色明显变深;鳍的基部或整个鳍充血,鳍条末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的软组织也常被破坏,使鳍条呈扫帚状,称为“蛀鳍” 。
肠道无食,肠壁充血发炎,肠腔中充满黏液 。
有时鱼的上、下颌及鳃盖也充血发炎 , 呈块状红斑 。
鱼的上下颚及鳃盖部分充血,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
在体表病灶处常继发水霉感染 。
(四)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确诊需分离、鉴定病原菌 。
诊断方法:根据外表症状及病理变化即可诊断 。本病病原菌不能侵入健康鱼的皮肤,因此病鱼有受伤史,这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
因放养、捕捞、体表寄生大量寄生虫等原因造成鱼体受伤后 , 给病原造成可乘之机是发病的基础 。同理,冬季由于冻伤,饲养的草、青鱼也容易发生赤皮病 。
注意该病与疖疮病相区别 , 疖疮病的初期体表也充血发炎,鳞片脱落,但局限在小范围内,且红肿部位高出体表 。
(五)预防措施
(1)在捕捞、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
(2)选择优质健壮鱼种,鱼种下塘前用每立方米水体放15-20克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5-30分钟或用其杀菌药泡浴以及食盐浸泡 。
(3)加强饲养管理 , 保持优良水质,严防鱼体受伤;在北方越冬池应加深水深,以防鱼体冻伤;投喂优质颗粒饲料,增强鱼体抵抗力 。
(4)发现鱼体表有寄生虫寄生,要及时将寄生虫杀灭 。
(5)在运输、拉网等操作后及时用药消毒 。发现鱼体受伤后,应立即全池遍洒1-2次消毒药 。如果一旦发病,就要立即治疗 。
【不用药怎么治鱼病】(六)治疗方法
疾病早期,全池外泼消毒药1-3次,即可治愈,同时须使用杀虫剂和调水剂 。疾病严重时,则需同时内服药饲 。
1.外用药
(1)全池泼洒消毒杀菌剂 。比如:苯扎溴铵,溴氯海因等 。或二氧化氯150-200g/亩(严重时用到250g/亩),或聚维酮碘250ml/亩 , 或底质差的塘用强氯精(1公斤/5亩)+戊二醛(125ml/亩)一起外泼,底质好的塘只需要用戊二醛(125ml/亩)外泼即可 。
(2)使用杀虫药剂 。比如:敌百虫,硫酸铜等等 。
(3)二氯异氰尿酸钠(含有效氯60%) 每立方米水体放0.5-0.6克 。
(4)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5%) 每立方米水体放0.4-0.5克 。
(5)五倍子 。每立方米水体放2-4克 。先将五倍子磨碎后用开水浸泡 。
(6)乌桕叶 。每立方米水体放3.7克干的乌桕叶(新鲜乌桕叶4千克折合1千克干乌桕叶) 。先将乌桕叶用20倍重量的2%石灰水浸泡过夜,再煮沸10分钟,进行提效 , 然后连水带渣全池遍洒 。
(7)大黄 。大黄对预防和治疗鱼类赤皮病、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有显著效果,且用药成本低 。
a、每立方米水体放2.5-4.0克 。先将大黄用20倍重量的0.3%氨水(可在化工试剂店购买)浸泡提效后,再连水带渣进行全池均匀遍洒 。购买氨水不便的,按500克大黄加10公斤碳酸氢铵的比例混合 , 加水浸泡12小时后全池泼洒,使池水药液浓度为3ppm,对治疗赤皮病、细菌性烂鳃病有效 。
b、用大黄、硫酸铜(各0.5ppm)全池泼洒,对草鱼“四病”有较好的预防治疗作用 。
c、用大黄、黄柏、黄芩(俗称“三黄”)混合治疗草鱼出血病、赤皮病有疗效 。每百公斤吃食鱼用大黄250克、黄柏150克、黄芩100克,研碎后加入1公斤食盐,用水和匀后再拌入面粉粘在嫩叶草上,晾干后喂草鱼,也可以拌在饲料里投喂吃食性鱼类,连续喂5-7天 。
d、以出血病为主,烂鳃、肠炎、赤皮病并发的,每万尾鱼用研碎的大黄、捣烂的鲜大蒜、食盐各500克 , 拌入适量精饲料做成药饵喂鱼,每天1次,连续喂3-5天 。
(8)市售用于赤皮病的专用鱼药和调水剂 。
2.内服药
(1)每千克饲料中加复方新诺明2-3克搅拌均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3-5天 , 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 。
(2)每千克饲料中加鱼用肠炎灵3-4克拌饲 , 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3-6天,每天投喂2次 。
(3)当繁殖用亲鱼患赤皮病严重时,已停止摄食,应进行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每千克鱼每次注射20毫克一般注射1次即可治愈;如在3天内尚未治愈,可以再注射1次 。
(4)每千克饲料中加氟苯尼考2~3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4~6天,第一天用药量加倍 。每天投喂1-2次 。
(5)市售用于赤皮病内服治疗的专用鱼药 。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渔人刘文俊 。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留言或评论分享!
鱼缸没有开缸就养了鱼怎么办?今天刚好有个女鱼友跟我聊起这个问题,说她养鱼直接就自来水 养鱼,也没见出现死鱼的情况 , 也没有什么开缸的步骤,她甚至连什么叫开缸都不知道,所以借这个机会来聊聊这个问题 , 其实 ,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如若不然,那么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
问题一:我家的鱼缸在没开缸的前提下就进了新鱼,会不会死鱼?这个问题吗,是这样的,如果有提前困晒水,即使鱼缸在没消毒的情况下,就进鱼,鱼都没有什么问题,过滤器材细菌屋这些会慢慢完成它们未完成的使命,一步步把硝化菌系统建立起来,那么就像上面哪位女鱼友说的,我直接用自来水养鱼,没发现死鱼,真是这样吗?一天两天不死都很正常,在过两天后你会发现,水体浑浊不堪 , 还带着一股很腥的鱼腥味,这是以为自来水中的氯气,伤到鱼表面黏膜造成的,鱼表现的没活力,食欲不振,这都是水体有物质带来的上海青,在过段时间就会死掉?那么为什么有些用就在这样的坏境下活下来了呢,可以这样去理解吧,至少我个人是这样觉得的,十条鱼里面 , 会出现一条体质好的鱼 会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这就是她说的我的鱼用自来水养也没死的原因,再加上 , 长时间的循环,鱼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环境,所以……
养鱼,先养水真的是恒古不变的硬核,好水出好鱼吗?只要水养好了 , 还怕养不好一条鱼吗?
常年不清塘的危害有多大?常年不清塘的危害有多大?养殖户要如何选择清塘药?
我们这里主要是稻虾田养殖模式,一般2年清一次塘,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秋季下旬9月份左右清塘 , 先清深水环沟,再清水稻种植区,使用的清塘药物主要是生石灰,带水泼洒或者干洒生石灰都有人使用 。
为什么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药清塘,首先要明白不清塘的危害有哪些?具体分析如下:1,淤泥过多,有机质聚集,导致底层生态环境酸化严重:酸化严重的底层在高温天气下,耗氧量严重,而且很容易形成底热现象 。这在高温天气下是致命的,本身高温天气下水温就搞,加上底热严重 , 小龙虾在这种极端气温下,更加容易死亡 , 除了进洞之外,没有第二种活命的方法 。小龙虾生活在龙虾洞里面即便活下来,长的肯定也不好 。
2,老塘里面淤泥过多,不清理的话,里面含有大量的有害病菌和寄生虫以及寄生虫卵:这些生物都对水产养殖中的鱼虾有很大的危害 。老塘长久不清塘的话,低温天气下,危害还不明显,一旦水温升高的话,一连串的危害就显现出来了,各种疾病滋生,病菌引起的疾病 , 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会大量爆发,从而在五月瘟期间以及之后的时间里会导致小龙虾大量死亡 。而且有害病菌和寄生虫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水体溶解氧,导致底层严重缺氧,这样又会导致大量厌氧有害物质滋生,典型代表有硫化氢,亚硝酸盐,氨气,有机磷,分子胺等等 。这在高温环境下会严重污染水质 。
3 , 老塘长久不清塘,里面会生长大量的品相差的铁壳虾:这些铁壳虾一来卖不出好价钱,二来影响小龙虾抱卵孵化 。最后这些铁壳虾自身携带大量病毒和寄生虫,在水体里面如果没有事先经过处理,会传染给其他没有患病的小龙虾,总之对小龙虾的生存没有任何好处 。
以上就是虾田或者塘口常年不清塘的危害和具体表现,那么应该如何处理呢?具体措施如下:1,清理淤泥:这里以虾塘为例子,在秋冬季节低温天气下小龙虾进洞之后,养殖户最好是用挖掘机将塘口底的淤泥挖去2/3,然后使用生石灰干洒,全塘洒泼,利用生石灰的碱属性和强氧化作用来彻底杀灭塘口里面的有毒物质,包括各种有害病菌,重金属残留 , 农药残留物,寄生虫以及虫卵等等有害物质,还包括各种小杂鱼以及鱼卵,这样处理之后然后晒田晒塘曝气 , 过半个月等生石灰的碱毒药性完全消除之后,再来上水培藻培菌养水 。
2,将存货全部捕捞上来:这里需要强调一下,为了不浪费成本,最好在清理淤泥之前,将塘口和稻虾田里面的小龙虾清理干净,一般需要抽干水才行,对于小龙虾,最好是将水位降低到环沟里面之后,再来集中捕捞,可以使用手操网和甩笼来捕捞,尽量将里面的老虾捕捞干净,避免留在水里,影响之后投放的虾苗的安全 。
一般有经验的养殖户都会隔一年就系统清塘一次,因为一年的时间中由于频繁的投喂饵料以及捕捞活动,从而导致虾田和塘口里面的有机质大量聚集,如果不清理淤泥,不清塘,最终会在水体里面滋生大量有害物质,所以为了鳝鱼小龙虾的正常健康的生长房子,最好是隔一年清一次塘 。
如何将不加氧的金鱼养得更好?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不用增氧泵去养金鱼难度比较大 。本人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未,本人当时还是一名小学生,当时在上海读小学 。本人记得俺表哥的干爹是一名资深金鱼玩家 , 他家里养了十几缸金鱼,当时养金鱼用得是陶缸,每只缸里只养几条金鱼 。这种缸是大口子,但缸很浅 。五,六十年没有增氧泵,只能靠大面积的水面来饲养金鱼 。现在这种技术也可以应用,关键是选上几只大口径的陶缸 , 注意的事项是,水缸的水位尽量浅一些,通常是水位越深溶解的氧气越少,此外用陶缸养金鱼,饲养金鱼的数量越少越好,以金鱼在水缸里不浮头为标准 , 一旦发现金鱼经常上浮于水面呼吸,就说明金鱼饲养的密度过高了 。其实可以作一下改良,去水族店买一只增氧泵,再配一只水妖精,开启电源就可轻松养金鱼了 。说实在的 , 古法养鱼照现在的情况来看并不是个好办法 。如果你是一名退休人员,赋闲在家倒是可以尝试一下古法养鱼 , 而作为一枚上班族,本人不提倡古法养金鱼,难度不一般的大,现在有很多玩家,就是家里配备了过滤器,或者是增氧泵,照样也养不好金鱼 , 金鱼不是一般的难养,入了此门,才知什么是不容易.....
鱼缸怎么去除腥味?鱼缸要想去除腥味,那就得先找到腥味产生的原因,按理说,养鱼有鱼腥味不可避免,鱼缸水有轻微的腥味其实很正常的情况,这个是因为鱼腥味是鱼类特有的一种味道 , 鱼腥味主要是鱼体中三甲胺的味,也有鱼油中的腥味 。
但凡事有一个度,如果鱼腥味较重的话,就有些不正常了,抛开金鱼自身的因素之外一定是其他环节和地方出现了问题 。在后台也经常遇到鱼友朋友来留言询问这方面原因,特意总结了以下这些方面的原因,并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希望对各位鱼友朋友有参考作用 。
1、鱼缸水体出现问题
因为多数腥臭其实和水质有很大关系的 , 水质变差是形成腥臭的前提条件,但又有很多因素决定着水质的变化 , 比如鱼的排泄物、喂食后吃剩下的残饵、水生微生物的死亡、以及水草枯枝败叶等等废物久置,都容易导致鱼缸水体的污染,腐烂滋生细菌最终导致鱼缸发腥发臭 。
因此,要定期清理各种残渣,发现水质变浑了就要及时换水 。一些朋友为鱼缸配置了过滤,因此认为可以不换水 。这种观点其实是片面的,过滤虽然能比较长维持水质,但过滤系统也可能会功能减弱,或是所安装的过滤系统本就性能不佳,这种情况下,过滤只是延缓了水体变质的速度,水体最终还是要变质的,所以,即使有过滤 , 也要定期换水,防止发生水体变差 。在处理好这几方面的问题后,要适当的换水,保持起码的可视性清洁 。
2、鱼儿生病或受伤
如果鱼儿生病或者受伤了,也会造成水体的变化,产生腥臭的味道 。可能有很多的朋友没有注意,觉着鱼受伤了 , 也没有什么病,无所谓,不需处理,其实这真是大错特错了 。比如鱼儿打斗的伤口,确实没有疾病等原因,但是如果放任不管,如果水质不好 , 而伤口会出现感染、化脓,接着就是这些零星的碎肉和浓水污染水体,继而出现变质发臭,水体受到影响导致恶化,所以必须及时处理 。
生病也是如此,感染疾病后对水体会造成负担,对于已经发炎的鱼,要一面进行消炎治疗 , 同时勤换水以减轻腥臭味 。治疗这块可以参考之前发布的鱼病治疗百科大全,里面有各种病症的对应治疗方法 。
3、水体含氧度发生变化
大伙也知道氧气是鱼类和植物不能缺少的物质,水体溶解氧不足,会导致鱼类厌食,食物残渣增多,鱼类的排泄物也特别腥臭,缺氧也会导致水草和好氧细菌死亡 。这种缺氧导致的死亡是很可怕的,因为不容易察觉原因,往往事态会扩大化,彻底引发鱼缸内所有的危机,这一点要特别的注意 。
在保持正常换水的同时 , 如果发生缺氧,那我们就要从养殖密度这块来分析了 , 这样的情况就不是换水能解决的 , 彻底解决的办法是降低养殖密度,或是采用机器增氧,从鱼儿健康的角度来说,建议还是从合理养殖密度下手,就跟咱们都喜欢住大别墅一样,亮堂,舒畅 。
此外 , 长时间阴雨沉闷和闷热天气,由于气压剧烈变化,水体溶解氧也会出现长期不足,这种情况下,也会导致缺氧性腥臭,这个时候机器增氧就需要重点关注下 。
4、繁殖后遗症
春天来了,动物们又到了交配的季节 。每次听到赵忠祥老师的这段动物世界配音 , 就有一股莫名的躁动 。哈哈 。大伙也知道金鱼每年也总有那么一两次爱情期,在爱爱的时候就会排出爱情的结晶,同时有一些会夭折,会产生很多的死卵 , 死卵不好听,换个词,这些失去发育能力的鱼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腐朽变质,一旦在鱼缸里停留时间过长,就会导致水体发出特别的腥臭味 。
所以当鱼儿进入繁殖期,建议隔离起来饲养,安排好专门的产房来伺候,待产方后可放回主缸,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水质污染 。如果在鱼缸中发现了产卵现象,要注意及时处理死卵 。如果腥臭味过大,要及时换水消毒 。
5、驾鹤西去
这种情况肯定是每位鱼友都不希望看到的,当我们的爱鱼死亡后,其五脏六腑开始糜烂,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就会腐败并大量滋生细菌导致鱼缸发腥发臭,所以某些方面死鱼和死鱼卵一样 , 而鱼的死亡还可能有另外的疾病等原因,必须尽快清理 , 注意观察其余观赏鱼的情况,如果有异常 , 应及时的处理或换水 。
鱼体是导致腥臭味最主要的原因,如果鱼缸里的死鱼不能既是清理,其五脏六腑糜烂,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发出腥臭味 。所以某些方面鱼儿驾鹤西去和失去发育能力的鱼卵一样,必须尽快清理 , 注意观察其余鱼儿的情况,如果有异常,应及时的处理或换水 。
对于没能及时把驾鹤西去的鱼儿捞出来导致鱼缸腥臭,这种腥臭味很重且顽固,用一般清水和清洁剂都难以彻底洗去,只要条件允许 , 最好进行一次彻底处理 。把鱼暂时转移到其他鱼缸或容器,把鱼缸腾空,然后把鱼缸用消毒杀菌剂浸泡清洗一遍,一般用白醋、食用或是消毒酒精、高锰酸钾溶液等均可,这样不但能杀菌,也能去味,注意,消毒剂泡洗后一定要用清水充分冲洗掉消毒剂,或者放在太阳下晒一晒也可以 。
6、过滤系统不给力了
过滤系统出现问题也是导致鱼缸腥味加重的一个原因 ,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鱼友朋友分享的自己鱼缸水体突然发腥,然后逐一排查了上面几个因素之后 , 最后发觉是过滤系统出现了问题 , 过滤的白棉由于使用时间长,滤材长时间未清洗,上面布满了很多杂质和细菌,且过滤棉浸在水中,喂食残渣或杂质导致了水体二次污染,最后引起水体发腥发臭 。经过处理后水体变得清澈了 , 腥味减轻了,不像开始的那么重 。所以过滤系统这块根据每样滤材的不同使用要求和功效极限必须定时的清洗和更换 。
7、南北水体差异问题
最后分享的这点是关于南北水体差异的问题,这个之前看过鱼友哗仔提到过这一点 。南方鱼友鱼缸里散发出的鱼腥味 , 和北方鱼友鱼缸里散发出的鱼腥味是不同的 。那是因为,南方水质和北方水质有一些差别,硫化氢是酸性的,南方的水质偏酸,硫化氢更容易稳定存在;而北方的水质大多偏碱,咱们经常说的水比较硬,硫化氢不稳定,反而是三甲胺和哌啶更稳定 。这块没太多深入研究,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 , 关于这个大伙可以在某宝上买一些中和剂或者活性炭也能起到缓解作用,降低鱼缸水体的腥味 。
今天就和大伙先聊到这里,可能有些方面说的不是很到位,也希望各位鱼友指出,大伙一块交流进步,如果本篇文章能够解决你的某种困惑 , 我就知足了 , 哈哈 。有什么问题或者交流可以随时找中国观赏鱼咨询 。最后,祝愿各位鱼友养出好鱼,愿天下没有难养的鱼!@头条宠物 @悟空问答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