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对虾上料怎么加

白对虾上料怎么加,南美白对虾放苗后未见死虾又看不见虾苗怎样回事?池塘那么大,只要试水试的好 , 成活率高,安心喂就可以了,到了十几天自然上料台!
土塘对虾P5小苗淡化水体要解毒吗?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在投苗前,首先要正确且彻底清塘,用药时按照“杀在前,消其中,碱最后”的顺序 , 满塘水的清塘方式 。清塘后,要“针对性”解毒 。解毒彻底后再按照“多碳多硫多矿,少氮少磷少脏”的标准进行选肥 。但是很多操作上都有所忽略或错误,这样会直接影响将来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笔者通过实践经验的整理,和大家分享一下 , 希望能为养殖生产提供帮助 。1、如何选择虾苗(1)无论是一代苗,二代苗,土苗,还是选育苗,首先选择口碑好,品牌有保证,品质较为稳定的虾苗 。(2)进育苗车间后 , 可通过闻气味判断水质及虾苗情况 。出现臭味或氨味的,可能是水质恶化或剩料过多的现象 。(3)观察水面上的泡沫情况,判断泡沫大小 。推荐选择小泡沫为主的苗池中的虾苗 。而大泡沫多,是因为水体发粘,残饵粪便多,氨氮高 。(4)看虾苗规格大小是否一致 。出现大小规格不均匀,且无严重的两极分化为好苗 。若小苗被淘汰掉,说明在育苗管理过程中出现过问题 。(5)观察肠道饱满,无空肠,无断肠和拖便现象,显微观察食物多,蠕动性强为好苗 。(6)在显微镜下观察,优质虾苗体表干净,无挂脏,无纤毛虫 。眼柄分叉程度越大越好,尾扇全部散开,像扇子最好 。(7)试苗时,观察虾苗在桶内的生存状态:优质虾苗一般生活在试苗桶的底部,并不浮在水面上 。(8)测量苗场水质情况:PH值正常,且日变化范围不大为好苗;无氨氮、亚盐、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为好苗 。(9)不选高温苗 。(10)淡化速度过快的虾苗不优先选择 。(11)虾苗顶水测试:苗放入白盆或白瓷碗中 , 将水大力搅动 , 顶水越明显越好 。(12)优质虾苗在解剖镜检时,心脏跳动频率均匀 , 步足关节处无红色斑点 。肝胰脏压片 , 脂肪粒大小一致,分布均匀 。2、虾苗放养时的注意事项(1)为了保证入池虾苗的安全,应该先取少量虾苗放入试苗网(无底网箱)中进行“试水实验”,观察24小时内是否出现异常行为(例如狂泳、窜跳、沉底、猝死等) , 虾苗成活率在95%以上再确定放养虾苗 。(2)放苗前后要保证水质质变没有太大变化,最好保证池塘水质指标与原池相当,且无氨氮、亚硝酸盐及余氯 。PH值上下不超过0.2,盐度不超过1度,温度控制上下不超过2℃ 。(3)放苗应选择在上午7-9点之间最为合适 , 池水温度在22度以上 。建议露天池塘第一造放苗时间在清明前后,第二造不迟于立秋后一周之内 。(4)大风、暴雨和中午高温时不宜放苗,放苗应选择近几天温度适中的晴天 。(5)在放苗时,应在枝角类高峰期前放苗,因对枝角类的摄食量非常小,避免枝角类数量过多造成水质偏瘦以及引起水体缺氧 。(6)正式放苗前,将装有虾苗的氧气袋漂浮于虾池水面30分钟左右,使袋内外水温一致 , 然后打开虾苗袋,向袋内缓缓加水,直到水满外溢,再慢慢地将虾苗倒入水中 。(7)放苗地点应选在池水较深的上风处 。对于天气越好 , 水色越漂亮;青苔地皮多 , 水草多 , 且透明度大;最近使用过化肥肥水等情况,建议放苗时往南岸(背阳面)、深水区或阴天时放苗 。(8)放苗尽量避开节气或潮汛期(农历初三、十八前后) 。(9)肥水放苗且池塘水位较深 。(10)尽量选用苗场所使用的饲料(虾片),配合“水产健胃酵母”使用 , 不要轻易换料 。3、肥水放苗与清水放苗清水放苗的缺点在哪里?(1)外塘养殖中,水透明度高,容易生长青苔 。(2)外塘养殖中,水质情况容易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水质不稳定,“气泡病”和应激反应发病概率升高 。(3)水体中缺少饵料生物 , 氧气及饵料供给不足 , 容易造成缺氧 , 游塘等现象 。(4)对虾的生物学特性是不喜强光,清水会影响对虾的正常生理活动及摄食 。(5)有机质的大量积累 , 水体氮循环出现问题,会逐渐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 。(6)水体自净能力较差,清水易浑 。(7)温棚养殖 , 清水保温性能较差 。(8)温棚养殖 , 早期清水养殖,到了中后期,水难肥 。肥水放苗的优点在于:(1)藻相和菌相平衡,增强水体的稳定性,稳定PH值;(2)温棚养殖过程中能够有助于保温;(3)增加水体的的自净能力 , 增加水体通透性,消除水浑、水黏的现象;(4)培养饵料生物,降低饵料系数;(5)藻类能产生大量的氧气;(6)白对虾不喜强光,肥水后能够遮光 。
4、保苗放苗1小时之前,“纳维素”消毒,抗应激 。如果有氨氮、亚硝酸盐存在,使用“硝克”进行处理 。虾苗运回来,将“虾苗袋”放入池内10—15分钟适应池内水温,再解包袋 。第二天,再次使用“纳维素”进行保苗,提高成活率 。5、日常管理(1)每天检测PH值,严格控制在8.6以下,如果过高,可在拌料时,加入适量“酵之源”进行处理 。(2)暂养池温度控制在28℃左右,上下变化不超过2摄氏度 。如果出现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采用进排水的方式进行调温 。(3)会增氧 。外塘养殖,晴天中午、水表层温度过高时不开增氧机 。温棚养殖,建议“多气头、弱充氧、小气泡”(4)每天使用白瓷碗观察虾苗体色和肠道,肠道发黑,体色发白透明是健康虾苗 。若果出现水面有游虾,并伴有拖便现象 。(5)放苗4—5天后,水面上的泡沫会逐渐增多,原因是水体残饵粪便代谢转化慢,氨氮逐渐升高 。整个标粗淡化期间,每天都要检测水质情况 , 严格控制氨氮、亚硝酸盐 。每2天使用一次复合硝化细菌;(6)标粗淡化期间,禁止使用刺激性过大的药品,例如:化学类调水药 , 抗生素,氧化剂等 。处理问题时尽量以生物制剂和刺激性小的药物为主,减少虾苗的损失 。(7)平衡集中蜕壳 。(8)“少量多餐”,重营养,重内服 , 保肝利胆,防肠炎 , 促消化 。(9)慎消杀 。
对虾赖以生存的水体环境入手:
a、肥水育藻:要坚定以肥绿藻、硅藻共生的黄绿水为主,这个前提我们不只提
一次,在此不再累述 。
b、养藻稳水(稳定菌藻相):以酵素菌营养+有机碳源每5-7天定期泼洒一次为主,不乱添加氮肥或其它有机肥及EM菌、自行发酵液状乳酸菌等微生物制剂 。
【白对虾上料怎么加】c、调水(降粘去浊、分解水体及池底有机污物,增强水体通透性,抑控有害菌繁殖、抑控水体富营养化及蓝藻、裸甲藻爆发性生长等)以底菌+超浓缩光合菌粉;乳酸粪球菌+超浓缩光合菌粉、复合芽孢杆菌+超浓缩光合菌粉交替、定期泼洒等 。
d、控菌、改底:一是以超浓缩乳酸粪肠球菌复配体定期泼洒以有效抑控绿弧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繁殖;二是用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缓释片剂、高铁酸钾片状缓释剂、二氧化氯片状缓释剂、二溴海因片状缓释剂交替不定期抛撒来消杀、控住池底病害菌的繁殖生长 。
e、解毒、抗应激:一是用中草药萃取护肝液+中草药萃取解毒抗菌液+能量果酸泼洒主解死藻毒素及有害菌毒素 , 同时有效促进对虾转肝期肝膜的形成;二是以大苏打类解毒剂、中草药颗粒状底改、四羟甲基硫酸磷颗粒状底改等主解池底的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
f、调节水体的硬度和总碱度 , 补充水体的矿物微量元素:定期用矿物元素+无机营养钙剂泼洒,以有效调水(调节水体的渗透压)稳水(稳定有益菌藻相)、促进对虾正常脱壳硬壳 。
二是针对白对虾自身功能调节入手:
a、控好投苗关键环节:建议在土塘下风口处用塑料薄膜围一个临时的投苗区,
b、投苗后第二、三天可用酵素菌营养液+虾片或开口饵料开始在投苗区外泼洒,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促进幼苗尽快游出投苗区外适应池塘的水体环境,促进幼苗早日教料上料台食料,得以迅速生长;二是可有效越来越稳定菌藻相 。
c、对虾上料台食料后开始用高效功能益生菌(如海清)+诱食酵母多糖拌料在投苗区投喂10天左右,并用海清同时泼洒:在投苗区泼洒每15天一次,拌料每天一餐即可 。
d、 对虾上料台正常食料后每天重点用诱食酵母多糖、酵素菌营养液同时或分餐拌料饲喂 。
e、养殖期40天后重点用对虾专用多维、解毒维生素C、天然植物提取活性物分
开或同餐组合拌料饲喂,每天一餐 。这样内外两方面的养护管控结合,就有可能保证对虾得以正常、迅速生长 。
对虾养殖饲料利用率低怎么办?只有有效的改变饲料利用效率和投喂管理模式才能最终改善水质和底质 , 为对虾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
一、如何改善饲料的物理特性?
一般的硬颗粒料耐水性差 , 营养物质在水中溶失率较高 , 这不仅造成浪费 , 而且会严重影响到对虾的养殖环境 。此外,硬颗粒料普遍采用高含量淀粉作为黏合剂,高糖会增加肝胰腺的代谢负担,引起疾病暴发 。
那么具有什么样的物理特性的饲料才能改善对虾养殖环境呢?全熟化饲料先进的制粒技术采用低淀粉含量即可完美解决饲料的粘合问题,生产出的全熟化料在水中软而不散、耐水溶、耐撕咬,符合对虾抱食特点,不易产生啃食碎屑 。同时,较少的淀粉添加量和较高的熟化度可以显著提高对虾的消化率,减轻肝胰脏代谢负担,并且对虾排出的粪便易成型 , 显著降低水质污染 。全熟化料的这些物理特性使其成为工厂化棚虾养殖户的首选饲料 。
二、量化投喂管理,选择合适饲料粒径
量化投喂管理是养殖成功的关键,直接决定对虾的生长速度和最终的养殖产量效益 。若饲料投喂不足,会影响对虾的生长;若过量投喂,不仅会浪费饲料,而且污染水质与底质 。
主要养殖区域在对虾不同规格时期的投饵率
如东地区的小棚虾养殖户平均投喂量仅为山东莱州地区的工厂化模式50%-75%,经分析主要是由于如东地区养殖户为了调控水质,因而控料严重,养殖前期的投饵率一般控制在6%-10% 。由于前期投喂不足,转肝之后的养殖中后期上料慢,养至40-50头/斤的出虾规格则需要90多天 。
浙中南地区的工厂化大水体模式中习惯在转肝期采用较高投饵率 , 且标粗期和8公分中后期阶段的投饵率也略高于如东地区的工厂化模式,生长速度略超过如东模式,养至40-50头/斤的出虾规格需要约80天,但饲料系数往往偏高,存在一定比例的过量投喂值得引起注意 。
广东地区高位池合理控制放苗密度模式下在投饵率并不很高的情况下,对虾产量却成果喜人,80多天就能达到30头/斤的出虾规格,主要是因为投喂不过量 , 并配合采用了合适的投喂粒径,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 。
山东莱州地区由于采取大量换水,投放密度大(30万/亩以上),标粗期、转肝期、8公分中后期阶段的投饵率都远高于其他地区,因此在山东工厂化小水体养殖模式中,80多天就能达到30头/斤的出虾规格,不同阶段投饵率都超过如东小棚虾一倍水平,虾的生长速度也获得大幅提升,饲料系数并没有偏高 。
除了在投喂管理上做到量化外,选择合适饲料颗粒粒径也很重要 。目前,市场上对于对虾的投喂规格认知较为混乱 。同样为体长8cm的对虾,浙中南(舟山)高位池习惯用1.6mm粒径的饲料,而如东小棚虾选用1.3mm粒径、山东工厂化模式选用1.6mm粒径、如东工厂化模式选用2.2mm粒径 。对此,宁波天邦水产饲料研究所赵帅兵博士研发团队专门进行了试验 , 分别用6种粒径(1.3mm、1.6mm、2.2mm、2.8mm、3.3mm、4.3mm)的饲料投喂体长8cm的对虾,观察发现对虾的摄食可分为3类:小颗粒步足钳食,中颗粒颚足抱食 , 大颗粒步足抱食 。对于体长8cm的对虾,当饲料粒径大于2.8mm , 需要步足辅助颚足抱食 , 因完全摄食一粒饲料耗用时间长达半小时 , 摄食后期饲料易产生碎屑;当饲料粒径为2.2mm时,对虾基本可以实现用颚足抱食;当饲料粒径小于1.6mm,对虾可以直接用步足钳端夹住饲料送进口器;但是当饲料粒径小于1.3mm时,对虾每餐则需要频繁用步足钳食,甚至多达几十次才能饱食(粒径太?。?钳端饲料易滑落),这样会造成摄食能耗增加 。结合对摄食能耗和时间的综合考虑,建议体长8cm的对虾摄食1.6-2.2mm粒径的全熟化饲料为宜 , 而非粒径越小越好 。
对虾不上料台的原因?一般都是料台脏才会如此 。
鱼虾混养怎么样喂料?现在随着养殖理念的不断改变 , 很多人从资源利用角度出发 , 通过鱼虾混养来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但是这也面临着很多问题,诸如在投喂的时候该怎样喂?
以虾为主养品种目前鱼虾混养有很多种的养殖模式以及养殖品种,不同的养殖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般来讲,如果是我们以养虾为主,那么养殖的鱼多数是用来清理杂草、青苔、藻类以及死虾的 ,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不喂鱼或者先少量投喂鱼,然后再喂虾 。
以鱼为主养品种在这种养殖情况下,鱼就是主要养殖对象 , 那么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是先喂鱼,把鱼喂饱以后 , 虾就摄食鱼的粪便以及摄食一些鱼吃剩的残饵 , 或者是水体中的其他饵料生物,但是也有一些养殖朋友会投喂适量的虾料,希望虾可以快速生长 。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的养殖模式,首先我们要分清主次 。在以养虾为主时,要保证鱼不能吃活虾,因此要先把鱼喂饱,那么在以养鱼为主时,也要把鱼喂饱,这样虾才能合理利用水体的残饵粪便 。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观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是珠海禾虫哥 , 欢迎点赞、转发 , 交流讨论 。感谢有你!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