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池ph值怎么测( 二 )


2. 红棕色水质:依其明暗可细分为红棕(茶褐)、棕、暗棕(酱油色)等系列 , 前两者为硅藻水色,在精养虾池有一定的水流时较为稳定 , 是养虾理想的水质 。后者则叫“赤潮”水色,由甲藻、涡鞭毛藻等所组成,是水质与底质极度恶化的指标 。
3. 黄色水质:以金黄藻为优势种,俗称“黄酸水”,是不良的水色,春秋多见 。
4. 白浊水质:以浮游动物为主,亦属不良水质 。
5. 浑浊水质:可细分为有机碎屑及泥浆浊水,其判断可根据昼夜溶氧的变化来决定,若是溶氧都偏低,则为有机碎屑混浊,是不良水 。若是早晚溶氧变化不大,且都在4-10mg/L之间,则为泥浆浑浊水,是良好的养虾水质 。
二水氯化钙在虾池中的应用?氯化钙在水产养殖中可以降低水体PH值,并且可以进一步影响水体中各类微生物或藻类的活性,从而延长效果持续时间 。
氯化钙本身物理性质是吸湿性强,遇水极易放热的 。但是氯化钙化水放热不但对水体稳定没有任何影响 , 而且氯化钙不但会提高水质硬度,对养殖池塘的PH值有一定的缓冲力 。关键在于氯化钙可以通过自身的钙离子来沉淀氢氧根离子同时絮凝沉淀浮游植物,减缓藻类消耗二氧化碳量,从而降低PH值 。
养虾下应激雨前好还是雨中?每年雨季都是对虾养殖户最头疼的时候,倒藻、应激、疾病、泛底等问题都是雨季易发的状况,养殖操作稍有不慎,将会损失惨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管是否会发生连续性暴雨,我们都要未雨绸缪 。古语说:凡事预则立 , 不预则废 。因此 , 在这里总结一下相关针对大雨的前后预防知识,供大家参考 。
防雨
一、大雨带来的改变
(一)肯定会带来的改变
1、水温发生变化
暴雨的温度肯定比养殖池水的温度要低,而雨水与池水的混合首先发生在上表层,会导致表层水温度的急变 。而对虾属于变温低等无脊椎动物,过于激烈的外界温度变化,势必会引起其应激,这种应激的传导,会导致对虾消化功能及免疫功能的降低 , 前者会出现空胃、空肠甚至肝脏出现病变;后者则导致对虾抗病力差,易发病 。
雨季将临,养虾注意“三防”
2、水层交换更加困难
如果没有外界人力的干扰 , 暴雨会增加水层交换的困难,主要是雨水基本为纯淡水,其会降低塘水表层水的密度,降低水层交换的可能 。这样会导致溶氧含量低的底层水难以交换到表层水面,而溶氧含量高的表层水难以交换到底层 。而且雨季阳光少、浮游藻类光合作用差、池底溶解氧不足等,容易引起养殖水体底层溶解氧含量低于3 毫克/升,而不能满足对虾的需要,也易引起对虾浮头或虾病发生 。
雨季将临,养虾注意“三防”
3、PH值下降
一般雨水是纯淡水 , 其pH值在7.0 左右,如果是酸雨,其pH 值更低 。另外雨后地下水位会增高 , 地下水往往酸性较强,它渗透入虾池后,使虾池的pH 值及水质发生激烈变化 。如果水体中藻类再出现不正常死亡 , 有时pH 值会降低达到7.3 左右,而对虾肯定不能立即适应,在此种情况下,对虾极易发病 。
4、盐度降低
如果是半咸水或海水养殖,在水体不大的情况下,大雨后,淡水冲入养殖塘往往会引起养殖水体盐度的变化过大,对虾体内外渗透压短时间内发生较大改变,对虾不能适应,也易发病 。
(二)可能带来的改变
1、藻类有可能会死亡
如果多阴雨,光照强度偏弱,藻类生长受抑制,并且长时间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大雨出现,水质因素急剧改变,完全有可能引起藻类死亡,发生转水现象 , 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严重者甚至有可能导致生态体系的崩溃 , 因为藻类是溶氧的主要提供者,是水体营养因子转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