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想再长高5厘米的人 我想再长高五厘米


总想再长高5厘米的人 我想再长高五厘米

文章插图


小时候,身高不高、令爸妈万分焦虑的中国孩子 。


99%都曾被要求、挂在单杠上,寄希望于地心引力能把身体拉长一点 。


无数人绕不开长高的魔咒,可大约没人想到,身高魔咒游荡到今天竟然还能“卷”出新高度 。


挂单杠、喝牛奶无法抚平焦虑,一批人被花花绿绿的增高秘籍迷了眼,瞪着眼喊出了新的口号——


“何以解忧,唯有激素/断骨 。”




01
“不花这几十万,
将来被歧视怎么办?”


几天前,一则有关“生长激素”的讨论突然被小范围地推到了风口浪尖 。


一位妈妈感慨,抚养孩子,牙齿、眼镜、身高、课外班是碎钱四大件 。


曾经以为牙齿最费钱,现在发现身高最费 。


朋友的儿子,每月的“粉剂”要花五千多,如果换成“水剂”,每月要花1万多,“疗程”需要至少持续两年 。


这提及的粉剂、水剂,指的是生长激素 。


算是现代医学意义上的,“拔苗助长”




和她同样想法的人并不少 。


搜索关键词,你会看到满屏的“焦虑” 。


由于生长激素大多只能在骨骼线未闭合的儿童身上起效,这些焦虑的源头多半是年轻的父母 。


或是每隔一星期记录一次孩子的身高,对缓慢增长的数值焦躁不已,四处询问“哪种生长激素便宜” 。


或是已经把孩子带去医院,寄希望于靠激素长高 。




不少人举出了梅西靠打生长激素、长到170cm的例子 。


某些家长表示“医生不给打”后,还会有人隐晦地暗示“找找门路” 。


议论之热烈,仿佛生长激素是拯救“矮人”于水火的天降灵药,谁都应该来一针 。




可事实并非如此 。


原则上,生长激素只被允许用于治疗特定疾病 。


正规的医院和医生,是不会同意给非患病的孩子、随便打生长激素长高的 。


梅西的例子,也是因为他11岁时被诊断为缺乏生长激素导致的侏儒症 。


骨骼线闭合的少年或成年用生长激素,很可能导致肢端肥大症、样貌变丑 。


正常的孩子用它,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骨骼异常生长 。




由于生长激素会使血糖升高,可能影响胰岛素生成,部分孩子还会出现甲状腺功能衰退 。


因此,使用生长激素疗法时,往往需要严格地监测相关数值、定期进行体检 。


可事实是,国内设有小儿分泌科的医院数量都不多 。


也很难知晓,未经正轨诊断、“找找门路”的家庭,是否遵循了缜密的体检与监测 。




2019年,半月谈曾曝光一些医药代表“潜伏”医院,穿白大褂向家长,鼓吹给矮个子孩子打增高针的乱象 。


利用高额回扣利诱儿科医生,有的甚至站在诊室内督促医生多给孩子开生长激素 。




是这届家长不够理智吗?那倒未必 。


多少90后、95后,小时候经历过一家人为了长高团团转的时期 。


那会的“增高”市场更混乱,坑蒙拐骗的招数多到防不胜防,家长们为了孩子长高也想破了头 。


有时哪怕知道希望渺茫,也不肯放弃那一点点可能,投钱下去带孩子到处试试 。


小仲14岁时,测骨龄测出了18岁,妈妈着急得快崩溃了 。


后来听一个“医生”说骨骼线还没有完全闭合、还有救 。


连忙在那个诊所里砸了不少钱,让小仲每周六躺在一个神秘仪器上一小时,说是什么声波技术刺激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


小仲如今回忆起来,那个诊所“神经兮兮”的,大概率是骗子 。


《大头儿子》剧集里,体检报告预测大头儿子18岁身高162cm,全家人都急了


当时市面上,铺天盖地的增高鞋广告,宣传攻势轰轰烈烈得叫人觉得,买上一双,小矮个的人生从此走上巅峰 。


五花八门的增高药广告,还往往请彼时最受欢迎的小演员代言 。




我至今记得有个“百天身长”的增高药广告,请来曹骏、舒畅、释513常识网指着产品说“我长高了5厘米” 。


这还了得,在小孩子眼里,它就是沉香、小狐狸、展昭在做代言 。


后来被药监局清查“虚假宣传”等等问题,再无踪迹 。




普通人本就很难分辨医学方面的功效是真是假 。


更别提生长激素的可能副作用、疗程如何设置,的确属于医学专业领域 。


这方面知识的大众科普相对有限,再加上披上白大褂的部分“专家”一忽悠,很容易着道 。


身高焦虑的大旗不倒,一家人为之团团转的氛围就会一直存在 。


只是从增高鞋、增高药,变成了生长激素 。


02
断骨增高,
哪有那么简单


如果说生长激素是家长陷入的泥潭,断骨增高就是矮个年轻人的塞壬 。




不知在多少人的想象中,断骨增高是个手术台上眼睛一闭一睁、腿就长了五厘米的“便利手术” 。


仿佛醒来后就是实验成功的美队,身形飙长 。




事实上,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相关提醒,断骨增高需要把腿打断,在腿上打几个贯穿的窟窿、嵌入延长器 。


人的腿在骨折后,会有组织再生的过程、修补断裂部分 。


患者每隔一段时间,用延长器“把腿拉长”五毫米或一厘米,相当于阻止骨头的裂缝被修补上、不断地把裂缝拉长 。




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剧烈的痛苦,并可能需要持续数月、半年及以上 。


这段时间内,别说走路了,站立都为难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增高”完成后,还需要几个月乃至一年的复健期 。


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海涌接受采访时曾介绍,“断骨增高”手术的恢复期却比较长 。患者要有将近半年时间不能下地自由走动


某违规医疗中介记录的复健画面


断骨增高后,在“断骨增高吧”中的患者反馈的是,剧烈运动完全无缘,不少人的运动能力只恢复到了较低的水平 。




这一手术风险极高 ,其中不乏神经损伤、软组织坏死等危险症状 。




严重者,可能造成肢体终身残疾或瘫痪 。


肢体延长术,在我国被严格地仅用于部分疾病的治疗,不能进行增高 。


于是不少动了心思的年轻人,选择到国外进行手术 。




侥幸心理在此时,俨然成为了塞壬海妖的歌声 。


让人眼前只剩下了那些成功案例,失败者的惨状被潜意识地忽略 。


固执地相信,自己不会是倒霉的那一个;固执地相信,只要自己多存一点钱、去医术高超点的地方,一定没问题 。


可世事难料这个词,往往归属于所有人 。




相比于手术本身,对普通人来说更可怕的是 。


断骨增高这一在国内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不少网红的描述中轻描淡写,与割双眼皮这些相对简单、常见的整形手术并列 。




“姐妹们!冲!”


仿佛描述的不是一项高风险的手术,而是一杯网红奶茶 。




又或是借助身高本身的特殊性 。


把这一整形方式,与自信、人生等关键词想绑定——“不甘,就去做正颌;想想远行,就去做断骨增高” 。


基本把解决人生困境的一切方式,与整形相绑定 。




甚至准备好了话术,击碎普通人对整形手术畏惧的最后一层担忧:


“敢做这个手术,你真是勇敢又聪明 。”




做整形手术,需要付出勇气是没错 。


但值得认可的勇气,往往伴随着清醒的认知、与坚定的人生觉悟 。


否则,只是无知无畏、被忽悠罢了 。


由于断骨增高手术本身在国内被禁止,相关的科普警示其实非常少,人们对它的风险认知也相当有限 。


过于轻视风险的结果,是过于草率地做出了手术的决定,并往往在上头砸入了几十万到数百万的资金 。




譬如上面这条新闻里,男生的原本身高在175 。


而攒钱做手术的动因,是为没到180而自卑 。


断骨增高的风险在舆论中被轻视的状态,其实与两年前的抽脂手术很像 。


大家把“抽个脂算了”挂在嘴边,仿佛它是个便利的减肥渠道、就是贵了点而已 。


直到多起案例把抽脂手术的痛苦、严重的并发症后果摆在大众面前,许多人才突然清醒 。


03
停不下的身高焦虑


看着担心孩子不够高、想办法用生长激素的家长 。


看着身高其实挺正常、却走向断骨手术台的年轻人 。


许多人估计觉得挺荒唐的,个子矮一点罢了,何必走到这一步呢 。


小时候,个子矮的朋友们也不是没努力过 。


有人戏称自己小学时挂单杠挂多了,至今看到树干都想挂上去 。




什么“倒立长高法”、“脚上挂石头法”,除了双腿发麻后作罢,什么效果也没得到 。


还有数不清的长高偏方,人参炖鸡黄芪炖鸡冬虫夏草炖鸡……


虽说补充肉蛋奶、蛋白质充足的确利于长高,但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还是遗传、身体状况 。




许多人小时候偏矮,青春期倒是迅速蹿高 。


导致最后亲戚们还要争一争,这孩子长高到底是妈妈喂牛奶的功劳,还是爸爸拉单杠的功劳 。


舅舅买的增高鞋垫,姥爷报的游泳班,奶奶找来的中药方,都得来争个功 。




看不上矮个子的社会大环境,其实始终未变 。


我们看当年的古早增高偏方,不觉得荒诞,只觉得好笑或无奈,其实是因为这些偏方大多没用


虽然焦虑,大家伙也不至于为此来个倾家荡产,最多也就是且听且信、试一试的程度 。


人为干预长高的概率渺茫,随便试试嘛 。




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和相关医疗产业的发展,“能够长高”的切实选择突然摆在了人们面前 。


高昂的价格,甚至赋予其一定的阶级意味 。


“没花这几十、上百万,今后继续被同学笑、被面试官嫌弃、被婚恋市场嫌弃怎么办”




当初,大家都没得选 。


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保持营养充足、多运动,但也未必有效 。


可现在,一批人自认为拥有了“改变命运”的选择,哪怕这选择风险高、原则上被明令禁止 。


不少情况下,选择人为干预身高的人,是要在“身高”与“健康”、“身高”与“长期痛苦”,乃至“身高”与“残疾”中间做个选择 。


但由于科普不足,许多人只看到了“身高”,没注意后面的附加项 。




摆在台面上时,不要进行身高歧视、怎样都美的正确言论谁都会说 。


可在真实的网络舆论场上,外形焦虑的程度却在肉眼可见地上升 。


之前是“高颅顶”,最开始还只是往头发里垫东西、显得“头包脸”,后来一步步进展成了所谓“一劳永逸”的颅顶整形,对头盖骨下刀 。


去年又开始纠结耳朵的形状,最开始是利用发卡、固定小工具让耳朵“撑起来”,此后也延伸出了相关手术 。




人们对外形的审视越来越精细,也越来越苛刻 。


造成这一趋势的因素很多 。


或是物质水平上升的大环境下,人们拥有了更多追求完美的精力与金钱,爱美的风潮刹不住车 。




或是社交媒体时代,视觉上的外形成为了硬通货,无处不在的比较让普通人的自卑感愈发明显 。




或是变美与金钱的高强度绑定,让外形与隐藏的阶层地位相挂钩 。


“大家都可以自由地追求变美”,这种简单、理想化的现象并不会到来 。


真正到来的,是“不够美”又或是“没为变美付出足够多”的人,陷入不安和焦虑 。


“长得矮就无解”,成了可以理直气壮、用来嘲讽他人的话 。




163的女孩甚至会觉得自己“太难了”,想做断骨增高,达到“女孩完美身高168” 。


又或是宣扬“个子矮会见光死,注定当不了大美女” 。




“男生180以下输在起跑线上”,也成了常听到的口号 。




可怖的始终不是手术本身,而是隐隐收紧的外形焦虑 。


在现实生活中的身高歧视、恶言恶语真正消散之前 。


我们其实并没有多少底气,劝说或要求那些正在为身高发愁的人放下焦虑 。


人们能做的,或许只有让更多人意识到这些行为本身的风险,不断地强调一个底线——


别盲目地为了审美,掐断健康的咽喉 。


【总想再长高5厘米的人 我想再长高五厘米】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