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小孩拉肚子怎么办 六岁小孩拉肚子的原因


六岁小孩拉肚子怎么办 六岁小孩拉肚子的原因

文章插图
一、导致六岁小孩拉肚子的原因有哪些
(1)肠道内感染
       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
1、病毒感染
       寒冷季节的小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 。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其次有诺如病毒、星状病毒、科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等 。
2、细菌感染
       ①致腹泻大肠杆菌包括: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及粘附-聚集性大肠杆菌 。②弯曲菌与肠炎有关的弯曲菌属有空肠型、结肠型和胎儿型3种,95%~99%弯曲菌肠炎是由胎儿弯曲菌及空肠弯曲菌引起的 。③其他包括耶尔森菌,沙门菌(主要为鼠伤寒和其他非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 。
3、真菌致腹泻的真菌有念珠菌、曲菌、毛霉菌等 。婴儿以白色念珠菌多见 。
4、寄生虫常见为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和隐孢子虫等 。
(2)肠道外感染
有时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亦可产生腹泻症状,即症状性腹泻 。年龄越小越多见 。腹泻不严重,大便性状改变轻微,为稀糊便,含少许黏液,无大量水分及脓血,大便次数略增多,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中耳炎等,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腹泻症状渐消失 。
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常表现为慢性、迁延性腹泻 。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一方面使肠道有害菌,耐药金葡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绿脓杆菌等大量繁殖,另一方面使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减少,微生态失衡而出现腹泻,大便的性状与细菌侵袭的部位有关,病情可轻可重 。
二、六岁小孩拉肚子有哪些临床表现
1、腹泻常伴症状
(1)轻型起病可缓可急,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3~10次/天)及性状改变;无脱水及全身酸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常因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 。在佝偻病或营养不良患儿,腹泻虽轻,但常迁延,可继发其他疾病 。患儿可表现为无力、苍白、食欲低下 。大便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 。
(2)重型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烦躁、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 。
2、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1)轮状病毒性肠炎多见于6月~2岁婴幼儿,秋冬季发病,常常病初发生呕吐,后出现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症状,常伴发热和上感症状,为自限性疾病,病程3~8天,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大便轮状病毒检测(ELISA法)可快速诊断 。
(2)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多发生在气温较高季节,以5~8月份最多 。起病较缓,大便呈黄色蛋花汤样便,有腥臭味和较多黏液,常有呕吐,多无发热和全身症状,大便镜检有少量白细胞,细菌培养可明确诊断 。
(3)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主要感染学龄儿童,起病急,腹泻频繁,大便黏冻状含脓血,常伴呕吐、腹痛及里急后重,可
三、六岁小孩拉肚子的临床诊断方法有哪些
【六岁小孩拉肚子怎么办 六岁小孩拉肚子的原因】根据发病季节、病史、临床表现和大便性状易于做出临床诊断 。必须判定有无脱水(性质和程度)、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注意寻找病因,肠道内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比较困难,从临床诊断和治疗需要考虑,可先根据大便常规有无白细胞将腹泻分为两组:
1、大便无或偶见少量白细胞者
为侵袭性以外的病因(如病毒、非侵袭性细菌、寄生虫等肠道内外感染或喂养不当)引起的腹泻,多为水泻,有时伴脱水症状,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多为母乳喂养,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发育 。
(2)导致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各种疾病如乳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失氯性腹泻,原发性胆酸吸收不良,过敏性腹泻等 。
2、大便有较多的白细胞者
表明结肠和回肠末端有侵袭性炎症病变,常由各种侵袭性细菌感染所致(细菌性痢疾、伤寒沙门菌肠炎、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等) 。仅凭临床表现难以区别,必要时进行大便细菌培养,细菌血清型和毒性检测 。还需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鉴别 。该病中毒症状较重,腹痛、腹胀、频繁呕吐、高热、逐渐出现血便,常伴休克,腹部立、卧位X线摄片呈小肠局限性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肠壁积气等 。若抗生素治疗无效,腹泻时间较长者,尚需与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合并感染鉴别 。
四、六岁小孩拉肚子家长应该怎么办
1.饮食治疗
(1)继续母乳喂养,鼓励进食 。
(2)人工喂养儿年龄6个月者给予平日习惯的日常饮食(如粥、面条、烂饭等,可给一些新鲜水果汁或水果以补充钾),避免不易消化食物 。
(3)腹泻严重或呕吐严重者,可暂禁食4~6小时,但不应禁水 。禁食时间≤6小时,应尽早恢复饮食 。
2.液体治疗
(1)预防脱水从患儿腹泻开始,就给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 。母乳喂养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并且增加喂养的频次及延长单次喂养的时间;混合喂养的婴儿,应在母乳喂养基础上给予ORS或其他清洁饮用水;人工喂养儿选择ORS或食物基础的补液如汤汁、米汤水和酸乳饮品或清洁饮用水 。建议在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个月者,50ml;6个月~2岁者,100ml;2~10岁者,150ml;10岁以上的患儿能喝多少给多少)直到腹泻停止 。
(2)轻中度脱水者可给予口服补液盐(ORS),用量(ml)=体重(kg)×(50~75) 。4小时内服完;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并辅导母亲给患儿服用ORS液 。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①持续、频繁、大量腹泻[>10~20ml/(kg·h)],②ORS液服用量不足,③频繁、严重呕吐;如果临近4小时,患儿仍有脱水表现,要调整补液方案 。4小时后重新评估患儿的脱水状况,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案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