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反复发烧的原因 宝宝发烧的处理


宝宝反复发烧的原因 宝宝发烧的处理

文章插图
一、引起孩子发烧有哪些原因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发热最常见的原因 。包括鼻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发炎等上呼吸道的感染 。这时 , 孩子除了发热以外 , 一般还会伴有相应部位的其他症状 , 例如头痛、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咽痛、轻度咳嗽;同时还可以出现浑身乏力、食欲下降等 , 部分婴幼儿由于突发高热而引起惊厥 。
2、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此时孩子除发热外 , 往往伴有咳嗽、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 , 
3、细菌、病毒感染:因疾病所引发的小儿发烧现象 , 多半是因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 。医师指出 , 像是感冒、扁桃腺炎、气管炎、肺炎、中耳炎、肠胃炎、脑膜炎等疾病 , 多会伴随发烧症状 。
4、癌症、肿瘤、自体免疫性疾病:癌症、肿瘤或自体免疫性疾病 , 也会释放出一些细胞激素 , 使体温调节中枢改变原先设定 , 因此也会有不明的发烧症状出现 。
【宝宝反复发烧的原因 宝宝发烧的处理】5、对新生儿来说 , 当出现症状不明的高烧时 , 验尿检查是必要手续 。典型的泌尿道感染症状 , 除了发烧 , 还会有尿频、尿急、小便痛与小便失禁等现象 。相对于较大孩子能表达除了发烧以外的不适感受;小小孩因为表达能力有限 , 容易造成病情误判 , 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败血症 。
幼儿的发烧筛检 , 除了会透过验尿程序来检测是否有泌尿道感染 , 一般大型医疗院所 , 对于三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烧处理流程 , 医生会依病况进行血液、粪便 , 甚至抽取少量脊髓液做检验 , 以排除其它感染的可能性 。
6、专家指出 , 由于新生儿脑部下视丘功能发展还不完整;加上宝宝身体体积小 , 相对体表面积大;且汗腺不发达 , 散热机制较差 , 一般幼儿的体温 , 多会比大人稍高个0.3~0.5℃ 。
7、环境因素:凡室内通风不良 , 或是爸比妈咪帮小宝宝穿太多衣服 , 盖太厚棉被等 , 都易让小宝贝因为身体体温无法外散 , 造成“假性发烧”现象 。另外 , 宝宝刚吃完热食或牛奶 , 也会因血液循环快而有体温过高现象;而宝宝刚洗完澡后 , 因水会吸热 , 此时体温会稍微偏低 。
二、宝宝发烧快速处理方法
如果宝宝体温在38.5℃以下 , 且没有特别不舒服、精神状态良好 , 也就是说照常吃、照常睡及照常玩 , 就不必着急地送宝宝就医 , 或是使用退烧药 。可以采用适当饮水、物理降温的办法 , 注意让宝宝充分休息 。对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采取“开包”打开衣被、少穿衣服就可能有逐渐降温的效果 , 一般来说发高烧的宝宝应该不要盖厚被子 , 衣服也要少穿 。
宝宝发烧在38.5℃39℃左右时 , 在家中可首先采取以下物理降温的办法 。可适度地使用退烧药 , 以一次用一种药为原则 , 以减轻宝宝的不舒服 , 并防止宝宝高热惊厥的发生 。
用温湿半干的大毛巾敷在宝宝的胸腹部 , 但要注意室温以免着凉 。另外 , 也可用几块稍凉的湿毛巾(约25℃)拧成半干 , 放在宝宝的额部、颈部、腋下及大腿根部进行冷敷 , 每5~7分钟更换一次 , 宝宝也会感到很舒服 。
当宝宝的体温升到38.5℃以上时 , 妈咪在利用物理降温帮宝宝散热的同时 , 也要适当辅以退烧药物 。如果宝宝拒绝口服药物 , 退热栓就是最好的选择 。宝宝发烧体体温在39℃或以上宝宝发烧体体温在39℃或以上(尤其是3岁以下宝宝) , 不是由于接种疫苗引起发烧;小便有烧灼感;烧退超过24小时后 , 又反复烧起来;且发烧超过72小时 , 则建议立刻就医 , 以确保宝宝的安全 。
三、孩子发烧什么情况需要吃退烧药
一般38.5℃以下不需要吃退热药 。38.5℃以上可以吃 , 但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或者医师指示使用 。退热药有“布洛芬混悬液”“乙酰氨基酚滴剂”“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栓”等 , 这几类只能吃一种 , 不能同时使用 。用了第一次 , 第二次最好隔6小时 。退热栓是塞屁股的 , 有些小孩顽固不吃使用比较好 。高热不退的 , 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交替使用效果最好 。“尼美舒利颗粒”现在很多家长还在使用 , 最好还是不要吃 , 因为很可能引起肝脏疾病 。
如果你小孩以前发烧会抽筋 , 医学上叫“热性惊厥” 。那你就不要等待38.5℃以上就吃退烧药 , 一般38℃就要吃 , 如果退不下来 , 还要赶紧去医院 , 因为搞不好就会抽筋 。
除了吃退烧药 , 一般家属也会给吃一些感冒药 。应该注意的是 , 西药感冒药: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 复方锌布颗粒剂等也含有少量退热药成分 , 如果你吃了退热药不久 , 最好不要吃了 。你可以选择吃中药感冒药:牛磺酸颗粒 , 清开灵颗粒等 。
吃了退热药后小孩还是高热 , 还没有到达吃第二次的时间(或者你不想给小孩吃退热药) , 你可以用物理降温 , 有些家属喜欢用贴退热贴 , 其实38.5℃以上作用不大 。最好的办法是用温热毛巾擦拭全身 , 或者洗个温水澡 。现在医院不主张用酒精擦浴(据说有出意外的风险) 。
四、宝宝发烧用药的注意事项
1、前言说到的这两类退烧药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类型 , 但作用都是解热镇痛 。服用时 , 需注意两者剂型的差别:对乙酰氨基酚类的百服宁、泰诺林等有滴剂、口服液、咀嚼片三种剂型;布洛芬类的美林 , 对儿童只有滴剂和口服液两种剂型 。1岁之前的婴儿 , 最好用滴剂 , 因为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 。
2、在滴剂的用量上则要按体重选择 。一般6~11个月的婴儿 , 对应体重为5.5~8公斤 , 用1滴管的退烧药 。12~23个月的婴儿 , 体重在8.1~12公斤左右 , 吃1.5滴管 。
3、2岁以上孩子 , 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烧药 。再大一点的孩子可用片剂 , 这种像饼干一样的水果味咀嚼片 , 孩子不会拒绝服用 。此外 , 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烧药 , 对患儿刺激性和副反应较大 , 吲哚美辛(消炎痛)类药 , 对胃部刺激较大 , 不建议使用 。
4、用药过程中 , 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服用一类退烧药的时间别太长 , 发烧超过两天最好换用另一类药 。服用泰诺林和百服宁 , 一天不能超过4次 , 每次间隔最少4小时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