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防止鸡啄鸡( 三 )


2.适宜的环境温度与湿度:育雏成败的关键之一是能否给予雏鸡适宜的温度 。雏鸡出壳时,孵化房的温度为37.5℃,雏鸡从孵化房转到育雏室后,温度不宜相差过大 。出壳雏鸡,绒毛疏而短,御寒能力低,雏鸡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健全,体温调节功能差;同时,雏鸡的食量较少,由吃入的饲料转化成的热能,难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尤其是寒冷季节更是如此 。故此必须给予雏鸡适宜的环境温度 。温度对雏鸡的体温调节、采食、运动以及对饲料的消化吸收都关系极大 。如果温度过高 , 雏鸡代谢机能受到障碍,食欲减退,体内水分大量散失 , 会造成生理机能失调,影响生长发育 , 体质衰弱,以致死亡率增加 。同时温度过高,还容易引起呼吸道疾?。鹱母囟耨?。如果温度过低,雏鸡受凉就会相互挤压(俗称扎堆),因互相踩踏堆压而造成伤亡 。此外温度过低,也容易引起呼吸道疾?。鸶忻啊⒗ 。辗琢〔?。所以 , 温度过高、过低对雏鸡都是不利的 。雏鸡适宜的温度以育雏器下的温度为例:1~2日龄时是34~35℃;3~7日龄是32~34℃;第2周为30~28℃;第3周为28~26℃ 。育雏期在冬春季每周下降2℃,夏秋季每周下降3℃,降至21℃为止 。雏鸡对湿度的要求,第1周相对湿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后尽量保持在55%~60%的水平上 。湿度过大 , 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诱发球虫病,要勤换垫料,并加强通风换气;湿度过?。刺稍铮?使雏鸡呼吸加快,体内的水分随呼吸而大量散发,腹内剩余蛋黄吸收不良 , 影响雏鸡的发育,可用水盆盛水,让其自然蒸发,达到增湿的目的 。
3.注意分群,加强巡查:强弱病雏分群饲养要经常进行,检查弱雏最好在早晨第1次喂食的时候,弱雏易被挤出来 , 即捉出分群 。对那些患病较重的雏鸡立即淘汰 。经常地、有目的地巡查鸡群 , 及时发现问题,做好细致的护理工作,是获得优良育雏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意义主要有三点:一是通过观察雏鸡食欲,了解饲料的适口性和投喂量,分析饲料的配合是否得当,饲料有否发霉变质,进行及时的调整,并及时发现雏鸡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二是能及时从雏鸡的饮食精神状态、活动状态、粪便状态中发现和诊治疾?。蝗羌笆狈⑾忠馔馇榭?nbsp;, 如停电或保温灯泡坏了 , 或电源烧着了附着物,鸡群发生啄食癖,其他侵扰鸡群的兽害、鼠害等,以便及时处理 , 减少鸡只死亡 。(二)生长期的饲养管理 。
此期的特点是鸡只生长速度快,食欲旺盛,采食量不断增加 。这时主要形成骨架和内脏 。饲养目的是使鸡体得到充分的发育和羽毛丰满,为后期的育肥打下基础 。饲养方式以放牧结合补饲 。一般应注意以下两点:
1.公母分群饲养:一般公雏羽毛长得较慢,易受环境的影响,争斗性也强,同时对蛋白质及其中的赖氨酸等的利用率较高,因而增重快 , 饲料效率高 。此外,公鸡个体壮,竞食能力强,而母鸡由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差异,沉积脂肪能力强,因而增重慢,饲料效率差 。公母分养,各自在适当的日龄上市,便于实行适宜于不同性别的饲养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整齐度,降低残次品率 。生长期全期采用定时饲喂补饲 , 把饲料放在料桶内或直接撒在地上,早晚各1次,吃净吃饱为止 。
2.驱虫: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进行第1次驱虫,相隔20~30天再进行第2次驱虫 。驱虫主要是指驱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 。可使用驱蛔灵,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 。第1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半片 。第2次驱虫每只中鸡用驱蛔灵1片 。可在晚上直接口服或晚餐时把药片研成粉料,先用少量饲料拌匀,然后再与晚餐的全部饲料拌匀进行喂饲 。一定要仔细将药物与饲料拌得均匀,否则容易产生药物中毒 。第2天早晨要检查鸡粪,看看是否有虫体排出,然后要把鸡粪清除干净,以防鸡只啄食虫体 。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次日晚餐可以同等药量驱虫1次,以求彻底将虫驱除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