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为什么耐电

罗非鱼为什么耐电,罗非喜欢吃酒味吗?不喜欢
一般带有酒味的饵料罗非鱼都不会吃的 , 酒味的饵料适合钓鲫鱼 , 鲤鱼的 , 罗非鱼就不吃带有酒味的饵料了
罗非鱼普遍喜欢偏腥味的食物 。虽然罗非鱼具有食性杂、耐低氧、不耐低温,但是罗非鱼都喜欢吃腥味的食物,对动物性蛋白的需求更为强烈 。鱼骨粉、虾粉、鸡肝等腥味食物都是罗非鱼的最爱 。但是 , 罗非鱼的食性受到季节和自身体重变化的影响 。
为什么长江流域没有罗非鱼?南方许多地区喜欢钓鱼的小伙伴对罗非鱼肯定不陌生 , 因为在南方许多水体内,罗非鱼已经形成了野生种群,而且一旦水域中有了罗非鱼,想要钓其他的鱼就非常的费劲了,因为罗非鱼会与本土的鱼类竞争,而且在竞争中,它们往往处于优势 。那么,在南方许多水体内已经泛滥的罗非鱼能不能在长江流域繁殖和生存呢?我认为是很难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简单的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
首先,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罗非鱼罗非鱼是原产非洲的淡水鱼类 , 由于它的外观与我国本土的鲫鱼有一定的相似度,所以又称“非洲鲫鱼” 。在我国常见的罗非鱼有两种: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 。这两种罗非鱼其实都是慈鲷科罗非鱼属下的鱼类 , 不同的是前者的原产地主要是非洲的莫桑比克、东非以及南非部分地区,而后者的原产地主要是在非洲尼罗河水系 。
那么,原产非洲的鱼类是如何跑到我国的呢?这还要从20世纪40年代说起 , 首先莫桑比克罗非鱼是在1946年由两位日本人(吴振辉和郭启章)从新加坡带入台湾的,由于当时新加坡已经将罗非鱼作为一种经济型鱼类引入,所以他俩从新加坡带到台湾了一些鱼苗,没想到这些鱼苗竟然以超强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成为了当时台湾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而这也是台湾地区称罗非鱼为“吴郭鱼”的原因 。
不过,我国内陆地区并非是从台湾引入的,而是在1957年从越南引入的,目的也是作为一种经济型鱼类 。
而尼罗罗非鱼的引入比莫桑比克罗非鱼要晚很多,有了成功繁殖并推广莫桑比克罗非鱼的经验,我国在1978年引入了尼罗罗非鱼,并且一经引入,即成为了世界上罗非鱼的最大产国,早在21世纪前后,我国每年罗非鱼的产出占世界罗非鱼总产出量的50%以上 。在这个数据的背后,是我国南方大范围养殖的结果 。
但是 ,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在雨季许多鱼塘中的罗非鱼由于发大水等等原因进入了野生水体内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罗非鱼进入野生水体后,展示出很强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强、能适应淡盐水等),再结合它较快的生长速度(半年即可性成熟)以及繁殖能力(每次上千枚卵的排卵量),从而挤压了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甚至在一些水体中 , 罗非鱼一家独大,成为了优势种 。至此,原本作为经济型鱼类的“引入种”罗非鱼成为了“入侵物种” 。
为什么罗非鱼在长江流域很难存活?在我国,罗非鱼的养殖产业并非只在南方地区,早在2006年时 , 我国的罗非鱼养殖就已经呈全国分布(下图为2006年罗非鱼的主要生产区图)
既然在北方都能养殖,为何不能出现在长江流域呢?问题就出在温度上 。罗非鱼是一种原产非洲的鱼类,无论是莫桑比克还是尼罗罗非鱼,它们都原产热带水域,正是因为这样 , 它们对水温的要求非常的高 。其中莫桑比克罗非鱼适宜生长的温度在22-30℃之间,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有影响其活性 , 而当温度低于15℃时,莫桑比克罗非鱼基本就会停止觅食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