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鳅为什么难养殖

青鳅为什么难养殖,江苏北部有养植泥鳅得吗?江苏北部有养泥鳅得吗?
2014年以前,全国主要泥鳅养殖品种有本地黄鳅、青鳅,台湾泥鳅 , 养殖主要分布在江苏、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安徽及华北部分地区 。其中连云港的泥鳅95%走出口,仅5%为内销,而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安徽及华北的泥鳅主要走内销,出口份额非常小 。
表1 连云港泥鳅养殖业发展简史
二、泥鳅养殖业疯狂扩张的原因
2011年是泥鳅养殖行情最好的一年 , 投身泥鳅养殖的养殖户基本都赚钱,苗种价格在8-12元/斤,饲料价格在4000-5000元/吨不等,成品泥鳅的价格在18-35元/斤,而且基本没有很严重的病害 。所以即便是养殖初学者,当时用一口占地2.5亩的标准养殖池塘养殖泥鳅净赚10万-20万是很正常的,净赚20万-30万的养殖户也大有人在 。正是在这样一个高利益的趋势之下,连云港开启了泥鳅养殖的疯狂扩增之路 。
三、连云港泥鳅养殖业的衰落
然而,2016年再进入连云港墩尚镇,开车行驶在204国道上,道路两旁以往一派繁荣的泥鳅养殖景象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一片的荒凉 。连云港泥鳅养殖行业从2002年到2011年 , 经过11年的发展,到达巅峰,然后开始衰落,2012-2013年两年养殖还有少许利润,2014-2016年养殖基本全部亏本 。截至2016年底,连云港泥鳅养殖面积已不足1万亩,有些池塘直接废弃,有些池塘回填继续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也有的池塘改养南美白对虾 。
造成连云港泥鳅养殖业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疯狂扩张 , 导致生产总量上供大于求
众所周知,连云港地区的泥鳅养殖主要靠出口韩国 , 韩国是国内泥鳅出口的唯一国际市场,限于人口和消费规模,韩国每年的进口量稳定在1万吨左右 。而连云港市场疯狂的扩张,生产总量已经超过4万吨,在竞相压价的情况下,出口价格被迅速拉低 , 由2011年最高价的35元/斤跌至2015年的15-18元/斤 。
2、苗价急速攀升,投入成本过高
泥鳅养殖苗种全部靠野生捕捞,而伴随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张 , 野生泥鳅苗种的不断枯竭,苗种价格节节攀升 。从2011年之前的8-12元/斤 , 上涨到2014年的25-38元/斤 。
由于东北苗质量相对较好,所以投放东北苗的养殖户居多,一口2.5亩的标准池塘投放苗种4000-5000斤,光投苗费用一项就接近16万元 。
表2 2014年不同地区泥鳅苗的价格
3、国内消费习惯没有形成,单存靠出口
所有养殖品种的兴衰都决定于消费终端,消费终端消费旺盛此品种则表现出较好的市场行情,反之亦然 。连云港泥鳅完全依靠出口,基本没有国内消费,没有注重内销的引导和推广,中国是人口大国 , 如果能够培养起消费泥鳅的习惯,这尾鱼不至于衰落得如此之快 。在没有内销且出口端饱和之后 , 继续进一步的扩大规模,无疑是加速泥鳅产业的衰落 。
4、模式单一且不科学
连云港泥鳅养殖一直沿用初期的暂养模式,标准的2.5亩/口小池塘,水深60-70公分 。这种池塘构造就决定了养殖户走的路线为多放苗 , 求高产 。然而在高密度情况下,泥鳅的饵料系数非常高,2年养殖期平均系数达到6-7 , 同时由于高密度放养,泥鳅长势慢,需要2年时间才能达到起捕规格,在苗种、饲料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必然会导致大亏本 。到了2014年底-2016年 , 随着苗种价格抬高、收购价格降低,病害也逐年增加,在现在的模式之下想赚钱已经变得不可能,平均每口池塘亏本6-10万元是常态 。
青泥鳅养殖方法?1、投喂饲料:在投放泥鳅苗之后,要在池子边放6个专门装泥鳅饲料的桶,每个桶里装10斤泥鳅专用膨化类饲料 , 连续投喂3天将桶里的饲料用完后再次装10斤饲料继续投喂 。最开始投喂的饲料直径要在0.3毫米,投喂10天之后用直径在0.5毫米的饲料 , 之后再过10天投喂0.8毫米饲料,直到满一个月为止 。养满一个月之后,用专门投饵机进行投喂 。投喂时间要在早晨7点至8点之间 。每亩池塘要设置2台投饵机 。
2、水质管理:在放养泥鳅苗之后要经常换水 。每次换水的时候,要先将池子水先排出去一部分,再注入新水 。每周要用生石灰来调节一下水质,池水颜色呈现黄绿色是最好的 。
3、预防疾?。好扛粢欢ㄊ奔湟诔刈永锲萌鹘湍妇M菌等生物制剂,这样可以调节水质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泥鳅的免疫力 , 泥鳅得病几率就会减少 。
【青鳅为什么难养殖】4、捕捞:从放养泥鳅到捕捞大约需要3个月至5个月 。泥鳅只要长到10厘米长的时候就可以捕捞上市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