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是怎么繁殖的

河蟹是怎么繁殖的,螃蟹卵离开母蟹还能孵化吗?不能
螃蟹每次繁殖可以产生的卵是比较多的,有时候甚至可以达到几百万颗卵 。这些卵会在雌性螃蟹的体内进行孵化,之后则会脱离母体 。这些幼体会随着水流的方向而流动,之后会经过退壳的过程 。在退壳几次之后 , 幼体就可以发育成大眼幼虫了 。这个阶段的螃蟹会再经过几次退壳的过程中,然后发育成幼蟹 。幼蟹在之后发育的过程中还会退壳,最终它们会发育为成蟹 。
母蟹繁殖喂什么?母螃蟹吃水生植物、底栖动物、有机碎屑及动物尸体等等 。
野生螃蟹会捕捉水中的小型动物作为自己的食物 , 比如鱼、虾、软体动物等 。一些螃蟹还会吃藻类植物 。人工养殖的螃蟹可以吃的食物更多,最常见的就是螺丝、虾、蚌、鱼、面包虫等 。除了这些肉类之外,它们还可以吃土豆、南瓜、米饭、面包渣等素食 。
蟹苗养殖技术全过程?一、仔蟹培育
仔蟹培育是将15万只/㎏左右的蟹苗(也称大眼幼体)培育1个多月,经5次以上蜕壳,长成3000只/㎏左右的仔蟹(俗称Ⅴ期幼蟹、豆蟹)过程 。培育方式有网箱培育、水泥池培育和土池培育 。
⒈网箱培育
网箱培育蟹苗有水体溶氧高、生长快、成活率高等优点 。网箱用聚乙烯网布或尼龙筛绢编成,通常网箱规格选用长4m、高2m、宽1m 。敞口加盖网,在盖网短边的一侧装缝拉链,便于打开进行饲喂和操作 。网箱可设在水深1.5—2m处、有微流水、水质清洁无污染的湖泊、池塘等处,一般沉入水中0.7m 。蟹苗放养密度5000—6000只/ m3水体 。网箱中需投水草等水生植物作为蟹苗的附着物 。
⒉水泥池培育
圆形或长方形水泥池,面积在20—50㎡,池深40—50㎝ , 水深20—30㎝,放苗前对池子进行洗刷消毒、投放一定量的水草,并进行冲气,每m3水体放苗2万只左右 。
⒊土池培育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 , 底质较硬,池埂不漏水 , 池四周需建防逃设施,面积2—5亩,水深0.8m 。每亩水面放苗5—10kg 。蟹苗下塘后最好利用池中培育的水蚤等浮游动物,如天然饵料不足,可用鸡蛋和鱼糜按1:5比例拌匀蒸熟后,带水搓成鱼浆均匀泼洒全池,大眼幼体阶段可每隔4小时投喂一次,日投饵量为池内蟹苗总量的150%—200% 。变成Ⅰ期幼蟹后,可以用鱼糜、虾糜、黄豆糊投喂,以后增投碾碎的螺蚌肉、豆饼等饵类,日投喂次数从3—5次逐步改为1—2次 。日投饵量前期占幼体总量80%,中后期为50%—20% 。培育期间要经常冲气、加注新水,以保持溶氧充足 。
二、幼蟹培育 。幼蟹(又称蟹种、“扣蟹”)培育是为成蟹养殖提供种子的重要一环 。在这段时间,河蟹蜕壳次数多达7次,生长快,增重倍数大,因此加强饲养管理特别重要 。
⒈稻田培育
培育蟹种的稻田必须环境安静,能灌能排,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粘土或壤土,事先需开挖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池,单独建进水渠道,用钙塑板、石棉瓦等材料建防逃设施 。放养时间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每亩稻田放养蟹苗0.5—1kg , 蟹苗先围栏在环沟中培育,沟中可均匀地布入附着物,蟹苗入池后开始投喂饲料,大眼幼体阶段投喂鸡蛋黄,每2—3小时投喂一次,进入1期幼蟹后改投鱼糜加豆饼和麸皮,投饲率从100%降至5%—7%,日投喂4—6次 。在水稻秧苗栽插活棵后可测定培育池中仔蟹的规格和数量 , 可拨去环沟四周的围栏,让幼蟹自行爬入大田 。为了提高稻田的利用率,还可放养部分鲢、鳙鱼种以摄食稻田中的浮游生物 , 一般亩放30—50尾 。
⒉池塘培育
培育池以3—5亩为宜,池深1.5 m,水深0.8—1 m,要求池底淤泥少并向水口方向倾斜 , 以便秋季捕捞时方便,进水宜在池面上方 , 出水口处设拦网,池的四周要有防逃设备,放养前做好池塘清淤消毒,池中移栽伊乐藻、苦草、水花生等水生植物 。每亩放养蟹苗0.5—1kg或仔蟹2万—3万只 。幼蟹培育阶段饵料投喂一般前后期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中期主要投喂麸皮、小麦片、水草等,投饲量根据饲料种类、水质状况、天气情况、水温及仔幼蟹摄食强度而增减,要经常巡塘,注意蟹池的防逃、水质的变化,要保持水质清新,防止水质恶化 。
池塘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附近无化工厂等污染,水质良好,符合GBll607-1989国家渔业水质标准 。
②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10—50亩为宜,池形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好,水深常年保水0.5—1.5m,排灌设施要完善,排、灌分开 。③防逃设备 在池四周围上牢固可靠的防逃设备,一般防逃设备有水泥墙、钙塑板、铁皮、尼龙薄膜、玻璃钢等 。
⒉苗种放养前准备
①清塘消毒在蟹种放养前10—15天进行,常用的清塘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茶粕等 , 用量根据水深、淤泥量而决定,如生石灰,干法清池 , 每亩用量为60—75㎏,溶化后全池泼洒 。生石灰清池不仅能杀灭水中有害生物,而且改善池底土质和增加水中钙的含量 , 这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 。
②种植水草
水草既是河蟹栖息、避壳场所,也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还是河蟹喜食的好饲料,常见的水草有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等,水草的覆盖面积达池塘的60—70%,过多的水草应清除,水花生带设置,在蟹种放养后进行 。
③移植螺蛳
活螺蛳肉鲜美 , 河蟹喜食,是较理想的优质天然饲料,一般移植时间在清明前,每亩水面移植200-250kg 。
⒊苗种放养
放养时间和数量根据蟹种的规格和来源确定 , 如放养的100-200只/kg的蟹种 , 一般在1—2月间进行,亩放500—800只;如放养的2000只/kg左右的仔蟹,一般在4—5月间进行,亩放2000—3000只 。为了消耗水中的浮游生物,起净化水质作用,可同时放养规格为50—100g/尾的鲢、鳙鱼种,亩放50尾左右 。
⒋饲料投喂
河蟹是杂食动物 , 常用的植物性饲料有各种水草、小麦、玉米、稻谷、豆饼、麸皮等;动物性饲料有螺、蚬、蚌等底栖动物、屠宰场下脚料、鱼虾类、血粉、蚕蛹、蝇蛆、蚯蚓及枝角类和桡足类昆虫;除天然和人工单一饵料外,还有全价配合饵料 。饵料的投喂应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四定原则 。定时即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以傍晚5—6时投喂为主;定位即定点投喂与适当撒洒相结合,保证所有的蟹都能吃到饲料;定质即饵料新鲜不变质,荤、精、青饲料合理搭配;定量即具体根据生长阶段、季节、天气等因素灵活掌握投饵量,保证蟹吃足吃好,忌忽饱忽饥 。
⒌水质调控
蟹池水位坚持“前浅、中深、后勤”的原则,即前期保持浅水位,以提高水温 , 促进蜕壳;中期特别是炎热的夏秋季要保持深水位,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平时自然蚀水、水位过浅时,要及时加水;水质过浓时,则应及时更换新水,尤期是夏秋季更要勤换水 。换水时进水速度不要过快过急 , 可采取边排边灌的方法,以保持水位相对稳定 。换水次数 , 6月份前每周换1次水,换水量1/5—1/4,7—8月份每周换2—3次水,每次换水1/3,9月份后每5—10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3—1/2 。所注入的新水要防止温差过大和有外源污染 。
⒍补草投螺
水草既是河蟹可口的饲料,又是河蟹在水中的附着物;螺蛳营养丰富,还含有河蟹发育所必须的钙、磷等物质;水草和螺蛳都能吸附水和土壤中的肥份,有助于改良底质和水质 。除在蟹种放养前后播种苦草、移植水花生、浮萍等多种水草,同时投放活螺蛳让其在蟹池中繁殖生长外,养殖期间还要不断补充水草和螺蛳,保证使水草的覆盖面占池塘总面积的60%左右,螺蛳的数量达到每m21000只以上 。
⒎日常管理
要坚持早晚各巡塘一次,一查水质状况,发现水质变化及时采取加水、换水措施;二查河蟹摄食情况,调整饵料的投喂量;三查水草附着物和天然饵料的数量,如暂养池中水生植物和螺蛳被蟹吃掉应及时补充;四查防逃设施的完好程度,尤其是大风大雨天气要随时检查,严防河蟹逃逸;五查病害生物以及敌害侵袭,发现不正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
湖泊网围养蟹
⒈网围建设
采用双层网围,两层网间隔5m , 网围四周用毛竹(树木)作固定桩,每根桩间距为2—3m, 将裁剪好的聚乙烯网片缝好后用绳子绑缚在桩上, 上下左右拉成平面,网底部用石笼子和地锚固定,使网脚与底泥贴紧,石笼压入底泥20cm, 网上部高出水面1—1.5m, 顶部再装上“T”型的网片,网的上边设有30—50cm垂直向下的塑料蒲膜做成的网檐,并与网贴紧 。
⒉种草投螺
网围设施建好后 , 用电捕器捕清养殖区内的大型凶猛性鱼类,2—3月份栽种伊乐藻,每m2用草茎2—3kg,匀成几束用脚踩入湖底淤泥中,1个月左右即可生根、生长 , 达到繁茂,并同时移栽几株蒿草和芦苇等挺水植物,水面上移植占总面积1/5左右的水花生群落 。清明前向网围内投入鲜活螺蛳 , 每亩500kg 。为蟹鱼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和提供优质的天然饵料 。
⒊苗种放养
蟹种放养在种草投螺1个月后进行,也可先围一小块将蟹种提前放入 。套养鱼种在5—6月份放养 。所放蟹种用高锰酸钾或食盐、鱼种用漂白粉或敌百虫等药物药浴消毒10—30分钟 。选择正宗的长江水系优质“扣蟹”,要求规格一致 , 160只/kg左右,每亩放养量控制在600只以内 , 同时可套放6—9cm的鳜鱼、2—3cm的黄颡鱼大规格苗种,亩放养量分别为20尾和50尾左右 。
⒋饲料投喂
定期补充水草、螺蛳,使蟹摄食天然饵料为主 , 前期为了使螺蛳繁殖生长,可适当投喂一些鲜螺蚌肉和小杂鱼,后期每天投喂一次投喂南瓜、土豆丝和鲜鱼、鱼粉、豆饼、大豆制成的饵料,以补充天然饵料的营养不足 , 保证蟹的膘体肥壮 。所投饲料要求新鲜、适口、不霉变、腐烂变质,对吃剩的饵料要及时捞出,以免败坏水质 。
⒌日常管理
主要是做好防逃工作 , 在蟹种放养初期,由于环境突变,幼蟹活动频繁,最容易逃跑 。因此,在放养后的半个月,要坚持每天检查网围的防逃效果,严防河蟹从破损处或底纲下逃跑 。在养殖后期,由于河蟹生殖洄游规律的作用,其逃跑的机会增多,必须严加防范,保证防逃设施完好 。在7—8月汛期 , 做好网围设施的加固工作 , 备好一定数量的防汛材料,防止风浪刮倒网围设施 。其次要做网围四周的清扫工作,及时清涂堆积在网围四周的浪渣 。
几两的大闸蟹能繁殖?有3~4两的螃蟹就可以生宝宝了 。
螃蟹一胎可以生数万乃至数百万的小螃蟹 。它的产卵量大,而且孵化率很高 。刚孵化出的幼体看上去像水蚤,经过无次蜕皮后,才能长成蟹苗 。想要繁殖的话,首先要在秋季成熟后,让雄蟹和雌蟹进行交配,然后需要等它越冬,到第二年春天的三月份才会产卵,幼蟹很快就会长大 。
螃蟹一胎生多少小螃蟹 , 螃蟹怎么繁殖
一、螃蟹一胎生多少小螃蟹
螃蟹的种类有很多,所以繁殖能力也不一样 。由于它是卵生动物,所以不会直接生出小螃蟹 , 而是产出螃蟹卵,一次可以产出数万甚至数百万粒,而且孵化率很高 , 能达到90%左右 。刚孵出的幼体看上去很像水蚤,需要经历五次蜕皮后才会变成蟹苗 。
二、螃蟹怎么繁殖
1、雌雄交配:螃蟹想要繁殖,首先需要交配 。通常雌蟹和雄蟹会在秋季发育成熟 , 这个时候它们会通过信息素来吸引对方,然后会拥抱在一起 , 雌性准备脱壳,雄性则将精子注入到对方体内储存起来,等到合适的时机变成受精卵产出 。
2、越冬产卵:螃蟹在秋季成熟 , 也在秋季交配,但交配后不会立刻产卵 , 它们需要度过寒冷的冬天,等到第二年的春季才会产卵 。产卵的时间一般在3月的上旬和中旬,产卵量是非常大的 , 而且可以产2-3次 。
3、幼蟹发育:螃蟹卵一般会在水中孵化,幼体要经历五次蜕皮后才能长成蟹苗,通常需要35天的时间 。长成蟹苗后 , 还要蜕一次皮,它才能变为幼蟹 。幼蟹蜕皮后需要1-2天甲壳才会硬起来,体形也会变大 。
螃蟹是体内受精还是体外受精?大家都听过“九雌十雄”吃大闸蟹,这意思就是农历九月吃雌蟹,农历十月吃公蟹 。因为九月的时候母蟹消化腺和卵巢长成了蟹黄,为了准备过冬和来年繁殖蟹子(蟹黄就是卵子)就是螃蟹熟了之后,拔开蟹壳,可以看到黄黄的、黏黏的就是这个母蟹的卵 。煮熟的颜色越深说明蟹的质量越好 。
公蟹长的速度比母蟹会慢一些 , 等到农历十月份的时候,所有器官才发育成熟 , 脂肪也渐渐堆积起来 。蟹膏就是公蟹的精液和器官的组成,也是雄蟹强壮成熟的标志 。煮熟后拨开同样的地方看到白白的、黏黏的、半透明就是蟹膏 。蟹膏越多说明这蟹的品质越好 。
大闸蟹公母长什么样?
【河蟹是怎么繁殖的】想分清螃蟹是公是母,也可以看螃蟹的肚子,螃蟹肚子下方是三角形的,就是公螃蟹,而肚子下方是圆形的就是母螃蟹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