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思想为何不受待见 为什么孔子思想当时不被采纳


孔子的思想为何不受待见 为什么孔子思想当时不被采纳

文章插图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根本意义的存在,可以说是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更是被奉为统治思想 。
但是很奇怪的是在儒家思想刚产生的时候并不受待见,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更是一生都没有把儒家思想让统治阶级运用,这是为什么呢?
而后数千年的封建时代,儒学确实是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那么这是不是说明整个封建社会的儒学已经不是当时孔子所创造的儒家思想了?儒学已经发展变质了?
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白孔子的儒家思想为什么不受待见 。孔子生活的时代是春秋末期,经历了五霸争雄的天下早已将周天子扔在了一边,西周的礼乐制度可以说已经分崩离析了 。
再者当时的生产力的发展,催生了封建制度的诞生,越来越多的所谓“新贵族”的出现开始挑战旧的等级观念制度,这使得孔子的主张“恢复周礼”只能沦为一句空谈 。孔子一生最为推崇的人就是西周初年的周公旦,他所制定的诸多礼法,这就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来源之一 。
要知道孔子那是坚定的礼法恪守者,他强调“克己复礼”,并且强调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人要按照各自等级身份去为人处世,不能“逾矩” 。
这一点是很不受诸侯们喜欢的,因为诸侯们想的是什么呢?肯定不是恢复周礼再去尊崇周天子,而是争霸天下,这从根本上否定了周天子的权威,也和孔子的主张有着根本上的分歧 。
自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周天子的权势一再降低,出现了以齐桓公为代表的春秋五霸相继争霸天下,这表明周天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诸侯们不在听奉周王朝,而是想自己逐鹿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权 。而孔子的主张恰恰是打了各诸侯国的脸面,即便是对待孔子最为礼遇的鲁国,也并没有完全认可孔子的主张 。
再者孔子主张为政者要把百姓放在心上,礼遇百姓,这对于当时等级制度森严的贵族来说是不可理喻的,我堂堂贵族还要向百姓这种低下的人礼遇,这是不可能的 。
当然统治者很乐意去收服民心,但是为了收服民心而限制自己的种种欲望,这是不能接受的 。孔子在道德层面上的思想大多强调修身,在于思想道德层面上的约束,并不能直接为诸侯国带来实际的利益,比如富国、强兵和增大地盘,反而会影响自身的安乐 。
因此诸侯们虽然鉴于孔子的名声,对于孔子是礼遇有加,但是对于孔子的思想大多都不是很接受 。
当然孔子的思想虽然没有在当时被重用,但是却为中国开辟出来儒家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演变,儒家思想最终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 。
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分别在孔子的思想上加入了“民本”和“性恶论”等,形成了王道和霸道两种政治理想 。
但是此时的时代正逢战国,各国之间你争我讨,打得不亦乐乎,因此像法家这种严刑峻法,兵家的军事才能等学说得到重用,儒学的主张依旧得不到重视 。直到汉朝的时候,汉朝可以说是自春秋战国乱世以来最稳固的统一大王朝 。
【孔子的思想为何不受待见 为什么孔子思想当时不被采纳】国家稳定、经济复苏的同时就会带来很多的社会矛盾,汉武帝迫切需要加强统治,尤其是思想的统一 。因此董仲舒在夹杂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流派思想而产生的新儒学就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 。
新儒学强调天人合一,君权神授;摒弃了孔子思想中的以民为本,强调君主的权力来自于百姓的主张 。这样一来新儒学不仅可以对百姓的思想上进行大一统,更能通过三纲五常实现自下而上的稳定,于是儒学第一次实现了孔子的诉求,即成为统治思想 。
董仲舒虽然使得儒学真正成为正统思想,但是却被很多儒者称为“异端” 。尤其是在宋明理学诞生之后,朱熹他们反而更加推崇孔孟的主张,驳斥董仲舒的思想 。
但是我们讲此时的儒学和孔子的主张已经有些大相径庭了,无论是董仲舒也好,宋明理学也罢,都和孔孟的学说有了很大的偏离 。
越来越偏向于束缚人民、制约人民,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天下人心中一个大大的枷锁,牢牢锁住了中国人 。这也是为何儒家学说在理学之后就开始走向了衰落,最终成为清朝亡国灭种的根源之一的重要原因 。
说回孔子,孔子的一生并不顺利,早年父母双亡,一生主张没有得到重用,最终以教育了结此生 。
其实纵观孔子一生即便是仕途不顺也阻拦不了孔子的为官热情,鲁国、齐国等等国家他都不止一次表现出想要做官的想法 。但是统治者并不看好他的思想,同时又十分忌惮他的主张,因此不敢重用他,只是礼遇而已 。
所以我们讲孔子的一生,早年丧父、中年事业不顺、老来丧子丧徒,是一个很悲惨的人,但却在教育教化上让后世记住了这一位千古圣人、至圣先师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