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38.3可以喂退烧药吗 宝宝发烧38.3的原因是什么


宝宝发烧38.3可以喂退烧药吗 宝宝发烧38.3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一、宝宝发烧38.3可以不可以喂退烧药
专家建议,宝宝发烧没到38.5℃,不要乱吃发烧药 。
发烧38.5℃以下,首选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洗温水澡,通过洗澡的方式达到全身散热的目的 。给宝宝洗澡时,建议使用的水温是35℃~37℃ 。还要注意调整好浴室和其他房间的温度,不要使二者相差太多 。一种方法是用温湿的毛巾给宝宝擦身体 。毛巾的温度最好控制在37℃左右 。用温湿毛巾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下和四肢等 。
需要强调的是,小儿体温过高时容易出现惊厥,因此要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 。比如配合药物退热治疗 。
新生的婴儿体温调解功能不完善,保暖、出汗、散热功能都比较差,当患病或环境改变时,过分“捂”或喂水不足,都可以引起发烧,一般不需要吃退烧 药,否则,也会招来大祸 。小儿退烧药有:小儿退烧片、阿斯匹林、APC等,这些都是人们最熟悉的家庭常备药,几乎每个人都离不开它,有的家长经常给孩子使 用 。但是,对新生儿切不可使用 。这是因为:
这些普通退烧药,都是通过药物作用于体温中枢,利用大脑体温中枢的调节机能,使体温下降而退烧的 。而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全,体温调解功能不好,常常在 服用退烧药后,体温突然下降,甚至不升,出现皮肤青紫,甚至便血、吐血、脐部出血、颅内出血等,每每因不能及时抢救而死亡 。过去往往被人们认为是高烧致死 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退烧药把新生儿致于死地 。
另外,阿斯匹林一类的药物,服用后,在血中还可以与胆红素争夺白蛋白,新生儿本来由于肝 功能发育不完善,血中游荡的胆红素就多,这样一来,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的机会就更少了,这些游离的胆红素不能被肝细胞摄取和转化、排出,而在血中堆积越来 越多,造成新生儿黄疽加重,增加了引起核黄疸的可能性 。此外,APC更不能用,因为*有兴奋作用 。
宝宝发烧,不到38.5,最好用物理降温,除非是孩子感觉到发热引起的不适或者孩子有惊厥史 。
二、宝宝发烧38.3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短期发热(发热<2周)
短期发热在儿科多数由感染引起,一般预后良好或属自限性疾病,但发热也可能是危重患儿的早期表现,尤其具有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等中毒症状较重的小儿 。应注意患儿的病史、传染病接触史,及有无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的症状与体征,有无皮疹、出血点、黄疸、贫血、淋巴结或肝脾肿大及局部感染灶等 。
2.长期发热(发热≥2周)
(1)感染性发热
1)呼吸系统感染最多见,病原体包括病毒、支原体、细菌及结核菌等;
2)其他系统感染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心血管系统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肝胆系统感染(如肝炎、胆管炎、肝脓肿等);
3)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结核病、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布氏杆菌病、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莱姆病、钩端螺旋体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及真菌感染等;
4)脓肿或局限性感染如骨髓炎、肾周围脓肿、膈下脓肿、阑尾脓肿、肛周脓肿等 。
(2)非感染性发热
1)风湿性疾病以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常见 。近年随着链球菌感染被及时控制,风湿热现已较少见 。其他引起发热的风湿性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川崎病、血清病、皮肌炎、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韦格恶性肉芽肿及血管性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等 。
2)组织破坏或坏死恶性肿瘤,以白血病最常见,其他有恶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及非霍奇金淋巴瘤)、成神经细胞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及尤文肉瘤等;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内出血吸收过程、血管栓塞等 。
3)产热过多或散热减少产热过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癫痫持续状态、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散热减少见于广泛性皮炎、大量失水、失血,中暑、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以及新生儿包裹过多等 。
4)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疾患如颅骨损伤、大脑发育不全、颅内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暑热症、中毒性脑病、脑炎后遗症及间脑病变等 。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功能性低热、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
6)其他药物热、药物中毒(如水杨酸、阿托品)、输血或输液反应、高钠血症(垂体性或肾性尿崩症)、炎性肠病及免疫缺陷病等 。
【宝宝发烧38.3可以喂退烧药吗 宝宝发烧38.3的原因是什么】3.慢性低热(长期低热)
指起病较缓,体温在37.5~38.0℃,持续4周以上者 。40%为感染性发热,57%为非感染性发热,3%原因不明 。
首先要除外结核病,包括肺结核;慢性低热常由感染后引起,如链球菌感染后综合征及其他感染后发热,并要寻找是否存在慢性病灶或小脓肿,如慢性隐窝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鼻窦炎、龋齿、牙龈脓肿、肛周脓肿等 。
慢性低热的非感染性疾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尿崩症、风湿性疾病、炎性肠病(克隆病及溃疡性结肠炎)、血液病、夏季低热、蛋白质摄入过高及测试体温时间过长等 。
除外以上病因,如仍然找不到低热原因,但患儿又无任何病态,只需随访观察,低热可在数周后自行降至正常 。
三、宝宝发烧38.3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发热、咳嗽1.发热程度分级(腋表)
(1)低热37.5~38.0℃;
(2)中等热38.1~39.0℃;
(3)高热39.1~40.0℃;
(4)超高热40℃以上 。
2.按发热时间长短可分为
(1)短期发热发热<2周,多伴有局部症状和体征;
(2)长期发热发热时间≥2周,有些可无明显症状、体征;
(3)原因不明发热(FUO)发热持续或间歇超过3周,经体检、常规辅助检查不能确诊者;
(4)慢性低热低热持续一个月以上 。
3.发热的常见热型
小儿热型不如成人典型,近年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使热型发生变化,同时热型对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受到影响 。
4.发热的分期
在发热过程中,由于产热和散热这对矛盾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发热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1)前驱期许多发热疾病可无此期症状 。此期症状持续时间,根据发热疾病的具体情况而不同,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疲倦乏力、腰背及四肢痛、头痛、食欲减退、情绪不稳定、低热;有些发疹性疾病,在全身皮疹出现前,可有前驱疹,如麻疹前驱期时,口腔黏膜可出现克氏斑 。
(2)体温上升期特点是产热多而散热少,因此产热占优势,故体温升高 。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无汗、“鸡皮疙瘩”,触摸患儿皮肤有冷感;如发生寒战,预示将发生高热 。幼儿此时可出现惊厥现象 。在寒战期间,体温多在38℃以上,并多数在数小时内达到高热极期,如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药物反应性发热等,以上为体温骤升者 。体温渐升者,指发热初期为低热,数天内由低热逐渐上升达到高热者,称为渐升性发热 。渐升者常有前驱症状,多数无寒战现象,但有时可感觉发冷,如不典型的伤寒 。有的呈骤升性发热,这可能开始为低热被忽略所致 。另外,肺结核等疾病的体温呈渐升性发热 。
(3)高温持续期此时体温已达高峰,本期的特点是散热过程开始增强,但产热并未降低,所以此期产热和散热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相对的平衡,使体温维持在一定的高水平上 。临床上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快加强、出汗等,此期出现高热可持续几小时(如疟疾)或数天(如肺炎),甚至几周以上(如伤寒) 。
(4)体温下降期本期特点是散热过程占优势,产热减少,同时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散热仍处于较高水平,病人体表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散热加强,于是体温开始下降,产热和散热终于恢复正常的相对平衡状态 。体温下降的方式,一般是渐退,即在几天之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如伤寒);也有骤退的,即体温在十几个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降到正常,甚至低于正常(如大叶性肺炎) 。在体温下降时,由于大量出汗,丧失大量的体液,因此对于高热小儿在使用退热药时,必须慎重,以防造成虚脱及其他并发症 。
四、宝宝发烧38.3的鉴别方法有哪些
(1)检查高热患儿皮肤有没有出疹、有没有瘀斑,浅表淋巴结是否肿大,咽部是否充血,扁桃体是否肿大,口腔粘膜有没有斑点和溃疡,心肺听诊有无异常,腹部有无压痛,肝脾是否肿大 。如发现皮疹,应考虑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例如幼儿急疹、麻疹、风疹等 。
(2)检查发现疱疹应考虑水痘,如发现皮肤瘀斑,应考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也可能为血液系统疾病,如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应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亦应该注意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如发现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应考虑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 。
(3)检查发现口腔粘膜有斑点,应注意麻疹,如肺部听诊闻及痰鸣音或水泡音,是急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的体征,肺部听诊有哮鸣音,应考虑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 。腹部有明显的压痛或其它体征,应注意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 。
(4)在夏天高热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有关,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肺炎、细菌性痢疾、伤寒甚至乙型脑炎等有关 。不过这些病除发热外还会有另一些表现,应仔细鉴别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