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快2岁不会说话 让宝宝尽早开口说话的方法有哪些( 二 )


三、宝宝不会说话,说话晚有哪些迹象
4个月大时:不会模仿爸爸、妈妈发出的声音 。
6个月大时:不会笑或大声叫 。
8-9个月大时:不会用声音吸引你的注意力;还没开始咿呀学语 。
满10个月时:对别人叫自己的名字没有反应,不懂怎么让你知道他是高兴还是烦躁 。
满12个月时:不会做挥手、摇头之类的肢体语言;还不能发出一两个声母(比如p、b等);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与你交流 。
满15个月时:不明白“不行”和“再见”之类的词,也不做反应;会做的肢体语言(比如摆手、指东西等)还不到6种;会说的词不足1~3个 。
满18个月时:连6~10个词都不会说;还不会用手指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天空飞过的小鸟或飞机 。满20个月大时:会说的声母还不足6个 。
21个月时:不会回应简单的指令;不会假装和娃娃或自己玩(比如给自己梳头、给娃娃喂饭等) 。
满24个月时:不会把两个词连在一起;不知道常见家庭用具(比如牙刷、电话、筷子等)的功能;不会模仿别人的动作或学别人说话;不会按照要求指出身体部位 。
满30个月时:即使自己家里的人也没人能明白他;不会说简单的句子,不会问问题,也不能让陌生人明白自己 。满3岁时:不会说短语;听不懂简短的指令;对和其他孩子交流不感兴趣;和爸爸或妈妈分开时特别困难 。
满3岁半时:经常不能把话说完整(比如不会说“回家”,只会说“回”) 。
满4岁时:说话还经常结巴;基本上还是不能让别人完全听懂他说的话 。
四、让宝宝尽早开口说话的方法有那些
0-1岁阶段语言训练
说给宝宝听
不会说话的宝宝也能通过耳朵接受信息,为他们日后的“说”打基础 。如果父母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通过清晰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相应的动作传达给宝宝,如:“妈妈正给宝宝穿衣服,来,伸伸你的小胳膊 。”或者“宝宝正在洗澡,瞧,你的小手拍打出水花了……”孩子会对你的话很感兴趣,并试图咿咿呀呀地表达 。这种语言环境的作用在于开拓儿童的“听-说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成人要坚持说普通话,以清晰、正确、规范的语言向孩子述说,禁用方言 。
制造发声的机会
宝宝会用“咿、呀、哈、呜”等声音表达自己的愿望,这恰是培养宝宝模仿发音的好时机 。当他们表达要人抱、要喝奶、尿布湿了或想拿某一样东西时,妈妈趁机替他们把这些愿望用简单的词语说给孩子听,然后等待宝宝的反应,即便是“哼”、“哈”也好 。如此天天重复,就等于在他们的头脑中强化了这些语言,最终使孩子的语言模仿变得容易起来 。
1-2岁阶段语言训练
多给予刺激促使孩子讲话
身边物品,是教育宝宝学习语言的好工具 。把这些生活用品或玩具指给宝宝看,告诉他这些东西的名称、用途、颜色、形状等等,随后再问问孩子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形状、用途如何,这不但能帮宝宝学到一些生活常识,还能帮他积累新名词,促进语言的发展 。当然,父母也可以通过互动游戏与之交流,创造一个和宝宝对话的情境,激发他说话的欲望 。
满足要求晚半拍
宝宝想要某种东西,往往盯着它或用手去抓 。这时妈妈不要马上满足他,而是把它拿在手里,鼓励孩子说出自己想要什么,比如“我要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我要会唱歌的娃娃……”如果孩子说不好,妈妈可以先做示范,由宝宝“学舌”,然后,再把这些东西给孩子 。在反复训练中,孩子的语言能力会发育得比较快 。
重复说过的内容
准备一套动物卡片,在宝宝认识了其中的动物之后,请他给妈妈讲一讲每张卡片上有什么,每种动物长什么样、它们在干什么,等等;也可以借助简单的图画书,妈妈讲页、宝宝重复一遍,然后再往下进行 。另外,即便是走在街上,也能做这种训练,妈妈把看到的景物介绍给孩子,请他重复一遍 。总之,利用各种机会让宝宝开口 。重复的内容从简单到复杂,句子由短到长,循序渐进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